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理化所等构建出新型多级自组装生物复合体

本报讯(记者彭科峰)近日,中科院理化所生物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和美国学者合作,首次利用一维棒状病毒粒子与二维有机金属大环构建了可逆且具有发光效应的多级自组装生物复合体。相关成果发布于《美国化学会会刊》。 各向异性纳米粒子构筑的精确多级自组装结构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且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学、机械性能。科研人员采用电负性的单分散一维棒状纳米粒子——烟草花叶病毒(TMV),将带有多个正电荷的四苯乙烯基有机铂金属大环作为“分子胶水”,通过多静电相互作用,成功构筑了三维空间规整、紧密排列的多级自组装生物复合体。该研究巧妙地利用TMV紧密排列所提供的纳米限域效应,驱动金属大环中四苯乙烯的聚集诱导发光,在温和条件下表现出强烈的荧光增强现象。此外,通过四丁基溴化铵对大环结构及多正电性的破坏,可实现该生物复合体的解组装与TMV的释放。此构建多级自组装生物复合体的方法同时适用于其他负电性的病毒纳米粒子(如M13噬菌体)。 该方法不仅提供了聚......阅读全文

中科院理化所等构建出新型多级自组装生物复合体

   本报讯(记者彭科峰)近日,中科院理化所生物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和美国学者合作,首次利用一维棒状病毒粒子与二维有机金属大环构建了可逆且具有发光效应的多级自组装生物复合体。相关成果发布于《美国化学会会刊》。  各向异性纳米粒子构筑的精确多级自组装结构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且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学、机械

生物物理所揭示新生多肽复合体在细胞自噬中的功能

  2014年10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宏实验室在Autophagy 上发表题为The nascent polypeptide-associated complex is essential for autophagic flux 的文章。  利用RNAi能使相应基因在线虫发育特定阶段失活,

超级计算机帮助“组装”大型蛋白质复合体

  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分子通过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改变其形状来传输氧气。血红蛋白中相同蛋白质的四个拷贝像花瓣一样打开和关闭,在结构上相互耦合以相互作用。使用超级计算机,科学家们能够设计自组装的蛋白质,以组合和类似生命的分子,如血红蛋白。科学家表示,他们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有用的技术,如药物靶向,人工能量收

上海巴斯德所等FOXP3蛋白复合体组装研究新进展

  6月14日,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子刊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与细胞所、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Structural and Biological Features of FOXP3 Dime

细菌脂多糖转运组装膜蛋白复合体结构解析取得重要成果

  6月18日,Nature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黄亿华研究员研究组对细菌脂多糖转运组装膜蛋白复合体结构解析重要成果。  脂多糖又称内毒素,最早由德裔著名微生物学家Richard F. J. Pfeiffer于十九世纪末发现。一百多年后,美国科学家Bruce Beutler 因发现

中国科大等揭示NuA4/Tip60复合体组装和调控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蔡刚课题组与加拿大拉瓦尔大学癌症研究中心教授Jacques Côté课题组等合作,解析了来源于酿酒酵母的乙酰转移酶NuA4/Tip60复合体的4.7埃分辨率的冷冻电镜结构,清晰描绘了亚基间的相互作用界面,揭示了NuA4/Tip60组装和调控

我国科学家揭示线粒体外膜转位酶复合体组装的分子机制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与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99%的线粒体蛋白由细胞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线粒体外膜TOM转位酶复合体负责绝大部分前体蛋白运输进入线粒体,再通过其他转位酶复合体分选至线粒体的各个部位。TOM复合体是由7个亚基组成的膜蛋白复合体,其组装过程是多步骤且高度动

我国科学家揭示线粒体外膜转位酶复合体组装的分子机制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与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99%的线粒体蛋白由细胞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线粒体外膜TOM转位酶复合体负责绝大部分前体蛋白运输进入线粒体,再通过其他转位酶复合体分选至线粒体的各个部位。TOM复合体是由7个亚基组成的膜蛋白复合体,其组装过程是多步骤且高度动

