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缺失SOX2,时差紊乱,整只鼠都不好了

生物钟滴答滴答作响的原因是什么?根据多伦多大学密西沙加分校(UTM)的一项新研究,令人惊讶的答案在于一个通常与干细胞和癌细胞有关的基因。PHOTO CREDIT: SIBYA VIA PIXABAY 作为昼夜节律生物学领域的首个同类研究,UTM的研究人员使用RNA测序来观察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的基因表达。SCN是下丘脑中控制哺乳动物生物钟的一个很小的区域。他们的研究结果精确定位了一个基因,该基因可调节生物钟,并充当中央昼夜节律起搏器的“主控”。 此前,研究人员曾在SCN内发现了一个名叫Period2的基因,如今他们惊讶地发现另一个基因SOX2也在同一个区域。“我们注意到,Period2总是与SOX2在相同的细胞群中表达,而这两个基因重叠的主要区域之一就是生物钟,”生物系副教授Hai-Ying Mary Cheng说。“这很有趣,因为SOX2通常在干细胞和癌细胞中表达,健康的......阅读全文

检测细胞凋亡的实验方法比较

◆ TUNEL 与 ELISA 检测凋亡的方法比较TUNEL法   细胞凋亡中, 染色体DNA双链断裂或单链断裂而产生大量的粘性3'-OH末端,可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TdT)的作用下,将脱氧核糖核苷酸和荧光素、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或生物素形成的衍生物标记到DNA的3

“生物钟”不可小觑 突破性研究共同解读生物钟奥秘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球上大部分生物从几十万年前就开始就遵从这种大自然的特殊规律。当然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并没有非常在意这中自然规律/现象,直到现代医学的发展进步才让我们将这种顺应自然的规律同生物钟画起了等号。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科学家们对生物钟的各种深度研究。  很多科学研究都发现,人类生活中各

用眼药水就能够对抗“时差反应”?

  如果你要出国长途旅行,时差反应带来的不便显然是一个需要考虑在内的问题。目前医学界对时差依然束手无策。不过,一项新研究发现,或许能够通过作用于眼睛中的某些细胞来重置生物钟。这项于4月17日发表在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上的研究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应用于眼药水的开发,帮助人

英找到妨碍生物钟调整的机制 可用药物来倒时差

  对于国际旅行来说,长时飞行后倒时差是一个令人头痛的事,许多人会因时差的影响而很长时间无法适应新的生活节律。最近,英国牛津大学一项新研究确认了一个限制生物钟适应光暗转换模式变化能力的新机制,未来据此而开发的新药或许会帮助人们快速调整时差,进而免受时差综合征的困扰。   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命都遵循

2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表观遗传学什么是重点

  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消息,8月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其中面上项目16709项、重点项目624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38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6155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829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

27篇SNC论文!他凭这些学术成就获亿元融资

  基因修饰动物是研究在发育和疾病中基因功能的重要工具。CRISPR/Cas9系统有效的应用于构建基因敲除和敲入小鼠。而杨辉团队正好专注于该领域。  杨辉,30岁时,就成为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所研究员;2015年,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2019年,杨辉博士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由杨辉创办

肠道菌群和人类疾病关联性研究进展

  人体中最多的组成部分是什么?基因还是细胞呢?NO,NO,是机体的微生物!它们的数量与人体细胞的比例达到10∶1。仅在我们人体肠道中,就含有超过100万亿个细菌,这些细菌有助于人体消化食物,产生维生素以预防食物中细菌所诱发的疾病。  肠道菌群是指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群的总和,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的研

上海生科院发现调控胰岛素敏感性的关键分子机制

  近日,最新一期的国际学术期刊Hepatology 正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翟琦巍研究组的研究论文CLOCK/BMAL1 Regulates Circadian Change of Mouse Hepatic Insulin Sensitivity by SIRT1。该

