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研人员发现动物胚胎状化石具细胞分化新证据

2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通过对近千余片薄片的观察,发现了数百余枚保存了内部微细结构的动物胚胎状化石,同时发现了其内部细胞具有分化的特点,这也成为了动物胚胎状化石具细胞分化的新证据。 产自中国贵州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磷块岩中约6亿年前的瓮安生物群,是研究多细胞真核生物早期演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其化石以磷酸盐化的形式保存了精美的细胞结构。《自然》杂志曾将瓮安生物群中的一类以等体积细胞分裂(细胞数以2n的级数增加,细胞总体积不变,单个细胞体积呈指数递减)为特征的球状化石,解释成动物胚胎化石。 此后,动物胚胎化石一直受到演化生物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高度关注,如果这些动物胚胎化石证据确凿,那么它们不仅能提供最古老动物化石证据,也能为揭示早期动物起源模式提供新思路。 通过酸蚀法从灰色磷块岩中得到的三维保存化石是以往研究中的主要材料来源,虽然这些胚胎状化石保存精美,但结构简单,因此,有关它们的亲缘关系......阅读全文

科学家称过低发育效率阻碍哺乳动物克隆

  距离第一个克隆生命——“多莉”羊诞生已有15年,克隆人一直是伦理学划定的禁区,但与此同时,人们总能不断听到来自科学界的种种关于克隆人将会实现的声音。近日,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遗传学家乔治·丘奇表示,自己能够利用克隆技术“复活”早在3.3万年前就已灭绝的尼安德特人。面对人类克隆,你

大型安徽丝藻提供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证据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庞科博士等,发现了具有多细胞和细胞分化的大型安徽丝藻,认为其是早期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证据,相关成果于2月2日在线发表在《细胞》出版集团《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杂志上。  据悉,庞科和唐卿(现为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博士研究

南京古生物所等发现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证据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博士庞科等,在安徽省寿县新元古代约8亿年前的碳质膜化石中发现了具有多细胞和细胞分化的“大型安徽丝藻”。研究者认为这是早期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证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杂志。  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

南京古生物所等发现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证据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博士庞科等,在安徽省寿县新元古代约8亿年前的碳质膜化石中发现了具有多细胞和细胞分化的“大型安徽丝藻”。研究者认为这是早期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证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杂志。  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

10月2日《自然》杂志精选

面故事:物种形成可通过感官驱动而发生 非洲湖泊中的慈鲷鱼是教科书中关于物种快速形成的典型例子,但其中所涉及的机制仍然不是很清楚。现在,对维多利亚湖中的慈鲷鱼所作观测研究,揭示了导致(通过自然和性别选择进行的、由感官驱动的)物种形成过程的视觉系统趋异演化(表现为视觉基因的分化、雄性的彩色化和

我国研究人员发现六亿年前的胚胎发育机制

  动物(特指后生动物,即包括最简单的海绵动物到最复杂的脊椎动物在内的所有多细胞动物)无疑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作为动物界的成员,人们对动物究竟是何时并如何起源的抱有天然的好奇心,但直到今天,这仍然是演化生物学领域悬而未决的重大科学难题。  现代动物界包括三十多个动物门类,已有研究表明

我国学者最新发现“笼脊球”化石 动物如何起源或有答案?

  动物(特指后生动物,即包括最简单的海绵动物到最复杂的脊椎动物在内的所有多细胞动物)无疑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作为动物界的成员,人们对动物究竟是何时并如何起源的抱有天然的好奇心,但直到今天,这仍然是演化生物学领域悬而未决的重大科学难题。  现代动物界包括三十多个动物门类,已有研究表明

10月19日《科学》杂志精选

未料到的脑肿瘤起源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常见且最富侵略性的脑肿瘤,它可能来自重新回到未分化状态的成熟脑细胞。这一意外的发现对治疗这些肿瘤具有意义,因为它预计了手术或化疗后遗留下来的任何肿瘤细胞都有可重新长出肿瘤的可能性。先前的模型提示,这些肿瘤大多源于未分化的神经干细胞。  Di

