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食品包装安全警示出炉:烧烤食品用锡箔毒性大

昨天,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发布“2013年中国食品包装安全12大消费警示”,其中,消费者爱吃的烧烤所使用的锡箔,已成为威胁健康的潜在杀手。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介绍,锡箔纸或铝箔纸多用于包裹食材烧烤,以防止肉类烤焦。但锡箔的成分主要是铅锡合金,锡箔中含铅量高达50%左右,表层还能生成有毒的铅白和氢氧化铅,焚烧时生成黄色的黄丹(一氧化铅)也是有毒的化合物。这些有毒的微粒随着热气流飘浮在空气中,被周围的人群吸入呼吸道,沉积在肺部。铅的慢性中毒会使人出现忧郁、贫血、肾病、不育、流产等症状。 “根据国标《精制铝箔》规定:用于食品包装的精制用铝箔中的有毒元素应符合如下规定,铅:不大于0.01%,镉:不大于0.01%,砷:不大于0.01%”,董金狮表示,尽管锡箔纸亮度高卖相好,如非要用于烧烤最好选择铝箔纸,且其铅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董金狮介绍,使用锡箔或铝箔都要注意,如果食材上添加了调味酱或柠檬,所含酸性物质......阅读全文

食品包装安全12消费警示出炉烧烤食品用锡箔毒性大

  昨天,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发布“2013年中国食品包装安全12大消费警示”,其中,消费者爱吃的烧烤所使用的锡箔,已成为威胁健康的潜在杀手。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介绍,锡箔纸或铝箔纸多用于包裹食材烧烤,以防止肉类烤焦。但锡箔的成分主要是铅锡合金,锡箔中含铅量高达50

"毒胶囊"仅为冰山一角 凸显检测技术缺失

   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使用废旧皮革等制成的工业明胶胶囊流入修正药业、海外药业等九大药企,样品被检出铬含量严重超标,最高含量超标90余倍,涉及13个铬超标产品。   同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央视报道的13个铬超标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   4月16日,修正

部分商家下架PC奶瓶 塑料太空杯尚存隐患

  婴儿用的塑料奶瓶遭到欧盟封杀,昨天京城已有商家对PC奶瓶采取下架处理,但很多消费者由此关心儿童用的水壶、成人用的水杯、碗具是否会有隐患?记者昨日走访北京市场发现,“乐扣乐扣”的几款水杯,各种品牌的太空杯也多是源自PC材料,而大多数国产商品都未标明是否含双酚A的提示。   部分产品注明

9月食品包装用新标志 有害"外衣"将淡出市场

  9月1日起,监管部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生产、销售和经营中使用的无证查处,同时又有一些新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标准开始或即将实施———   法制网记者 韩乐悟   9月1日起,所有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必须通过“QS”市场准入才能上市销售,否则将予以查处。这意味着,从这天

专家谈食品安全:添加剂不是毒药,科学慎用勿滥用

  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膨大剂、塑化剂……近年来,各种非法食品添加剂问题层出不穷,让公众对其产生了较大的恐慌感。   食品安全是关乎民生的大事,日前,中国科协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四位国内食品领域内的专家,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食品添加剂与公众健康问题,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切

发泡塑料餐具绿色无害? 两协会“掐架”

  佛山塑料股份有限公司使用洋垃圾制造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事被曝光后,紧接着,这一国家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已有数年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突然就被“正名”,8月24日,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与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联合召开说明会公开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是绿色的无害产品。此语一出,立即遭到了环保

面粉增筋剂存检测真空 过千种添加剂无法检测

  面粉、大米是我们每天饮食当中不可缺少的主食,它们的安全和营养是每个家庭都关注的,有关古船、中粮等一些品牌面粉中含有一种增筋剂,也就是偶氮甲酰胺的物质的消息引发了世界的关注,消息说这种添加剂在欧盟是已经禁用的,而且它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国家虽然有安全剂量标准,但是使用当中却无法检

“塑化剂”来龙去脉:细心妈妈意外发现真相

5月28日,台北市卫生局免费为民众检测食品中的塑化剂。 为让消费者安心,台湾超市都要求厂商提供其产品的安全证明。图为5月30日,7-11超市在店内贴出安心声明。  台湾食品业的塑化剂地震波还在岛内持续扩大,遭难的食品行业已从最初的饮料业流向面包、饼干、蛋糕等烘焙业。另有

