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美国研究称动物界也面临肥胖问题

肥胖不仅是越来越多人面临的问题,美国一项研究发现,从野生老鼠到家养宠物,再到实验室饲养的灵长类动物,它们的肥胖比例也在不断增长。 研究人员认为,肥胖症流行的原因可能不仅在于摄入热量多、体育锻炼少,还在于生活大环境发生变化。动物发胖 亚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的戴维·艾利森研究威斯康星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的数据发现,狨猴的平均体重在过去数十年间有所增加。这些数据采集地未变,那里的人也没有刻意喂胖狨猴,那么它们发胖的原因似乎是因为饮食变化。不过最近几年来,饲养方改变了喂食内容,狨猴却没有变瘦。 艾利森决定深入研究动物发胖的原因。他带领同事收集了20世纪后50年间的数据,显示实验室恒河猴、黑猩猩、家养宠物犬等8个种类、12个种群、2万多只动物“中年时期”的体重。 研究人员根据性别将12个种群分为24个小组,然后分析每个种群体重变化。美国趣味科学网站11月24日援引艾利森的话报道:“这24个小组,体重......阅读全文

13个关于体重的有趣事实:肥胖可能传染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2009年什么最贵?健康。肥胖的人一定不健康吗?不尽然。用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运动科学和流行病学教授史蒂文・布莱尔自己的话说,他是一个“又矮又胖又秃顶的家伙”。但身高1.67米、体重90公斤的他可能比那些更高更瘦的男人健康得多。他每周跑40公里,吃

国内外实验动物模型概览

  生命是“能够自我营养并独立生长和衰败的力量”,这是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通过动物、植物的研究对生命的哲学概括。动物也成为古代先哲们探索生命奥秘的主要对象之一,盖伦(Galen,公元130—200)开创了动物解剖学和实验生理学,他将来源于动物的知识推广到对人体的认识

《环球科学》2011年十大科学新闻评选

  “十大科学新闻”评选是《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头戏,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学领域的重大事件进行的一次全面盘点。经过专业编辑和专家团队的商讨,《环球科学》初步挑选出了30条候选新闻,接受网友的点评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  9月23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通过计量统计遴选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1]、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这五个学科中受到科技界热切关注的科学成果,及中国研究者参与的每个学科TOP30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学研究热点

【盘点】多篇亮点研究揭示双酚A与疾病的关联

  双酚A(BPA)也称为聚碳酸酯,用于饮料瓶、食品包装等多种塑料制品。它有类似激素的作用,会干扰人体内分泌和生殖系统。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究竟如何,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但是,由于担心双酚A对婴幼儿健康的损害,欧盟、加拿大、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已禁止将双酚A用于婴儿奶瓶。  近些年来研究者们也对双酚A对

21人的CRISPR基因编辑临床试验20人死亡 大家怎么看?

  2018年11月26日,贺建奎团队对外宣布,一对经过CRISPR基因编辑的婴儿双胞胎诞生。随即引发舆论风暴,被各界舆论一致谴责,贺建奎本人也因此被调查。  今天,刚好是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一周年,笔者查阅文献时,无意间看到一篇2018年6月份发表在顶级医学期刊 Journal of Cli

破译中国人基因密码:“中国十万人基因组计划”将4年完成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儿去?这一终极哲学命题,有多种不同的解答视角。从基因角度给出的答案,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近一段时间,有关基因领域的新闻将基因检测、基因编辑、癌症的靶向治疗等原本属于生物医学领域的专业话题,一下子变成了公众话题。人们对于基因的好奇在于:基因是如何影响人类的长相、身高、

陈列平应共同获奖?诺贝尔奖委员会不公正?

