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领略生命奥秘活体内的空前旅行

据美国广播公司9月11日报道,从最初的一声哭叫到最后的一口气,我们的身体分分秒秒都在不断发生变化。我们每一个动作都会通过皮肤、骨骼、器官、肌肉和细胞,刺激一系列的反应。我们一生平均呼吸7亿次;成年人骨骼每7-10年就要更新一遍;我们的皮肤每分钟脱落3万个死细胞;我们吃的食物要在我们体内走9米路程。如今,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带你进入人体,揭示我们的身体是如何从生到死,以及我们茁壮生长所需的这个令人惊异的生物系统。 自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推出的《子宫内日记》系列片大受欢迎之后,最新推出的《活体内旅行》也在追溯一个生命故事,使用里程碑事件来查看我们功能性活体的每一天的工作情况。这些景象都是至今在电视上没有看到过的。 耳孔特效图(图1) 老人眼睛特定镜头(图2) 通过将刀片似的高清晰度的微型内置摄像机放入嘴巴、喉咙、心脏、肺、消化道、大脑和生殖器官内,以显示我们的身体是如何完成它们的工作的。在这2小时长的记录片中,令人晕倒......阅读全文

浙科学家从千米洋底带回惊奇 陆地上全都看不到

  4000米洋底蜂窝般密集盲虾扑向黑烟3000米洋底藏着一条恐龙时代的河流   浙江科学家从洋底带回了怎样的惊奇? 烟囱口附近获取的蟹标本 热液口盲虾样品 海底热液硫化物样品 3000米海底世界 海底热液硫化物样品   

腾讯WE大会:Nothing but the Future

  11月8日下午,腾讯2014 WE大会在京举行。12位科技精英从全球各地汇聚到一起,围绕“Nothing but the Future”这个主题,从各自领域出发,描绘了一幅幅关于人类未来生活的蓝图。  产品是什么样子?能感知脑电波,自动推送精准服务。  交互是怎样?空气交互,无需各种平板、眼镜.

2016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晓。  入选新闻囊括了一年来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  入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

《环球科学》2011年十大科学新闻评选

  “十大科学新闻”评选是《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头戏,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学领域的重大事件进行的一次全面盘点。经过专业编辑和专家团队的商讨,《环球科学》初步挑选出了30条候选新闻,接受网友的点评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  9月23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南极罕见微生物或可揭示病毒起源

  英国《自然·微生物学》杂志近日发表的一篇论文称,科学家在南极发现一种独特且罕见的微生物,对该微生物的分析能为进化中最大的奥秘——病毒的起源提供极其重要线索,有助于解决病毒如何首次出现的谜团。  病毒不同于其他生命形式。所有其他的生命形式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复杂的机器,可以独立生存和繁殖。病毒却

2012年世界各国生物技术发展回顾

  美国   遗传学研究精彩纷呈;细胞学研究成果丰硕;药理学研究取得新成果;艾滋病研究与治疗获得突破性进展;肿瘤学研究取得成效。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开发出一种绘制DNA之间接触位点的新方法,并利用计算机模型绘制出一个细胞中完整DNA链——基因组的精确三维图像;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制造出一个能折叠成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以“三个面向”为线索,在系统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广大科研人员取得的众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础上,发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15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成果15项、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成果10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外星人可能被地球细菌消灭或它们不想登陆地球

  北京时间8月1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1898年,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编撰的科幻小说《世界大战》中,看上去不可战胜的火星人入侵地球后,却被地球细菌消灭,因为火星人对于地球细菌没有免疫力。1969年,迈克尔·克莱顿(Michael Crichton)在

美国《探索》杂志:未来的科学何去何从

11位顶尖科学家对今后30年科学将引领人类走向何方进行预测  美国科普杂志《探索》为庆祝发行30周年,邀请11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对今后30年科学将引领人类走向何方进行了预测。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些科学大师们到底怎样说。  1.肯·卡尔代拉(Ken Caldeira,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资深科学家,美国国

