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学术不端是否意味着职业生涯的“死亡”

如果一个人被判定为剽窃或者存在学术欺骗行为,那么他作为科学研究者的学术生涯是否就完结了呢?未必。根据8月8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最新调查研究,在学术不端裁决后重建科研事业是很困难的,但并非不可能。 文章作者之一、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的Jon Merz表示,“尽管对学术不端的惩罚是严厉的,但仍有救赎的希望。” 在最新研究中,Merz和韦恩州立大学(Wayne State University)的Barbara Redman一道,调查了37位曾经的独立研究员(independent investigators,不是研究生或博士后)的命运走向,他们都因学术不端行为而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研究诚信办公室(ORI)在1994年至2001年间处罚。 在这37位科学家中,Merz和Redman发现,他们还能够找到论文数据的有19人,这些人继续发表着论文,每年至少一篇。Redman表示,“被裁定为剽窃罪的人与捏造事实或伪造数据......阅读全文

《自然》公布2016年度十大科学人物

  2016年版的《自然》年度十大人物今天(12月19日)公布了,这是《自然》选出的在今年对于科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十个人。“今年的名单突显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研究人员,在天文学,生殖生物学和少数族裔在科学领域的权利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Richard Monastersky,《自然》的特写编辑表示,“

盘点各国学术打假: 让造假者无所遁形

  学术贵在创新。为名为利去抄袭、篡改论文,是对科学的背叛,也是研究者对存在价值的自我否定和毁坏,为人所不齿。解决屡禁不止的论文造假问题,不仅要靠严厉的事后惩治让造假者名誉扫地,更要从根本上在全社会确立正确的学术衡量标准,根除造假滋生的温床,给创新者提供更广阔发展空间。   美国:让抄袭者无所遁形

韩春雨《自然—生物技术》撤稿:撤稿是否等同学术造假?

  在身陷学术争论,被质疑是否具有可重复性一年后,英国《自然--生物技术》发表了韩春雨团队的撤稿声明:“由于科研界一直无法根据我们论文提供的实验方案重复出论文图4所示的关键结果,我们决定撤回这项研究。”韩春雨称,撤稿是出于“科研记录的完整性”的主动行为,并表示“实验还需继续论证和完善”。  “新华视

开放获取与付费墙的拉锯之战:谁来为传播知识买单?

  一场因“开放获取”引发的“学术战争”已经爆发。  过去两年,由700家德国学术机构组成的 Project DEAL、瑞典、挪威以及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先后向国际学术出版商存续了上百年的付费订阅模式发起冲击。  “开放获取”(Open Access,以下简称OA,又译作开放存取),意味着研究文献免

暴利的SCI产业 缘何让无数科研人员为之打工?

制图:Dom McKenzie纵观人类历史,我们很难找到像学术出版一样匪夷所思的行业:无数科研人员为之免费供稿、审稿,却还要花钱看论文;来自政府资助的科研经费没有让科研人员成为高收入群体,却给出版商带来胜过苹果、谷歌的收益率;订阅费用压得预算喘不过气,高校却不敢不买;同类期刊多如牛毛看似竞争激烈,收

盘点2019年学术不端举报事件 ,我送你SCI 你却说不爱了?

  2019年已经结束,小编在此简单汇总六件本年度较为著名的“学术不端”事件,并且整理事件后期的处理结果。一、翟天临事件  2月8日,翟天临因在直播中被问及知网时,回答到“知网是什么?”引起网友们重点关注到他的北大博士头衔,随后翟天临的论文作品被披露,其中含有大段抄袭语句。  翟天临曾在《广电时评》

多家国际期刊谈如何处理争议性论文:要求提交原始数据

  北京时间8月3日凌晨,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关于新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的论文《自然-生物技术》撤回。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采访《科学》、《细胞》等顶尖科学杂志,揭秘国际学术期刊处理争议性论文的过程。《细胞》出版社的媒体关系经理约瑟夫·卡普托接受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大

多家国际期刊谈处理争议性论文:要求作者提交原始数据

  北京时间8月3日凌晨,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关于新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的论文《自然-生物技术》撤回。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采访《科学》、《细胞》等顶尖科学杂志,揭秘国际学术期刊处理争议性论文的过程。《细胞》出版社的媒体关系经理约瑟夫·卡普托接受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大