上海生科院发现节律调控胰岛素敏感性的关键分子机制

  近日,最新一期的国际学术期刊Hepatology 正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翟琦巍研究组的研究论文CLOCK/BMAL1 Regulates Circadian Change of Mouse Hepatic Insulin Sensitivity by SIRT1。该

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哪些干细胞项目资助金额最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等方面的评审结果。有关评审结果将通知相关依托单位,其科研管理人员可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

颜色帮助调节人体生物钟

  落日的漂亮的颜色可能并不仅仅是一副美景,可能是身体的一个信号“到了该重置我们生物钟的时候了”。生物的钟声支配着身体的一切,从睡眠模式到消化模式。一项在老鼠上新的研究显示,这些小的龋齿动物利用光线颜色的变化去设置他们自己的生物钟。科学家们期望这个结果也可以适用于人类。  虽然来自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

人体细菌或也有时差

  地球上的生命都与自然界24小时的太阳光明暗循环有关,作为生物节律之一,昼夜规律对植物、动物甚至是细菌等微生物的生物功能都有影响。人类可以自行调节生物钟,但是也要为此付出代价:比如昼夜规律经常被时差、倒班等扰乱的人,更容易患糖尿病、肥胖症、心脏病以及癌症。有很多理论可以证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而近期研

日培养出不受时差影响的实验鼠 有助弄清时差综合征

  很多人在跨时区飞行后会表现出疲劳、迷乱和睡眠不好的症状,这种症状被称为时差综合征。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小组通过基因操作,遏制实验鼠脑内生物钟的部分功能,成功培养出不受时差影响的实验鼠。这一成果将有助于弄清时差综合征的分子机制,有望对海外旅行和三班倒导致的睡眠障碍进行治疗。   脑内的视

肠道免疫系统昼夜节律关键基因揭露

  自古,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着昼夜节律,其实消化道同样遵循着这样的规律:在醒着的时候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在睡觉的时候补充衰老细胞。但是倒班工作和时差会打乱生物钟和消化节奏。这种干扰与肠道感染、肥胖、炎症性肠病和结肠直肠癌等风险增加有关。  现在,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一种有助于

熬夜欠下的睡眠债,你一辈子也还不起

  几点不睡就算熬夜呢?这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一到晚上十一点,就会“全身失去知觉”,而有的人觉得“凌晨一点睡正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钟,但大都不会离开“白天工作晚上休息”这个大规律。  有一位记者问NBA球星科比:“你为什么能如此成功?”科比反问道:“你知道洛杉矶凌晨四点钟是什么样子吗?”以此

熬夜改变基因 或诱发慢性病

  最近,《临床内分泌学和新陈代谢期刊》发表了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和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他们招募了15名健康的男性志愿者进行睡眠实验,发现一夜不眠后,志愿者生物钟核心基因的表达发生了改变。  疑问:  仅仅通宵一晚就会改变基因表达?睡眠和哪些生命活动有交叉?睡眠时间的长短又与哪些

用CRISPR构建诱导性基因敲除人类干细胞系

  来自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开发出了一种新策略来快速构建诱导性基因敲除(iKO)人类多能干细胞(hPSC)系。相关研究论文发布在7月2日的《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杂志上  威斯康星大学的张素春(Su-Chun Zhang)教授及助理研究员Yuejun Chen是这

Cancer Cell:又有新证据说服你不要熬夜!倒时差易诱发肝癌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肝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肝细胞性肝癌(HCC)的主要原因之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年以来,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 HCC的发病率几乎翻了3倍。肥胖是罪魁祸首之一。近日,来自贝勒医学院的研究小组在11月23日的Cancer Cell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证明,反复倒时差

有悖直觉!Cell子刊:昼夜节律紊乱竟能保护神经元?

