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块菌(松露)遗传多态性及其菌根组合通过验收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刘培贵研究员课题组承担的云南省科技创新强省国际合作专项“中国块菌(松露)遗传多态性及其菌根组合和人工种植”项目近日顺利通过结题验收。项目实施期间项目组对我国10个省,其中云南省34个县进行了野外考察与标本采集。在采集大量标本的基础上,利用经典分类学与现代分子系统学研究方法完善了属下4个组的分类系统,纠正了一些物种名称的误用或混乱;确认在我国分布的块菌属种类41个种,其中已发表4个新种,发现12个白块菌新物种,明确了一直存在有争议的国产黑块菌所涵盖物种;研究确认国产Tuber sinoaestivum 与欧洲T.aestivm 成姊妹类群;国产T.indicum 与T.melanosporum 成姊妹类群。 通过群体遗传学研究构建了印度块菌的5个居群的遗传发育关系树,阐明怒江地区的块菌遗传发育关系距其它居群较远。通过居群物种水平AMOVA分析18%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而82%的......阅读全文

科学家发现我国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博物馆”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是否已经开始未有定论,但生物多样性加速丧失是不争的事实。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魏辅文近日指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相比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容易被忽视,却非常关键。 历时两年,由魏辅文领衔的合作团队收集和整理了已发表的中国陆生脊椎动物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数据,

研究揭示树木遗传多样性对功能性状和群落生产力的影响

  大部分关于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BEF)的研究表明物种多样性能够促进群落生产力,这是由于物种之间的功能差异带来的物种多样性效应的作用结果。而生物多样性是多尺度的,除物种多样性外,种内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物种多样性的潜在交互作用对BEF关系的影响还知之甚少,特别是关于种内基因型之间的功能差异和对生

物种多样性与遗传多样性关系研究取得新进展

  11月22日,国际权威植物学期刊New Phytologist在线刊出了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在物种多样性与遗传多样性关系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Contrast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species diversity and genetic diversity

张亚平院士携手著名华裔院士PNAS发表进化生物学成果

  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大约是背景灭绝(注:指没有人类活动而产生的环境变化时,物种的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并且这可归因于人类的影响、生态和人口的波动,以及由于小种群所致的近亲繁殖。种群急剧衰退(RPD)的速度和起始日期,可以提供关于“在濒危物种中种群衰退的驱动力”的重要线索,但一般都是未知的。 

RFLP技术和RAPD技术-3

一个较为详细的遗传连锁图谱不仅对该物种的遗传学基础研究有重要意义,同时对该物种的育种研究也很有帮助。Potlethwait和Stephen 等用RAPD技术进行斑马鱼遗传连锁图谱的制作。Liu把RAPD技术应用到鲶鱼基因图谱研究中。孙效文等建立了鲤鱼的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有RAPD分子标记56个,

患癌风险增加与遗传多样性低有关

  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一般指一个种群内,个体之间或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总和。这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种的多样性也就显示了基因遗传的多样性。  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托马斯·玛德森及其同事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上发表文章称,一直以来,遗传多样性对癌症发展的影响,

患癌风险增加与遗传多样性低有关

   (本栏目稿件来源:英国皇家学会官网 整编:本报记者 张梦然)  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一般指一个种群内,个体之间或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总和。这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种的多样性也就显示了基因遗传的多样性。  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托马斯·玛德森及其同事在《英国皇

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微卫星(Microsatellite,MS)又称短串联重复(Short Tandem Repeats,STR)或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nce Repeat,SSR),是指基因组中以少数几个核苷酸(多数为2-4个)为单位多次串联重复组成的长达几十个核苷酸的序列。其中最常见的是双核苷酸

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及其应用(二)

3. 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 微卫星DNA 作为遗传标记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微卫星标记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而且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3.1 微卫星多态性分析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各种遗传变异,在本质上就是DNA 的差异,因此通过研究DNA的变异来分

