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概述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治疗要从全身和局部两个方面考虑,但对轻度感染,仅用局部治疗即可治愈。 1、口腔颌面部感染局部治疗:注意局部清洁,减少活动和不良刺激。炎症早期可外敷药物、针灸、封闭和理疗,有消炎、消肿、解毒、止痛的作用。常用外敷药有金黄散、六合丹,敷于患处皮肤表面,可使炎症消散或局限。 2、口腔颌面部感染手术治疗:局部脓肿形成时,应及时进行切开引流术,使脓液、坏死感染物迅速排出,减少毒素吸收;减轻局部肿胀、疼痛及张力,缓解对呼吸道和咽腔的压迫,避免发生窒息;防止感染向邻近间隙蔓延,防止向颅内、纵隔和血液扩散。避免严重并发症;防止发生边缘性骨髓炎。 切开引流的指征:①发病时间,牙源性感染3一4天,腺源性感染5一7天,经抗生素治疗后,仍高热不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者;②局部肿胀、跳痛、压痛明显者;③局部有凹陷性水肿,有波动感,或穿刺抽出脓液者;④腐败坏死性感染,应早期广泛切开引流;⑤脓肿已穿破,但引流不畅者;......阅读全文

治疗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概述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治疗要从全身和局部两个方面考虑,但对轻度感染,仅用局部治疗即可治愈。  1、口腔颌面部感染局部治疗:注意局部清洁,减少活动和不良刺激。炎症早期可外敷药物、针灸、封闭和理疗,有消炎、消肿、解毒、止痛的作用。常用外敷药有金黄散、六合丹,敷于患处皮肤表面,可使炎症消散或局限。  2、口

关于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简介

  口腔颌面部感染 [1] 是一种口腔科常见病。口腔颌面部感染既有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感染的共同性,又因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点,使感染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其特殊性。感染(infection)是指由各种生物性因子,在宿主体内繁殖及侵袭,在生物因子与宿主相互作用下,导致肌体产生以防御为主的一系列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原菌

  口腔颌面部感染以化脓性细菌感染为主,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少见厌氧性腐败坏死性细菌所引起的腐败坏死性感染;偶见特异性感染如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及放线菌等感染也可见到。感染可以由一种致病菌引起,也可由多种细菌所引起,一与颌面部腔窦相通的感染常是由需氧

关于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常见感染途径介绍

  1、牙源性感染,细菌通过病灶牙或牙周组织进人机体引起的感染。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口腔颌面部感染途径。  2、腺源性感染,细菌经过淋巴管侵犯区域淋巴结,引起淋巴结炎,继而穿破淋巴结包膜扩散到周围间隙形成蜂窝织炎。多见于婴幼儿,常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  3、损伤性感染,由于外伤、黏膜破溃或拔牙创造成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麻醉管理3

2.1.4糖尿病病情评估 糖尿病是降低宿主免疫力的因素之一,可使局部组织对感染的反应减弱,并有助于厌氧菌生长。因此,糖尿病患者细菌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远高于其他患者。研究发现,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中,糖尿病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感染累及间隙以及切开引流数量会更多,更容易发生并发症,甚至死亡;但严格控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麻醉管理1

1.患者资料 患者,男,64岁,身高167 cm,体质量75kg,主因“颏下口底肿胀3d”入院。患者3d前自觉喉部疼痛不适,之后出现颏下肿胀,1d前颏下肿胀突然加重,于当地医院治疗后效果不明显,为进一步治疗遂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既往史:糖尿病病史8年,行餐前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在空腹约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麻醉管理4

3.讨论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感染的急重症病之一,其中口底多间隙感染又被称为口底蜂窝织炎,被认为是颌面部最严重而且治疗最困难的感染之一。当口底多间隙感染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时,感染有可能沿颈深筋膜间隙向下扩散至颈部,更为严重的甚至扩散至纵隔形成纵隔脓肿。近年来,有关急性下行性纵隔脓肿的临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麻醉管理2

2.围术期管理 2.1术前评估 患者因颌面部间隙感染急诊入院,病情呈进行性加重。综合现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提示合并脓毒症,需紧急手术行脓肿切开引流,避免脓毒症休克的发生。由于患者年龄偏大,合并多系统性疾病,围术期存在气管插管失败、心肺功能不全、大量失血等风险。因此,须全面评估患者,充

