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南京古生物所地球早期多细胞生物演化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2月17日出版的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刊登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学家主持完成的题为“埃迪卡拉纪早期具形态分异的宏体真核生物组合”的科研论文,该研究为宏体真核生物的早期演化提供了最古老的化石证据。 该研究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助下,由南京古生物所袁训来研究员、陈哲博士、肖书海教授、周传明研究员和西北大学华洪教授共同完成。 多细胞宏体生物的出现是地球生命进化史上极为重要的革新事件。生物多细胞化以后,才有细胞的分化,进一步实现器官的分化以及各种功能和形态的出现。在现今生物圈中,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所有肉眼可见的生命,几乎都是多细胞宏体生物,它们在生物谱系树上属于真核生物一支,也是我们常说的“高等生命”。在地质历史中,自寒武纪至今,这些高等生命是地球生物圈的主体,但它们是何时,在何种环境背景下以何种形态由单细胞生物演化而来?要回答......阅读全文

古生物所等在瓮安生物群动物胚胎化石中发现细胞核结构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朱茂炎、副研究员殷宗军与来自英国、巴西和瑞典的合作者,在贵州瓮安动物胚胎化石亚细胞结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他们采用高分辨率同步辐射X射线断层扫描显微术等三维无损成像技术,以亚微米的精度重建了动物胚胎化石的三维结构,并且借助大型图形工作站和专业体数据处理

显微CT:“看见”6亿年前化石里的细胞核

  日前,科学家在我国瓮安生物群动物胚胎化石中确认了最古老细胞核结构的存在。图为一枚7-细胞期标本,6个小细胞各含一个细胞核,第七个大细胞具有两个细胞核。  瓮安生物群旋胞类化石的细胞核结构,显示细胞核在不同个体标本中具有不同的埋藏保存状态。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我们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人类已经自问了

科研人员发现动物胚胎状化石具细胞分化新证据

  2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通过对近千余片薄片的观察,发现了数百余枚保存了内部微细结构的动物胚胎状化石,同时发现了其内部细胞具有分化的特点,这也成为了动物胚胎状化石具细胞分化的新证据。  产自中国贵州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磷块岩中约6亿年前的瓮安生物群,是研究多细胞

南京古生物所“蓝田生物群”研究取得新进展

  最近,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袁训来研究员等人对产自安徽休宁埃迪卡拉纪的“蓝田生物群”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这一特殊埋藏的生物群为多细胞生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带来了新的启示。   研究发现,微体真核生物在新元古代大冰期结束后迅速演化出宏体形态, 它们底栖固着生活在较深水的安静环境中;早期

科学家确定瓮安生物群年龄

  瓮安生物群主要产于我国贵州瓮安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含磷地层,它以磷酸盐化方式精美保存了多种类型的微体真核生物化石,包括带刺疑源类、多细胞藻类,以及管状和球状微体化石,其中一些球状化石曾经被解释为动物胚胎和微体后生动物,随后这些化石的生物属性在国际学界引起了持续而深入的争论。  瓮安生物群为新元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