科学家揭示人类表观遗传多样性模式

  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团队发表了关于世界各地不同人群之间表观遗传变异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人员对来自世界五个不同种群 DNA 甲基化、基因型和基因表达的数据进了分析。研究发现,在人群范围内的表观遗传变化比 DNA 序列的变化快得多。相关研究于今日发表在 Nature Ecology and Evo

动物所全球气候变化下鸟类种群快速扩张机制研究获进展

  物种的分布区变化是种群进化历程中较为普遍的动态过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和栖息地的改变以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很多鸟类物种分布区发生变化,其中一个主要表现是分布区北扩。近期扩张物种的新建种群如何能够适应新的环境?其种群社会行为和遗传多样性会发生何种变化?则是探讨种群扩张与分布区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特有两栖类遗传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关系

  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正对自然种群产生广泛的影响,导致丰度、行为、生理与物候等的变化,以及地理分布的变迁,还往往会增加灭绝风险。第四纪(260万年前至今)以来,全球气候经历了多次冰期-间冰期循环,导致物种分布范围表现出周期性的缩小与扩张,并影响物种形成与灭

植物所等在植物适应性进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在物种形成或物种入侵到新生境时,往往只涉及祖先物种里的少数群体或个体,从而导致形成的新物种或入侵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下降,即所谓“瓶颈效应”。尽管瓶颈效应使得新物种或入侵群体遗传多样性很低,但这些群体仍能够适应新生境。这种很低的遗传多样性和很强的适应能力之间的巨大反差被称为“生物入侵的遗传悖论”。对

我国学者揭示转座子的遗传变异可使植物快速适应新生境

  在物种形成或物种入侵到新生境时,往往只涉及祖先物种里的少数群体或个体,从而导致形成的新物种或入侵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下降,即所谓“瓶颈效应”。尽管瓶颈效应使得新物种或入侵群体遗传多样性很低,但这些群体仍能够适应新生境。这种很低的遗传多样性和很强的适应能力之间的巨大反差被称为“生物入侵的遗传悖论”。对

粪便DNA证实大熊猫仍具进化潜力

传统观点认为大熊猫已走到进化尽头——— 大熊猫作为地球千万年变迁的见证者,伴随着人类走到现今,曾经和它同时代的剑齿象、巨貘等动物早已灭绝消失,人们普遍认为,像大熊猫这样古老而进食单一的物种能撑到今天似乎是一个不小的奇迹。然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采用的最新的研究方法发现

武汉植物园野生莲居群遗传研究取得新进展

  莲作为集观赏、食用、药用于一身的重要水生植物,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但由于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使得野生莲的生境地遭到严重破坏,野生莲资源濒临灭绝。因此研究野生莲居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对野生莲资源的保育具有重要意义。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收集了来源于中国东北、泰国和美国的11个野生莲居群共8

中国苏铁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保护研究获进展

  苏铁类植物是地球上起源较为古老的种子植物,在植被演化和物种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现存苏铁类植物仅苏铁科(Cycadaceae)和泽米铁科(Zamiaceae)2科10属约348种。其中,近63%的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我国西南地区及中南半岛是现代苏铁科植物两

基金委发布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合作项目征集指南

  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合作研究项目征集指南   一、项目说明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CGIAR)下属10个中心(研究所),即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Bioversity)、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

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生物多样性合作申请指南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达成的加强和推进生物多样性领域双边合作的共识,双方将于2017年共同资助中美两国科学家在该领域开展合作研究活动,从基因、种系、生态系统等广泛的研究视角对地球生物多样性的描述和功能方面开展综合研究,以期加深对不断变化环境下生物多

西北太平洋三文鱼丧失大量遗传多样性

  研究人员日前报告称,过去700年间,生活在西北太平洋的标志性物种——奇努克三文鱼已经丧失了2/3的遗传多样性。过去700年间,哥伦比亚河流域的奇努克三文鱼丧失了2/3的遗传多样性。图片来源:Rich Landers/The Spokesman-Review via AP  此项发现凸显了一种长久

