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深海章鱼孵育其鱼卵4年多比任何已知动物的孵育时间都更长

这条深海章鱼(北方太平洋谷蛸)在蒙特利峡谷底部附近的一个礁石上花了4年半时间孵育其鱼卵,那里位于海平面以下约1400米(4600英尺)。 蒙特利湾水族馆研究所(MBARI)的研究人员观察到一条深海章鱼对其卵孵育了4年半--这比任何已知动物的孵育时间都要长。在此整个时期中,该雌性章鱼保持这些鱼卵清洁并守卫它们免遭掠食动物的侵害。这一令人震惊的壮举代表了年幼章鱼能有大量时间在其卵中发育的益处以及其母亲能在很少或没有食物时存活多年之间的一种演化上的平衡。 在过去的25年中,每隔几个月,就会有一组MBARI的研究者在Bruce Robison的带领下在蒙特里峡谷深处的他们称之为“中水层-1”的一个研究场所对深海动物进行调查。在2007年5月,在一次这样的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条雌性章鱼附着于位于该峡谷底部正上方的某岩礁上,那里位于海平面以下约1400米(4600英尺)。该章鱼是一种叫做北方太平洋谷蛸的章鱼,他们之前在4月份潜水......阅读全文

对章鱼商业养殖说“不”

  由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科学家组成的一支科研团队在最新发表的分析报告中认为,目前在多个大陆处于发展阶段的章鱼商业养殖,将对可持续性和动物福利产生负面的连锁反应。  “我们都生活在水生动物快速驯化的时代,我们的研究也几乎完全围绕着人类可以养殖哪些水生动物的问题展开,而不是应该养殖哪些。”该研究的主

诺奖得主Nature发布基因组研究重要成果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完成了对章鱼(octopus)的基因组测序,发现了与章鱼不同寻常的生物学,包括它能够改变皮肤的颜色和纹理,及分散的大脑使得它的8条手臂能够独立移动相关的一些基因。  该研究小组测序并注释了常见的加州两斑章鱼(California two-spot octopus)。这项研究是由

章鱼藐视遗传“中心法则” 头足类动物RNA编辑程度令人吃惊

  章鱼、鱿鱼和乌贼经常并不严格地遵循其DNA中的遗传指令,相反,它们利用酶清除RNA中的特定碱基A(腺苷),并且利用一种不同的碱基I(肌苷)替代它们。大多数动物很少使用这种被称作RNA编辑的过程重新编码蛋白,但章鱼等头足类动物在超过半数的转录基因中编辑RNA。在一项新研究中,当研究人员定量和描述头

科学家尝试让头足类动物研究更人性化

科学家利用海藻章鱼研究麻醉剂效果。图片来源:ALEX MUSTARD 美国加州旧金山州立大学(SFSU)生物学家Robyn Crook说:“你在做手术,但你不知道这只动物是否还有感觉,或者你只是‘偷走了’它的反应能力。”研究章鱼、鱿鱼和其他头足类动物的研究人员经常面临这样的两难困境,在某些情

第四次国际海洋生物普查完成 获多项重大发现

在南极发现的类似蜘蛛的海洋新物种正在产卵一种名为“crassota”的极地生物科学家首次观察到活着的名为“Stephanthus antarcticus”的南极海葵南极银鱼一只正在游动的深海底栖栉水母海天使,体型非常小,呈透明胶状,生长于极地海域,而温暖海域的种类小上许多。有些海天使专吃海

新一代柔软有弹性机器款款走来

   柔软机器人放弃了定义此前一代机器人的骨骼。这些机器没有像骨头或关节之类的部件,能以全新的方式伸展、蜷缩和挤压。  机械章鱼能像真正的章鱼那样移动。图片来源:Science Museum  2007年,Cecilia Laschi让父亲为其在意大利里窝那市的海滨实验室抓一只活章鱼。后者以为Las

加拿大科学家发现现代软体动物祖先

  北京时间5月29日消息,据英国《独立报》报道,加拿大科学家发现一种好似从萨尔瓦多·达利画作中走出来的动物。根据他们的分析,这种怪异的生活在大约5亿年前的海洋动物可能就是鱿鱼、章鱼、乌贼以及其他所有头足类软体动物的母亲。   在对来自加拿大伯吉斯页岩的化石样本进行分析之后,科学家发现了这

