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植保所揭示水稻稻瘟菌互作过程新机制

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获悉,由王国梁研究员领衔的研究团队通过分析鉴定稻瘟菌效应蛋白在水稻中靶标蛋白,揭示了水稻-稻瘟菌互作过程中的新机制。相关研究结果9月15日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在《细胞(Cell)》杂志子刊《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杂志上。 稻瘟病俗称水稻“癌症”,往往造成水稻严重减产。深入研究水稻-稻瘟菌互作机制,对提出新的病害防控策略和培育抗稻瘟病的水稻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王国梁研究团队在前期研究中克隆了水稻的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z-t,然而水稻抗性(R)蛋白Piz-t与其稻瘟菌相应的效应蛋白AvrPiz-t之间不存在直接相互作用。为了研究Piz-t-AvrPiz-t介导的水稻免疫反应,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得到了AvrPiz-t在水稻中的12个互作蛋白(APIP1-APIP12),已有研究结果表明AvrPiz-t通过靶标水稻的E3泛素连接酶APIP6和API10抑制水稻的基础免疫反应......阅读全文

盘点2019我国农业领域9大突破

  201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全年共发表科技论文6429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094篇,同比增长8.3%。在《Science》《Nature》《Cell》《PNAS》四大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2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涌现了非洲猪瘟病毒结构及装配机制解析、二倍体马铃薯自交不亲

中美合作水稻免疫研究有助化解转基因“焦虑”

  一直备受社会关注的转基因食品因其安全问题,伴随近期“黄金大米”、“转基因玉米致癌”的新闻曝光,屡屡成为舆论热点。可喜的是,中美合作开展的水稻免疫研究或有助化解人们的“焦虑”。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专家14日向中新社记者表示,利用水稻自身免疫系统来培育抗病新品种,是防治水稻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微生物研究所揭示植物识别病原细菌的新机制

假单胞菌属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细菌病害,该属内的铜绿假单胞菌作为机会致病菌,可以侵染动物和人。而侵染植物的丁香假单胞菌位列十大植物病原细菌之首,可以侵染番茄等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20年1月10日,期刊The EMBO Journal 以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of

刘俊课题组揭示植物识别病原细菌的新机制

  假单胞菌属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细菌病害,该属内的铜绿假单胞菌作为机会致病菌,可以侵染动物和人。而侵染植物的丁香假单胞菌位列十大植物病原细菌之首,可以侵染番茄等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20年1月10日,期刊The EMBO Journal 以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of

我国学者揭示植物细胞膜上3-羟基脂肪酸免疫通路

  假单胞菌属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细菌病害,该属内的铜绿假单胞菌作为机会致病菌,可以侵染动物和人。而侵染植物的丁香假单胞菌位列十大植物病原细菌之首,可以侵染番茄等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20年1月10日,著名期刊The EMBO Journal 在线发表了刘俊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题为“Tyrosi

中科院何祖华研究组发表Science文章

  2017年2月2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何祖华研究组题与合作者完成的关于水稻持久广谱抗病的最新研究成果为“Epigenetic regulation of antagonistic receptors confers rice blast resista

我国水稻高产新品种有利稻田甲烷减排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由张卫建研究员领衔的作物耕作与生态创新团队,在水稻植株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调控效应及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阐明了水稻新品种在典型稻田的甲烷(CH4)减排效应,揭示了水稻植株与稻田CH4排放的地上地下互作机制。此研究说明我国现代水稻育种是一个既增产又减排的历程,

我国水稻高产新品种有利稻田甲烷减排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由张卫建研究员领衔的作物耕作与生态创新团队,在水稻植株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调控效应及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阐明了水稻新品种在典型稻田的甲烷(CH4)减排效应,揭示了水稻植株与稻田CH4排放的地上地下互作机制。此研究说明我国现代水稻育种是一个既增产又减排的历程,

2019年,中国“大农业”里那些高科技

   今年,我国“大农业”科研领域又诞生了诸多令人惊奇的发现,每一条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它们涵盖了观赏农业、林业、作物、医学等各个领域,包括睡莲、玉米、硅藻等进展。为了展现这些成就,本报特此就我国农业科学家今年发表的大部分重要论文进行梳理,以飨读者。野生玉米大刍草、SK、现代玉米自交系ZHENG58的

2018前10月生物医学风云榜 袁隆平 曹雪涛及施一公等上榜

  经过特殊的算法,我们得到了2018年前10个月中国生物医学风云榜人物及最火爆的3个重大学术界事件,能够上榜的风云人物/事件,都曾长时间占据过100多个公生物医学公众号的头版头条。  在此,我们精选了其中的3个事件及16位风云榜人物。我们对其进行了划分,分别是:6星级的3个事件,分别位诺贝尔奖,国

我国水稻好“先进” 不仅增产还减排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水稻当季光合产物是稻田CH4(甲烷)产生菌的重要碳源,因此,国内外普遍认为水稻高产新品种将进一步增加稻田CH4排放。但是,南京农业大学江瑜博士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现代水稻既增产又减排,对应对气候变化的品种改良和稻作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稻田CH4排放问题一直

年度大盘点,2019年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亮点

  记者了解到,在过去的2019年里,中国农业科学院全面完成重点工作任务,农业科技创新取得骄人成绩,再一次展现了其农业科研“国家队”的风采。  7项成果获国家奖  一、科技阻断H7N9病毒由禽向人传播——哈兽研陈化兰团队“动物流感病毒跨种感染人及传播能力研究”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二、精准识别与检

中科院多项成果入选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1月24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公布“2017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和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人Piwi基因突变致男性不育”、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m6A甲基化修饰调控脊椎动物造血干细胞命运决