  最近,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结果公布,奖项同时授予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医学家本庶佑,以表彰他们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在国内,这两位科学家却远不如另一位华人科学家陈列平受关注。有人认为,日本科学家本庶佑虽然发现了PD-1抗体推开了肿瘤免疫研究的大门,但首先迈进大门意识到

【盘点】衰老与疾病的关联性研究进展

  人为什么会变老?对于人类来说,如何才能长生不老真的是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但是至今为止都没有一个让人满意的答案。衰老一直是生命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也是影响整个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世界各国均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数据显示到2050年约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年龄将超过60岁。因此,深入了解衰老

2018年生物领域获奖专题盘点

  2018年即将过去,年末为大家献上本年度生物领域获奖专题盘点,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1. “诺奖风向标”榜单揭晓 4名科学家荣获2018拉斯克奖  拉斯克奖是全球最为著名的医学类奖项之一,也有“诺贝尔风向标”之称。这是因为在诸多拉斯克奖得主中,已有87人获得了诺贝尔奖。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

专访赵立平 | 减肥之道,请先照顾好你的肠道菌群

  少吃多运动是许多人深信不疑的减肥妙法,可是科学家发现,仅仅靠”管住嘴,迈开腿“还不能让人变得苗条起来。肥胖的背后其实有着更为复杂和深奥的生物学机理,我们吃下去的每日三餐,不仅提供了人体每日所需的能量,还养活了人体内大大小小的肠道微生物,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微生物决定了我们机体的健康程度。如果肠道

有哪些生活小常识其实并不科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听到很多的“生活常识”,这些生活常识涵盖了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不过,“生活常识”有时候也是违反科学原理的。盲目听从一些流言,而不辩证地、实事求是地去主动思考,往往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多不必的困扰。下面我们简单梳理一下最近的科学研究,从而对一些常识性问题有更加深入的思

美成功克隆猴子胚胎 人体克隆可能性增大

美国科学家新近取得的一种技术突破可帮助利用成年猴子克隆胚胎,预示着克隆人类胚胎终于有可能成为现实。这种新技术承诺将革命性地提高科学家把人类卵子转化为克隆胚胎的效率,同时也引发新一轮关于克隆人伦理的讨论。  据悉,被克隆的是一只10岁的雄性恒河猴。(华盖图) 基于新的卵子处理方法&nb

如何治疗不孕不育?

  不孕不育是现代社会年轻夫妇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引发不孕不育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既包括遗传性的因素,也包括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的改变也会导致不孕不育的发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们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针对近期不孕不育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盘点,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Science:新

神经网络与机体代谢之间的关系

  大脑神经系统与机体代谢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神经元传递的信号能够调控机体的各类代谢活动的强度,而代谢特征的改变也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以及神经信号的传递。针对这一领域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盘点,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Science:鉴定出暴食神经元  doi:10.1126/

中国专家解析:2015年美国十大医学里程碑事件

  近日,美国每日健康网总结出“2015年美国医学十大里程碑事件”,涉及流感、糖尿病、癌症等多个领域,其中一些新研究、新观点和新疗法具有非凡意义,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记者第一时间邀请国内权威专家对此解读。  一、使用新型流感疫苗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出,2014年~2015年美国流感疫苗预防有

中美德科学家共同呼吁启动“国际微生物组计划”

   当前的微生物学研究如同‘盲人摸象’,由于各国的研究方法和标准不统一,使得数据难以比较及整合,这种‘碎片化’现状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具有独特生理代谢优势的微生物,在解决地球各类危机中所起到的作用已完全超乎我们的想象——从污水处理到气候变暖,人类如今所面临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粮食安全、疾病流

为什么你吃的食物变了味道

  为什么小时候爱吃的东西长大后味道却变了?图片来源于网络  食物正在发生变化。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农作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在不断增加;而地下水及土壤污染的左右夹击,也改变了农作物和海产品的营养成分。人们正在认识到,生态环境的改变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盘中餐。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植物蛋

“基因剪刀”怎么切才安全?

  中山大学副教授黄军就在全球首次利用CRISPR技术成功修改人类胚胎的一个基因,阻止了因为这一基因突变而导致的地中海贫血症,这项创举也将基因编辑的关注度推向又一个高峰。  “基因编辑的威胁程度堪比核弹”这一说法目前来看有些危言耸听。但是,基因编辑这把“剪刀”到底怎么切才安全,仍值得探讨。  基因编

张兴钤的生命钤记:逾古稀仍不辍

  张兴钤,1921年10月16日出生于河北武邑,194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先后获美国凯斯理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冶金硕士、博士学位。在美期间,他系统地研究了蠕变过程中多晶纯铝及合金的形变、断裂机制,先后发表八篇论文,被国际学术界广泛引用,成为金属蠕变结构研究的奠基性工作之一。回国后,在北京钢铁工

