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第四届“第三极环境”专家研讨会在印度召开

开幕式与会代表合影 冰岛总统和嘉宾为开幕式点灯 TPE联合主席在主席台 2013年4月1至3日,第四届“第三极环境(TPE)”国际资深专家研讨会在印度北阿坎德邦首府德拉敦召开,由瓦迪亚喜马拉雅地质研究所(Wadia Institute of Himalayan Geology)承办。冰岛总统和印度政府对此次研讨会的召开给予了大力支持。来自14个国家的近50位国际知名科学家和国际组织官员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其中有来自第三极地区的代表,如中国、印度、尼泊尔、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孟加拉国,还有其它地区的优秀科学家,如美国、德国、冰岛、法国、加拿大、瑞士、瑞典、日本等。 研讨会开幕式于4月1日下午举行,冰岛总统Olafur Grimsson亲临大会并致辞。他为能够参与到以研究喜马拉雅地区为主题的TPE计划中而感到欣慰,并对中印等国科学家的努力表达敬意。他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推动第三极研究与南北极......阅读全文

《自然》报道中国科学家发起的“第三极环境计划”

  11月11日,《自然》(NATURE)第468期报道了由中国科学家发起的“第三极环境(Third Pole Environment, TPE)计划”,科学家们聚集一堂,准备通过开展这一国际研究计划来理解和减轻“第三极地区”的环境变化。以下是全文译文。  环境变化与冰川变

“世界屋脊”拿什么破解气候密码?

我国科考队员在白雪皑皑的青藏高原进行野外考察   前不久,重庆遭遇62年来单日最大暴雨袭击。专家分析认为,大气环流在遭遇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这两个大的地形时,形成了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气象条件而导致暴雨产生。专家表示,由于青藏高原的特殊地形,加上处于季风和西风带的交汇处,因此,青藏高原既是天气系统

2011分析测试行业精彩回顾

  2011岁末网友们盘点了很多热词,比如:控/hold住、伤不起、起云剂、虎妈、政务微博、北京精神、走转改、微电影、加名税、淘宝体、云电视等新词汇。媒体也评出了日本地震、康菲溢油、南方先旱后涝的极端天气、7.23动车事故、小悦悦与路人、校车事件、郭美美与红十字会、建党90周年、‘十二五’开局、天宫

首届亚太国际生物分析最新进展研讨会

  首届亚太国际生物分析最新进展研讨会于2011年1月12-13日在中国上海召开  为期2天的首届亚太国际生物分析最新进展研讨会由CVG组织举办,这是此类会议首次在亚太地区召开,之前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已经成功举办了4次,本次会议为全球科学家和研究学者就

中科院国际合作:量质齐升,引领科学话语权

  编者按:近年来,作为科技国家队,中科院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推动中国科技在全球化浪潮中,逐渐成为一个融合与开放的重要枢纽。从今天起,本报将连续推出系列报道,介绍中科院在参与并引领国际研究计划、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会议、增强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组织话语权,以及引进国外智力、提升大型科学装置引智与

未来全球农业至为重要的100个问题。

   1.前言  尽管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全球粮食生产有显著的增长, 但当今社会需要面对的最重要挑战之一是,如何养活21世纪中叶全球即将达到的90亿人口。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又不明显增加粮价,基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对能源安全、地区饮食结构变迁的关注,以及到2015年全球贫穷和饥饿减半的千年目标,估计届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全文如下: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目录   前言   一、减缓气候变化   二、适应气候变化   三、基础能力建设

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及其环境变迁国际研讨会召开

第三届中印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及其环境变迁国际研讨会   9月18日至23日,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植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河南师范大学、印度萨尼古植物研究所、印度科技部阿伽卡研究所、印度加尔格答大学、印度

2008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成功闭幕,各项指标再创佳绩

第四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已于2008年9月25日完美谢幕,展商和观众数量双双创出新高。本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共有来自19个国家的342家展商参展,比上届增长近1/4。同期举办的第四届上海国际分析化学研讨会及其他活动邀请了世界知名专家出席并演讲。 上海/慕尼黑,

第三届全球环境变化遥感对比研究计划研讨会在加拿大召开

  9月23日至24日,第三届“全球环境变化遥感对比研究计划”(ABCC计划)研讨会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会议由加拿大国家遥感中心主任Doug Bancroft主持,来自ABCC计划四国的联合主席及相关领域专家共30余人出席了会议。  ABCC计划联合主席、对地观测中心主任郭华东出席会

多国科学家会聚北京研讨气候变化风险评估

  1月19日至20日,在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和英国外交及联邦事务部的协助下,北京清华大学召开了一场由各国科学家和专家参与的研讨会,讨论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以及如何缓解这些风险。  此次研讨会由一系列别具特色的主题研讨组成。在北京研讨会结束后,美国哈佛大学还将举办一次类似的研讨会,随后印度和英国

第五届中国生物样本库及精准医疗国际研讨会在沪隆重召开

  2015年9月14-15日,以枫林论坛冠名的第五届中国生物样本库及精准医疗国际研讨会(Annual Biobank China)暨第四届北京重大疾病临床资源库标准化建设国际会议暨第一届中国细胞资源储存与应用论坛在上海美兰湖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届ABC 2015会议围绕国际上生物医药的热点领域

第435次香山科学会议聚焦气候变化

杜祥琬院士 秦大河院士   杜祥琬院士、秦大河院士在第435次香山科学会议上分别作主题评述报告。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为梳理气候变化事实、影响、适应和减缓领域的最新进展,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全局出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科学判断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发展

