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自评只做了一件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697.shtm 朱光亚,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两弹一星”元勋。青年时他拒绝美国邀请,毅然回国,组织领导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次核航弹空投爆炸试验。晚年他评价自己一生只做一件事,为中国研究核武器。今天,朱光亚逝世12年,缅怀,致敬!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 ? ......阅读全文

“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自评只做了一件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697.shtm 朱光亚,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两弹一星”元勋。青年时他拒绝美国邀请,毅然回国,组织领导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次核航弹空投爆炸试验。晚年他评价自己一生只做一

朱光亚:“回去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

“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我们的人民政府在向我们召唤!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摘自朱光亚牵头组织起草的《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1949年年底) 在“两弹一星”的精神谱系中,朱光

两院院士朱光亚在京逝世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科学家,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党组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朱光亚同志,因病于2011年2月26日10时3

朱光亚:中国科技“众帅之帅”

   1991年4月27日,新当选的中国科协主席朱光亚(右)和名誉主席钱学森在中国科协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上。   他扎扎实实地做事,却有战略家的眼光;他“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却是轰轰烈烈的大事。2月26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科学家,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

我和“两弹一星”父辈:功勋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我父亲朱光亚曾说过,他个人只是集体中的一员,做了一些工作,核武器事业是他和千千万万人共同完成的。”近日,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馆功勋厅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朱光亚之子朱明远如此谈及他的父亲。当天,于敏、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陈能宽、周光召、郭永怀、程开甲、彭桓武共9位曾在中物院工作过的

杜祥琬:朱光亚对中国国防科技事业作出开创性贡献

  2月27日,朱光亚院士北京家中设立灵堂,虽是风雪交加天气,但一大早社会各界人士就专程赶来吊唁,深切缅怀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杰出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院士。朱光亚院士26日因病逝世,享年87岁。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朱光亚主任既是对中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国防科

《我们的父亲朱光亚》:一份来自父亲爱的礼物

  《我们的父亲朱光亚》,顾小英、朱明远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定价:40.00元  今年12月25日是朱光亚先生86周岁生日,在《我们的父亲朱光亚》的作者顾小英、朱明远看来,他们之所以用自己的笔去跟随父亲的足迹,记下父亲在他们心中的一切,因为这是来自一颗纯洁无私的高尚心

当年被两大国“卡脖子”,中国人靠什么造出了原子弹?

54年前的10月16日,罗布泊的一声巨响,伴随着一团蘑菇云升起,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  这震惊了世界,因为研制原子弹的技术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难最复杂的技术之一,只有美苏英法这四个大国掌握,也是它们最高的国际机密。对中国而言,已经不是“卡脖子”的问题了。  但是,在各种严密封锁之下,中国那些年

笔鉴丹心,字里行间的科学家精神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9/486252.shtm       中岛展柜里展示的1963年核物理学家朱光亚的手书。从中可以感受到中国科学家精神的深沉力量和隽永魅力。摄影/陈林溪   “加强组织,‘壮大队伍’,是毫无问题

温家宝看望朱光亚、何泽慧、钱学森和季羡林

“我来看看您。大家都很想您。”8月3日下午3时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著名物理学家朱光亚家,看望这位曾经在我国原子弹、氢弹研制中有过突出贡献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您一生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谦虚谨慎,勤勤恳恳,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对科学精益求精,是科学家的榜样,也是年

今天,缅怀“两弹一星”元勋于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673.shtm 在1988年以前 很少有人知道于敏是谁 更少有人了解他在做什么 连他的妻子都说 “没想到老于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 这份工作就是研究氢弹和核武器 他的名字

“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院士逝世

  我国著名的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11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黄纬禄1916年12月18日出生于安徽芜湖市

两弹一星元勋任新民院士逝世

  【#两弹一星元勋任新民逝世#】2月12日,著名导弹和火箭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科院资深院士任新民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102岁。他曾领导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和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并称 “中国航天四老”。转发送别老人!(央视记

“两弹一星”元勋,半数出其门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118.shtm   ?周培源(1902-1993年),江苏宜兴人,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2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6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学士、硕士学位。1928年

“两弹一星”元勋中的烈士-郭永怀

  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将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命名为“郭永怀星”。   郭永怀,中国力学科学的奠基人和空气动力研究的开拓者,也是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他的名字以这样的形式继续熠熠发光。   钱学森数次写信给他:“我们拼命地欢迎你!”   中国科学

