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放线菌病的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理特征是多发性脓肿、瘘管、肉芽增生和纤维性变。病原菌入侵后,在组织内最先引起白细胞浸润,形成多发性小脓肿,脓肿穿破形成多个窦道,在脓液和窦道分泌物中可以见到硫黄颗粒,病变晚期,慢性肉芽组织增生,病变邻近组织纤维性变。。病变累及胸膜,引起胸膜炎或脓胸,并可穿破胸壁形成瘘管。本病特点为破坏和增生同时进行,在病变结疤痊愈的同时,仍可向周围组织扩展。......阅读全文

肺放线菌病的诊断

  早期在临床和X线上无特征性改变,故较难诊断。确诊主要依靠微生物学及组织学检查。从脓汁、痰液或瘘管壁的组织中找到硫磺颗粒,或厌氧培养出致病菌可确诊。  本病较易与肺结核、支气管癌及肺脓肿相混淆;与奴卡氏病菌病在临床、X线表现及致病菌的形态方面颇相似,应注意鉴别。奴卡氏菌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很少形成

肺放线菌病的治疗

  青霉素为首选药,剂量宜大。多数病例治疗有效,部分由于硬结变化广泛,纤维变性部位的血管较少,故疗效较差,疗程应长。青霉素1000万~2000万U/d,静脉滴注,2~3周或病情改善后减量200万~600万U /d,6周后给予苄星青霉素(长效青霉素)或红霉素口服。轻症病例总疗程2~4月,重症病例6~1

肺放线菌病的检查

  1.血液检查血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  2.病原学检查从痰、脓液或窦道分泌物中可见直径为0.25~3mm的黄色颗粒。低倍镜下观察呈圆形,中央颜色较淡,排列成放射状,类似孢子。将颗粒压碎作革兰染色,油镜下可见革兰阳性Y形分支细菌丝。将含有硫黄颗粒标本在厌氧条件下,置于无抗生素的培养基上,可见病原菌

如何诊断肺放线菌病?

  早期在临床和X线上无特征性改变,故较难诊断。确诊主要依靠微生物学及组织学检查。从脓汁、痰液或瘘管壁的组织中找到硫磺颗粒,或厌氧培养出致病菌可确诊。

肺放线菌病的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理特征是多发性脓肿、瘘管、肉芽增生和纤维性变。病原菌入侵后,在组织内最先引起白细胞浸润,形成多发性小脓肿,脓肿穿破形成多个窦道,在脓液和窦道分泌物中可以见到硫黄颗粒,病变晚期,慢性肉芽组织增生,病变邻近组织纤维性变。。病变累及胸膜,引起胸膜炎或脓胸,并可穿破胸壁形成瘘管。本病特点为破坏和

左上肺放线菌病误诊分析

近年来由于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以及器官移植患者的增多,肺放线菌病发病率有所升高。我院近期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1.病例资料男,63岁。因咳嗽20余日入院。患者20余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白色黏液痰,自觉发热(未测体温)。在当地医院就诊,行胸部

肺放线菌病的发病原因

  放线菌属原核生物,具有细菌的特征,其增殖不是孢子形成或丝状芽生,而是通过细菌分裂复制,绝大多数为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因此在无氧环境中生长最好,在组织内生长则紧密聚集在一起,肉眼可见,称为颗粒,以色列放线菌是最常见病原菌,其他如赖氏放线菌、粘放线菌等也可致病。  放线菌常寄生于人体口腔黏膜、牙龈、

肺放线菌病的临床表现

  多为缓慢起病。开始有低热或不规则发热、咳嗽,咳出少量粘液痰。随着病变的进展,肺部形成多发性脓肿时,则症状加重。可出现高热、剧咳、大量粘液脓性痰、且痰中带血或大咯血,伴乏力、盗汗、贫血及体重减轻。病变延及胸膜可引起剧烈胸痛,侵入胸壁有皮下脓肿及瘘管形成,经常排出混有菌块的脓法。瘘管周围组织有色素沉

肺放线菌病的诊断及检查

  诊断  早期在临床和X线上无特征性改变,故较难诊断。确诊主要依靠微生物学及组织学检查。从脓汁、痰液或瘘管壁的组织中找到硫磺颗粒,或厌氧培养出致病菌可确诊。  本病较易与肺结核、支气管癌及肺脓肿相混淆;与奴卡氏病菌病在临床、X线表现及致病菌的形态方面颇相似,应注意鉴别。奴卡氏菌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关于肺放线菌病的基本介绍

