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1月31日《自然》杂志内容精选

线粒体基因替换 线粒体DNA (mtDNA)的突变造成各种不同的人类疾病。它们是通过母亲遗传的,因为所有合子线粒体都来自卵母细胞。Shoukhrat Mitalipov及其同事以前曾报告过通过恒河猴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纺锤体转移所实现的对mtDNA的“概念证明”替换,而在这项研究中他们将该技术延伸到了人的卵母细胞。他们还报告了来自一个mtDNA被替换的卵母细胞的一只3岁大的恒河猴的健康状况。这项研究表明,mtDNA失调的替换疗法可能会变成现实。Dieter Egli及其同事采用了一个不同的方法:他们在来自两个不同供体的未受精的人卵母细胞之间进行了核基因组转移。所获得的卵母细胞保持了发育到胚囊阶段、生成具有正常“核型”的胚胎干细胞的能力。这一方法具有防止mtDNA突变传播而又不会引起由操纵诱导的“核型”异常的潜力。 结构研究揭示剪接体机制 剪接体(一种在内含子表达之前将其从前体mRNA转录体除去的......阅读全文

诱惑与困惑:“影响因子游戏”该如何继续?

  伴随着科研竞争的日益激烈,如果你正在获取tenure职位、获得基金、评上国家奖或是当选院士的道路上,那么你的一篇最新得意之作发表在哪家期刊比较好呢?论文发表后能否得到较大的认同度和传播率呢?如果你面临着科研选题,哪些期刊的研究情报才是最值得信赖的研究动态呢?一个可供你参考的答案那就是“期刊引证报

英国自然杂志《Nature》介绍

英国自然杂志《Nature》 www.nature.comNPG Nature Asia-Pacific www.natureasia.com  出版:英国MacMillan.Ltd  创刊:1869年  刊期:周刊  定位:兼顾学术期刊和科学杂志,即科学论文具较高的新闻性和广泛

如何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

 一、前言   David Swinbanks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近年来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的中国研究人员的数量一直在增加。1999年,《Nature》杂志发表了11篇来自中国的论文,其领域包括神经生物学、化学和古生物学等。这一数字几乎是我们1997年发表的来自中国的论文数量的

新冠病毒“备受争议”的神秘来源

  随着新冠肺炎对全球的威胁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各国专家也对新冠病毒(2019-nCoV或SARS-CoV-2)的来源投下更多关注的目光。本文从流行病学调查、病毒基因比对、跨物种感染研究以及关键的“中间宿主”等领域,对新冠病毒来源进行了全景式梳理与深度挖掘,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刻而全新的视角。  一、华

学术干货:4位学术牛人教你如何读文献、用文献

  【一】学术牛人1:用自己的话概括和梳理文献 及时回顾  心得和经验: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

国际期刊谈处理争议性论文:请作者提交原始数据

  北京时间8月3日凌晨,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关于新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的论文《自然-生物技术》撤回。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采访《科学》、《细胞》等顶尖科学杂志,揭秘国际学术期刊处理争议性论文的过程。 《细胞》出版社的媒体关系经理约瑟夫·卡普托接受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

多家国际期刊谈处理争议性论文:要求作者提交原始数据

  北京时间8月3日凌晨,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关于新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的论文《自然-生物技术》撤回。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采访《科学》、《细胞》等顶尖科学杂志,揭秘国际学术期刊处理争议性论文的过程。《细胞》出版社的媒体关系经理约瑟夫·卡普托接受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大

多家国际期刊谈如何处理争议性论文:要求提交原始数据

  北京时间8月3日凌晨,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关于新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的论文《自然-生物技术》撤回。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采访《科学》、《细胞》等顶尖科学杂志,揭秘国际学术期刊处理争议性论文的过程。《细胞》出版社的媒体关系经理约瑟夫·卡普托接受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大

如何在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我们拿《自然》来举个例子

  创刊于1869年的《自然》杂志是世界上最负盛名和最权威的综合性自然科学期刊之一,它刊载的内容经常被世界各地新闻媒体作为最新科学信息的最可靠来源而披广泛传播。那么,什么样的论文可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中国学者怎样才能有效地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自己的论文?抑或说,向顶级期刊投稿,有哪些方面需要留心