为“两弹一星”装上-“电子心”的大师走了

   生前,他的名字不为人知。身后,他的成就功在千秋。20世纪80年代,童志鹏(左二)参观新研制出的电子设备。   2017年12月19日12时45分,我国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童志鹏因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   从研制第一批国产军用电台、中国第一代机载雷达到奠定中国综合

清明回首:这一年,40位院士离我们而去

  又到了缅怀先辈的时节。  从去年清明至今,不知不觉间,中国科技精英的殿堂——科学院与工程院又有40位院士驾鹤西去。他们书写了一代人的传奇,于共和国的科技史上留下了足迹,也让后人增添了无限的思念。  在40位已故院士中有18位工程院院士。其中严东生既是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的院士,也是科学

送别“两弹一星”元勋吴自良院士:天助自助者

5月30日上午,上海龙华殡仪馆银河厅哀乐低回,庄严肃穆,上海科技界怀着沉痛心情送别吴自良先生。这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著名物理冶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带着微笑的遗像悬挂在灵堂中间,一副挽联高高地悬挂在灵堂走廊外两侧:“良师益友教书育人铸辉煌,自强不息两弹一星建功勋”。这副挽联高度概括了吴自良先生

邓中翰:新“两弹一星”为中国发展提供原动力

  今年1月份以来,国家特别关注在进入后危机时代如何进行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在很多体制方面作了创新,但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这两方面一直步伐较慢。我认为,在后危机时代,新“两弹一星”的力量将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持续的原动力。“两弹”就是“科技体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屠守锷院士逝世

  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著名导弹和火箭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屠守锷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12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屠守锷简介 屠守锷1917年12月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陈能宽手稿首度公开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688.shtm 4月28日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陈能宽院士诞辰100周年,陈能宽院士是我国著名的金属物理学家,长期从事金属物理和材料科学方面研究工作,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陈

追忆唐九华的经纬人生:为-“两弹一星”作贡献

唐九华(1929年—2001年) 唐九华,浙江绍兴人,出生于上海。中国光学工程总体设计专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世纪50年代,负责研制成功地形一号经纬仪、自动记录红外分光光度计并推广工业生产。60年代,负责研制成功多种大型光学跟踪测量设备和坐标基准传递设备,均达到世界

追忆唐九华的经纬人生:为-“两弹一星”作贡献

唐九华(1929年—2001年) 唐九华,浙江绍兴人,出生于上海。中国光学工程总体设计专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世纪50年代,负责研制成功地形一号经纬仪、自动记录红外分光光度计并推广工业生产。60年代,负责研制成功多种大型光学跟踪测量设备和坐标基准传递设备,均达到世界

纪念“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诞辰九十八周年

假如你的人生面对这三个问题,你会如何回答?1、如果你用不到三年的时间,从美国的名校拿到一个博士学位。你的导师对你说:“只要你留在美国,我能让你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这个时候你会怎么选择?2、如果有一天你有工作变动,却只能跟你的爱人说:“我要调动工作了。但是去哪儿、做什么和去多久,我都不能说。”这个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杨嘉墀专题展在沪揭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028.shtm 中新网上海4月7日电 (记者 许婧)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科教兴国开创未来——‘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杨嘉墀院士专题展”7日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文博楼揭幕,展出了杨嘉墀“两弹一星”功

吴中祥:科学网最勤奋的老人

  这位85岁的老人,从力学所离休之后,在科学网开设博客,自此笔耕不辍。他不仅记录下自己的日常思考,同时也转发、评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新闻,与网友共同讨论。   “时空可变系多线矢世界”——这是85岁的吴中祥给自己在科学网的博客起的名字。   从中科院力学所离休之后,吴中祥于2007年在科学网开设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大珩先生逝世享年96岁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光学家,我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杰出的战略科学家、教育家王大珩先生,因病于2011年7月21日13时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王大珩先生1915年

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23位元勋中的烈士

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将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命名为“郭永怀星”。 郭永怀,中国力学科学的奠基人和空气动力研究的开拓者,也是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他的名字以这样的形式继续熠熠发光。 钱学森数次写信给他:“我们拼命地欢迎你!” 中国科学院力学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吴自良院士逝世-享年91岁

据天津大学上海校友会通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科院院士吴自良于5月24日19时45分在上海去世,享年91岁。 吴自良,浙江省浦江县人,1917年生,物理冶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9年毕业于北洋工学院。1948年获美国匹兹堡卡内基理工大学博士学位。1950年春被选为美国科学

著名物理冶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吴自良院士逝世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冶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第四届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和第六届上海市政协常委、原上海冶金研究所(现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吴自良研究员,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24日19时45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1岁。 吴自良先生1917年12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