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我们如何应对?

8月31日,福建长乐潭头边防派出所官兵在辖区码头帮助渔民转移船上物品。当日,随着今年第8号热带风暴“南川”的逼近,福建沿海渔民陆续回港避风。宋连春丁一汇 今年以来,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欧一些国家和地区气候十分异常。 导致这些气候异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面对频走极端的天气气候,如何未雨绸缪加强防范?就人们关心的这些问题,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研究员丁一汇,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气候变暖使得正常的大气环流发生变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加 记者:今年以来,亚欧一些国家和地区气候十分异常,按照气象专家的说法,就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这些气候异常现象有没有共同的成因? 宋连春: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了趋强增多之势,这无疑是今年天气气候异常的大背景。气候变暖使得正常的大气环流发生变化,会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加。 全球气候是......阅读全文

世界环境日:追寻全球气候变暖背后的原因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工商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陈冬梅认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经过了低温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人们开始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如果不采取行动,人类付出的代价将更为沉重 2008年,“老天”不开眼。 1月中旬到2月上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遭受四次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过程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全文如下: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目录   前言   一、减缓气候变化   二、适应气候变化   三、基础能力建设

总结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全球洪水、干旱、高温、台风、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加剧,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形成灾害,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损失。据估计,1991-2000年的十年里,全球每年收到气象水文灾害影响的平均人数为2.11亿,是因战争冲

宇如聪委员:应对气候变化 提高减灾能力

  今年两会期间,雾霾继续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近年,华北、华东、华南和东北等地区频发的雾和霾天气涉及到气候可行性论证的问题。应对雾和霾天气需要强化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提案建议,强化气候可行性论证,提高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近年来,各种极

亚太地区面临脆弱生态环境和"气候移民"挑战

  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孟加拉国有越来越多的“气候移民”从沿海低洼地区向内陆大城市移民。图为该国首都达卡一条河流上的小船。   由于气候变化引发的灾害,亚太地区未来将面临大规模“气候移民”的严峻挑战,这是总部设在菲律宾马尼拉的亚洲开发银行发出的警告。  这

南北半球冰火两重天:极端天气趋多如何有效应对

  1月初,湖北枣阳暴雪天气造成6.1万户居民断电,抢险人员赴各地抢修供电设施。  最近,美国东部遭遇“炸弹气旋”,纽约等地迎来剧烈降温和大暴雪,美国东北部最高峰华盛顿山地区的气温降至零下38摄氏度,寒风刺骨。与此同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多地极端高温超过40摄氏度,悉尼最高气温达到47.3摄氏度,为1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高温”能否与“热浪”画等号

  连日来,高温警报迭起,“高温”一词被纳入热点话题排行榜,其热度不亚于“世界杯”。高温与热浪有何区别?烤人的高温天气下为什么不见红色预警?  高温天气,天空中出现了大面积鱼鳞云  7月5日堪称北京入夏以来最“耀眼”的一天,强烈的光照、阵阵热浪将路上行人逼向墙根、桥底。气象

专家详解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适应与减缓并重

  编者按 201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发布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以下简称《战略》),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规划,对于提高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综合能力具有重大意义。气候变化及其适应行动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为了帮助各级部门和全社会多方面深入了解《战略

国家基金委八大学部公布“优先发展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十三五”期间,通过支持我国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从国家重大需求中凝练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创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提升我国主要学科的国际地位,提高科学技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学部遴选优先发展领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则是:  (1)在重大前沿领域突出学科交叉,注重多学科协同攻关,

杜祥琬: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发展的意义

会议执行主席丁一汇、杜祥琬、何建坤   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科学性   厘清对气候变化科学性的认识,有利于进一步取得科学共识,坚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取向。   首先是对气候变化科学认识的差异和共识。从对气候变化趋势的认知来看,尽管有些学者对变暖是不是主要趋势提出质疑,但从科学界已掌

科学家称应对极端天气应常态化

  全球气候频走“极端”,今年夏季“水深火热”,由此带来一系列始料不及的影响,让人担忧,又让人反思,气候到底怎么了?  天气异常让多数北半球人始料不及,一贯凉爽的俄罗斯连续两月酷热难耐,一贯少雨的巴基斯坦竟洪水滔天。中国更是罕见地经历“水与火”的双重考验,许多地区地质灾害频发。  出于严谨

各国专家寻良策应对全球极端气候多地频发

  极端气候事件,这种被定义为“一个地点或地区发生‘概率较小’的天气气候现象”为何频频出现?在过去一个世纪、特别是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全球陆地或特定区域的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强度是否发生了显著的趋势性变化?原因是什么?中国又该如何应对这种挑战?  7日至8日在京举行的“21世纪论坛”2010年

今年天气为何如此“任性”

  从年初的雨打春开始,仿佛就预示着2015年天气的不平常。整个第一季度,北方气温如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人们盼望的“四季如春”被过成了“春如四季”,不仅闹心的秋裤脱了穿、穿了脱,最近北京灵山、河北围场、康宝及内蒙古中部等地竟然还上演了一幕五月飞雪奇观。  南方的小伙伴们也是大开眼界。5月5日华南才进

2017年气候能源圈的10件大事 到底谁是真正灰犀牛?

  走过2017年,“怪兽级”飓风、史上最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让我们见识到气候变化这一“灰犀牛” 式危机的巨大破坏力,也见证了各国政府通过多边合作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政治动力,以及社会各界的非国家主体用行动提供探索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年的时间,人们逐渐意识到无论跟气候变化的影响

高温席卷中国 地球是怎么了?