原来真的可以“一稿多投” BioRxiv让人“大开眼界”

  最近,有关武汉冠状病毒的科学研究成果陆续发布,很多小伙伴注意到,很多文章都是发布在bioRxiv上,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期刊,也没有影响因子,大家可能会奇怪,这些研究者难道不怕别的人窃取他们的idear吗?  其实这样做反而是抢占了先机,原因还得从什么是预印本说起...  大家知道一稿多投是学术

武汉病毒科研让更多人认识BioRxiv

  最近,有关武汉冠状病毒的科学研究成果陆续发布,很多小伙伴注意到,很多文章都是发布在bioRxiv上,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期刊,也没有影响因子,大家可能会奇怪,这些研究者难道不怕别的人窃取他们的idear吗?  其实这样做反而是抢占了先机,原因还得从什么是预印本说起...  大家知道一稿多投是学术

12月20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 Nature首次颁发“年度新闻人物”奖 Nature杂志首次“年度新闻人物”奖颁发给2002年以来一直担任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主任的Rajendra Kumar Pachauri和IPCC其他人士,以及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

117篇论文被撤稿:第三方中介机构扮演重要角色

  “论文造假”的舆论风暴又起。  12月12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召开的2016年“捍卫科学道德反对科研不端”通报会上,曝出2015年国际著名学术刊物撤销论文的重磅消息。  据通报,自2015年3月开始,《英国现代生物》《斯普林格》《爱思唯尔》《自然》等国际出版集团出现

和美相比 中国科技到底是巨弱无比还是强悍到窒息

拓展阅读  中国科技实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国     科技水平是国家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最本质的标志。当今世界科技水平最高的国家显然是美国。中国的科技水平处于什么位置呢?  文︱袁岚峰  本文于2015年8月原载于作者博客,原文有删节,不代表新华社瞭望智库观点。  如何理解当

闪光灯下的科学拷问 日本干细胞酸化研究纷争不断

1月,Haruko Obokata在描述自己的新研究成果。   1月至今,全世界科学家都无法复制震惊世人的干细胞研究成果,该研究称,简单加压就能将成体细胞回复成新细胞,这些细胞与在早期胚胎中发现的干细胞类似。现在,《科学》杂志获悉,在相关论文发表之前,参与撰写这两篇文章的一些实验室并未尝试重复该技

Nature总编菲利普·坎贝尔:论文撤稿是科学进程的一部分

   “我认为撤稿是科学进程的一部分。很多问题论文只能在发表后被发现,这时候必然会发生撤稿现象。” 11月3日,在由腾讯公司举办的第六届“腾讯WE大会”前一天,2018年夏天从《自然》总编辑岗位上履新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总编辑的菲利普·坎贝尔(Philip Campell)接受了多家媒体专访。在访问中

新型冠状病毒的第一个传播者:消失的零号病人

消失的零号病人  零号病人并不一定是第一个发病者。  而是第一个感染,并且把病毒传播给其它人的人。  因此,第一个出现症状并发病的人叫做一号病人。  那么,零号病人的医学意义是什么呢?专家给出了提示:  1. 能够锁定传染源,比如是否接触了什么动物?  2. 锁定传播方式,比如跟动物是如何接触的? 

黄金大米深陷科学伦理谜团

转基因技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研究的人缺乏学术道德,罔顾科学伦理。  年前发生在湖南衡阳、针对小学生的一次隐秘试验,却因为最近一个科学网站的论文而暴露。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未得到彻底验证之时,美国Tufts(塔夫茨)大学学者汤光文自称曾在衡阳衡南县江口中心小学做过人体试验,给数十名

孟庆金在野外采集标本 :热爱自然 探索自然

 孟庆金2013年在野外采集标本 胡柏林摄  姓名:孟庆金出生年月:1963年1月研究领域:古生物学和博物馆学职务: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自然历史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科学精神在基层在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这个职位上,55岁的孟庆金已经干了10年