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相关介绍

  应根据癌肿的病变情况(组织来源、分化程度、生长部位、病变大小、淋巴结转移等)和病人的全身状况来决定治疗方案。治疗措施有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冷冻外科、激光及中草药治疗等。多数病例应采用综合治疗以取得较好的疗效。手术切除的目的仍是口腔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局部病灶应采用根治性切除

关于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感染生理特点介绍

  1、口腔颌面部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起始端,长期与外界相通,是人体的暴露部分,各种细菌在这些部位聚集、滋生、繁殖,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发生感染。  2、牙齿生长于上、下颌骨内,龋病、牙髓炎和牙周病的病变若继续发展,可通过根尖和牙周组织使感染向颌骨和颌周蜂窝组织蔓延。牙源性感染是口腔颌面部独有的感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

  应根据癌肿的病变情况(组织来源、分化程度、生长部位、病变大小、淋巴结转移等)和病员的全身状况来决定治疗方案。治疗措施有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冷冻外科、激光及中草药治疗等。多数病例应采用综合治疗以取得较好的疗效。手术切除的目的仍是口腔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局部病灶应采用根治性节除

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的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方面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减少局部活动,避免不良刺激,特别对面部疖或痈不能挤压,以防止炎症扩散。当感染较重并有明显脓肿形成,或全身抗生素控制感染无效伴全身中毒症状时需要脓肿切开引流术进行治疗。脓肿切开引流的目的在于:  ①使脓液、坏死感染物迅速排出,减少毒素吸收;  ②减轻局部肿胀、疼痛及

概述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的临床表现

  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常出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张口受限、呼吸困难等)和引流区淋巴结肿痛等典型表现,浅层间隙化脓性感染可扪及波动感,深层间隙感染局部有凹陷性水肿和明显压痛。由于感染部位和范围不同,其表现的临床症状亦有差异。  咬肌间隙感染:咬肌间隙感染的典型症状是以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区

关于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简介

  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以癌为常见,肉瘤较少。癌肿中绝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其次为腺性上皮癌,还有基底细胞癌、未分化癌、淋巴上皮癌等。  口腔癌大部分发生于暴露部位,且常有癌前病变过程,这对口腔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有利条件。所谓癌前病变是一种可能演变为癌的病理变化,如白斑、皲裂、色素斑、慢性溃疡等

关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肉瘤的药物治疗介绍

  1.原发肿瘤的处理 绝大多数软组织肉瘤的基本治疗方法为局部根治性广泛性切除,即以手术治疗为主。对于局部复发率较高的肉瘤,术后可辅以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如横纹肌肉瘤、血管肉瘤、神经源性肉瘤、滑膜肉瘤、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等。这里还要特别强调综合治疗的作用,如横纹肌肉瘤,以前单采用手术疗法,其疗效很差,

关于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的全身治疗介绍

  全身治疗方面根据局部及全身症状,选择适当足量的抗生素,抗生素选择可参考病原菌药敏试验的结果。原则上一种抗生素可以控制的感染,就不任意采用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可用窄谱抗菌药的病例不适用广谱抗菌药。如一种抗生素无法控制感染,可根据药物作用机制、作用环节的异同选择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临床上上用的抗菌药物包

口腔颌面部异物滞留诊疗分析

口腔颌面部创伤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且开放性损伤的创口内常有异物嵌入。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血管、神经丰富,异物侵入后若不及时清除,则可导致化脓性感染及相应的功能障碍。我院近期收治颌面部创伤术后创口异物滞留2例,后通过手术治疗成功取出异物,现分析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 【例1】男,40岁。因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肉瘤的签章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肉瘤(oral and maxillofacial soft tissue sarcoma)系一组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以前被分别进行论述。由于其具有很多相同的生物学及临床特征,故近年来常予以合并讨论;1987公布的UICC肿瘤临床分类分期中亦予以集中描述。

颌面部创伤治疗

面部创伤较为常见但很少危及生命。面部创伤的初始处理和评估的关键在于保护气道及控制出血。死亡病例中大多数可能由于严重的颅脑损伤引起,因为它们大多数伴发颅脑损伤。面部损伤可能由于闭合性创伤的直接打击造成,例如斗殴或坠落伤。其中面部骨折和软组织损伤占大多数。Lefort骨折为面部骨创伤的一种特殊类型

关于颌面部炎症的概述

  ①智齿冠周炎  口腔颌面部常见的感染。病因:下颌第三磨牙(智齿)常因萌出不全,被牙龈覆盖,在牙冠与牙龈之间形成盲袋间隙,存留食物残渣和细菌。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就发生冠周炎。临床表现:智齿冠周红肿、疼痛,张口困难,颌下淋巴结肿大,全身发热等;并发症有颌面蜂窝组织炎、颌骨骨髓炎及全身败血症等。  