植物病原物的分离、培养与接种

一、目的和要求要求学会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的分离、培养和接种的一般方法,并掌握其基本原理;学习植物传染性病害研究中常用的接种方法,比较不同接种方法对病害发生发展过程与外界环境的差异。二、材料和用具新鲜的真菌和细菌病害材料(辣椒炭疽病果、水稻稻瘟病病叶片、水稻白叶枯病叶、烟草花叶病和番茄根结

植物病原物的分离、培养与接种

一、 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会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的分离、培养和接种的一般方法,并掌握其基本原理;学习植物传染性病害研究中常用的接种方法,比较不同接种方法对病害发生发展过程与外界环境的差异。二、材料和用具 新鲜的真菌和细菌病害材料(辣椒炭疽病果、水稻稻瘟病病叶片、水稻白叶枯病叶、烟草花叶病和番

植物病原物的分离、培养与接种

一、 目的和要求要求学会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的分离、培养和接种的一般方法,并掌握其基本原理;学习植物传染性病害研究中常用的接种方法,比较不同接种方法对病害发生发展过程与外界环境的差异。二、材料和用具新鲜的真菌和细菌病害材料(辣椒炭疽病果、水稻稻瘟病病叶片、水稻白叶枯病叶、烟草花叶病和番茄根

基金委发布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合作项目征集指南

  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合作研究项目征集指南   一、项目说明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CGIAR)下属10个中心(研究所),即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Bioversity)、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

微生物所在水稻抗稻瘟病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由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危害水稻最严重的真菌病害,每年给水稻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严重发病的田块甚至绝产。在植物抗病机制研究过程中发现,多种植物激素在植物应对外界生物与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气体乙烯被认为是一类逆境激素而受到重视。以往有关乙烯对植物

中国农大彭友良《Plant Cell》发表植物病理学新成果

  2014年3月18日,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彭友良教授课题组与美国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在《Plant Cell》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α-1,3-甘露糖转移酶介导的Slp1蛋白N-糖基化作用,对于稻瘟病菌逃避宿主的先天免疫至关重要。   本文的通讯作者彭友良教授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

南方农村报:转基因水稻该不该种

  2009年8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牵头研发的“华恢1号”和“Bt汕优63”率先获得我国第一张转基因水稻生物安全证书,让中国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迈出了关键一步。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100多名学者联名上书全国人大,“要求立即停止转基因水稻和玉米商业化生产问题”;随后

Nature Plants:我科学家揭示水稻粒宽与粒重调控新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院士领衔的水稻功能基因组学创新研究组,在水稻粒宽与粒重调控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经过多年努力,揭示了控制水稻粒宽与粒重关键基因GW5通过调节油菜素内酯(brassionsteroids, BR)信号途径调控水稻籽粒发育的新机制,初步阐述了其功能作

继Science Cell Res后 何祖华团队登Mol Cell

  2019年4月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Molecular 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何祖华研究组完成的关于水稻广谱抗病的最新研究成果 “RRM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teract with NLRs and Regulate

林敏研究员:转基因热点争议问题及应对策略

  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杂交方法本质相同。都是在原有品种基础上对受体生物进行遗传改造,转基因技术是传统育种方法的重要补充。   转基因技术是一种中性技术,安全不安全关键在于转什么基因。采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培育出比非转基因品种更为安全的品种。   人类社会发展,特别是人类的生存与健康,都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分子标记

内容:一、遗传标记 二、DNA分子标记 三、染色体原位杂交 四、DNA分子标记的应用 长期以来,植物育种中选择都是基于植株的表型性状进行的,当性状的遗传基础较为简单或即使较为复杂但表现加性基因遗传效应时,表型选择是有效的。但水稻的许多重要农艺性状为数量性状,如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09申报指南发布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日前发布了《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0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主要支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基础研究领域和重

后继有人!袁隆平身边的年轻人

   在袁隆平的研究团队中,有许多年轻的面孔,他们早已不用为温饱问题发愁,却毅然踏着金色的稻浪,奋力为解决人类吃饭问题奔跑向前  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中国创造的一个世界奇迹。奇迹的背后,是无数为此耕耘奉献的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和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就是其中的

我国学者揭示MoChia1激活水稻免疫响应机制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但稻瘟菌的危害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刘俊课题组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稻瘟菌侵染水稻时可以分泌众多的蛋白到水稻的质外体中。而植物对病菌的识别主要存在于两个层面,对病菌表面保守的分子特征物质(PAMP)的识别(PTI,PAMPs triggered immuni

微生物所揭示水稻识别稻瘟菌侵染机制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但稻瘟菌的危害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俊课题组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稻瘟菌侵染水稻时可以分泌众多的蛋白到水稻的质外体中。而植物对病菌的识别主要存在于两个层面,对病菌表面保守的分子特征物质(PAMP)的识别(PTI,PAMPs trigg

许智宏、饶毅、顾红雅:科学的角度看待转基因

三位嘉宾与主持人互动。左二起分别为顾红雅、许智宏、饶毅  11月24日晚,当许智宏、饶毅和顾红雅三位教授现身北大金光生命科学楼邓祐才报告厅时,现场已经座无虚席,不少人在讲座开始前才得以挤进来,寻找空地坐下来。  关注过中美双边关系、克里米亚大变局等宏大话题的“

Science杂志最受关注的文章(2月)

  美国的《Science》杂志由爱迪生投资创办,是国际上著名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与英国的《Nature》杂志被誉为世界上两大自然科学顶级杂志。Science杂志主要发表原始性科学成果、新闻和评论,许多世界上重要的科学报道都是首先出现在Science杂志上的,比如艾滋病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