遗传学家、生物统计学家李景均先生其人其书及其精神

今年是遗传学家、生物统计学家李景均先生著作的英文版《群体遗传学导论》一书出版70周年。该书是中国现代史上迄今为止极少数在中国出版但在西方某个科技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专业书。绝大多数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人可能都不知道李景均是谁。在美留学的大陆学生,除非所学专业和人类遗传学有关,恐怕大多数也不知道李景均是谁

2016国自然“上会”即将开始,会评内幕早知道

  国自然标书已经上交了有段时间了,申请的童鞋们应该是等得很心焦了吧?马上一个关键节点就要来临了,会评即将开始。  按照往年惯例,国自然会评一般在6月底7月初。比如2014年6月21日至7月20日会评,7月21日至8月20日,最终确认公布结果。2015年就是7月3日至7月10日会评。  那么会评结果

韩春雨回应质疑:《自然》已证实实验可重复

   韩春雨介绍,《自然》是第三方,调查是公正、正式的,结果是公开的,《自然》的结果就是,这个实验是可以重复的,但有的能够做出来,有的做不出来。  韩春雨承认,NgAgo这个工具目前确实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影响实验结果的还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做这个实验需要一定的门槛。  3个月前,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

2019自然指数年度榜单:中国17家机构位列全球100强

  6月20日发布的2019自然指数年度榜单(Nature Index 2019 annual tables)显示,美国、中国和德国位居国家排行前三位,中国科学院、哈佛大学和德国马普学会则是机构排名前三位。根据调整后的2018年分数计量值(fractional count/FC),排名前十的国家中只

中国领跑 量子技术突破天空限制

  还有6天,距离全球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就要满一整年了。8月10日,这颗卫星的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领导的中科院联合研究团队向外界又公布了一项重大成果——“墨子号”在国际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通信。  《自然》杂志的物理科学主编卡尔·齐姆勒

《科学》杂志中医药增刊引发争议 是论文还是广告?

   2014年12月,一条题为《2014年中医最后一件大事》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发酵。消息称,美国《科学》杂志于12月19日出版增刊,编发了中医药的多篇文章。  然而,细心的读者发现,《科学》杂志在专刊每一页上都注明了该专刊为定制出版办公室(Custom Publishing Office)受赞助发

癌症免疫疗法的近几年的研究进展

  癌症免疫疗法是一种针对人体免疫系统而非直接针对肿瘤的疗法,其已有30多年历史,它治疗的是人体免疫系统而非直接针对肿瘤。酝酿了数十年的癌症免疫疗法终于确定了它的潜力,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令人鼓舞的效果。  【1】默沙东免疫疗法Keytruda黑色素瘤一线治疗击败百时美Yervoy

合成基因组发表两月 部分国际反应

  我们也必须记住,自然界本身就是一名已经存在的专家,她在创造可对人类造成极大危害的微生物。合成生物学的最新进展并不一定会把我们带到比现有技术或自然界本身更接近伤害的道路。  慎重的民主就要听不同的观点,考虑对方的论点,最好找到共同点,至少要尊重不同观点,然后作出决定。面对复杂问题各

开放获取与付费墙的拉锯之战:谁来为传播知识买单?

  一场因“开放获取”引发的“学术战争”已经爆发。  过去两年,由700家德国学术机构组成的 Project DEAL、瑞典、挪威以及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先后向国际学术出版商存续了上百年的付费订阅模式发起冲击。  “开放获取”(Open Access,以下简称OA,又译作开放存取),意味着研究文献免

韩春雨:正实验研究论文结果无法重复原因

  一年前,英国《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刊载了一篇有关“基因编辑工具”的论文。论文的负责人“一鸣惊人”,得到了学界和媒体给予的无限荣光。  在《自然》杂志社的所属期刊上发表论文,通常表明,该科研成果走在了世界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并有可能对未来科学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发表论文通讯作者韩春雨,来自河北科

禽流感论文引发公共安全与信息公开之争

禽流感病毒  3月底,由23位美国国家生物安全科学咨询委员会(NSABB)成员组成的顾问小组在花费两天时间进行重新审定后决定,建议美国政府允许两篇饱受争议的研究论文经修改后全文发表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  “修改后论文的完整性没有受到影响,保留了几乎所有的细节,我们研究小组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