  不管是出国旅行还是出差,人们的身体对于时差总归是有诸多不适,但是你的大脑可能会感谢它。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亨廷顿病果蝇模型中诱导时差反应,发现时差反应保护了果蝇的神经元。随后,研究小组发现并测试了一种生物钟控制的基因,该基因在被击倒时也能保护大脑免受疾病的侵害。  这些发现

生物物理所在iPS细胞重编程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11月7日,Cell Stem Cell杂志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范祖森课题组题为Transient Activation of Autophagy via Sox2-Mediated Suppression of mTOR Is an Important Early Step in

科学家发现重置生物钟机理

  英国科学家日前发现了控制人体生物钟对环境变化作出相对反应的新机制。   科学家指出,这一发现有望为减轻长期倒班和时差综合征对人体带来的损害提供解决办法。   研究人员在最近出版的《当代生物学》杂志上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   该研究结果显示,酪蛋白激酶1ε(CK1ε)决定了人体生物钟根据环境

科学家发现与时差反应相关的基因

  大多数人坐飞机长途旅行后都会有时差反应。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阻碍人体生物钟重新调整的基因,也许不久就能研发出可帮助人们消除痛苦的时差反应的药物。   当旅途穿越3个以上时区时,人们就容易出现时差反应。长途旅行时,我们眼中特殊的感光组织能够感知到变化,同时促使体内生物钟随当地时间调整

《GPB》2013推出iPSC专刊周琪邓宏魁等发文

  2013年第5期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GPB)出版了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专刊,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琪博士担任Guest editor。2006年

PNAS:睡眠紊乱改变人类转录组

  根据发表在1月20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项研究,在遵循28小时睡眠-觉醒周期(sleep-wake cycle )的人类志愿者体内按标准昼夜节律周期表达的基因大为减少。那些显示异常表达周期的基因与转录和翻译相关,表明打乱睡眠的常规是造成轮班工作和时差生理效应的一个主要原因。

Cell子刊揭示癌症与iPS重编程的关联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抑制癌症发展的关键因子也限制了细胞的多能性。这项研究发表在十一月十三日的Cell Stem Cell杂志上,文章的资深作者是副教授Julien Sage和Marius Wernig。  研究指出,抑癌基因Rb是癌症和细胞“干”性之间的重要关联。它不仅控制着细胞分裂

中科院再发文,中性粒细胞识别DNA分子机制

  中性粒细胞是天然免疫反应的第一道防线,当感染或炎症反应发生时,中性粒细胞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病发区域。目前已知的触发天然免疫反应的感受元件以TLR为代表,它们可以识别来自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性分子,从而引发下游的信号传递过程。在DNA识别的研究领域,已经有研究发现TLR9可以识别CpG甲基化的DNA序

衰老生物学:寻找人生“不老药”

   【科学向未来】  青春永驻是人类的梦想,我们从未停止延缓衰老的探索。而今,科学的发展或许能让延缓衰老成为可能——这就是衰老生物学。本期,我们邀请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两位科学家,为大家介绍这一新兴的交叉性学科。  1.无法长生不老,但健康老龄化并非不可能  我们将生命过程回归到科学本质,其

一文速览丨2019年曹雪涛团队在Science,PNAS发表成果盘点

  2019年,曹雪涛团队在Science,Nature Immunology,PNAS 等杂志上发表了13篇重要研究成果,在免疫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iNature系统盘点一下曹雪涛团队的研究成果:  【1】干扰素-γ(IFN-γ)对于细胞内细菌固有的免疫反应至关重要。 非编码RNA和RNA结合蛋白

【NEJM】综述:肺癌基因组学发现的临床意义

  Charles Swanton与Ramaswamy Govindan两位教授合作在最近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文,全面综述肺腺癌、鳞癌和小细胞肺癌这三种常见的病理类型的大规模基因组学研究发现,及其在肺癌的发生发展和临床诊疗中的意义。  基因组变异  基因组概览  肺癌与吸烟高度相关,是突变负荷最强的

生物物理所在白细胞抗细菌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3月2日,国际权威免疫学杂志Nature Immunolog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范祖森研究组题为Sox2 functions as a sequence-specific DNA sensor in neutrophils to initiate innate immu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