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航天局秘书长田玉龙:我国航天法有望五年内推出

国家航天局秘书长田玉龙11月17日在京透露,《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法》已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有望五年内出台。 主题为“推动国家航天立法、加强外空法治建设”的2014年联合国空间法研讨会,11月17日在京召开。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在会上表示,作为负责任的航天大国,中国始终遵守联合国外空条约的基本原则。在国内空间立法方面,中国已经形成民用航天发射管理、空间物体登记管理、空间碎片减缓与防护管理等政策法规。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在大力推动本国航天法的制定,积极推进建立完备的航天法律体系。 空间法是国家航天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在保障国家安全和外空权益,鼓励探索、开发和利用外空资源,推动航天产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履行国际义务,规范航天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美国、俄罗斯、法国等主要航天国家航天领域的立法起步较早,法律体系也趋于完善。 我国从1998年开始航天立法研究与起草工作,积极推动已加入的《外空公约》等......阅读全文

国家航天局:过去五年空间科学研究不断深入

今天(1月2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介绍,五年来,通过重大工程的实施,对空间科学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和带动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历史演化方面,通过对月球浅层结构的研究,对月球的演化历史,特别是在地质方面,取得了新的认知。前期通过对“嫦娥五号”月球样品

中国载人航天将会从近地空间走向地月空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1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纵观世界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历程,月球一直是载人航天走向深空的一块热土,中国载人航天也将会从近地空间走向地月空间,进而迈向深空。在进行空间站研制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开展了载人月球探测关键技术攻关和方案深化论证。他说:“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华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布国际空间站“过渡计划”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发布了国际空间站的所谓“过渡计划”。该计划涵盖了NASA为确保国际空间站在未来十年保持运行所需的工作,“有助于为未来的太空经济奠定基础”。该计划还详细说明了国际空间站的终结规划。NASA预计国际空间站的服役寿命将在2031年1月结束。但相关工作可能会提前一年或更早时

我国欢迎其他国家航天员进入中国空间站开展实验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今天(11月28日)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通报任务有关情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介绍,中国空间站研制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多个航天机构和国际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交流与合作。目前与联合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布国际空间站“过渡计划”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发布了国际空间站的所谓“过渡计划”。该计划涵盖了NASA为确保国际空间站在未来十年保持运行所需的工作,“有助于为未来的太空经济奠定基础”。  该计划还详细说明了国际空间站的终结规划。NASA预计国际空间站的服役寿命将在2031年1月结束。但相关工作可能会提前一

俄国家航天集团:俄罗斯计划于2027年建立自己的空间站

当地时间1月24日,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总经理鲍里索夫表示,俄罗斯计划于2027年建立自己的空间站,今年4月12日将展示空间站的最终外观。

国家航天局局长:我国空间探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空间探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孙来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开展空间探测活动坚持六条原则。这六条原则是:坚持崇尚科学勇于探索创新,与人类不断增长的探索需求相统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与我国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相结合;坚持“大航天”的观点,与各类航天活动的开展相统筹;坚持大科学大系统思想,使各类空间探

国家航天局系统一司司长张炜一行调研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11月20日,国家航天局系统一司司长张炜一行调研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夸父计划及国际合作情况。会议由中科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副局长于英杰主持。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致欢迎辞,并对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整体概况进行了介绍;副主任王赤介绍了夸父计划的背景与进展;夸父计划首席科学家刘维

美国航天局发展空间制造技术

  美国航天局7日宣布,已挑选出3家公司研制一种叫“多材料空间制造实验室”的设施原型,在发展太空中的按需制造能力方面又向前迈出一步。  “多材料空间制造实验室”是美国航天局“下一代空间技术探索伙伴关系”计划的一部分,也是3D塑料打印在国际空间站上成功应用后的进一步延展,旨在以多种材料为原料在太空按需

英国空间探测新动向-载人航天初显端倪

胸怀大志的英国宇航员终于可以开始准备简历了,但是在2010年之前,恐怕没有任何面试机会在等着他们。 这一消息来自于英国空间探索工作组(SEWG),这是去年1月组建的一个专门小组,用来评估英国是否应重新审视其长期以来一直拒绝参与的人类空间飞行活动。 SEWG在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尽管目前没有非常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坚守空间科学的国家使命

  “空间科学卫星计划”是中科院牵头实施的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第一批启动的项目之一。负责该计划的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再次站到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大路口,义不容辞地扛起了发展我国空间科学的大旗,成为在我国牵头实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的核心科研机构。 空间中心怀柔新园区   从“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到国家重

航天科工空间主动型氢原子钟首次进入空间站

11月3日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03所获悉,随着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形成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合体,该所研发的空间主动型氢原子钟和频标比对器首次进入空间站执行实验任务,将为构建空间站高精度时间频率基准发挥重要作用。 据悉,该空间主动型氢钟装载于梦天实验舱高精度时频柜中

国家航天局:多举措培养航天人才

今天(1月2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许洪亮介绍,航天事业的发展需要引入更多新生力量加盟,在人才培养方面:第一,通过重大工程牵引,不断加强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的培养,也包括大国工匠等。第二,强化人才交流机制,不断规范和引导人才交流。第三,