  肺放线菌病系由厌氧的以色列放线菌感染肺部引起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这菌为正常人口腔、龋齿、扁桃体隐窝中的常存菌。多数由于口腔卫生不良,吸入含有放线菌颗粒的分泌物而发病。也可来自血行播散或腹部病灶的直接蔓延。

治疗肺放线菌病的相关介绍

  青霉素G治疗有特效。剂量宜大,病情稳定后可减量。若青霉素疗效不满意,可加用大剂量磺胺药,能提高疗效。若对青霉素过敏或治疗无效,可改用链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胸壁脓肿或脓胸必须切开引流。久治不愈的放线菌性肺肉芽肿、纤维化、支气管扩张、胸壁或肋骨病变、瘘管等可采用手术切除

分析肺放线菌病的形成病因

  放线菌常寄生于人体口腔黏膜、牙龈、扁桃体、结肠等处。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可因口腔分泌物吸入而侵入呼吸道,首先在支气管内引起病变,再侵入肺实质,亦可由于食管病变向纵隔蔓延,或腹部感染穿过膈肌波及胸膜和肺,在肺部引起化脓性肺炎,并经叶间隙、胸膜侵犯胸壁、肋骨,形成窦道。也可侵入血循环,引起全身播散。

关于肺放线菌病的检查方式介绍

  1.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沉增快。  (2)病原学检查 从痰、脓液或窦道分泌物中可见直径为0.25~3mm的黄色颗粒。低倍镜下观察呈圆形,中央颜色较淡,排列成放射状,类似孢子。将颗粒压碎作革兰染色,油镜下可见革兰阳性Y形分支细菌丝。将含有硫黄颗粒标本在厌氧条件下,置于

关于肺放线菌病的鉴别诊断介绍

  本病较易与肺结核、支气管癌及肺脓肿相混淆;与奴卡氏病菌病在临床、X线表现及致病菌的形态方面颇相似,应注意鉴别。奴卡氏菌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很少形成胸壁瘘管,痰内无硫磺颗粒,属需氧菌。

简述肺放线菌病的并发症

  肺放线菌病病变累及胸膜引起胸膜炎或脓胸,并可穿破胸壁形成瘘管,纵隔受累可致呼吸或吞咽困难,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可有肺脓肿及胸腔积液体征。  放线菌偶尔可侵入血流引起放线菌败血症和其他脏器疾病。

简述肺放线菌病的临床表现

  多为缓慢起病。开始有低热或不规则发热、咳嗽,咳出少量黏液痰。随着病变的进展,肺部形成多发性脓肿时,则症状加重。可出现高热、剧咳、大量黏液脓性痰,且痰中带血或大咯血,伴乏力、盗汗、贫血及体重减轻。病变延及胸膜可引起剧烈胸痛,侵入胸壁有皮下脓肿及瘘管形成,经常排出混有菌块的脓液。瘘管周围组织有色素沉

肺放线菌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临床表现  多为缓慢起病。开始有低热或不规则发热、咳嗽,咳出少量粘液痰。随着病变的进展,肺部形成多发性脓肿时,则症状加重。可出现高热、剧咳、大量粘液脓性痰、且痰中带血或大咯血,伴乏力、盗汗、贫血及体重减轻。病变延及胸膜可引起剧烈胸痛,侵入胸壁有皮下脓肿及瘘管形成,经常排出混有菌块的脓法。瘘管周围

肺放线菌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理特征是多发性脓肿、瘘管、肉芽增生和纤维性变。病原菌入侵后,在组织内最先引起白细胞浸润,形成多发性小脓肿,脓肿穿破形成多个窦道,在脓液和窦道分泌物中可以见到硫黄颗粒,病变晚期,慢性肉芽组织增生,病变邻近组织纤维性变。。病变累及胸膜,引起胸膜炎或脓胸,并可穿破胸壁形成瘘管。本病

肺放线菌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发病原因  放线菌属原核生物,具有细菌的特征,其增殖不是孢子形成或丝状芽生,而是通过细菌分裂复制,绝大多数为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因此在无氧环境中生长最好,在组织内生长则紧密聚集在一起,肉眼可见,称为颗粒,以色列放线菌是最常见病原菌,其他如赖氏放线菌、粘放线菌等也可致病。  放线菌常寄生于人体口腔