7月1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 最早的多细胞生命形式   西非加蓬弗朗斯维尔附近黑色页岩内一个大化石层中一系列保存完好的厘米尺度的化石,让我们能有机会一瞥也许是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多细胞生命形式。关于中元古代(距今16亿~10亿年前)之前多细胞生物的证据很稀少、有争议。这些新发现的来自

南京古生物所地球早期多细胞生物演化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2月17日出版的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刊登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学家主持完成的题为“埃迪卡拉纪早期具形态分异的宏体真核生物组合”的科研论文,该研究为宏体真核生物的早期演化提供了最古老的化石证据。   该研究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现代古生物

《自然》杂志内容精选

    各种“组学”中有多少是必要的  刚开始时只有“基因组”和“基因组学”。现在有数千个不同的“组”和“组学”,其中有些已明确成为重要知识体系和研究领域。不过有些就不是这样,并且还被谴责为没有必要、无关紧要、毫无意义、不合语法等等。本期《自然》上一篇文章对各种“组学”进行梳理,试图

8月23日《自然》杂志精选

   完美“库仑拖拽”的实验演示   从一个导体中流过的电流,能够通过被称为“库仑相互作用”的电子—电子排斥力在另一个与第一个在空间上分开的导体中诱导产生电流。这样所产生的“拖拽电流”通常较小,但人们一直认为,在某些情况下这一电流有可能与驱动电流具有相同的量级。现在,这一预测通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科学时报年终专稿之生命科学篇 裴钢:风景这边更好

编者的话 对于科学和技术的重大进展来说,一年并不是一个很长的时间。然而科学与技术的任何进步,都是科学家在日常工作中留下的一个个脚印。刚刚过去的2007年,科学与技术的各个领域可谓异彩纷呈。为了让读者对此有全景式的了解,本报特别约请各领域专家梳理并点评了科学与技术发展的亮点,并展望令人期待的

10月30日《自然》杂志精选

   哺乳动物类群的早期分化  Haramiyids 是极为古老的化石哺乳动物,直到最近人们也只是从牙齿知道它们,被认为与已经灭绝但却极为成功的、类似啮齿类的多尖齿兽相关。头骨和骨架的发现只是让人们更加糊涂——一篇论文证实了它们与多尖齿兽之间的联系,而另一篇论文则质疑这种联系。现在,Jin Meng

《Nature》150周年专刊:十篇意义非凡的文章

  1869年11月第一期《Nature》出版,为了纪念,Nature特别推出了150周年纪念版,其中将探讨自然与科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专刊内容“10 extraordinary Nature papers”用一系列评论性文章点评了10篇关键论文的重要性和持久影响。这10篇文章分别是:  发现

8月4日《自然》杂志精选

早期人类进化与林地稀疏程度的变化  人们普遍认为,我们与现代黑猩猩的最后共同祖先生活在有林木的环境中,而在二者之间的分化在距今约500万到800万年前发生之后,原始人类生活环境中的林木便减少了。接下来我们的祖先发生了什么情况却不是很清楚,尽管人们猜测双足行走和饮食改变可能反映了生活环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86篇文章,其中生命科学领域有109篇,材料学有30篇,物理学有20篇,化学有12篇,地球科学有15篇。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

2019年中国学者86篇Cell,Nature及Science文章汇总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结束了,iNature盘点了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发表的成果,我们发现总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体介绍如下:  4-6月发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业大学王文,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BGI 张国捷及丹麦哥本哈根

大跃进 | 中国学者CNS发表超过100篇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

  截至2019年12月1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5篇文章(2019年的Cell已经全部更新完毕,而对于Nature及Science只剩下了一期,将分别会12月19日及20日进行更新),小编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0