“奋进”号航天飞机告别空间站开始返航

美国东部时间8月19日7时56分(北京时间19日19时56分),“奋进”号航天飞机上的7名宇航员与国际空间站告别,开始返航之旅。 脱离指令下达后,“奋进”号短暂启动轨道机动火箭引擎,航天飞机机身从空间站的对接舱口上缓缓移开。当到达距离空间站上方121米处时,“奋进”号再次启动轨道机动火箭引擎,顺利完

俄美日航天员飞往国际空间站

  来自俄罗斯、美国和日本的3名航天员莫斯科时间7月15日6时40分(北京时间15日10时40分),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乘坐俄“联盟TNA-05M”载人飞船飞往国际空间站。   此次前往国际空间站长期工作的乘员分别是俄罗斯航天员尤里·马连琴科、美国航天员萨尼塔· 威廉姆斯和

外国航天员有望登上中国空间站

  中国载人航天总工程师周建平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未来空间站阶段,中国愿意为全世界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的机会,国外航天员将有望登上中国的空间站。  周建平是在北京召开的载人航天技术国际研讨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的。由联合国外空司和中国载人航

空间科学中心航天器空间环境效应分析设计技术取得进展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近期集成研制成功了综合性“空间环境效应分析软件包”,在航天器空间环境效应分析设计技术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在“中国科学院元器件空间环境特殊效应实验平台”项目的支持下,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环境特殊效应实验室基于ProE软件自主发展了航天器内部辐射屏蔽三维分析技术,发展了高效率的

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飘着睡”?神十二航天员乘组揭秘

  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怎么睡觉?在太空中是否会做梦?在7日举行的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与记者见面会上,航天员刘伯明揭晓了这些网友关心的问题。  航天员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他们在中国空间站是如何睡觉的?对此,刘伯明在见面会表示,神舟十二号乘组3名航天员的睡眠姿势各不相同,他自己是把睡袋绑到床上,聂海胜

中国载人航天:不断拓展空间站应用深度与广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577.shtm 中国载人航天而立之年,全面建成了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空间应用与科学研究不断创新拓展。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空间站将被赋予更多的使命与责任。 作为我国未来10年规模最大的空间综合性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线备战空间站建造任务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5日消息,当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全面转入空间站建造的任务准备阶段。2021至202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预计将实施包括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在内的11次发射任务。 元旦节日期间,工程各系统参研参试人员依然忙碌在一线。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长征二号

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地面空间站”试运行

“目前,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主体建设已经完成,正在开展联合调试试运行工作。部分装置已经在为用户提供科研服务。预计今年底整体工程完成验收。”4月16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常务副总指挥、常务副总师、空间环境与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李立毅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最新进展。这标志着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

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科学与应用科普展开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629.shtm4月28日上午,我国首个以空间科学与应用为主题的科普展——“星宇探索之旅—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科学与应用科普展”在中国科技馆开幕。展览位于中国科学技术馆一层东侧短期展厅,面积约2000平米

建设航天强国-我国空间科学取得跨越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航天活动由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三大领域构成。其中,空间科学主要是依托航天器为主要工作平台,研究关于地球、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是实现从“0”到“1”原始突破的主阵地之一。十年来,从月球探测到火星研究,从科学卫星到空间站科学实验,我国空

天和、问天……中国空间站母港带你领略浪漫航天

  北京时间2022年7月18日,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与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组合体已垂直转运至发射区,发射任务进入倒计时。  中国空间站叫“天宫”,核心舱叫“天和”,货运飞船叫“天舟”,实验舱叫“问天”“梦天”……作为中国空间站建造母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追梦奋斗建造“太空家园”,让神话传说一步步走

我国将组织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28日表示,我国将于今年年中至明年上半年间,组织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  据这位发言人介绍,空间实验室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标志我国载人航天进入应用发展新阶段,承前启后,意义重大。  飞行期间,将验证货物运输和推进剂在轨补加,以及航天

美“发现”号航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2月24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美国航天局2月26日宣布,“发现”号航天飞机当天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对接时二者正运行在距地球约354公里的澳大利亚上空。这也将是服役近27年的“发现”号最后一次造访空间站。  “发现”号此次升空共搭载6名宇航员,

航天员太空旅程过半-空间站生活忙碌又精彩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开启中国迄今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3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踏上为期半年的太空之旅,中国空间站也迎来第二批航天员和首位女航天员。空间站在距离地球400公里左右的近地椭圆轨道上飞行,航天员所处的环境是微重力、高真空、温度高低交替,还有空间辐射。空

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转入空间站建造任务准备阶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10月19日在武汉表示,当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全面转入空间站建造的任务准备阶段,空间站的建成将为商业航天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天,第六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在武汉召开。郝淳在会上表示,商业化运作也可以为空间站运营提供有益的补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紧

中国空间站系统总指挥王翔:什么是航天强国?

7月24日,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7月27日,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的展览馆里,《面对面》栏目采访了刚刚从文昌发射基地返回北京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指挥王翔。中国空间站变身“太空母港” 按照任务时间表,中国空间站的另一个20吨级的航天器——梦天实验舱将在今年10月发射。

我组建空间碎片监测“国家队”

  国家航天局空间碎片监测与应用中心8日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空间碎片监测、预警、应对突发事件以及国际合作有了实体依托单位。   空间碎片是人类在航天活动中遗弃在太空的废弃物,也称“空间垃圾”。主要包括废弃的航天器和运载火箭箭体、固体火箭燃烧物、航天器在轨操作及碰撞解体产生的碎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