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生命的另一种阅读和解析

50年义无反顾的105岁寿星 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语气平和,思路清晰。 “生物物理研究所走过了半个世纪。作为亲历者,我深知,是以50年义无反顾坚持学科交叉、坚持服从国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办所方针,换来了生物物理所今日的蓬勃发展。” “当年,对于生物物

冷冻电镜的发展

  细胞里面的生命活动井然有序,每一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结构,承担不同的功能。生物大分子则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最终执行者,它们主要是核酸和蛋白。核酸携带了生命体的遗传信息,而蛋白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执行者。自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以来的半个世纪里,解析和分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进而阐释其功能机制一直都是现代生命科学

科学家合成“最小”细菌 仅有473个基因

  当谈到基因组的大小时,一种被称为衣笠草的罕见日本植物无疑是当下的重量级冠军——其脱氧核糖核酸(DNA)数量是人类的50倍。而在天平的另一端,一个新的轻量级纪录保持者如今诞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培养皿中。在3月25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中,由基因组测序先驱Craig Venter率领的研究人员报

美十大业余科学家揭晓:有望攻克癌症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29日消息,美国《探索》杂志近日评选出了美国十大业余科学家,他们没有大学实验室,没有联邦的财政支持,照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世人不可忽视的科研力量,他们当中有人甚至可能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找到治愈癌症的方法。 约翰·卡兹斯 约翰·卡兹斯 没有博士学位,没有大学实

拉曼光谱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

拉曼光谱作为一种无损、非接触的快速检测技术,已吸引广大科研人员的关注,并被应用于各行各业中。特别是在生命科学领域,由于拉曼样品用量很少,不需要对生物样品进行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标记等繁琐的前处理程序,不仅操作简单,而且不会损伤样品从而能够获得样品最真实的信息。另外,生物大分子多是处在水溶

科学家在南极冰下湖泊首次发现生命

800米冰下隐藏着一个微生物生态系统冰川学家John Priscu刚刚结束48小时的曲折旅行,从南极洲回到美国西海岸。即使现在,他还在跟难以忍受的时差作斗争。但是,疲劳并没有掩盖住Priscu的兴奋之情。  数周高强度南极洲野外工作后,Priscu研究小组成为首个在冰雪大陆湖泊深处发

记“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的深潜人生

2012年6月3日,江阴苏南国际码头。  一声绵长的汽笛在空中回荡,承载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向阳红09”船缓缓驶离码头,96名参试人员向岸边挥手道别。继1000米、3000米和5000米级海试后,这条海洋调查功勋船将奔赴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的南端,向我国首次载人深潜

下村侑:查明水母发光物质,让蛋白质动作可见

  高中时遭遇核爆  海中漂浮的水母根据种类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发光功能,到水族馆就能看到水母在黑暗环境中发光的样子。水母是如何发光的呢?下村侑查清了这种机制,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现场留下了革命性的成果,并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下村出生于京都,由于父亲工作调动的原因,曾辗转居住于日本各地。高中时

【盘点】衰老与疾病的关联性研究进展

  人为什么会变老?对于人类来说,如何才能长生不老真的是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但是至今为止都没有一个让人满意的答案。衰老一直是生命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也是影响整个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世界各国均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数据显示到2050年约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年龄将超过60岁。因此,深入了解衰老

FAST:凝聚中国创新 倾听宇宙声音

   “记得刚到FAST的时候,那里只有一个硕大的天坑,周围什么都没有,一片荒凉。从坑底走上来,需要1个多小时的时间。”FAST馈源支撑系统助理工程师李铭哲曾经这样描述过。现在,当你驱车前往克度镇这个偏僻的黔南小镇,再穿过一道道的狭窄山口,到达一个名叫‘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地时,视野就会被一个500米

复旦团队发现生命新陈代谢“乙酰化”新机制

  人体80%疾病与代谢有关,揭开代谢的奥秘就等于找到了制服疾病的密钥。2月19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刊物《科学》同时刊发了两篇复旦大学科研人员对生命新陈代谢乙酰化作用新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两篇题为《代谢酶的乙酰化协调碳源的利用和代谢》和《蛋白赖氨酸的乙酰化调控》文章,以蛋白质向能量转化过程中“乙酰化修饰

《探险家的传奇植物标本簿》追寻植物猎人的脚步

  今天,我们身边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用识花App一扫,就能叫出它们的名字。但在几百年前,这些植物中的很多还生存在不为人知的角落,等待着探险家们第一次发现的目光。几百年来,甚至几千年来,这些探险家们不断对植物进行发现、命名、采集和传播,才使得植物世界变成今天我们见到的模样。  这些探险家都曾到过哪

2017年度技术公布 看看Nature Methods预测哪个技术会火!