第313次香山科会学议综述:生殖与发育研究正处关键期

以“干细胞生物学与克隆”为主题的第313次香山科学会议11月20日~22日在北京举行。同济大学教授裴钢、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裴雪涛、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周琪、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裴端卿担任会议执行主席。 全球干细胞研究方兴未艾  重要进展令人振奋

“鸡尾酒”或有新配方 HIV抗体疗法动物实验获突破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报道,美国科学家们最近对恒河猴的研究表明,一种功效强大的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有望与目前的抗逆转病毒疗法“同仇敌忾”,有效对付HIV。   抗体疗法成效显著   这种名为猿猴和人免疫缺陷病毒(SHIV)的病毒能感染猴子,基因改造也使其携带有人类病毒基因组的关键组成部分

“中中”和“华华”来了!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诞生记

  拔根汗毛,吹口气,就能变出一大堆小猴子。如今,“齐天大圣”孙悟空的这项绝活,真的成为了现实。“中中”和“华华”  最近,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出生的两个猕猴宝宝“萌”化了所有人,它们时而一起嬉笑打闹,时而依偎着自己心爱的“Hello Kitty”毛绒玩具,时而瞪着大大的眼睛

世纪佳缘推“基因配对”,科学还是忽悠?

  剩男剩女们也许总在为找不到最合适的另一半挠头。他(她)们走在相亲的路上,疲于奔命,但因一次次的“见面就掰”,倍感无奈而神伤。  一项科学研究所揭示的“单身基因”,以及基因检测市场的日趋火热,让“中国最大的严肃婚恋交友网”——世纪佳缘交友网(下称世纪佳缘)嗅到了全新的商机。  

专家解读“人兽”之惑

布莱尔最后的“大礼” 6月27日,托尼·布莱尔卸任英国首相。尽管人们对于布莱尔执政10年来的表现毁誉参半,但布莱尔在卸任前实实在在地为英国科学家献上了一份“大礼”。5月17日,英国政府批准了一项法律草案,允许科学家进行人兽混合胚胎研究。布莱尔在离职演讲中说:“为了这个国家,我竭尽全力做了自

神经科学家李晓江被美大学解雇,面临刑事指控

  前埃默里大学的神经科学家李晓江于去年被解雇,此前该大学称他未透露来自中国的收入,他正面临刑事指控。法庭记录显示,李晓江已保释,该案定于下个月进行初审。  李晓江是“千人计划”的成员。对李晓江的指控于2019年11月21日在亚特兰大的美国地方法院提出,但未宣布。严密审查联邦法院记录的乔治华盛顿大学

神经科学家李晓江被美大学解雇,面临刑事指控

  前埃默里大学的神经科学家李晓江于去年被解雇,此前该大学称他未透露来自中国的收入,他正面临刑事指控。法庭记录显示,李晓江已保释,该案定于下个月进行初审。  李晓江是“千人计划”的成员。对李晓江的指控于2019年11月21日在亚特兰大的美国地方法院提出,但未宣布。严密审查联邦法院记录的乔治华盛顿大学

本庶佑获诺奖:奖是真奖 药非神药

   10月1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宣布,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和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本庶佑获奖的理由是:发现抑制人体免疫能力的物质并弄清其机制,对研制癌症药物Opdivo(Nivolumab)、确立“癌症免疫疗法”作出了贡献。  据《日本经济新闻》10月2日报

盘点:近年来“忍痛撤市”的药物

  上市一个药物,不仅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更可以填补在研发过程中所不得不支出的高昂费用,倘若是重磅药物,那效果就更加明显了。但撤市一个药物,除了利润、研发支出很难收回外,往往还会给企业带来主客观各方面的困扰,正所谓“你知道我撤市撤的潇洒,却不知这潇洒背后有多少心酸苦楚”。药品在上市之前虽然已经经

美专家开出15个长寿秘方:保持乐观生活态度

新浪科技讯 据《福布斯》杂志8日报道,人们常说,一个人这所以会死,只是因为他不知道如何活得更长久一些。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家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长寿的秘密,现代人的寿命已经大大延长,而且人类的仍然有可观的延长空间,如果你按照下面的窍门安排自己的生活,成为一名老寿星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