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毫秒脉冲星发现者唐·巴克尔逝世

第一颗毫秒脉冲星的发现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天体物理学家唐·巴克尔()于7月25日不幸逝世,享年66岁。 巴克尔1943年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普莱恩菲尔德,1971年获得康奈尔大学天文学博士学位。他曾先后在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美国国家宇航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从事过研究工作。 1975年,巴克尔来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始了对黑洞、脉冲星的研究,直到逝世前不久,他还在进行早期宇宙氢放射谱的研究。在校期间,巴克尔还担任射电天文学实验室主任以及“艾伦望远镜阵列”工程项目主管。1982年,他与同事发现了第一颗毫秒脉冲星PSR B1937+21,震惊了天文学界。 ......阅读全文

面筋加工时除去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实验研究

  一、前言  中国作为一个主要以植源性食物为主的国家,特别在北方多以面制品作为主食,污染DON毒素小麦的潜在性危害会更大。因此,如何去除小麦中的DON毒素,减少其进人面制品乃至食物链的含量显得越来越迫切。目前DON的脱毒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吸附,研磨、漂洗等)、化学方法(加氨、次氯酸,热处理等)

慧眼卫星成功进行X射线脉冲星导航在轨实验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利用慧眼卫星上的X射线望远镜开展了X射线脉冲星导航实验,定位精度达到10公里之内(3倍标准偏差),进一步验证了航天器利用脉冲星自主导航的可行性,为未来在深空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相关论文已于8月21日在美国《天体物理杂志》(增刊)正式刊出。  2017年6月15日

制麦及啤酒酿造过程中的真菌及真菌毒素问题分析

    引言    啤酒中真菌毒素给公共卫生带来的危险还不确定,而真菌毒素对宠物和家畜的危害已经得到证实。啤酒中真菌毒素主要来自制麦和啤酒酿造过程中污染的麦芽或辅料。    Scott在1996年讨论了制麦和啤

制麦及啤酒酿造过程中的真菌及真菌毒素问题

 引言    啤酒中真菌毒素给公共卫生带来的危险还不确定,而真菌毒素对宠物和家畜的危害已经得到证实。啤酒中真菌毒素主要来自制麦和啤酒酿造过程中污染的麦芽或辅料。    Scott在1996年讨论了制麦和啤酒酿造过程中的真菌毒素问题

FAST即将正式开放 有望描绘早期宇宙图景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尽管远在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的深山里,但有“中国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一直以来都备受瞩目。  “最近我们和天马望远镜团队合作,首次成功实现联合观测,这标志着FAST具备了联合组网观测的能力。”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总工程师、

粮食中呕吐毒素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去除方法!

呕吐毒素作为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谷物和饲料中,危害了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今天聊一聊呕吐毒素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去除方法。产生的原因田间种植阶段田间镰刀菌毒素产生主要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包括温度、湿度、干旱、降水等,当小麦扬花抽穗期遇到湿冷天气,赤霉病就会流行,大流行年的病穗率达5%一15%;虫害的发

呕吐毒素如何损伤猪的肠道功能?DON 病征:拒食,厌食

大自然界有几种镰刀菌可产生呕吐毒素或者叫致呕毒素(DON),这是一种B-型的单端孢菌毒素。需要指出的是,一般具有生物活性的单端孢菌毒素都具有环氧化物基团,这也是为什么呕吐毒素可以结合到核糖体上,从而阻止蛋白质合成的原因。  相反,去环氧化物基团的DOM-1没有生物毒性,因为它缺乏环氧化物基团,从而不

中国天眼FAST首秀引瞩目 已超额完成年度试观测任务

  几乎没有悬念,“中国天眼”FAST的成果“首秀”,又一次让中国科学界站到全世界面前。10月10日,FAST团队携脉冲星发现的成果甫一亮相,就引来国内外注目,享誉世界的澳大利亚帕克斯射电望远镜的科学主管乔治·霍布斯评价:这是国际天文学界目前最令人激动的事件之一。  但鲜为人知的是,直到FAST“首

