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过度捕捞致蓝鳍金枪鱼数量锐减九成以上

北太平洋蓝鳍金枪鱼数量出现了灾难性下降。(自《卫报》) 几年前就已经濒临灭绝的蓝鳍金枪鱼现在仍是日本寿司的主要食材。日前最新研究显示,北太平洋蓝鳍金枪鱼数量出现了灾难性下降,锐减96%;同时,在当前捕获的蓝鳍金枪鱼中,大约有90%为幼小鱼苗。 据《卫报》报道,一条蓝鳍金枪鱼在日本的售价超过了100万英镑,这反映了日本消费者对珍稀物种需求的持续增长。在亚洲和一些高端西餐厅,蓝鳍金枪鱼的售价相当高。(1英镑约合10.02元人民币) 蓝鳍金枪鱼在金枪鱼种类之中体积最大,位于食物链顶端,自然天敌很少。但由于工业化捕鱼方法的出现,再加上寿司爱好者对蓝鳍金枪鱼的喜爱,导致该物种所面临的灭绝危机。 《卫报》称,如果按照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蓝鳍金枪鱼在太平洋将很快面临功能性灭绝。在捕获的蓝鳍金枪鱼中,超过90%为无法繁殖的幼鱼,意味着它们可能是最后一代金枪鱼。 皮尤环境集团的阿曼达?尼克森(Aman......阅读全文

过度捕捞致蓝鳍金枪鱼数量锐减九成以上

北太平洋蓝鳍金枪鱼数量出现了灾难性下降。(自《卫报》) 几年前就已经濒临灭绝的蓝鳍金枪鱼现在仍是日本寿司的主要食材。日前最新研究显示,北太平洋蓝鳍金枪鱼数量出现了灾难性下降,锐减96%;同时,在当前捕获的蓝鳍金枪鱼中,大约有90%为幼小鱼苗。 据《卫报》报道,一条蓝

过度捕捞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近期发表的一系列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几十年的过度捕捞造成食品行业每年损失几十亿美元,也剥夺了诸多贫困国家的温饱问题的能力。  参与研究的加拿大、美国及英国研究人员表示,政府错误补贴方式是导致过度捕捞的一个主要原因,而这些补贴原本是应该用于保护鱼群规模的。  近期发表

过度捕捞致使多个鲨鱼物种濒临灭绝

        近日,有环保主义者表示,全球每年大约有1亿条鲨鱼被捕杀,已经有三分之一的鲨鱼物种濒临灭绝。很多捕捞都是为了获取鲨鱼的鳍,做成美味的亚洲鱼翅汤。鲨鱼的鳍被切掉后,他们往往被活生生的再扔到大海里,然后会因窒息而死去,亦或是成为其它食肉动物的晚餐。   然而,保护濒临灭绝的鲨鱼的行动一直

研究发现过度捕捞使小型鱼类数量迅猛上升

随着大型捕食鱼类数量的下降,小型鱼类的数量开始迅猛上升。  上个世纪对于那些美味的大型鱼类来说,例如金枪鱼和鳕鱼,绝对算不上一个好时代。由于过度捕捞,这些鱼类以及其他顶级捕食者的数量呈直线下降。与此同时,一些小型鱼类的数量,例如沙丁鱼和凤尾鱼,却暴涨了130%,这是对全世界海洋生态系

研究称过度捕捞导致渔民与海豚冲突加剧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发布一项新研究说,地中海区域的过度捕捞活动导致鱼群数量减少,不少海豚为抢夺鱼类资源经常破坏渔网,使得渔民和海豚的冲突不断加剧。  一个由埃克塞特大学领衔的科研团队分析了地中海东部塞浦路斯以北海域过度捕捞活动给宽吻海豚带来的影响。据统计,当有宽吻海豚出没时,渔民们的渔网破损程度会是

90%野生鱼类面临过度捕捞 全球捕鱼逼近极限值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一份最新报告指出,全球捕鱼数量已经逼近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极限值,大约90%的野生鱼类正面临过度捕捞。  英国《卫报》7日援引联合国粮农组织每半年发布一次的全球渔业状况报告报道,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野生鱼过度捕捞状况恶化了至少3倍;金枪鱼等畅销产品中,40%正遭受不可持续

浙江近海进行放射性监测 北太平洋捕捞或受挫

  日本4日首次从鱼类体内检出放射物质超标事件,一经报道立刻引起多方关注。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沿海地区已设监测点网络,对海水和海产品进行监测。“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浙江所有的海产品没有问题。”对于目前海产品是否安全,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防灾减灾处处长胡建华表示,不同于空气,海水运动速度较慢,放射性浓度

农业部发布远洋产品标识 可辨认和识别深海水产品

  昨天,农业部渔业局发布中国远洋渔业产品标识。该标识用于辨认和识别深海水产品,防止市民购买到假冒产品。  据中国远洋渔业协会负责人介绍,该标识已经在国家工商局注册,标识是圆形图标,其中注册商标是蓝色的地球上方有一条白色的鱼,并配有纯天然远洋捕捞字样。远洋水产品都在大西洋、印度洋、太平

报告称受福岛核泄漏污染海产品无损健康

  据英国媒体4日报道,一份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称,受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污染的金枪鱼等海产可以安全食用。报告称,食用这些海产时摄入的辐射物含量之低远不足以引发健康安全担忧。   报告作者检测了自2011年福岛核泄漏之后在太平洋里捕捉的金枪鱼等水产品内的辐射物含量,评估了食用这种水产对人构成的致

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使海洋失去生机 全球海洋救助方案出台

  “据估计,每年非法、不报告和无监管捕捞产值可达100亿~230亿美元。大约80%的海洋污染,包括塑料、化肥、垃圾及其他有害物质,来自基于陆地的人类活动。”这是全球海洋委员会6月24日正式发布的《从恶化到恢复――全球海洋救助方案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给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