放线菌病的病因分析

  病原菌以伊氏放线菌最为常见。这些病原菌为厌氧菌或微需氧,常是人体中的一个正常菌丛,特别是口腔中常可见到。如有外伤,外科手术后即可发生感染。感染后常合并细菌感染,损害由中心逐渐通过窦道向周围蔓延,侵犯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筋膜、骨骼及内脏等。可通过消化道和气管传播,极少数是通过血行播散。

犬放线菌病的症状

  犬放线菌病发生于体表皮肤及皮下组织、胸腔、椎骨体,其次为腹腔和口腔。并可从病变部位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到脑和其它组织器官。皮肤放线菌病多发于四肢、后腹部和尾巴。发病的皮肤出现蜂窝织炎、脓肿、破溃后可形成窦道,向外不断排出黄色或棕红色分泌物并有恶臭气味。  胸部放线菌感染,可使肺部和胸腔同时发病,临床

犬放线菌病的诊断

  本病一般很难确诊,和诺卡氏菌鉴别比较困难。放线菌革兰氏染色阳性、无抗酸性,具有分枝菌丝,无氧条件下可生长繁殖,诺卡氏菌通常具有部分抗酸性,在有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除上述特点外,为了确诊,可取脓液中的硫磺色颗粒放置玻片上,盖上玻片,放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有放射状排列,周围具有菌鞘的放射菌丝,即可

盆腔放线菌病病例报告

1 病例简介患者,女, 46 岁,因“左下腹痛 4+月”于 2018 年 3 月 25 日收入院。4+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痛,于外院行盆腔 CT 示:双附件区见结节状略低密度影,左附件区直径约 6. 4cm,右附件区直径约3.4cm;血 CA199 44.37U/ml, CA125 99

分析胸部放线菌病的病因

  胸部放线菌病是指由放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放线菌常寄生在人口腔内,为条件致病菌,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诱发本病。   本病病因为呼吸道吸入放线菌,引起肺放线菌病,如向周边波及可形成胸壁放线菌病。

放线菌病的检查方式介绍

  1.病原菌检查  (1)直接镜检 颗粒压片革兰染色,可见蓝色菌丝团块及棒状体。脓液涂片也可能找到细小且短的分枝样菌丝,抗酸染色阴性。注意奴卡菌抗酸染色为阳性,链丝菌有孢子。  (2)培养 较困难,颗粒必须多次用无菌盐水洗涤,以除去细菌,然后用消毒玻璃棒压碎,划线接种于脑心浸液血琼脂上,至CO2厌

诺卡放线菌病的流行病学

  诺卡菌病见于世界各地。在美国1年诊断本病500~1000例,大多为成人,男女比例约2∶1,发病季节和患者职业无差异。诺卡菌寄 生于土壤腐物中,可在空气中形成菌丝体,人吸入菌丝片段是主要传染途径,亦可经破损皮肤或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感染。通常为散发性发病,但文献记载有4起诺 卡菌小规模暴发流行事件。

泌尿生殖系放线菌病的概述

  泌尿生殖系放线菌病系主要由牛型放线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肾脏感染性疾病,放线菌可通过消化道引起结肠或腹部放线菌病,并可直接蔓延至肾、膀胱,有时可经血行途径侵犯睾丸、附睾、阴茎前列腺等处。

放线菌病的基本信息介绍

  由放线菌引起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病变好发于面颈部及胸腹部,以向周围组织扩展形成瘘管并排出带有硫磺样颗粒的脓液为特征。大剂量、长疗程的青霉素治疗对大多数病例有效,亦可选用四环素、红霉素、林可霉素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同时还需外科引流脓液及手术切除瘘管。此病无传染性,注意口腔卫生可预防本病。

诺卡放线菌病的病理生理

  经常暴露于诺卡菌菌丝的人通常并不发病。中性粒细胞能抑制诺卡菌,虽然不如对通常细菌那样有效,其机制可能与溶菌酶和其他阳离子蛋白的作用有关。激活的 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对控制和杀灭本菌具有重要作用。诺卡菌对吞噬细胞呼吸爆发产物有抵抗力,但慢性肉芽肿病患者对诺卡菌异常敏感,提示吞噬细胞呼 吸爆发对诺卡

诺卡放线菌病的症状体征

   诺卡菌侵犯皮肤和内脏,发生局部和全身感染,引起多种临床表现。   1、肺奴卡菌病约75%的病例侵犯肺部,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表现为小叶性或大叶性肺炎,以后趋向于慢性病程,可类似肺结核病表现。咳嗽,开始为干咳,无痰,继而产生黏脓性痰,也可在痰中带血;若有空洞形成,可有大量咯血。常伴有发热、盗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