解禁近一年发泡餐具悬疑未解

   2013年2月16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下称发泡餐具)从淘汰类产品目录中删除,并于2013年5月1日起施行。从此,这一曾经的白色污染罪魁祸首在被禁产禁用14年后,又光明正大地重返市场。   如今,发泡餐具解禁已近一年。解禁后,发泡餐具生产企业现状怎样?国家发改委在解

“纸上烧烤”硅油可致中毒

  烤肉炉盘没用明火,上面垫着一张半透明的白纸,倒上些食用油,一块块烤肉在白纸上翻动,在炉盘的炙烤下,白纸逐渐焦糊。   正在流行的“纸上烧烤”令人耳目一新,但专家提醒,这种白纸高温下可能释放有害物质。   在大连市西岗区一家烧烤店,服务员表示这是专门用于烧烤的纸张,采用特殊材料和工艺制作而成,

食品包装=隐性添加剂 食品包装安全及监管双堪忧

  在我国,或许因食品本身问题过多,有关方面还很难顾及食品包装、容器等质量安全问题。但实际上,它们已然成为一个无法分割的整体问题。   “先不封口,让热气跑跑!”当卖肉饼的姑娘将刚出锅的热得发烫的肉饼装入塑料袋儿交给一个小伙子时,热情爽朗地说。塑料袋儿薄薄的、无任何字样。   小伙子也许没意识到

食品包装材料用添加剂标准增至959种

  名词解释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包装、盛放食品用的纸、竹、木、金属、搪瓷、陶瓷、塑料、橡胶、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玻璃、复合包装材料等制品和接触食品的涂料,包括食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接触食品的机械、管道、传送带、容器、用具、餐具等。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在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生产过程

城乡结合部小超市"毒食品"泛滥明目张胆售卖过期货

  黑乎乎的店内过期食品仍在销售、脏兮兮的货架上充斥着廉价的“作坊小吃”、监管存在着诸多漏洞……连日来,晨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北京城乡结合部数量繁多的小超市整体售卖情况令人担忧。据记者了解,北京市食品办每周公布的下架食品,多数来自这些小超市。   

发泡餐具解禁环保企业受伤 白色污染重现成疑

  自5月1日起,被禁达14年之久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正式被国家发改委解禁,重新允许生产使用。记者采访多名餐盒生产企业和食品包装专家了解到,发泡餐具解禁后主要面临原料质量难控、回收难等四大难题,并对非发泡餐具生产企业造成冲击。业内人士认为,我国亟待完善相关国家标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建立健全完备的回

2014食品包装安全隐忧产品及消费警示

  近年来,食品包装问题层出不穷,对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造成了威胁,食品包装不符合国家政策标准要求或生产企业为牟利而违反要求的现象,更是为消费者健康埋下了隐患,严重的可能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从2010年至今,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已连续4年发布"食品包装安全隐忧产品及消费警示",涉及的问题包括过度

食物“过敏原”标注混乱含糊同一品牌标注现两重天

  卫生部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则要求食品标签必须标注营养成分,同时建议企业标注“过敏原”。   近日,记者走访京城多家超市发现,大多数食品外包装上都标注了营养成分的标签,却少见过敏原标签标注。而在标注了过敏原标识的食品中

食用油塑化剂超标或为容器中析出

  “塑化剂易溶于酒精与油。”随着这一观点的传出,不少消费者发出疑问,“现在的塑料桶装食用油中塑化剂含量是不是也超标呢?”据了解,食品中塑化剂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塑化剂被非法添加到食品中,二是从塑料盛装容器、管道或包装材料迁移到食品中,一般来说,油类产品中的塑化剂主要源于塑料包装。  广州市质监局表

业内分析药用胶囊铬超标事件原因

流入广东的6种“铬毒胶囊”  6种“铬毒胶囊”流入广东医疗单位  去年全省耗资37万元采购这6种药品,流向72家医疗单位;被央视曝光的13个问题产品被叫停  央视曝光药用空心胶囊铬超标问题后,昨日国家食药监局要求对13个铬超标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该局内部人士透露,对相关产品的检验正在

添加剂检测标准缺失 洋快餐钻空子

  口号为“我就喜欢”的麦当劳最近有点让人喜欢不起来了。从最近的“橡胶”麦乐鸡,联想到此前的苏丹红、滤油粉,到含镉玻璃杯,洋快餐的安全着实让人担忧。  7月16日晚,国家药监局通报针对麦乐鸡的检测结果,“特丁基对苯二酚”的含量未超国标,而“聚二甲基硅氧烷”则因无相关标准暂无法检测。由于国内现行食品安

