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阿维A治疗头皮鳞状细胞癌病例分析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 62 岁,毛发脱落 40 余年,头皮多发性 溃疡、斑块2 年。患者40 余年前因眉毛、头发脱落, 躯干、四肢散在红斑、丘疹,皮肤浅感觉丧失,周围神 经粗大,皮损涂片抗酸染色阳性,诊断为瘤型麻风。 后经过抗麻风治疗,病情得到控制,查菌阴性。但头 顶部毛发逐渐完全脱落。5 年前头顶部出现多处红 色或皮色、质硬的角化性丘疹,未积极治疗。2 年前 皮损处出现散在小糜烂面,外用抗炎药物( 具体不 详) 可暂时愈合,后糜烂、溃疡逐渐增多、增大,并出 现暗红色浸润性斑块,面积逐渐增大,表面隆起。自 发病以来患者精神、饮食、睡眠及二便正常。糖尿病 病史2 年,血糖控制稳定,否认肝、肾及心脏疾病史。 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 头皮毛发 脱落,毛囊萎缩,头顶部可见一 0. 6cm × 0. 6cm 大 小的浅溃疡,溃疡底部潮红,边缘稍隆起,表面部 分结痂;周边散布数个浅小糜烂面,其上有淡黄色 ......阅读全文

阿维 A 治疗头皮鳞状细胞癌病例分析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 62 岁,毛发脱落 40 余年,头皮多发性 溃疡、斑块2 年。患者40 余年前因眉毛、头发脱落, 躯干、四肢散在红斑、丘疹,皮肤浅感觉丧失,周围神 经粗大,皮损涂片抗酸染色阳性,诊断为瘤型麻风。 后经过抗麻风治疗,病情得到控制,查菌阴性。但头 顶部毛发逐渐完全脱落。5 年

疣状癌伴鳞状细胞癌病例分析

疣状癌(verrucous carcinoma)是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一种低度癌。极少数疣状癌可同时伴随常规的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inoma,OSCC)。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口腔的恶性肿瘤。近年我院收治1例疣状癌伴随鳞状细胞癌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1.病例报告 患者,男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是一种特异性很好而且是最早用于诊断鳞癌的肿瘤标志物。它最初从宫颈癌组织中分离获得,就生物活性而言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它包括两个基因SCC1和SCC2。SCC广泛存在于不同器官的正常组织中(含量极微)和恶性病变的上皮细胞中。在血清中至少有四种形式的SCC:游离SCC1、

新发现有助治疗鳞状细胞癌

澳大利亚一项新研究说,对于皮肤和口腔鳞状细胞癌,如果能将一种蛋白质留在癌细胞中,有助防止癌细胞出现抗药性。 鳞状细胞癌多见于有鳞状上皮覆盖的部位,如皮肤、口腔和食管等。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日前宣布,该校研究人员发现在皮肤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一种名为E2F7的蛋白质对于细胞的抗药性有重要

鳞状细胞癌的癌细胞形态特征

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arinoma)来源于鳞状上皮或柱状上皮鳞状化生后癌变。涂片中鳞癌可分为分化较好和分化差两亚型。1.分化较好的鳞癌细胞涂片中以相当于表层的癌细胞为主。多数癌细胞胞浆内有角化,染鲜红色,胞质丰富呈多角形,细胞似鳞状皮表层形态。成团脱落的癌细胞互相嵌合,细胞间

左侧甲状腺**状癌治疗病例分析

【一般资料】 女性,38岁,教师 【主诉】 发现左侧甲状腺肿块一年 【现病史】 患者一年前检查彩超发现双侧甲状腺肿块,左侧较大,随吞咽上下移动,无疼痛,无声音嘶哑,无烦躁易怒、无心悸心慌、无呼吸困难、无胸闷气急、无手足抽搐、无腹痛腹泻,予定期复查,三天前发现左侧颈侧区一肿大包块,至我院行彩超检

皮肤假腺样鳞状细胞癌病例分析

1 临床资料患者女, 80 岁,右颞部肿物 2 个月余,伴疼痛 1 个月余。2 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右颞部出现增生 物,无明显痛痒,逐渐增大。1 个月余前局部皮疹出 现疼痛, 2 d 前出现溃疡、流血,病程中无发热、头痛 等不适,全身其它部位无类似疾病史。患者既往体 健,否认家族类似疾病史。体检:

舌鳞状细胞癌放疗后骨肉瘤病例报告-2

 图4 术后随访。A.舌缺损股前外肌皮瓣修复后口内像;B.曲面体层片显示下颌骨重建板无松动,未见肿瘤复发;C.术后6个月正面像,舌骨下肌皮瓣愈合,未见肿瘤复发 3.讨论 3.1RIS的发病因素 目前关于RIS的发生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文献报道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放射线导致DNA损伤和突变;电离辐射诱发

舌鳞状细胞癌放疗后骨肉瘤病例报告-1

放疗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对提高肿瘤治愈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放射线暴露会增加人体新生肿瘤发生的几率,可能诱发多种良、恶性肿瘤,成为治愈患者长期生存的潜在威胁。放疗诱发肉瘤(radiation-induced sarcoma,RIS)便是其中一种罕见的并发症,发病率约为0.

舌鳞状细胞癌放疗后骨肉瘤病例报告-3

3.3RISHN的特点 (1)发病率及发病部位:对1960—2010年间16634例因头颈部疾病接受放疗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RISHN的发生率从1960—1989年的0.06%上升到1990—2010年的0.17%。RISHN尚无明确的常发部位,颅骨、鼻咽腔、鼻窦、腭骨、下颌骨、面颊部及颈部等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