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研究发现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新途径

美国德州大学研究人员25日表示,借助氧化铜纳米棒和阳光,他们正在进行用二氧化碳来生产液态甲醇的开创性研究。负责德州大学研究事务的临时副校长克里思南·拉杰西沃说,与过去将温室气体转化成有用产品的方法相比,他们尝试的新途径更加安全、简单且廉价。 拉杰西沃是著名的化学和生物化学教授,同时也是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可再生能源、科学和技术中心(CREST)的创始人之一。他表示,目前利用温室气体生产甲醇的方法需要催化剂,以及高压和高温的条件。有些方法还需要有毒元素(如镉)或稀土元素(如碲)。他同时认为,只要人们使用化石燃料,那么就会始终面临如何处理二氧化碳的问题。令人关注的是将温室气体转化成液体燃料,这是具有增值潜力的选择。 研究人员首先在氧化铜(CuO)纳米棒的表面镀上氧化亚铜(Cu2O)的微晶。然后在实验室中,他们将由两种铜氧化物组成的纳米棒阵列浸泡在富含二氧化碳的水溶液里,并利用人造阳光照射,发生光电化学反应,将水溶液中的......阅读全文

二氧化碳制甲醇有了新途径

  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获悉,近日,该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集杰博士、李灿院士等人发展了一种双金属固溶体氧化物催化剂,实现了二氧化碳(CO2)高选择性高稳定性加氢合成甲醇。  二氧化碳的减排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光催化、光电催化或电解水制氢来进行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等

电解二氧化碳制甲醇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发布消息称,近两年,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与上海华谊集团合作开展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工业化技术的研发,在完成了近1200小时连续运转的单管试验的基础上,近期研发团队与设计部门完成了10~30万吨/年二氧化碳甲醇技术工艺包的编制。目前围绕该技术已经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催化剂性能及单

变废为宝 二氧化碳竟能转化为甲醇?

  燃烧化石燃料后排放二氧化碳(CO2)是目前形成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电还原CO2得到甲醇等燃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潜在途径。在这一过程中,电催化剂是制约能量转化效率以及经济性的关键。遗憾的是,目前在CO2到甲醇转化中仍缺少性能优异的电催化剂。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

二氧化碳催化转化可在室温光照下进行

  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潘云翔教授课题组,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科研人员合作通过在氧化铟表面包覆厚度为5纳米的碳层,成功研制出一种性能优越的新型二氧化碳转化光催化剂,为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技术方法。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化学会会志》上。  

二氧化碳变液体燃料找到新方案

  2016年1月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谢毅教授及孙永福特任教授课题组在《自然》杂志发表了“杂化二维超薄结构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研究成果,为二氧化碳催化转化成液体燃料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  过去二氧化碳活化需要大量能源  进入本世纪以来,工业化进程中

王献红:二氧化碳变汽油 “绿色”能否“自由”

“绿色自由”目前还处于概念阶段  本期关注:美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概念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杰弗里·马丁和威廉·库比茨提出一项名为“绿色自由”的概念,即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把它转化为汽油。  王献红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

新催化剂可在低压下将二氧化碳转为甲醇

  美国斯坦福大学、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国家加速器实验室(SLAC)和丹麦技术大学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通过计算机筛选出可在低压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新型催化剂镍—镓(Ni5Ga3)。甲醇是塑料产品、粘合剂和溶剂的主要成分及有前景的运输燃料。该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日《自然·化学》在线版上。   

上海高研院二氧化碳电催化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暨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科技大学低碳能源联合实验室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转化生成甲酸和乙醇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结果分别发表于国际期刊《德国应用化学》 (Angew. Chem. Int. Ed. 2017, doi: 10.1002/anie.2017

研究发现可在低压下将二氧化碳转为甲醇的新催化剂

  美国斯坦福大学、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国家加速器实验室(SLAC)和丹麦技术大学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通过计算机筛选出可在低压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新型催化剂镍—镓(Ni5Ga3)。甲醇是塑料产品、粘合剂和溶剂的主要成分及有前景的运输燃料。该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日《自然·化学》在线版上。

全球首套规模化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试车成功

  1月17日,全球首套千吨级规模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在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试车成功。该项目迈出了将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为液体燃料工业化生产的第一步。  太阳燃料合成是指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而电解水制备绿氢、将二氧化碳加氢转化制甲醇等液体燃料,把可再生能源存储在液体燃料中。简

变废为宝,让二氧化碳排放有利可图

   北京市房山区把2700平米的办公场所免费给康鹏的创业团队使用,为什么?  黑框眼镜,格子衬衫,康鹏是个实打实的学霸——中国科技大学化学学士、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博士、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博士后。在美国学习研究10年后,康鹏带着他的研究项目回国创业了。房山区为康鹏团队免费提供办公

“反向燃烧”:二氧化碳变燃料?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实验,他们在改造了基因结构的微生物的帮助下,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可以作为汽车、内燃机燃料的异丁醇和异戊醇,使二氧化碳实现不可思议的“反向燃烧”和“闭合循环”。  由此我们既可以生产像汽油一样的燃料,同时又能保护现有的基础

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

  中国科技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谢毅、孙永福及其研究团队,近日找到一种新的电极催化剂,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  研究人员利用钴和氧化钴混合物特定的原子排列方法,让原先并不具有二氧化碳催化活性的材料转化为超越早前所有报道过的电催化剂,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7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减少温室气

谢和平院士:二氧化碳“囚禁”不如利用

  把造成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二氧化碳打入“地宫”,是国际上“去碳技术”的主要途径。但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认为,与其将二氧化碳“囚禁”,不如拿来高效利用。   为了减缓气候变暖,人们曾寄希望于将二氧化碳“囚禁”,注入超过1000米深的永久封存地层,比如地下油气田孔隙、咸水层、废弃煤