研究揭示“色盲”章鱼如何看见色彩

  图片来源:scubaluna/iStockphoto  像乌贼、章鱼一样的动物能迅速改变颜色,以融入到背景中并且令未来的伴侣为之倾倒。不过,这里只有一个问题:据人们所知,它们无法看到彩色。  和人类的眼睛不同,头足类动物——乌贼、章鱼及其近亲——的眼睛仅含有一种对颜色敏感的蛋白。很明显,这将它们

早餐来个煎蛋?深海章鱼可能也这么想

  海洋生物学家利用深潜机器人拍摄到罕见视频,首次证实了形踪难觅的七臂章鱼的饮食习惯。  约四年前,人们发现一只七臂章鱼(Haliphron atlanticus)吃下了一只煎蛋水母(Phacellophora camtschatica)。这一发现发表在了今年3月27日的《科学报告》上,让人得以洞悉

中美科研人员受章鱼启发研制出伪装皮肤

  中美科研人员最近从章鱼和乌贼等头足类海洋动物身上得到灵感,研制出一种新型伪装皮肤,可以根据环境温度变化自动改变颜色。这种变色皮肤将来可以应用于军事、商业和工业领域。  这项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论文第一作者、休斯敦大学助理教授余存江对新华社记者说,头足类海洋动物天生具有非常强

Science:鱼类的体重并不与它们的繁殖力成线性关系

  钓鱼者捕获一条大鱼或两条较小的鱼---每条小鱼是大鱼重量的一半---有什么区别吗?专家们认为大鱼和小鱼投入相同比例的能量来产生鱼卵。但是,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和巴拿马史密森热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证实较大的雌性鱼在产生的鱼卵数量和每个鱼卵的大小上投入过多的能量。因此捕获一条较大的

《PLOS综合》:新技术帮生物对抗臭氧层空洞

  上:在模拟臭氧层空洞造成的紫外辐射增强的环境下,斑马鱼受精卵不能完成发育过程,在24小时左右发育开始被中止,细胞逐步死亡。  下:受到稀土磷酸钙壳(紫外下发绿光)的保护,斑马鱼受精卵能够在紫外线下完成全部发育过程,幼虫最后能破壳而出。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化学实验室,一项模拟臭

PacBio技术助力两种水生生物的基因组组装

  对于吃货而言,水生动物是餐桌上的美味。对于科学家而言,它们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了解它们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对水产养殖业而言具有重大意义。为此,科学家们近日对两种水生动物进行了基因组组装。  章鱼一向给人一种聪明的感觉。凭借其复杂的大脑、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章鱼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关于学习、记忆

2016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晓。  入选新闻囊括了一年来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  入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

科学家开发出光电拟态系统 能自动识别并适应周围环境

材料在进行调整适应拟态。  如果在一次聚会中,你随手把手机放到桌子上,它就在众目睽睽之下逐渐消失了,这是不是很酷?而在工业或军事领域,这也是救生技术的一部分。据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19日报道,最近,美国和中国多家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一种技术,能让材料自动识别它周围的环境,适应并模仿周围环境。相关论文

从源头探索近海渔业可持续之路

  渔业资源作为海洋生物资源的主体,因过度捕捞直接引发的资源量骤减和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的关键栖息地如产卵场退化,已呈现全球性衰退趋势,日益危及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  而且,这种趋势已从沿岸水域蔓延到近海水域,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渔业资源因对世界优质蛋白供应的特殊贡献,其资源变动

入海排污口80%无法满足环保要求

  国家海洋局3月26日对外公布的《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2013年,我国陆源排污压力依然巨大,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严重,海洋生境退化、环境灾害多发等问题依然突出。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差,80%以上无法满足所在海域海洋功能区的环境保护要求。   部分近岸海域污

研究揭示卵母细胞中促进细胞质与卵黄分离的机制

  在早期鱼胚中卵黄与周围细胞质的分离是仔鱼(fish larva)发育的关键过程。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为了确定它的内在机制,来自奥地利科学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细胞中的大量肌动蛋白动力学特性促进斑马鱼卵母细胞的相分离。相关研究结果于2019年5月9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Bulk

国家863计划之农业生物制剂创制技术:绿色农药

  发表论文643篇,出版著作5部,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161项,制定各项技术标准41项;筛选并获得3个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候选药物靶标,获得6项农药登记证、4个新兽药证书、5项转基因安全证书;创制49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建立25条中试生产线……  “十二五”刚刚过半,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

是什么让我们在动物中脱颖而出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类?