  2017年生命科学领域的年度技术是什么?有人说是荣膺诺贝尔化学奖的冷冻电子显微技术,有人说是单细胞DNA测序和RNA测序,当然也有人提及红遍大江南北的CRISPR技术,但Nature Methods给出的答案是类器官(organoids)。这种能将干细胞塞入三维组织模型,构建人类生物学重要工具的

《科学》:基因编辑婴儿入选年度“科学崩坏”事件

  《科学》杂志每年会评出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最为重要的十大科学突破(Science Breakthrough)。今年,夺得年度突破桂冠的是“单细胞水平细胞谱系追踪技术”,帮助破获多起悬案的法医系谱技术、#MeToo 运动等也榜上有名。值得一提的是,贺建奎前两天被《自然》杂志评为年度人物后,其主导的基

华大基因的3万多“铁粉”,能否等到股价的再次起飞?

自2017年7月打开IPO涨停板,到2017年11月股价涨到巅峰的261.39元,再到2018年9月3日股价降到73.39元,华大基因的股东户数一直在3万多;而截止2018年上半年股东户数,为33,283户。这3万多“铁粉”,能否等到华大基因的再次腾飞?我翻越了它不少资料,试图从公司披露的中报,谈谈

科学家借DNA打造"活体机器"

  随着技术发展不断实现指数级的跳跃,人类与机器之间的界限已经开始变得模糊。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们已经突破了人们的认知极限,让DNA打造的机器具备了活体生命的一些关键特征。参与这一前沿科学研究项目的研究人员透漏称,他们打造的这种酷似活体生命的生物材料能够实现新陈代谢、聚合和自组装。  这种材料能够像细

中国国家基因库正式对外运营

22日,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的中国国家基因库正式运营,这是中国首个获批筹建的国家基因库。国家基因库的数据库统一检索系统也将于同日正式开通运行,将公开发布癌症数据集成与整合分析平台等多个数据库,成为为国家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性服务的公益性平台。存生物资源样本一千万份国家基因库坐落于被称为深圳

中科院化学所:为生命科学奠定化学基础

  上世纪50年代起,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让生命科学走进了分子时代。作为我国分子科学研究的先锋,中科院化学所较早时期即瞄准了生命化学的前沿,敢为人先地开展了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化学分析工作,为生命过程化学本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活体电分析示意图  化学所研制低温毛细管电泳仪  以分析化学为基础  中科院

专访黄凌博士:低成本,高效率肿瘤类器官三维培养方法

  从生命诞生开始,细胞家族就一代接一代的往前跑,而癌细胞就是其中不愿意沿着跑道奔跑的“调皮细胞”。随着近年来负面新闻的越来越多,恐癌情绪挥之不去,大家纷纷担心,下一个会不会就是我?这无疑促使科学家们纷纷也与癌症展开了一场赛跑,希望在更多人患上癌症之前破解体内患癌的奥秘。   然而要真实了解人体内癌

解读2015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实现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   量子隐形传态在概念上非常类似于科幻小说中的“星际旅行”,可以利用量子纠缠把量子态传输到遥远地点,而无需传输载体本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组成的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多自由度量子体系的隐形传态,成果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发表于《自然》杂志。这是自1997年

中美科学家解密男性输出小管转运精子的功能

  一个健康男性的双侧睾丸大约每天要产生上亿的精子,而这些精子在睾丸曲细精管中生成之后是不具备运动能力的,它们需要转运到附睾中继续成熟发育,直到最后形成具备运动能力和受精功能的成熟精子。而连接睾丸和附睾之间的唯一桥梁是几根输出小管,输出小管非常纤细,直径大约只有60-110微米,比精子的长度还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