第七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在澳大利亚珀斯召开

  8月23日至25日,国际数字地球学会(ISDE)的系列会议——第七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在西澳大利亚首府珀斯召开。  本次会议以知识时代为主题,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与西澳大利亚土地信息系统(WALIS)论坛及澳大利亚自然资源管理(NRM)会议联合举办,来自世界各国数字地球领域的800多

温室气体真会导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当今地球是否处于一次前所未有的快速变暖过程当中?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什么?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真的会导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吗?  1月13日,在南京举行的“重大气候转折期生命演变与环境和深时全球古地理、古气候重建”研讨会上,来自古生物学、地球生物学、地层学领域的26位院士、500余名专家对地球和生命

施雅风:冰川,勇敢者的事业

  3月21日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施雅风诞辰100周年纪念日。20日,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举办研讨会,邀请施先生生前好友、同事、学生齐聚兰州,缅怀这位“中国现代冰川之父”。  1957年,施雅风参加祁连山西段地质考察,第一次亲眼见到冰川。此后,他的科研生涯再也离不开冰川。他开创了我国冰川物理、冰

“亚太地区气候变化综合评价模型”国际研讨会在日本召开

  2月19日至25日,由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组织的第十六届“亚太地区气候变化综合评价模型”(AIM)国际研讨会及低碳亚洲研讨会召开。来自日本、美国、印度、巴西、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以及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清华大学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此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气象学科发展之路

  刘秦玉教授在指导学生  中国海洋大学八关山气象观测站  4月3日晚,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星光璀璨,吸引着全球华人的目光,由凤凰卫视主办的“世界因你而美丽——2014~2015年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在此举行。当来自美国夏威夷大学气象系教授王斌第一个上台领奖的时候,远在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师生们为这位19

Nature:2015年度十大科学事件出炉!

  从气候变化到基因编辑伦理,研究人员在2015年解决了很多棘手的问题。他们还作出了重要发现,包括冥王星上的冰山、量子怪诞性的证据以及关于细胞内分子机制的细节。  通往巴黎之路  今年,全世界开始认真对待气候变化。随着12月联合国气候峰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首次承诺控制或减少温室

气候会议进入第二阶段

  气候会议进入第二阶段 各方期待达成实质性共识   经过一天短暂的休会调整之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4号进入新一阶段的谈判,与会各方将在会谈中涉及更多实质内容。会场上,各方代表团再次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和讨价还价。而在会场之外,民众则翘首企盼,希望会议能达成实实在在的结果。   哥本哈根大会14号

《科学新闻》:国际合作诠释大国实力

   国际科技合作早已不是个新鲜事儿。  30年来,在“平等互利、成果共享、保护知识产权、遵从国际惯例”的原则下,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突飞猛进。  然而,在林林总总的科技合作内容中,却总不如一个“民生”来的更为触动人心。  成都山地所,扛起的就是中国与世界各国科技合作中“民生”这杆大旗。  堰塞湖处置、

温家宝:中国减排目标很科学占全球减排总量1/4

  国际社会肯定中方努力 印度坦言压力很大 美国被指减排目标“太小”   “我们的方案经过充分论证,是科学的,也是符合实际的。我们自主作出的承诺是严肃认真的,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温家宝   吴佳俊   美中两国在不到一天之内先后公布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给已经对哥本哈根会议失去期望

青藏高原恐成全球沙源 雪存20年前禁用农药

  冰川退缩后,在珠峰北坡形成的越来越高的戈壁滩。科学家在海拔6500米的珠峰东绒布冰川区垭口建起了世界海拔最高的气象观测站  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是气候学的“蝴蝶效应”理论。而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建所六十周年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60年来,地处祖国南海之滨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无论是筚路蓝缕中勇于求索,还是春涌神州时的敢闯敢试,都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历史使命,将国家重大需求和海洋科学研究紧密融合,用青春和汗水谱写出大气磅礴、绚烂辉煌的优美华章。2018年10月,11位院士、3位

《自然》杂志盘点2009年气候科学

气候无疑是2009年的重要“标签”之一。虽然去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 候变化大会没能达成一个新的国际减排协议以接替将于2012年“寿终正寝”的《京都议定书》,但它确实成功地将全球的关注目光聚焦到全球变暖这一议题上。 再加上去年年底常年干旱少雨的沙特遭受特大暴雨袭击;英国北

第二届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循环与气候变化学术研讨会召开

  9月3日,由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等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循环与气候变化学术研讨会”在乌鲁木齐成功召开。来自美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中国相关科研院所和大学的80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中国科

中国棕色云团危机

棕色云团已成为温室气体后对人类的又一巨大威胁,或许更加切近 图为2001年7月17日美国卫星拍摄到的东印度洋上空的棕色云团。那里的岛屿笼罩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森林火灾所产生的浓雾之中。 一个寻常的冬日午后,位于北京市南郊的观象台,天色已经逐渐暗淡。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石广玉及其

合成基因组发表两月 部分国际反应

  我们也必须记住,自然界本身就是一名已经存在的专家,她在创造可对人类造成极大危害的微生物。合成生物学的最新进展并不一定会把我们带到比现有技术或自然界本身更接近伤害的道路。  慎重的民主就要听不同的观点,考虑对方的论点,最好找到共同点,至少要尊重不同观点,然后作出决定。面对复杂问题各

“青藏高原多圈层相互作用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研讨会召开

  10月21日,“青藏高原多圈层相互作用及其资源环境效应”专项实施方案研讨会在青藏高原研究所召开,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研究骨干40多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研究人员分别来自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研讨会由青藏高原

盘点:2009这一年!

  会议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为期两周。13天的谈判进程相当复杂,进展非常艰难。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当地时间12月19日下午在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