国际期刊谈处理争议性论文:请作者提交原始数据

  北京时间8月3日凌晨,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关于新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的论文《自然-生物技术》撤回。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采访《科学》、《细胞》等顶尖科学杂志,揭秘国际学术期刊处理争议性论文的过程。 《细胞》出版社的媒体关系经理约瑟夫·卡普托接受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

韩春雨事件学术界能否清白 利益相关者浮出水面

  “实验可控性非常高,重复率在我的实验室达到了90%。”半年前,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正春风得意。那是2016年6月2日,浙江大学医学院报告厅内,座无虚席,过道都挤满了学生,韩春雨在介绍新发现的一种基因编辑技术,讲述过程中,他愉快地抖了很多“包袱”,基本都响了——人们报以阵阵笑声。  5月2日,

韩春雨事件学术界能否清白 利益相关者浮出水面

对韩春雨研究成果的质疑一波接一波,利益相关者和机构也逐渐浮出水面  “实验可控性非常高,重复率在我的实验室达到了90%。”半年前,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正春风得意。那是2016年6月2日,浙江大学医学院报告厅内,座无虚席,过道都挤满了学生,韩春雨在介绍新发现的一种基因编辑技术,讲述过程中,他愉快地

多能干细胞风波附带效应在日本蔓延

   2014年8月5日,藤原博信(Hironobu Fujiwara)在去工作的途中已经感受到了困扰。作为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发育生物学中心(CDB)位于神户一个实验室的负责人,当该中心一例学术不端事件在去年早些时候被曝光后,藤原就一直在遭受批评。  媒体谴责声不断升级,报纸、社会媒介和

诱惑与困惑:“影响因子游戏”该如何继续?

  伴随着科研竞争的日益激烈,如果你正在获取tenure职位、获得基金、评上国家奖或是当选院士的道路上,那么你的一篇最新得意之作发表在哪家期刊比较好呢?论文发表后能否得到较大的认同度和传播率呢?如果你面临着科研选题,哪些期刊的研究情报才是最值得信赖的研究动态呢?一个可供你参考的答案那就是“期刊引证报

期刊总编谈怎样写好一篇学术论文

  要撰写好一篇学术论文,必须要掌握好撰写学术论文的方法。作者从事研究二十余年,从事学术刊物的主编已有近十年的经历。本文作者以两种不同的眼光和视角来谈谈如何撰写好一篇学术论文的问题。当然方法论再好,也不能取代认真读书踏实积累的作用,小伙伴们加油吧!  从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到作为研究人员,几乎很少

院士牵头课题组多篇论文涉造假被国际期刊撤销

  63岁的祝国光博士至今还记得,当初在海外顶级医学期刊上看到有关中药和西药对治疗心肌梗塞疾病具有同等疗效的学术论文时,那种难以言状的兴奋之情。   时隔数月,他却惊讶地发现,那些看起来水平非同寻常的学术论文大都是编造的,而且论文的作者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著名中药药理学家李连达

众院士纵论学风建设

  “在当前复杂的社会和浮躁的学术环境下,科学道德建设面临挑战,必须引起全体院士的高度重视。”6月8日,在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再次敲响了院士道德建设的警钟。与此同时,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上,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院士兼职、社会活动频繁等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个博士后亲述:离开学术界后,如何找到理想工作?

  能够坚持学术之路固然可贵,离开科研界也不代表前途灰暗。对于未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关键在于做出选择之后如何向新的目标迈进。Science 采访了五位离开学术界的前博士后,他们的经历或许会对你有所启示。  众所周知,博士后有着切实的职业焦虑。对于众多手握博士文凭的人而言,终身教职的机会显得僧多

优秀科学家,除了SCI,还有啥硬核的方式?

