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美国科学院院士朱健康:享受生活有取有舍

●“如果走上科研道路,不要让自己那么累,不要试图让自己每门功课都要最好。” ●“要去享受生活,慢慢水到渠成。” ●“每天集中注意力工作4~6小时,其他时间多半就是玩儿。” ●“最重要是效率!” ●中西方最大的不一样,朱健康的感受就是“科学精神”。也因此,“差别会慢慢扩大”。 朱健康保持着瘦削的身材,没有像他的很多同龄人那样大腹便便。 作为9位到场院士之一,日前,在“第11届明天小小科学家”颁奖系列活动中,美国科学院院士、普渡大学植物生物学教授朱健康,受邀到北京八中校史馆与一组参赛学生进行交流。 朱健康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他本人也是全世界发表文章引用率最高的植物生物学家之一。 因植物基因研究而备受各界重视,于是在这场交流中,朱健康最开始被追问的,很多都是植物基因相关话题。令朱健康高兴的是,现在的中学生知识都很丰富,很多问题很专业。爱好、锻炼很重要 “您有什么爱好?” 《中国科学......阅读全文

科研特区何去何从——王晓东和北京生命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曾分文不取,帮助北京生命研究所站稳脚跟。如今,作为北生所所长的王晓东是否实现了他当初的理想?他和北京生命研究所有着怎样的渊源?如何带领班子走到今天?北生所面临着哪些问题,未来的路在哪里?请看王晓东和北京生命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2013年9月28日,由香港求是基金会举办的

中国海外人才归国潮:不能融入西方主流社会

  人才“争夺战”   150多年来,一波波海外留学大潮兴起,一代代海归学成回国,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如今,一方面,中国年轻一代“出国潮”热度不减;另一方面,在西方社会经济发展前景不明朗、科技投入有所减弱的情况下,“回国潮”也必然成为大趋势。中国出台的各种人才政策,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趋

中国医学科学院建院60周年之十大科技成就

  六十岁月一甲子,不忘初心再出发。  60年前,中国医学科学院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科学院之一,成为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国家队和先行者。  从“落后”到“领先”,从“模仿”到“原创”,从“空白”到“超越”……60年来,医学科技创新路上的每一步都有中国医学科学院人深深的足迹,为人民健康护航途中的每一次

食品业19人获得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近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经院主席团审定的521名201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名单详细列举了有效候选人的姓名、年龄、专业、工作单位和提名渠道,提名渠道分别是院士提名和中国科协提名。   据了解,有效候选人大多数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少部分来自企业和军队等。为使院士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的本质,中

哈佛讲席教授谢晓亮全职回北大!

2018年7月1日起,北大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主任、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谢晓亮正式全职回到母校北大任教,担任北京大学李兆基讲席教授。 谢晓亮1998年,谢晓亮成为改革开放后哈佛大学聘任的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终身教授;2009年,他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位哈佛冠名讲席教授的中国

丘成桐:感情的培养是做大学问最重要的一部分

  演讲人:丘成桐   时 间:2010年12月25日   地 点:海南·三亚   演讲人简介:   丘成桐,194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1983年获得素有数学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兹奖,迄今仍是华人数学家中唯一的获奖者。1979年后,丘成桐把主要精力转向振兴祖国数学事业上,先后创建了香港中文大学

九位中医大师和名家谈中医价值和出路

近年来不断有人指责中医是伪科学,还有的人提出要取消中医,中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尴尬处境。 然而,吴仪副总理在即将退休之际,公开热捧中医药,并表示退休后要继续学习和研究中医药学,大大鼓舞了国内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的各界人士。 中医到底能治哪些病?中医是不是科学?中医是否依附于西医? 3月13

2011诺奖启示:关注学派级科学家的引领作用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在免疫学领域做出开创性工作的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法国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表彰三位免疫学家“发现先天性免疫激活新机制”和“发现树突状细胞及其在获得性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三位诺奖得主的原创性工作揭示了先天性和获得性免

饶毅对话鲁白:海归要带头营造好科研环境

饶毅的演讲尖锐、诚恳鲁白的发言引人深思  讲座吸引了近300名海归人士、科研工作者、高校师生以及关注科研改革的普通市民出席,“提问环节”气氛热烈。  6月2日下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做客第54期文汇讲堂,主讲《海归能推动中国科研改革吗?》,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部副总裁鲁白受邀出

中国科学院:人才强院为科技创新凝心聚力

        李四光、竺可桢、钱三强、华罗庚、钱学森、陈景润……这些为中国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们,虽然各自的研究领域不同,却都与一个机构息息相关——中国科学院。  正是因为拥有如此多大师级的顶尖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才能在

病毒学家田波院士:锐志精研济苍生

   田波院士最卓越的地方恰恰在于他对国家社稷民生的体贴关怀,心怀苍生,科研事业高度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此成其“大”;密切关注国际科学前沿,及时追踪领域最新趋向,活到老学到老,眼界开阔,此成其“高”。  田波(1931年12月~)  著名病毒学家,中科院院士。山东桓台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

朱健康:农家子弟如何成为美国院士

朱健康近影   朱健康 国际著名植物生物学家、植物抗逆分子生物学领军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首批“千人计划”入选者,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     1967年生于安徽,1988年赴美留学,2000年受聘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植物科学系正教授,曾任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整合基因组学研究所

SCIEX:让质谱改变每个人的生活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第34届中国质谱学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西宁召开,其中每位参会者手提袋上及每位SCIEX人T-shirt背后的“让质谱改变每个人的生活”的口号随处可见,成为会议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前,质谱只与专业人士有关;但它如何改变每个人的生活?分析测试百科网小编现场采访到SC