二氧化碳:“囚禁”不如利用

  把造成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二氧化碳打入“地宫”,是国际上“去碳技术”的主要途径。但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认为,与其将二氧化碳“囚禁”,不如拿来高效利用。   为了减缓气候变暖,人们曾寄希望于将二氧化碳“囚禁”,注入超过1000米深的永久封存地层,比如地下油气田孔隙、咸水层、废弃煤

新催化剂可在低压下将二氧化碳转为甲醇

  美国斯坦福大学、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国家加速器实验室(SLAC)和丹麦技术大学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通过计算机筛选出可在低压下将转化为甲醇的新型催化剂镍—镓(Ni5Ga3)。甲醇是塑料产品、粘合剂和溶剂的主要成分及有前景的运输燃料。该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日《自然·化学》在线版上。   该研究主要作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2016-2017年度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以煤高效洁净转化为优质燃料、化学品和材料过程中的科学和技术基础为主要研究方向,重点研究煤的热物理化学、煤基液体燃料合成、煤炭利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控制、相关产品加工新工艺和新技术、能源环境新材料制备等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问题

德国研究人员用二氧化碳造甲醇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被视为全球变暖的“元凶”。但德国研究人员发现,在一种金属催化剂的帮助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生成有工业用途的甲醇。   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清洁的液体燃料,被广泛用于医药、农药、燃料等领域。目前,工业生产甲醇主要由氢气和一氧化碳在高温高压和多相催化下

曲振平、傅强组基于HP ATR FT-MIR在CO2转化甲醇方面取进展

引言  二氧化碳催化氢化直接转化为甲醇,是控制大气中持续不断增长的二氧化碳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可实现碳的资源化利用,对未来碳基资源利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的反应中,甲醇选择性和二氧化碳转化率具有“跷跷板”效应。如何有效平衡两者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成果展示  近日,大连理

她让二氧化碳 变身可用能源

  3月23日,法国巴黎。29岁的龙冉,站在第19届“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的领奖台上,一袭黑色礼服,低调而端庄。每年,全世界只有5位杰出的女性科学家和15位入选该计划的年轻女性科研工作者可以站上这个领奖台。龙冉此刻站在世界瞩目的台上,入选“最具潜力女科学家计划”。  荣膺“女性诺贝尔奖”  

Angewandte Chemie:二氧化碳直接生产甲醇可行性遭质疑

  新加坡国立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研究所不久前在著名专业杂志《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上发表论文称,该所研发了一种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直接转化为甲醇燃料的工艺。因这项工艺探寻了一条同时解决气候和能源问题的途径而备受关注,但德国专家质疑该技术的可行性。   据新加坡国立生物技术和

新技术助力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教授曾杰研究团队近期构筑出铂—硫化钼原子级分散催化剂,并有效拉近催化剂表面铂单原子之间距离,从而实现“单中心近邻原子协同催化”这一新型作用机制,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纳米技术》日前发表了该成果。  把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甲酸等清洁液体燃

“闵恩泽能源化工奖”评选结果公示:杰出贡献奖4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闵恩泽先生是我国德高望重的著名科学家,也是中国石油石化科技界的泰斗、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为培养年轻一代科学与创新精神,促进我国生物质能源、生物基化工与材料等能源化工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开发,闵

新当选院士丁奎岭:做“独特”和“有用”的研究

  47岁的丁奎岭是2013年上海新增的8名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十多年来他坚持开展手性催化反应和绿色化学研究。   不久前,来自美国、德国、法国以及国内有机化学相关领域的7位知名科学家对中科院上海有机所进行了全方位的国际专家诊断评估。德国莱布尼兹催化研究所所长Matthias Beller教授

新技术助力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教授曾杰研究团队近期构筑出铂—硫化钼原子级分散催化剂,并有效拉近催化剂表面铂单原子之间距离,从而实现“单中心近邻原子协同催化”这一新型作用机制,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纳米技术》日前发表了该成果。  把二氧化碳转化为

温室气体转化成燃料成可再生能源研究热点

  Stuart Licht设计了最终循环机。他和同事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实验室建造的这个太阳能反应堆,可以借用太阳光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化石能源氧化后的副产物——再一次转化成燃料。这中间有几个步骤:这一反应过程中需要用到水,水可以分解成氢气和一氧化碳;然后分解物可以与液态烃燃料相混合。可以说,Lic

冰岛科学家研究新技术利用火山制产汽车燃料

  冰岛FastCoExist公司的专家正研制一项新技术,利用火山爆发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制产汽车燃料。目前科学家正研究如何将火山内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转化为甲醇,而甲醇就可作为清洁的汽车燃料。未来科学家还会进一步将研究结果纳入实践。   然而,科学家目前面临的唯一难题就是,生产燃料的过程中会释放大

全球首套规模化太阳燃料合成项目试车成功

  1月17日,全球首套千吨级规模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在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试车成功。这标志着将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为液体燃料工业化生产迈出了第一步。  该项目采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团队开发的两项关键创新技术:高效、低成本、长寿命规模化电催化分解水制氢技术和廉价、高选择性、高稳定

李灿委员:建议发展太阳燃料 助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3月11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11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太阳燃料(俗称液态阳光)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太阳燃料技术被视为是破解大气污染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理想技术。他建议加快发展太阳燃料,助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图片来源于网络  阳光是地球上最丰富的能量来源,将清洁

《nature nanotechnology》封面故事:单中心近邻原子协同催化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曾杰教授研究团队,通过构筑高铂负载量的铂-硫化钼原子级分散催化剂,揭示出单中心近邻原子协同催化作用机制,且该协同作用是通过近邻金属原子之间的配位硫原子体现出来的。该成果作为封面文章以“Synergetic interac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