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液态阳光产学研联盟筹备成立

10月31日从苏州高迈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简称“苏州高迈”)获悉,由该公司董事长王建明发起倡议,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广东合即得新能源有限公司、深圳广弘控股有限公司等共同发起的“中国液态阳光产学研联盟”筹备大会近日在昆山市举行。该联盟提出成立后的愿景目标:十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十亿吨。 “今年9月我国一批重量级的科学家发声,提出我们要发展液态阳光的重大的倡议。”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家港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国家技术转移苏州中心主任韩涤非在筹备会上解释说,“液态阳光”是指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来制取氢气,并且耦合“二氧化碳+氢”的技术,制备以甲醇为代表的液态燃料,本质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燃料的满足。他称,液态阳光的技术布局方面,水氢、碳收和回醇是关键技术。筹备会上,王建明也提出“水氢—碳收—回醇封闭循环金三角”技术路线。 “联盟(筹)倡导的这条技术路线,是以甲醇燃料电池替代内燃机、车载回收二氧化碳、通过清洁能源......阅读全文

“液态阳光”可助力中国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灿建言,利用“液态阳光”技术可助力中国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李灿致力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领域多年,他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

应对化石能源枯竭,施春风张涛李静海白春礼联合发文

  当化石能源枯竭时,人类是否有应对之策?9月19日在《焦耳》杂志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作者提出了一种富有想象力的未来。  这篇文章的作者阵容强大,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资深顾问施春风,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院士张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李静海,中国科学院院长、中科院院士白春礼,其

科学家发现媲美自然光合作用的单核锰催化剂

将清洁的太阳能转化为可储存、可运输的燃料,是当今科学界“圣杯”式的难题。科学家曾提出“液态阳光”(即“太阳燃料”)的构想,以应对未来化石燃料枯竭的能源需求和气候变化。10月16日《自然—催化》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李灿团队发现了一种可与自然光合作用催化剂活性相媲美

让碳中和、碳达峰从时间表走向方案与行动

  “中国作为地球村的一员,将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2020年9月下旬,中国首次向全球宣布,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在此背景下,“碳达峰”

大连化物所等“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通过成果鉴定

  10月15日,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在甘肃省兰州新区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发、兰州新区石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和运营、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设计。鉴定委员会专家认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集成创新液态太阳燃料合成

青岛能源所牵手大连化物所融合发展新能源 筹建实验室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和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能源所)在青岛举办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专项成果发布会,标志着两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行动正式启动。本次发布会吸引了华通集团、琅琊台集团、昌盛东方实业等近百家企业,以及中科院创业投

理化所等发明DREAM-Ink技术使直写式柔性电子器件成现实

   近期,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与清华大学的科研人员在印刷电子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令在各种柔性或硬质材料表面直接手写电子器件成为现实。相关研究文章发表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Y. X. Gao, H. Y. Li, J. Liu, Di

能源之星——斯特林引擎

   一、环保的工业革命   从十八世纪初叶开始,一连串对往复式蒸汽机的改良,确定了动力机械的实用性,促成能源科技的突飞猛进,人类从此挣脱了人力和兽力的限制,生产力一夕暴增,引发了以碳能源为基础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深远改变全体人类的文明轨迹。   人类于是发展出一种极度依赖能源的生活方式。然而,人

五大创新性能源技术突破 改变人类获取能源的方式

  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以下5大创新性能源技术突破将有助于改变目前人类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现状,改变我们获取能源的方式,确保我们的能源安全。   藻类制造的生物燃料:能效高   用玉米或甘蔗等可食用的农作物来制造生物燃料存在两大弊端:一是与粮争地,与人争食,对现在人类业已不

电解水制氢有了长寿命廉价催化剂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韩洪宪研究员和李灿院士团队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合作,研发出一种可在强酸条件下长寿命电催化分解水的廉价电催化剂,并有望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中应用。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  将太阳能转化为俗称“液态阳光”的“太阳燃料”,是应对未来化石燃料枯竭和气候

电解水制氢有了长寿命廉价催化剂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韩洪宪研究员和李灿院士团队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合作,研发出一种可在强酸条件下长寿命电催化分解水的廉价电催化剂,并有望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中应用。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  将太阳能转化为俗称“液态阳光”的“太阳燃料”,是应对未来化石燃料枯竭和气候

两院院士评选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6年1月19日在京揭晓。  此项年度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了22次。评选结果经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后,在社会上产生

全球首套规模化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试车成功

  1月17日,全球首套千吨级规模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在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试车成功。该项目迈出了将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为液体燃料工业化生产的第一步。  太阳燃料合成是指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而电解水制备绿氢、将二氧化碳加氢转化制甲醇等液体燃料,把可再生能源存储在液体燃料中。简

大连化物所酸性条件下非贵金属电解水催化剂方面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研究员韩洪宪和中科院院士李灿团队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教授(RIKEN)Ryuhei Nakamura研究团队合作,在酸性条件下非贵金属电催化分解水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点燃永不熄灭的能源之光

  2月11日除夕夜,平时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或因新冠疫情或因科研进度要求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超400名外地学生和职工留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就地过年,吃年夜饭。大年初一,董超逸正在做实验。梁潇/摄大年初二一大早,王恩涛来实验室查阅太阳能利用相关资料。卜叶/摄  “我

中国科协发布2015“十大科学传播事件”