186个973计划项目结题 56个项目验收获优秀

  近日,科技部发布了关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2017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  此次,一共有186个项目通过验收,56个项目验收结果为“优秀”,包括中国农业大学沈建忠“畜禽重要病原菌抗生素耐药性形成、传播与控制的基础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曹雪涛“免疫识别

《科学》:基因编辑婴儿入选年度“科学崩坏”事件

  《科学》杂志每年会评出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最为重要的十大科学突破(Science Breakthrough)。今年,夺得年度突破桂冠的是“单细胞水平细胞谱系追踪技术”,帮助破获多起悬案的法医系谱技术、#MeToo 运动等也榜上有名。值得一提的是,贺建奎前两天被《自然》杂志评为年度人物后,其主导的基

英国研究人员在化石中发现最古老植物根尖干细胞群

  英国研究人员在最新美国《当代生物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在一块历经3.2亿年岁月洗礼的化石中,发现了已知最古老的植物根尖干细胞群。  报告作者之一、牛津大学博士生赫瑟林顿说,他在观察牛津大学标本馆中来自古代雨林的土壤化石时,发现其中包含的植物根尖中存在这些干细胞。这块化石将3.2亿年前还在生长

英国研究人员在化石中发现最古老植物根尖干细胞群

  英国研究人员在最新美国《当代生物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在一块历经3.2亿年岁月洗礼的化石中,发现了已知最古老的植物根尖干细胞群。   报告作者之一、牛津大学博士生赫瑟林顿说,他在观察牛津大学标本馆中来自古代雨林的土壤化石时,发现其中包含的植物根尖中存在这些干细胞。这块化石将3.2亿年前还在生

4月中国学者Nature文章井喷

  四月份,国内学者在Nature及其子刊上发表文章井喷,发表了关于ICOS分子免疫新功能,能量耦合因子转运蛋白复合物四聚体的晶体结构,衰老相关酶SIRT6从所未知的新功能等多项成果。   首先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接连发表两篇文章,清华大学医学院祁海教授课题组首次揭示了ICOS共刺激分子直接控制T淋

解读2015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实现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   量子隐形传态在概念上非常类似于科幻小说中的“星际旅行”,可以利用量子纠缠把量子态传输到遥远地点,而无需传输载体本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组成的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多自由度量子体系的隐形传态,成果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发表于《自然》杂志。这是自1997年

美国《探索》杂志:未来的科学何去何从

11位顶尖科学家对今后30年科学将引领人类走向何方进行预测  美国科普杂志《探索》为庆祝发行30周年,邀请11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对今后30年科学将引领人类走向何方进行了预测。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些科学大师们到底怎样说。  1.肯·卡尔代拉(Ken Caldeira,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资深科学家,美国国

寒武纪之前地球经历过另一次生命大爆发

《科学》:此结论或将对达尔文慢速进化观点提出新挑战 人们对寒武纪物种大爆发应该都不陌生。而就在1月4日的《科学》杂志上,美国科学家发表了一项爆炸性发现,即在寒武纪之前3000万年,地球上就已经发生了一次物种的突然分化和大爆发,多细胞生物由此诞生。如果得到证实,这一结论将对达尔文的慢速进化观点提出新

8月8日 Nature 杂志生物学精选

  封面故事:视网膜中的神经元   本期封面所示为在一块小鼠视网膜中重建的950个神经元中的7个以及它们的相互接触点(青色球,代表579,724个接触点中的112个),同时还有它们的接触矩阵(见168页)。本期Nature上的三篇论文用视网膜作为一个模型来从单个突触接触点的层面到远程树状相互作用的

Science杂志最受关注的文章(5月)

  美国的《Science》杂志由爱迪生投资创办,是国际上著名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与英国的《Nature》杂志被誉为世界上两大自然科学顶级杂志。Science杂志主要发表原始性科学成果、新闻和评论,许多世界上重要的科学报道都是首先出现在Science杂志上的,比如艾滋病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