​面粉中的“隐形杀手”—呕吐毒素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面为先”,中国美食文化博大精深,魅力无处不在。“面”作为最古老的食物之一,至今仍受到无数人的追捧,尤其是北方地区,更是将面作为主食—一日三餐,面为之主。想必大家一定知道面粉,这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时发现个别小麦粉产品脱氧

新研究使脉冲星变身宇宙最精确的时钟

  人们常以为恒星如其名,是亘古不变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恒星都那么“乖巧”,它们中还存在一类“变星”,在光学波段的物理条件和光学波段以外的电磁辐射有变化。脉冲星,就是变星的一种。   日前,一组国际研究人员探索到一个全新的方法,使得浩瀚宇宙中的脉冲星成为更为精确的宇宙之钟。校准这台“时

44颗脉冲星 中国天眼目光更有神

图为2016年9月25日,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在贵州平塘县克度镇喀斯特洼坑中落成。  经过两年调试,FAST已确认新发现44颗脉冲星 中国天眼 目光更有神  15日,首届中国·天泉湖天文论坛在江苏盱眙举行。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首

我国科学家发现脉冲星自转状态突变导致星风云亮度变化

  经典辐射理论认为高速自转的脉冲星通过磁偶极辐射释放能量,同时自转减慢。但近来越来越多的理论认为,导致脉冲星自转减慢的主要原因是高速旋转的磁场产生的以接近于光速向外运动的星风。在星风向外扩散的过程中,密度和冲击压越来越低,最终在与周围环境压强相平衡的地方形成截止激波,带电粒子在激波中可能被进一步加

授时中心数字化脉冲星终端研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守时理论与方法研究室研究员罗近涛带领的团队所研制的数字化脉冲星终端成功实现初光,对包括毫秒脉冲星在内的多颗脉冲星成功进行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与国际同类先进产品接近。  数字化脉冲星终端是开展脉冲星时间尺度研究的核心,该终端采用FPGA+HPC架构。4月20日,利用授时

小麦中常见真菌毒素存在形式

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污染粮油食品和饲料,在水果、蔬菜、畜牧产品中也经常能发现真菌毒素污染。小麦中真菌毒素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小麦病害导致的,如小麦赤霉病,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温暖湿润和半湿润麦区广泛流行的病害,已在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发生和流行,在我国主要以长江中下游冬

关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科学解读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消息,近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发现个别小麦粉产品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 ,简称DON)超过标准限量值。何为DON,污染原因是什么,有何健康风险,如何防控。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16年第7期《食品安全风险解析》,组织

揭秘中国脉冲星试验卫星:或成最忙碌卫星

  京华时报讯(记者潘珊菊)10日上午7点4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脉冲星试验卫星。该星属于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卫星入轨并完成在轨测试后,将开展在轨技术试验。  此次发射的脉冲星试验卫星,主要用于验证脉冲星探测器性能指标和空间环境适应性,积累脉冲星试验卫星在轨试验数

FAST首次发现并认证毫秒脉冲星

  记者4月28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首次发现的毫秒脉冲星近日得到国际认证,这是FAST继发现脉冲星之后的另一重要成果。  科研人员介绍,FAST于2月27日首次发现这颗毫秒脉冲星,并通过FAST与费米伽马射线卫星大视场望远镜(Fermi-LAT)的国际

代谢抑制剂药物有望延长恶性儿童脑瘤患者的生存时间

  近日,发表在国际杂志Translational Oncology和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基墨尔癌症中心(Johns Hopkins Kimmel Cancer Center)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60多年前,从土壤细菌中首次分离的名为D

FAST发现毫秒脉冲星 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之上的星空。FAST摄影团队提供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反射面上的测量靶标。FAST摄影团队提供