  12月30日,中国科协公布2015“十大科学传播事件”。经过专家初选,网络投票和专家终评,最终评选出“十大科学传播事件”。以下为最后入选的10起科学传播事件名单。  (按事件发生时间排序)  1.“阳光动力2号”中国巡游,公众直观体会未来能源应用  3月9日,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

青岛将筹建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

  记者从昨日举办的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大型科研成果发布会上获悉,投资16亿元的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将在大连、青岛两地共建,同时两所融合将成为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的核心单位。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告

青岛将筹建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

   记者从昨日举办的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大型科研成果发布会上获悉,投资16亿元的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将在大连、青岛两地共建,同时两所融合将成为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的核心单位。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所长,

李灿委员:建议发展太阳燃料 助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3月11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11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太阳燃料(俗称液态阳光)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太阳燃料技术被视为是破解大气污染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理想技术。他建议加快发展太阳燃料,助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图片来源于网络  阳光是地球上最丰富的能量来源,将清洁

化物所实现光催化生物质多元醇和糖类分子制备甲醇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能源化学品研究组研究员王峰团队利用光催化的方法,实现了温和条件下生物质多元醇裂解制备甲醇和合成气,为生物质转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甲醇和合成气是石油化工、煤化工产业中大宗的化工原料,可用来合成烯烃、芳烃等大宗化学品。同时甲醇也是一种清洁能源。生物质甲醇被认

2013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能源环保篇

  美 国   最大载人太阳能飞机横穿美国,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率攀高,低温制造晶体硅,研制可拉伸或折叠电池,新催化剂让制氢过程排放近零。   5月3日,世界最大载人太阳能飞机“太阳驱动”号从旧金山升空后于7月6日抵达纽约,完成横穿美国飞行。   6月,莱斯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制出一款基于

研究发现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新途径

  美国德州大学研究人员25日表示,借助氧化铜纳米棒和阳光,他们正在进行用二氧化碳来生产液态甲醇的开创性研究。负责德州大学研究事务的临时副校长克里思南·拉杰西沃说,与过去将温室气体转化成有用产品的方法相比,他们尝试的新途径更加安全、简单且廉价。   拉杰西沃是著名的化学和生物化学教授,同时也是德州

石元春:中国能源革命不能没有“一片”

  习主席最近提出能源革命和5点要求,深受鼓舞与启示。5点要求中提到,在主要立足国内的前提条件下,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利用国际资源,以及务实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本文谨就建设本土“生物质煤田、油田和气田”,也就是“一片”谈一些体会。  中国能源革命能提“自主”吗?  崛起中的中国,能源安全乃

《科学美国人》:2015年十大“科技成就”出炉!

  又是一年将尽,到了盘点的时候,且看《科学美国人》评选出的2015年十大科技成就。  眼控机器:运动受损人士的福音  今年早些时候,当艾瑞克・索拓用思维直接指挥机器手臂将一杯啤酒送入口中,媒体疯狂了。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壮举,但背后的技术,是在他大脑中植入的一种电极芯片,这种芯片既昂贵又具有侵入

“废”变油,生物质能的馈赠

  作为唯一能够转化为液体燃料的可再生资源,生物质以其产量巨大、可储存和碳循环等优点已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蒋剑春带领团队针对农林生物质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降解产物组分复杂、原料转化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能耗高等问题,开展了木质纤维和植物油脂定向转化的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  农业废弃物、树

两种纳米晶体的液态合成物可提高太阳光收集能力

  太阳能之所以没有被广泛利用的一个原因是,吸光材料不耐用。长时间使用后,吸收太阳辐射用于发电的材料不是过热就是分解,这降低了其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竞争的能力,比如风能和水能。   最近,这种问题得到了解决。由两种无机纳米材料构成的合称为比其相对应的有机物都要经久耐用。这篇发表在Journa

科学家追踪到催化剂的超快形成过程

  该模拟图显示了以铁原子为中心的分子被激光(左上)刺破。在几百飞秒内,即千万亿分之一秒内,一个乙醇分子(右下)同铁分子结合。供图:SLAC 美国国家加速器实验室  一支国际研究团队首次精确追踪了金属化合物最外层电子的再排布。  该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期刊,将有助于科学家们开发

变废为宝,加州一垃圾填埋场为卡车提供燃料

  距旧金山不远处的一个干燥风大的峡谷里,垃圾填埋场运营商——废物管理公司和德国林德(Linde)天然气精炼厂正在利用现代天然气发掘技术,将垃圾转变为液态天然气。这些天然气将用于垃圾站运输垃圾的卡车,替代柴油,从而每年能够减少成千上万吨温室气体释放到大气中。开车越过阿尔塔蒙特垃圾填埋场,便可看见位于

用气溶胶微粒为地球“遮阳”

  俄罗斯水文气象和环境监测局全球气候环境研究所所长尤里·伊兹拉埃尔院士22日指出,要遏制全球变暖,除减排温室气体以外,还需采取某些战术性措施,为地球遮挡阳光。   这位专家指出,若想完全中止全球气候变暖,需减排的温室气体总额度是惊人的,要解决当前的变暖问题,将气温稳定在当前水平,

美专家利用太阳能将CO2和水转化为潜在替代燃料甲酸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出利用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潜在替代燃料甲酸的有效方法。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二氧化碳利用率》上。  为了抑制因大气中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引起的全球变暖,通常涉及三个方面:开发替代性能源、捕获和存储温室气体,以及再利用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采用这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