王晓东:守望科技改革试验田

  41岁的王晓东成为最年轻的美国科学院院士之一,他也成为从新中国走出去的华裔科学家能够在美国取得的最高地位。但是他并没有满足这些,而是毅然回国创建北生所,从而不断推动中国生命科学事业的发展。王晓东:守望科技改革试验田  初夏5月,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简称“北生所”)举行运动会。  3000米长跑队

2019年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名单出炉!我国20位入选

  2019年6月27日,两年一次的亚太材料科学院(Asian Pacific Academy of Materials,APAM)会议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召开。  会议选举出新的院士(Academician)32名,副院士(Associate Academician)12名。其中我国大陆有16人当

院士制度关注度高 专家称制度改革事关学术风气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这37个字的表述不仅受到科技界的关注,也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讨论。  院士制度改革为什么会受到如此关注?科技工作者对院士制度改革又有哪些建议和期待?公众关注度何以居高不

院士制度改革关注度高 专家称改革事关学术风气

新华社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这37个字的表述不仅受到科技界的关注,也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讨论。   院士制度改革为什么会受到如此关注?科技工作者对院士制度改革又有哪些建议和期待?   公众关注度何

北大谢晓亮教授:单分子技术透视生命之谜

2012和2013年,由北京大学多个研究团队合作完成的世界首个高精度人类男性和女性个人遗传图谱相关论文相继发表于《科学》和《细胞》杂志。这一工作采用的单细胞DNA扩增技术MALBAC,与以前的技术相比,该技术将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的精确度大幅度提高,以至于能够发现个别细胞之间的遗传差

谢晓亮院士:单分子技术透视生命之谜

  2012和2013年,由北京大学多个研究团队合作完成的世界首个高精度人类男性和女性个人遗传图谱相关论文相继发表于《科学》和《细胞》杂志。这一工作采用的单细胞DNA扩增技术MALBAC,与以前的技术相比,该技术将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的精确度大幅度提高,以至于能够发现个别细胞之间的遗传差异。  MAL

7位华人当选今年美国院士 生物领域独霸5席

  北京时间4月2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2015年新增院士名单,新增美国国家科学院士84位,外籍院士21位,他们来自15个不同国家。在此次新增院士名单中,华人学者风采依旧,共有7人入选,其中一位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学者叶玉如入选此次外籍院士名单。  据了解,文革后大陆毕业生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总计不到

三位荧光蛋白研究先驱获诺贝尔化学奖

多色荧光蛋白在所跟踪细胞中的图示。 下村修现年80岁的下村修1928年出生于日本京都府,1960年获得名古屋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后赴美,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波士顿大学和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实验所工作。他1962年从一种水母中发现了荧光蛋白,被誉为生物发光研究第一人。 ▲马丁·沙尔

重磅!| 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揭晓

  第14届“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举办,《中国基础科学》《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和《科学通报》五家编辑部参与推荐科学研究进展,经两院院士、973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部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负责人等专家学

施一公:科学家应该有担当

  施一公,1967年生,清华大学教授,“千人计划”首批国家特聘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2008年全职回国前,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曾获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等多个世界科学领域重要奖项。2013年12月19日,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为新当选的院士施一

胡亚美:刺向血癌的利剑

   年逾古稀的我有一个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建立全国儿童白血病/肿瘤基金会,成立全国的儿童肿瘤中心!我恳请各位领导能审阅并批准我们建立儿童白血病/肿瘤基金会的报告。  胡亚美(1923年3月24日~ )  1947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1947~1952年,在北京私立儿童医院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

今日,向100位“改革先锋”致敬

  许振超  践行“工匠精神”的优秀代表  许振超,男,汉族,中共党员,1950年1月出生,山东荣成人,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固机高级经理,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兼职),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他立足本职,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自学成才,苦练技术,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

和美相比 中国科技到底是巨弱无比还是强悍到窒息

拓展阅读  中国科技实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国     科技水平是国家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最本质的标志。当今世界科技水平最高的国家显然是美国。中国的科技水平处于什么位置呢?  文︱袁岚峰  本文于2015年8月原载于作者博客,原文有删节,不代表新华社瞭望智库观点。  如何理解当

施一公:优秀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你拥有几个?

  施一公,世界著名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1998年—2008年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现为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院长,科技部蛋白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会长。日前,他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这五年

王晓东(右三)在指导学生做实验   在国内科研领域,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是一个独特也是孤独的存在。它的“诞生”有点儿石破天惊的意味,它被赋予的意义和承受的压力也同样具有先行者的分量。   不像一般的研究院所有所谓的行政级别和编制,它更多的是像学人治所的形式,以及科学研究上的极大自由

陈竺五部曲

   7月4日,在中国社区卫生协会成立大会上,陈竺首次以卫生部长的身份在公众场合亮相。近15分钟的致辞,平实而严谨,完全没有脱稿发挥,显出他的低调和审慎。       外界在谈论这位6月29日接受任命的卫生部“新掌门”时,大多都会猜测他将制

百万科技大奖来了!杨振宁、施一公等出席 多科学家获奖

  2018年颁奖典礼15日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江雷教授获2018年度“求是杰出科学家奖”。2018年度“求是科技成就集体奖”则授予上海交通大学张杰教授领导的激光强场物理团队。两者分别获得奖金人民币一百万元。  当晚,求是科技基金会主席查懋声以及顾问杨振宁、孙家栋、韩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