简述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表现

  口腔癌按其发生部位可分为龈癌、唇癌、颊癌、舌癌、口底癌、腭癌、上颌窦癌等。一般认为口腔前部的癌肿分化程度较高,口腔后部的癌肿分化程度较低。  口腔癌常表现为溃疡型、浸润型和乳头型三种。初起时常为局部溃疡、硬结或小结节。一般无明显的自发性疼痛,随着癌肿迅速生长并向周围及深层组织浸润,可出现疼痛。硬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肉瘤的症状体征

  临床上,肉瘤的共同表现为:  ①发病年龄较癌为轻;  ②病程发展较快;  ③多呈现为实质性(或有分叶)肿块,表皮或黏膜血管扩张充血,晚期始出现溃疡或有溢液、出血;  ④肿瘤浸润正常组织后可引起相应一系列功能障碍症状,诸如呼吸不畅、张口受限直至牙关紧闭等;  ⑤一般较少淋巴结转移,但常发生血行转移

关于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的简介

  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亦称颌面部间隙感染,是指口腔、颜面部、颌周组织及颈上深部化脓性炎症的总称。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均为继发性感染,常见的感染来源包括牙源性感染和腺源性感染,创伤性、血源性及医源性导致的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较为少见。在临床上,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可以局限在某一个间隙内,也可能同时累及相邻的

预防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的简介

  疾病预防: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保持口腔的卫生,定期进行口腔体检。对龋病、牙周病应及早治疗,以预防和减少口腔颌面部牙源性感染的发生。

关于口腔颌面部肿瘤的鉴别诊断介绍

  1.舌部血管瘤  是舌部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海绵状血管瘤可发生在舌的任何部位,肿瘤初起时呈结节状隆起高出舌表面,舌面呈紫红色,患侧舌部海绵淋巴血管瘤,舌体明显增大,触之肿物柔软、边界不清,压之肿物缩小,当压力解除后,肿物又迅速恢复原状,肿瘤逐渐侵犯周围舌组织肿

关于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检查方式介绍

  1.X线检查  了解骨组织肿瘤及侵袭范围。  如:牙源性囊肿、颌骨良恶性肿瘤等,常采用X线曲面平展片,上颌瓦氏位、下颌骨正侧位、上颌咬合片等等。对恶性肿瘤常规作胸片检查。通过腮腺造影可了解腮腺肿瘤的性质。  2.CT检查  3.MRI检查  适应于颈动脉体瘤、舌根肿瘤、涎腺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药物治疗口腔颌面部郎格汉斯细胞病的介绍

  对骨嗜酸性肉芽肿应以局部病灶手术刮治和辅以低剂量放疗为主;对孤立的小型病损也可先试用放疗。对多发性骨嗜酸性肉芽肿还可辅以化疗,包括泼尼松治疗。  对韩-薛-柯及勒-雪病应以综合化疗为主,必要时也可辅以局部放疗,但疗效较差,仅起缓解病情的作用。  1.骨嗜酸性肉芽肿 采用外科局部刮治加低剂量放疗为

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诊疗分析

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s),曾称蔓状血管瘤,是由于胚胎时期脉管系统发育异常,导致动、静脉直接吻合形成的血管团块,内含不成熟的动脉和静脉,缺乏毛细血管。动静脉畸形相对少见,在脉管性疾病中仅占1.5%左右。口腔颌面部是好发的部位,占所有动静脉畸形的50

关于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样囊肿的治疗和预防介绍

  1、治疗  手术治疗,手术预防感染用药5~7日。  皮样、表皮样囊肿为良性肿物,其与周围组织间有很明显的界限,手术很容易摘出,手术创伤很小,少数并发感染者可先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再行手术治疗。  2、预防  皮样囊肿多系先天性疾病,暂无预防措施。  表皮样囊肿多由损伤、手术造成,故提高医疗水平乃

治疗颌血部间隙感染的概述

  (一)中医疗法  1.辩证施治  (1)炎症的早期可内服黄连解毒汤、消痈汤、五味消毒饮等;外敷如意金黄散。早期治疗主要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2)脓肿形成后,治疗除清热解毒外,还要加用透脓、益气养胃的药。可内服透脓汤,外敷拔毒膏。  (3)脓肿破溃后应调补脾胃,养阴补气血可内服四君子汤、八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