科学家发现海量的遗传变异“淹没了”肿瘤治疗之效

  肿瘤内部异质性是癌症产生抗药性、转移性的主要原因。肿瘤发生是体细胞演化的过程,正如自然群体多样性一样,随机突变和自然选择是肿瘤内部异质性的主要进化动力。日本遗传学家木村资生指出,大量的遗传多样性无法仅用达尔文自然选择解释,继而他提出中性进化理论或非达尔文进化过程。虽然癌症生物学领域内达尔文进化过

RFLP技术和RAPD技术-2

第三节 RAPD技术一、 材料不同来源的DNA(50ng/ul)。二、设备PCR仪,PCR管或硅化的0.5ml eppendorf管,电泳装置。三、试剂1、随机引物(10mer) (5umol/L):购买成品。2、Taq酶:购买成品。3、10xPCR 缓冲液:配方见第八章。4、MgCl2 :25mm

昆明植物所在大理茶栽培起源研究中取得进展

  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属于山茶属茶组(Camellia sect. Thea),是分布在云南西部和南部及临近境外地区的一种茶用植物,以其顶芽无毛或稀疏被毛、子房5室区别于顶芽被绢毛、子房3室、世界广泛栽培的茶(C sinensis), 其叶片被用来制作普洱茶或

21世纪海洋生物技术发展展望(三)

3.4分子标记技术与遗传多样性研究了将鱼类基因内含子作为遗传多样性评价指标的可行性,应用SSCP和定序的方法研究了大西洋和地中海几种海洋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了南美白对虾消化酶基因的多态性;利用寄生性原生动物和有毒甲藻基因组DNA的间隔区序列作标记检测环境水体中这些病原生物的污染程度,应用18S和5

Nature发布颠覆性成果:近亲婚配会影响什么?

  一项重要的国际研究发现,由来自不同遗传背景的父母所生的孩子往往会比其他人更高,且具有更敏锐的思考能力。相关的研究论文发布在7月1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世界各地100多项研究的健康和遗传信息。其中包括来自城市和乡村35万多人的详细资料。  研究小组发现,更大的遗

2014基金委与NSF生物多样性合作项目申请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达成的加强和推进生物多样性领域双边合作的共识,双方将于2014年共同资助中美两国科学家在该领域开展合作研究活动,从基因、种系、生态系统等广泛的研究视角对地球生物多样性的描述和功能方面开展综合研究,以期加深对不断变化环境下生物多样

NSFC与NSF生物多样性合作项目指南公布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达成的加强和推进生物多样性领域双边合作的共识,双方将于2013年共同资助中美两国科学家在该领域开展合作研究活动,从基因、种系、生态系统等广泛的研究视角对地球生物多样性的描述和功能方面开展综合研究,以期实现对不断变化环境

基金委与美国NSF生物多样性合作项目指南发布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达成的加强和推进生物多样性领域双边合作的共识,双方将于2012年共同资助中美两国科学家在该领域开展合作研究与交流活动,从基因、种系、生态系统等广泛的研究视角对地球生物多样性的描述和功能方面开展综合研究,以期实现对不断变化环境下生

基因突变 萨摩耶牙疼

   SCL24A4基因的突变,能导致萨摩耶牙釉质发育不良。美国加州大学伴侣动物健康中心科学家近日将相关论文刊登于开放获取期刊《犬类遗传学与流行病学》。  携带这一突变的狗狗牙齿会褪色、变形,并可能牙齿脱落、牙齿严重侵蚀和牙根感染。于是,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检测,让狗育种者可以在育种过程中有选择性地剔

少数民族庭院有效保存物种遗传多样性

  近日,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研究人员发现,西双版纳地区传统少数民族生活的庭院生态系统有效保存了野生物种的遗传多样性。相关研究已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资源保护遗传学》上。    在西双版纳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中,庭院作为一种传统的混农林生态系统具有悠久的历史。当地的少数民族在生产劳作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