发泡餐具解禁之忧:谁来回收

  曾经的"白色污染"罪魁祸首-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被禁产禁用14年后,被重新允许进入市场。   依照此前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原目录中淘汰类产品"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被删除,从5月1日开始执行。这即意味着,自1999年被

面粉产品中含ADA 中粮称添加量符合标准

  困扰赛百味、星巴克等外资餐饮连锁的“鞋底面包”风波,日前蔓延至中国的面粉行业。此次中粮旗下的面粉产品,因配料中含有一种增筋剂--偶氮甲酰胺(ADA,一种用于鞋底的物质)被曝光。   中粮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国粮油控股(00606,HK)给《每日经济新闻》发来的声明显示,公司下属面粉加工企业在“香

酒鬼酒公告完成整改塑化剂检测国标待制定

  酒鬼酒最新公告表示,公司已经完成了整改工作,对生产经营中每个环节进行了全面排查和整改,对有可能导致酒类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感染、迁移的工具、包装材料、设备、设施进行彻底更换,并已于12月3日重新恢复包装生产。   尽管目前未有致病案例,但专家表示,仍要警惕塑化剂隐

一次性发泡餐盒究竟该“平反”还是“禁止”?

  一次性发泡餐盒到底能不能用,是否需要拨乱反正,权威部门应该对此进行一次全面的鉴定,以正视听,消除消费者的疑虑。  “平反”还是该“禁止”,两大机构打起“口水仗”  一度视为“白色垃圾”的一次性发泡餐盒,到底是绿色产品,还是有毒有害?是该“平反”?还是该“禁止”?最近,国内两大机构为此打起了“口水

专家称违法添加工业明胶检测技术缺失

  破皮鞋和老酸奶联系到了一块。因为两条微博。   4月9日,央视主持人赵普在微博称,老酸奶和果冻的“内幕很可怕,不细说”。而认证为“经济观察报调查新闻部记者朱文强”的微博则引用了一个比喻,“哪天你们扔了双破皮鞋,转眼就进你们肚子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舆论一时为之哗然,许多消费者纷纷表示再

矿泉水瓶反复使用可能易致癌

随着天气渐热,经常可看到人们喜欢使用用过的饮料瓶、矿泉水装茶水,有消费者还为此振振有词,认为这样做是“环保”、是“节省”。然而,日前,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董金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醒,不宜反复使用塑料瓶,否则高温水、酸性溶液容易把内部的有害物质溶出,人体摄入不利健康。 “反复使用”存

限塑五年有偿使用未落实处 免费塑料袋存质量风险

  特别是带颜色的塑料袋,如街边水果摊用来包裹水果的黄色超薄塑料袋,很可能是生产企业违法使用回收废塑料,为掩盖废塑料所带的杂质,在生产中添加了黄色的母料给塑料袋染色。然而,废塑料中含有大量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会随着菠萝等水果的汁液析出,人体食用后将有损健康。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

仿瓷餐具曝安全隐患 8成企业用有害材料

    市民餐桌上常用的色彩鲜艳、款式多样、轻巧不容易破碎的仿瓷餐具(密胺餐具)再度被曝存在安全隐患。 继11月份揭露仿瓷餐具存在安全问题之后,昨天,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又与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联合发布了北京大型连锁超市及批发市场仿瓷餐具质量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送检产品

发泡餐具"重生"遇冷 专家:标准、监管和回收要跟进

  曾被称为“白色垃圾”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被禁14年后,在今年5月1日迎来解禁。本报记者近日兵分多路进行调查发现,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发生变化,本市大多数餐厅、快餐店都在使用一次性聚丙烯餐具或纸质餐具打包或送餐,一次性发泡餐具主要聚居在夜排档。   解禁后的发泡餐具恐难现昔日风光。业内专家则建议,

消费者需警惕啤酒瓶超期服役生产日期两年内最安全

  近日,湖南省工商局针对啤酒瓶的一项检测报告又将公众的目光聚焦到了啤酒瓶的安全性上。在湖南省工商局公布的2012年第三季度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验情况中,啤酒瓶抽检合格率为75%,啤酒品牌蓝带(慕尼黑)、金威(金喜)、芝华士(芝华士冰纯)等都上了黑榜。消息称不合格啤

食品包装安全等同于食品安全

    在《食品安全法》中,“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指包装、盛放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用的纸、竹、木、金属、搪瓷、陶瓷、塑料、橡胶、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玻璃等制品和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涂料。”     作为食品的“贴身衣物”,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