Science:-我国科学家发现线粒体外膜转位酶复合体组装机制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与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99%的线粒体蛋白由细胞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线粒体外膜TOM转位酶复合体负责绝大部分前体蛋白运输进入线粒体,再通过其他转位酶复合体分选至线粒体的各个部位。TOM复合体是由7个亚基组成的膜蛋白复合体,其组装过程是多步骤且高度动

中科院科学家阐述NAC复合体在细胞自噬中的功能

  2014年10月,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张宏研究组在国际著名期刊Autophagy上发表题为“The nascent polypeptide-associated complex is essential for autophagic flux”的文章报告了其最新研究成果。  研究人员采用RNAi的

自噬在支持细胞中参与外质特化结构组装的新机制

  近期,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卫研究组发现自噬在支持细胞中参与外质特化结构的组装,支持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的缺失会导致畸形精子症的发生。该项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3月17日的autophagy 杂志上。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人类精子数量下降、活力降低、畸形率增加,处于大规模城市化过程中的我国,不孕不育发

细胞自噬的生物学概念

属于丝氨酸/苏氨酸类蛋白激酶的ATG1/ULK1是启动自噬作用的关键蛋白激酶。自噬的初始阶段主要是诱导自噬和形成自噬膜,然而自噬膜的形成需要自噬前体(即自噬调控的重要节点)的形成。Beclin1-Vps34复合体是哺乳动物自噬的核心复合物。AtG4参与自噬泡的形成,而UVRAG作用于自噬泡成熟及其运

生物大分子纳米结构工程:从精确组装到精准生物传感

生物传感器是一类集成生物识别元件(如酶、抗体或核酸等)和物理、化学换能模块的器件(信号转导易与细胞中的信号转导混淆)。生物传感器已经广泛用于家庭监护和现场检测,目前的穿戴式和床边检测(POCT)生物传感研究可能对疾病监控模式产生深刻影响。然而,有别于均相反应体系,生物传感器本质上是一个异相界面反应过

起始复合体

中文名起始复合体外文名pre-replicative complex 2(PRC2)定义DNA复制起点的引发体,亦称为起始复合体。在DNA复制起点(简写为ori)形成。作用即为启动DNA复制。

单分子测序改善微生物基因组组装

  美国国家生物防卫分析和反制中心的研究人员近日在《Genome Biology》上发表文章,介绍了SMRT技术在微生物基因组组装上的应用。他们认为,单分子测序数据能降低测序费用,并带来更多完整的基因组,改善微生物基因组数据库的质量。   随着测序费用的不断下降,测序项目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G

新研究发现植物特有囊泡运输调控因子

12月28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彩吉团队和张盛春团队合作的最新成果。他们研究发现了植物特有囊泡运输调控因子BLISTER(BLI),并揭示其调控Retromer核心复合体组装和内体定位,进而调控内体介导的细胞膜和液泡蛋白分选的分子机制。 在植物细

《应用化学》-中科院化学所-生物分子马达组装

近日,在中国科学院、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院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与德国马普胶体界面研究所合作在生物分子马达的分子组装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工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2007, 46, 6996-7000))

细菌微生物检测真空抽滤系统使用组装指南

L400-S1微生物检测真空抽滤系统是适合用于进行细菌、微生物限度检测的一款辅助工具,可以通过滤膜法将微生物和细菌截留在滤膜上,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培养和计数。下面介绍该设备的具体操作和使用方法:将黑色的防溢逆止阀插入真空抽吸集液接收瓶内的接口,逆止阀可以防止废液瓶满忘记倾倒时大量液体涌出吸入泵内的情况

新研究揭示微生物群落组装机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1972.shtm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教授丁涛团队研究揭示了人类口腔生物被膜(OBM)菌群过程中的纵向时序群体感应网络,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细菌群体感应网络在预测和操纵菌群装配过程中的有效性。近日,相关成果