  据国外媒体报道,你是一只动物,但是又非常特别。你是一只身体大部分无毛的猿,是猿猴的后裔;你的特征和行为方式经过了自然选择的雕刻或筛选。但是,作为一只猿,你又是那么特殊。莎士比亚对这一思想做了提炼,而在250年后,查尔斯·达尔文确定了人类作为一种生物在地球生命家族树上最微不足道的末梢位置。这株家族

全球首台浮游动物计数仪“Z100”发布

  (2011年4月26日,杭州)-- 迅数科技,中国领先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和仪器供应商,今天高兴地宣布:"迅数_Z100浮游动物计数仪"在中国市场隆重上市!据悉这是全球首台可“精确到种”的浮游动物计数仪;也是迅数科技继成功推出Algacount系列藻类辅助鉴定计数仪后,在浮游生物监测领域的又一重

Nature发布基因组测序惊人发现

  来自冲绳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学(OIST)的一支研究团队与合作者们,完成了对两个称作为柱头虫(acorn worm)的小水生生物物种的测序,显示相比于许多其他动物,我们与柱头虫共享了更多的基因,确立了它们是我们的远亲。研究结果发布在《自然》(Nature)杂志上。  研究发现,所有后口动物(deut

动物界的骗子高手:它们为了欺骗学会变声、虚假高潮

  动物世界似乎充满了宁静和友好。无论是水里的鱼类、天空中的飞禽和在地面奔跑的野兽,这些动物之间的合作和怜悯都激起了人们无尽的想象力。在海洋中,石斑鱼、濑鱼和鳗鱼会结伴组成一个团队,合作捕猎。在天空中,细尾鹩莺科的两种羽毛鲜艳的鸟类会结伴守护它们的栖息地——桉树丛。在鸡群中,母鸡会因小鸡的轻微不适而

Nature新文章解析三大基因组

  发表在最新一期(12月19日)《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一篇新文章,揭示了三个重要生物――水蛭(leech)、海蠕虫(Capitella teleta)和青贝(limpet)基因组。通过这一研究,来自莱斯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美国能源部联合基因组研究所(JGI)的科学家们将冠轮动物

浅谈食品化学危害

常见的食品化学危害有哪些呢?食品中化学危害的来源,可将其分为:     (1)天然存在的化学危害,如真菌毒素、细菌毒素、藻类毒、植物毒素和动物毒素;     (2)环境污染导致的化学危害,如重金属、环境中的有机物等;  

我国学者揭示海洋软体动物发育演化机制假说

  近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刊发海洋所刘保忠研究组题为“Dorsoventral decoupling of Hox gene expression underpin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mollusc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Hox基因在软体动物早期发育中的表达

印尼深海发现奇异新物种 四足琵琶鱼海底悠闲漫步

    一条琵琶鱼看起来正在用“四条腿”在海底悠闲地漫步,其实那“四条腿”是它的鳍。它正在等待猎物上钩。在这项为期3周的科考探测中,科学家们还发现了图中这种怪异的动物。它似乎来自科幻电影。    这只动物看起来像是

PNAS:研究证明含锡化合物致中华鲟畸形

  胡建英小组的研究唤起了中华鲟保护工作的新角度和新思路   5月27日的Science新闻专栏(ScienceNOW)详细报导了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胡建英课题组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的研究论文“Malformations of the endangered Chines

石墨烯凝胶造就“软体机器人”

  不同于《星球大战》和《终结者》中的“金属机器人”,未来机器人将是柔软可变形的“软体”,与人类将越来越相像。这种灵活移动的软体机器人,能够爬行、扭动,并蠕动穿过坚硬、狭小的空间,应用极为广泛。目前科学家们研制出了一种新形式的可对近红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东方海洋10.49+0.100.96

研究揭秘红肉与癌症的连接点!

  吃红肉和癌症的风险之间已经建立了联系。现在对CMAH基因的一项研究揭示了这种联系是如何发生的,甚至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哪种肉最有风险。  CMAH负责合成红肉中的糖分子Neu5Gc以及一些鱼类和乳制品。在人类中,CMAH基因发生突变,这意味着我们的身体不会产生Neu5Gc。  当我们食用含有这种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