  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近日发文,要破除论文“SCI至上”,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该文显然引起了广大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破除论文“SCI至上”,然后应该立什么呢?有人认为中文论文要吃香了,其实这种认识就偏差太大了。我敢肯定,两部委绝对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在寻找更全面、更合理的评价指标,顺应时代的变化和

和美相比 中国科技到底是巨弱无比还是强悍到窒息

拓展阅读  中国科技实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国     科技水平是国家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最本质的标志。当今世界科技水平最高的国家显然是美国。中国的科技水平处于什么位置呢?  文︱袁岚峰  本文于2015年8月原载于作者博客,原文有删节,不代表新华社瞭望智库观点。  如何理解当

科研之殇:2013年知名的学术造假事件

  近年来,中国学术界乃至世界学术界许多知名学者、专家甚至杂志深陷“造假门”,不知何时开始学术界论文造假事件层出不穷,直到现在累及至大型跨国企业的研发中心人员亦陷入造假纠纷之中,事件的背后我们不得不反思,如何对待和处理造假事件,不要让论文走向死亡。   2013造假事件小汇总   葛兰素史克(G

中国速度:基因编辑技术投入人体试验,领先美国两年多

  在杭州的一家医院里,从3月份开始,吴式琇一直在尝试用一种很有希望的新型基因编辑工具来治疗癌症患者。  这种名叫Crispr-Cas9的工具是由美国科学家设计的,从2012年媒体报道说这种工具可以用来编辑DNA之后就引发了全球关注。美国还不允许医生将这种工具用于人体试验,但对吴式琇和其他中国医生来

人民日报:科学家为啥忙着写论文

   不久前,网上出现一个有趣的征婚启事:一个自称是在某医大附属医院工作的大龄女博士,发帖说自带嫁妆——10篇已被接受的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并且“可让夫君成为第一作者”。帖子一出,马上有网友回复:硬资产啊,比容貌保值多了!  虽然后来证明帖子玩笑成分比较多,但侧面折射出当下发表论文对科研人员

明星学术造假的“三重门”

   “明星学霸”翟天临学术不端事件近期引起舆论持续关注。舆论重压之下,翟天临对其错误反省、道歉,表示愿意配合调查,并申请退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相关工作;北京大学对翟天临作退站处理,对相关合作导师作出停止招募博士后的处理;2月19日,北京电影学院撤销翟天临博士学位,取消其导师的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 

鲁晓:科学实验的可重复性原则及挑战

   随着多学科和交叉新兴学科的快速发展,科学实验可重复性原则在科学实践中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在生物医学、心理学等领域问题比较突出,引起了持续增长的关注。  2013年,癌症生物学领域重复性研究项目正式发起,目标在于重复2010~2012年间在《自然》《科学》《细胞》等期刊上发表的50篇癌症

科学家“制造”禽流感病毒:或沦为生化武器

这是荣·弗切尔的近照。在其看来,我们今天目睹的病毒基因多元化,可能和快速变异无关,有可能是病毒长期演化而来的。   人物   荣·弗切尔   病毒学家、禽流感专家,服务于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医学中心研究中心   一场流感能在人类中间大暴发,“肇事”病毒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它是一种前所未见的新病毒

媒体误读 雾霾中的耐药基因其实并不那么可怕

  瑞典研究人员在日前的一篇论文中提到,从北京一次雾霾天的14份空气样本中检测出抗生素耐药性基因。国内有媒体在报道中就此推论出呼吸这样的空气会导致药物失去作用的结论。消息一出,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有人甚至担心呼吸这样的空气会被感染致病。那么,真会如此吗?本报带你一起探究真相。  疑问:空气中的耐药基因

那些上了天的学术造假套路

  疯狂的牛仔  Hoss Cartwright 曾是《国际农业创新及研究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Innovations and Research)的编辑,不过他这次找了个好借口没有参加去年的第五届世界病毒学大会:因为他根本不存在啊。  此

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陈化兰:独立不倚 卓尔不群

   “生命是最神奇的存在,而有关生命科学的神秘现象,值得我用一生的时间去研究。高中时,我想成为一名医生,但我的高考分数不够,最后只好改学畜用药专业。”前不久,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陈化兰获得“2016年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这一年,我们为科技“吵过的架”真不少

  即将过去的2018年可以说是科技热点频出的一年。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科技的兴趣和关注似乎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每个人对科技都有了自己的认识,每个人对科技事件都有自己的想法,正因为如此,一场场与科技相关的讨论从年初持续到年尾。  两年前那个“横空出世”的韩春雨到底是不是科研造假的骗子?自

如何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

 一、前言   David Swinbanks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近年来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的中国研究人员的数量一直在增加。1999年,《Nature》杂志发表了11篇来自中国的论文,其领域包括神经生物学、化学和古生物学等。这一数字几乎是我们1997年发表的来自中国的论文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