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美国科学院院士钱煦受聘清华大学名誉教授

清华副校长邱勇为钱煦院士颁发聘书 据清华大学网站4月9日消息,清华大学于近日聘请杰出华裔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教授为清华大学名誉教授。 钱煦,1931年生于北京,国际著名的华裔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医学院院士、艺术和自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惠特克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院长。钱煦在力学对基因表达和信号传导的影响、整体与系统生理学、分子、细胞与组织生物工程学、细胞膜的生化特性与分子构建、穿过血管的大分子输运等学术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在《自然》、《科学》等杂志发表论文约450篇,完成专著9部。 ......阅读全文

科研特区何去何从——王晓东和北京生命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曾分文不取,帮助北京生命研究所站稳脚跟。如今,作为北生所所长的王晓东是否实现了他当初的理想?他和北京生命研究所有着怎样的渊源?如何带领班子走到今天?北生所面临着哪些问题,未来的路在哪里?请看王晓东和北京生命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2013年9月28日,由香港求是基金会举办的

中科院上海神经所所长蒲慕明:不著袈衣亦如来

  魂牵梦萦:还一个多年的心愿   蒲慕明是美籍华裔科学家,但他却有一颗纯正的中国心。这位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的首任和现任所长,多年来一直兢兢业业、孜孜以求,对中国科学的发展,做了最真诚、最实质、也是最为具体的工作。   大陆出生,台湾长大,美国留学,又回到中国来

施一公:风一样的男神

   2015年9月19日,在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一场科技奖的颁奖仪式正在举行。在场的有包括杨振宁在内的不少科技界的大腕。当天,施一公作为嘉宾应邀到场,他一直坐在观众席上,并不是这次活动的主角。然而活动一结束,他瞬间被潮水般的人群包围,年轻的学子们一脸兴奋地排队等待与他照相、索要签名。施一公

钱伟长生平

  1913年 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鸿声里七房桥一个贫寒的书香门第。  1931年 以中文、历史双科两个100分成绩进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学习。  1941年 发表了深受国际学术界重视的第一篇有关板壳的内禀理论论文,当年他获得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  1942年 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

中国海外人才归国潮:不能融入西方主流社会

  人才“争夺战”   150多年来,一波波海外留学大潮兴起,一代代海归学成回国,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如今,一方面,中国年轻一代“出国潮”热度不减;另一方面,在西方社会经济发展前景不明朗、科技投入有所减弱的情况下,“回国潮”也必然成为大趋势。中国出台的各种人才政策,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趋

杨振宁:非议背后依然故我

6月18日,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及夫人翁帆在南开大学为其举行的89周岁生日宴会上。  在有人猜测他已不做研究的时候,6月18日,89岁的物理学大师杨振宁,在南开大学向同行报告了他在冷原子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他修改了自己多年前一项理论的不完备之处。  除了回答提问时须用助听器,这位老人留给听众的印象是思

施一公:哪怕再忙,也要保证50%的科研时间

今年48岁的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  他是全球知名的结构生物学家,在细胞凋亡、大分子机器、膜蛋白研究领域国际领先,曾获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谈家祯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等多个国内外大奖;  他除了“一身三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美

施一公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提名

  一项“有望拿下诺贝尔奖”的科研发现  身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学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施一公的归国被看作是中国新一代海归科学家的杰出典范。回国后,他为改善中国学术风气与科研环境做出了巨大努力,同时在科学探索之路上继续硕果累累,2015年,他率领团队解析了超高分辨率的剪接体三维结构,被业界称

2020年CNS首秀!颜宁同期连发两篇Nature

   当地时间5月13日,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颜宁作为共同通讯作者的2篇论文在Nature同时上线。  这是颜宁今年的“CNS首秀”,也是其学术生涯的第33、34篇CNS论文。  这两篇文章分别解析了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1和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1的冷冻电镜结构及其反应机

钱易院士:细微处成就大师风范

名师名言 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热爱自己并热爱全人类;关切当前并思虑未来。这是新一代人应该树立的新的伦理观,即环境伦理观。人的分工职责各不相同,但保护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钱易 已经71岁的钱易院士这学期要为本科生上两门课程:一门是全校选修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

颜宁:专心致志做事 自由自在做人

  从2000年清华大学毕业到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到今天成为清华大学医学院的独立研究员,这位年轻、执著,热爱研究、热爱生活的女性,她的科学之路是怎样一个轨迹?   2010年8月,清华大学聘请的国际评估小组对其生物医学研究方向进行评估,年轻教授颜宁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百万科技大奖来了!杨振宁、施一公等出席 多科学家获奖

  2018年颁奖典礼15日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江雷教授获2018年度“求是杰出科学家奖”。2018年度“求是科技成就集体奖”则授予上海交通大学张杰教授领导的激光强场物理团队。两者分别获得奖金人民币一百万元。  当晚,求是科技基金会主席查懋声以及顾问杨振宁、孙家栋、韩启德、

邱大洪院士:在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中勇于创新

邱大洪  邱大洪(1930~),浙江湖州人,港口、海岸和近海工程专家,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51年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任教于大连工学院(现为大连理工大学)。现为中国海洋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顾问。主要从事波浪理

39岁清华美女教授候选中科院院士,她到底多牛

  近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17年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157位科学家“榜上有名”。  在这份名单中,今年的初步候选人里,年龄最大的为72岁,年龄最小的只有39岁,是清华大学教授颜宁。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中科院院士初步候选人产生后,还将对初步候选人材料进行公示,公示结束后