  山火蔓延、良田变焦土、高温致死案例频发……近日,持续极端高温天气袭击整个北半球,亚洲、欧洲、北美洲无一幸免。面对同时期如此大范围的极端天气事件,恐怕已很难将其归咎为“偶然”。究竟是谁在“焖烧”地球?图片源自网络  高温席卷中国大部分地区  7月10日以来,高温天气席卷中国大部分地区。截至8月1日

应对气候变化:减排在科学争论中推进

机动车尾气已成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这是南京市区道路上拥堵的机动车。“低碳”成为2010中国科博会的主题  气候是不是真的在持续变暖?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对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到底哪个大?气候变暖对人类究竟有利还是有害?利用气候模式预测未来气候的可信度有多大……  这些有关气候变

四大难题挑战奥运气象保障

开幕式降水概率为25%;人工消云减雨作业尚处于科学试验范畴 7月30日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带妆彩排与一场中雨不期而遇,也使很多人对开幕式当天的气象情况增添了几分担忧。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奥运会的气象保障已经成为世界的焦点。中国气象局举全国之力,聚全国之智,重点在提高

联合国呼吁各国立即制定气候灾害应对计划

  联合国日前发布气候变化影响报告称,未来全球将面临海平面的上升和更多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需要更好地制定抗灾计划来减少死亡及不断加剧的经济损失。  据路透社报道,由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制定的这份报告旨在呼吁各国决策者立即采取行动,因为极端天气日益增多已成

北方九省市现浓雾 20多种有毒物质影响健康

  [提要]研究显示,大气悬浮物中对健康危害最大的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按照这个监测标准,那么北京市的空气质量是否有了很大的提高就要打一个问号了。  一、大雾严重影响居民出行和交通行驶  十月以来,我国多地持续出现大雾天气,其中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河南等北方9省市更是迎来入

极寒天气肆虐美国中西部地区

1月30日拍摄的极寒天气中的芝加哥。1月28日,在美国威斯康星州阿普尔顿,一对父子清理积雪。  核心阅读  从1月28日开始,来自北极的一股强大寒流席卷美国中西部地区。连日来,全美有22个州出现零下18摄氏度以下低温,受影响人口超过1.4亿。分析认为,美国近期遭遇寒潮,不代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中止或

排放强度大是重污染高发根本原因

  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合研究总体专家组近日就近期公众关心的大气重污染来源成因与应对效果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总体专家组成员单位包括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

排放强度大是重污染高发根本原因

  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合研究总体专家组近日就近期公众关心的大气重污染来源成因与应对效果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总体专家组成员单位包括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

杜祥琬: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科学性

  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环境和发展问题。应对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将对各国的能源资源战略产生直接影响,而且将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战略性选择问题。尽管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已有大量科学依据,但仍然存在一些质疑和不确定性,而应对气候变化却必须有一个确定的战略,采取

气候变化对我国重大工程影响日益突出 建立预警监测

  大风、强降雨、低温冰雪、雷电、雾霾等会对高速铁路运行产生安全危害;持续高温会使城市用电激增,电网电力负荷过大、电能质量降低;温度升高导致的蒸发量增加、降水季节分配变化,能引发干旱、洪涝频发、径流量季节变化规律异常,给水利工程的蓄水发电、航运、水资源调配、改善环境、防灾效益的综合发挥带来

《自然》撰文称其为未来水资源管理提供借鉴

  加州的极端干旱事件应该成为水资源管理方面的一次教训。  自从2012年起,美国加州一直笼罩在一百多年来最严重的干旱之中,气温不断打破纪录,年降雨量持续下降。该地区森林、渔业、野生动物以及区域经济在挣扎中艰难前行。  加州被看作是美国的“沙拉碗”,因为当地盛产水果、蔬菜以及坚果。但2014年,该州

减少自然灾害对农村造成的损失

图为河北省邯郸市姬庄气象信息服务站门前的农事天气预报。  7月16日9时45分,距离今年第9号台风“威马逊”登陆还有58个小时,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龙塘镇的陈春景就收到了第一条台风预警信息,7月 18日14时,距离“威马逊”登陆还有5个半小时,陈春景第三次收到气象预警信息。此时的他,已经拆掉

今年7月,全球多地高温、干旱、灾难性降水等极端天气频发

   “丹麦烤焦了”,欧洲航天局7月25日以此为题公布了一组卫星图片。图片显示,丹麦西兰岛一处农田2017年7月时还是遍地绿色,而到了2018年7月,当地植被已被“烤焦”,棕黄成为图片主色调。  世界气象组织网站26日说,今年7月,全球多地高温、干旱、灾难性降水等极端天气频发,给人类健康、农业、生态

英专家说极端天气发生频率迅速上升

  英国气象局专家彼得·斯托特8月10日发表文章说,近来全球各地高温和洪水等极端事件频发的直接原因是大气活动异常,虽然还难以将它们直接归因于气候变化,但类似极端事件发生的频率今后将会随着气候变化而明显上升。  斯托特是英国气象局“气候监测和归因”研究小组负责人,曾参与编写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

全球变暖 为何我国爆发罕见雪灾

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雪灾仍在持续中。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为什么我国还会发生如此大规模的降雪和低温天气?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专访了中国气象局的有关专家。  据江苏省气象台介绍,截至1月28日8时,江苏已有10多个市、县积雪厚度超过30厘米,其中南京积雪达36厘米,创1961年有记录

秦大河:发展中国家亟待提升极端气候应对能力

  联合国下属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日前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当前发展中国家在极端气候事件中损失较大,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应对极端气候的能力。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坎帕拉发布了《管理极端事件和灾害风险,推进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