体内原位自组装的新型生物纳米材料助力肿瘤治疗

  随着纳米生物技术和纳米医药的发展,生物活性分子体内原位构筑超分子组装体的概念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实现对聚合物的可控组装调控,对改进材料在体内的生物效应和安全性,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生物医用材料在体内的生物过程极其复杂,如何实现聚合物在病生理条件下的组装调控,是医用高分子领域极具挑战性的科学问

细菌微生物检测真空抽滤系统使用组装指南

   L400-S1微生物检测真空抽滤系统是适合用于进行细菌、微生物限度检测的一款辅助工具,可以通过滤膜法将微生物和细菌截留在滤膜上,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培养和计数。下面介绍该设备的具体操作和使用方法:1.将黑色的防溢逆止阀插入真空抽吸集液接收瓶内的接口,逆止阀可以防止废液瓶满忘记倾倒时大量液体涌出吸入

细胞生物学术语自[体吞]噬

中文名称自[体吞]噬英文名称autophagy定  义细胞自身一部分内容物被次级溶酶体消化的过程。消化产物可作为营养物再利用,或用于细胞分化中的细胞结构重建。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生理(二级学科)

细胞生物学术语分泌自噬

中文名称分泌自噬英文名称crinophagy定  义在分泌肽类激素细胞中,溶酶体与一部分分泌颗粒融合,将其降解以清除过多激素的现象。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生理(二级学科)

PCR-组装反应

试剂、试剂盒氯化镁Rockstart 缓冲液three-reaction 主混合液琼脂糖凝胶仪器、耗材PCR 仪PCR 管实验步骤一、材料1. 缓冲液、溶液和试剂氯化镁,35 mmol/LRockstart 缓冲液(http://klentaq.com)three-reaction 主混合液82ul

PCR-组装反应

            试剂、试剂盒 氯化镁 Rockstart 缓冲液 three-reaction 主混合液 琼脂糖凝胶 仪器、耗材

PCR-组装反应

试剂、试剂盒 氯化镁Rockstart 缓冲液three-reaction 主混合液琼脂糖凝胶仪器、耗材 PCR 仪 PCR 管实验步骤 一、材料1. 缓冲液、溶液和试剂氯化镁,35 mmol/LRockstart 缓冲液(http://klentaq.com)three-reaction 主混合液

合成生物学:让“像组装机器一样组配生物”成现实

  当国人将目光投向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屠呦呦身上时,一批专家学者进而聚焦在让青蒿素可以大规模制备的幕后英雄——合成生物学身上。2015年12月底以合成生物学发展战略为主题的第552次香山科学会议上,30多位专家研讨如何将“可以像组装机器一样组配生物”的设想变为现实。  所谓合成生物学,

华东理工大学人工构建自组装多酶体

  记者从华东理工大学获悉,该校生工学院鲁华生物技术研究所教授魏东芝和任宇红研究团队,在自组装超分子多酶体的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近日,《应用化学》报道了相关成果。  蛋白质自组装是合成生物学和纳米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自然界,细胞通过漫长的进化获得了许多按一定空间结构组装在一起的多酶复合体,在这

揭秘4D打印:自动组装-灵感来自生物自我复制

  随着科技的发展,3D打印让人们可以轻松完成对于想象中物体的制作。比如说,你可以利用3D打印机“打”出一个飞机模型。但你听说过4D打印吗?和3D相比,这种更高级的技术除了有“长宽高”这些立体的三维结构,还增加了一个所谓的“时间线”。一旦它进入现实生活,很多科幻电影里才有的场面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微生物所建立无痕迭代DNA组装新方法

  DNA组装与DNA合成技术并称为合成生物学的两大基础使能技术。在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领域中,“设计-构建-验证-学习(Design-Build-Test-Learn,DBTL)”的循环工程,精细的遗传元件无缝拼接以及重复DNA序列(如CRISPR和TALEN结合序列)串联分别需要迭代、无痕和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