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科学家在南极获得三个重大科学发现

记者从南极中山站获悉,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队对南极大陆伊丽莎白公主地区域进行了大规模调查,首次实地探明南极冰盖底部存在地球表面最大的峡谷。 南极洲东部的一些冰盖地区由于地域偏远,是迄今人类认识最少的区域之一。近年来科学家通过卫星遥感分析等手段,推测南极洲东部的伊丽莎白公主地区域的冰盖底部应该藏有世界最大的峡谷和冰下湖泊,这迅速引起了科学界同行的关注。 自2015年11月下旬起,执行科考任务的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队利用今年新装备的中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依托中国南极中山站良好的地面保障条件,通过冰雷达、重力仪、磁力计、激光高度计及高精度差分GPS等多套机载科学调查设备,对伊丽莎白公主地区域进行大规模、系统性航空科学调查,至今探测区域已覆盖86.6万平方公里。 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队副领队、冰川学家、“雪鹰601”固定翼飞机项目负责人孙波说,根据现场探测数据,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率先获得3个重大科学发现。 第......阅读全文

我国南极考察新站完成优化选址

  记者从国家海洋局获悉,近日,我国多名考察队员从南极难言岛顺利返回“雪龙”号,标志着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队在罗斯海区域圆满完成南极考察新站优化选址任务。   据悉,为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选址是本次考察队的重要工作之一。自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至今,考察队已对罗斯海地区进行了多次综合考察规划。本次

我国南极考察史首次被披露

  纪录片《中国南极记忆》召开研讨会   本报讯(记者 黄岸)由国家海洋局、深圳广电集团等单位联合投资出品的30集大型纪录片《中国南极记忆》目前正在深圳卫视热播。近日,该片在深圳举行了研讨会。《中国南极记忆》首次公开披露了我国南极考察历史上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许多珍贵的历史影像,以及南极考察领

俄罗斯制定南极考察新战略

  作为在未来10年重申其在南极洲存在的一项斥资9.75亿美元的努力的一部分,俄罗斯正计划让5艘新的极地考察船下水。   根据一份在2020年之前重点开发南极地区的政府战略文件,莫斯科还将在那里重建5所考察站以及3所季节性基地。   这份文件确定了将改善对气候变化的监测

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队完成考察任务返回国内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107.shtm

我国第26次南极考察揭开序幕

  10月10日,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正式公布组队情况,集结待发的考察队整体趋向年轻化,队员平均年龄仅为35.8岁。据了解,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队员共计251人,其中中方人员245人,年龄最小的仅20岁。此外,本次考察队还有6名外方人员参加,包括从澳大利亚租用的S76轻型直升机机组人员3人,来自

我国第39次南极考察今天启航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306.shtm 10月26日和31日,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队255名队员分两批搭乘“雪龙2”船、“雪龙”船从上海出发,共同执行南极科学考察任务,预计2023年4月上旬返回国内。 第39次南

中国历次南极内陆冰盖考察

         第一次:1997年,在中国第13次南极考察期间,8名考察队员历时13天,向南极内陆冰盖腹地的冰穹A方向挺进了300公里。   第二次:1998年,在中国第14次南极考察期间,8名考察队员历时17天,向冰穹A方向推进了464公里。考察期间的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4.5摄氏度,所有队员

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返回上海

   3月12日,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安全完成考察任务,乘“雪龙”船返回上海。考察队经受了南极严酷自然环境的考验,克服了“雪龙”船碰撞冰山后带来的各种困难,在科学考察和综合保障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  据悉,此次考察队由349人组成,分别开展了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罗斯海新站等站点的综

“雪龙2”回收第34次南极考察潜标

  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3日傍晚在南大洋普里兹湾东侧回收了一套第34次南极考察时布放的潜标,4日早上在同一海域布放了一套新的潜标。  这是“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首航南极以来第一次布放和回收潜标。潜标是物理海洋观测经常采用的一种定点长期观测方法,根据需要搭载不同的仪器和设备,以观测海洋的温度、盐

南极“冰立方”探测到超高能中微子

  据英国4月10日报道,“冰立方”最新探测到了超高能中微子,其或许源于宇宙最暴烈的事件。   过去一个世纪,宇宙射线(其实是一种高能粒子)的起源一直是困扰物理学家们的几大谜团之一。据信,诸如超新星、黑洞或伽马射线的爆发都可能产生宇宙射线,但其起源却很难探测到。于是科学家“曲线救国”,转而追寻中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