施一公:饶毅其人其事

  序言:从我听说和认识饶毅算起,已经有十五年了,但直到2005年才把他当作自己的朋友。而我们真正一起做事、我比较深入地理解饶毅的想法并成为莫逆之交,则发生在2008年我全职回国以后。在别人面前我常常主动提起饶毅,评论他和他做过的事情,因为我总觉得他留给大家的印象过于片面或偏激,他的另外一面很少为人

施一公院士:用一流成果来爱国

施一公,1967年生,清华大学教授,“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2008年全职回国前,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曾获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等多个世界科学领域重要奖项  “即使在中国做着和美国同样的事,在祖国也会开心得多。”“千人计划”专家、

中国版诺奖颁发:施一公潘建伟等3人获未来科学大奖

  9月9日下午,有“中国版诺贝尔奖”之称的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揭晓。清华大学教授、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北京大学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许晨阳分别获得“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奖金各为100万美元。  百

钱易:我也在反思为什么现在培养不出大师

  在江苏省无锡市七房桥村,只要一提起“一门六院士”,当地无人不知。这六院士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钱易占据一席之地,另五位,有她的父亲钱穆,堂兄钱伟长,以及同支的钱俊瑞、钱临照和钱令希。  作为这个文教传奇的唯一健在者,8月7日,钱易先生在位于清华大学蓝旗营的家中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专访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气象学科发展之路

  刘秦玉教授在指导学生  中国海洋大学八关山气象观测站  4月3日晚,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星光璀璨,吸引着全球华人的目光,由凤凰卫视主办的“世界因你而美丽——2014~2015年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在此举行。当来自美国夏威夷大学气象系教授王斌第一个上台领奖的时候,远在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师生们为这位19

夏鼐:梦圆考古妆成时

夏鼐夏鼐(左)在考古所的碳十四实验室  推开门,年轻的核物理工作者仇士华、蔡莲珍夫妇呆住了。  身体瘦削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笑容满面,礼貌地起身邀他们落座。之后,夏鼐又简单地向他们介绍了碳十四断代实验室的建设需求,并带领他们去相关科室转了转。  这场再普通不过的会面,却让仇士华夫妇感受到

陈竺等当选2017年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4月12日,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公布了2017年院士名单,共有228位当选,包括188位院士和40位外籍院士。  据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官网介绍,美国人文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英文简写为AAAS),1780年5月4日由马萨诸塞州立法机构批准

院士分身愈演愈烈 高校华丽的院士名单背后

兼职教授、名誉教授被模糊成全职教授 在中国的任何一所大学,假如有院士任教,他们一定被摆在师资队伍最显著的位置上。 院士,国家在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界设立的最高的、终身的荣誉称号。 “北京大学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 如果不去较真,一心向往名校的考生不会发现其中的奥

“网瘾少女” 颜宁 竟是科研界的一汪清泉

颜 宁清华大学教授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施一公先生的得意门生.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入选Nature杂志评选的“中国科学之星”  一个科学家最满足的时刻,其实并不是发表了论文,而是,当你在经过多年与它的斗争之后,在世界上第一次发现了一个规律,看到了一个现象,明白了一个机理,解决了一个问题,那一刻之美、之

钱伟长:科学巨子 传奇人生

  一个黑色的星期五。   钱伟长,为中国人熟知的科学家,“三钱”中的最后一位,7月30日在上海走完了98岁的一生。   这位爱国学者近一个世纪的历程,犹如一条大江,时而浩荡,时而曲折。像很多同辈的中国科学家一样,钱伟长在民族危亡之际,选择了科学救国的道路;国家的需要,永远是

献礼七夕 | 夫妻院士,伉俪情深——盘点18对院士夫妻

  在我国科学界,两院院士一直是最高荣誉。两院院士评选一般每两年举行一次,每次仅仅选出一百多人,历年当选的两院院士也不过数千人。然而,在我国科学界中,依然存在为数不多的夫妻都是两院院士的事例。  这些科学家伉俪大都携手于同一研究领域,在科学长空,他们的名字互相辉映。是执着的追求使他们发现了彼此,在他

何毓琦:年轻人如何做科研

  学术界流行的笑话是这么说的,“你的最高水平就是最近一篇论文”,“像爬抹了油的竹竿一样,为了待在原位你必须不停地往上爬,许多人都想拉你下来,因为他们都想要超过你”。  “从一开始,我一生就只有一份工作,一位妻子,一个家,所有孩子都在同一个学校完成了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  在201

39岁清华“美女教授”候选院士 她到底有多牛?

  昨日(1日),中国科学院正式公布了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157人“榜上有名”。  民生周刊(msweekly)在这份名单中发现,157位初步候选人中,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39岁。其中,年龄最小的就是即将前往普林斯顿大学任教的清华大学教授颜宁。   颜宁(图片源自网络) 

张兴栋:解决实际问题

  2月6日,美国国家工程院官方网站公布评选出2014年院士名单,76岁的张兴栋名列其中,为今年11名外籍院士中唯一一名中国人。   美国国家工程院媒体事务主管兰迪·阿特金斯日前接受书面采访时表示,选举过程是严格保密的,张教授获选主要是因为其“对肌肉骨骼的临床实验以及发展生物材料上的贡献。”  

王志珍: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王志珍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曾在德国、美国、加拿大以及中国香港地区做过访问学者或访问教授。一直以来,她对中国的学术和教育环境比较关注,进行过较多的思考探讨。因此,在《中国科学院院刊》组织“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专刊之初,即向王志珍院士

颜宁为何从清华跳槽去普林斯顿大学,她终于说出原因了

影 响 中 国 2017 年 度 科 技 人 物颜宁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拜耳讲席教授、结构生物学家。2017年,她因受聘于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担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而在国内引起强烈关注。  获 奖 理 由  身为一名纯粹的科学家,她却屡屡被贴上“明星学者”等标签,并在“海归”与“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