新型代谢抑制剂药物 延长恶性儿童脑瘤患者的生存时间

  近日,发表在国际杂志Translational Oncology和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基墨尔癌症中心(Johns Hopkins Kimmel Cancer Center)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60多年前,从土壤细菌中首次分离的名为D

FAST发现毫秒脉冲星 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之上的星空。FAST摄影团队提供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反射面上的测量靶标。FAST摄影团队提供

脉冲星为何如此诡异?“慧眼”要给他们把把脉

  宇宙中有一种诡异的天体——脉冲星,它们最初被人类发现时曾被误以为是外星人发出的信号,它们身上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中国6月15日发射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慧眼”,将对银河系内的脉冲星开展观测研究,期望揭开它们身上的诸多谜团。  “慧眼”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高能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主任张双南说:“我们还并

“中国天眼”FAST遇到挑战 预计明年完成调试

59颗优质候选体、44颗脉冲星,这是FAST调试两年来交出的“科学发现成绩单”。国际上没有先例可循,调试工作颇具挑战性,FAST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为FAST矫正视力,让它转动“眼珠”。而在19波束接收机投入使用后,FAST巡天能力提高了五六倍,视场也扩大到原来的19倍,除了脉冲星,FAST是否有最新

“中国天眼”冲击新目标 亟须技术攻关

  理论上,FAST的探测能力接近可视宇宙的边缘。调试两年来,FAST的卓越表现,引人无限遐想:未来,FAST有无可能冲出银河系寻找新星?FAST有无可能产生一些诺奖级别的科学成果?这一切,取决于FAST能否把性能调到最好,以及是否拥有出色的数据处理能力。  9月下旬,科技日报记者从位于贵州平塘的中

真菌毒素检测技术——呕吐毒素篇

1、 呕吐毒素(DON)简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简写为:DON)是一种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它主要来源于镰刀菌属,其中禾谷镰刀菌和黄色镰刀菌是主要的产毒菌种。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与3-乙酰和15-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共同组成剧毒分子,被认为是造成免疫系统和神

上半年,这些科学新成果或改变你我生活

科技创新驱动改革发展,创新成果改变你我生活。2018年上半年,我国在科学领域取得不少新突破和新发现,这些新成果不断刷新公众的科技感知力,也正在改变你我的生活。   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在我国诞生 重大脑疾病治疗有了新前景  

研究发现大自转减慢率比值的脉冲星可能存在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脉冲星团组副研究员Rai Yuen关于间歇脉冲星在不同自转减慢率下磁层电荷密度与磁倾角关系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R. Yuen, 2019, MNRAS, 484, 1, 1359–1365)。磁层电荷密度随磁倾角在5到85度之间的变化。其中,电荷密度用

2017中科院亮点: FAST首次发现脉冲星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2017年10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召开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首批成果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天眼”FAST找到2颗新的脉冲星。FAST团组探测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经国际合作进行后随观测认证,两颗脉冲星通过系统认证,一颗编号J1859-01

新疆天文台团队的孤立毫秒脉冲星的形成机制研究获进展

  一般认为毫秒脉冲星是普通脉冲星通过吸积伴星物质再加速形成的,按照这种理论,脉冲星应处于双星系统中。然而,观测发现银河系星场中大约有20%的毫秒脉冲星为单星。为了解释这类系统的形成,人们提出了各种理论模型,但都有各自不可回避的问题。脉冲星的内部物质组成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多种理论模型相继被提出来,以

空间中心在脉冲星时间噪声估计与预报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脉冲星由于具有稳定的周期性辐射信号和近似不变的空间位置,在被发现后不久人们便意识到可将其用于航天器自主导航。由于脉冲星在X射线频段的辐射更利于探测设备的小型化,现阶段对脉冲星导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X射线脉冲星自主导航。   X射线脉冲星自主导航的基本观测量为基于脉冲星时间模型的预报脉冲到达时间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