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申请自然基金需要注意标书质量的四大要素

第一大要素:科学假设 科学假设是基金的灵魂,对于一份国自然基金标书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集中反映了课题核心内容。仅从科学假设入手,就能揣摩出课题的创新性、逻辑性和申请人对国自然的熟悉程度。正所谓“假设明确,思路不乱”。标书的逻辑性以及行文的一气呵成体现在所有章节都为科学假设而服务,所以这个关键点没有搞定之前,空谈如何写标书只会误入歧途,这也是很多申请人容易犯的一个普遍性错误。 酸菜以前说过一个读懂文献的技巧,即在阅读一篇论文的题目和摘要后,快速将内容概括为以下句式:在某一领域内,某个分子通过某种通路(机制),介导了某种效应。你会发现总结完后思路就清晰了,这其实就是科学假设,论文中有,基金申请书中也类似。一个符合国自然评审口味的科学假设一般是这样的:在某临床问题所对应的科学问题中,靶标分子X通过介导Y通路(分子)产生Z效应。 第二大要素:立项依据 写立项依据必须要写综述。总的来说,建立起科学假设后,申请人需要依据科学假设......阅读全文

如何评估创新性及研究内容的科学性?

临床基础研究课题,设计的第一步就要考虑,所研究临床问题需要用的细胞模型和检测指标。考虑3个问题,1、谁。2、怎么与正常不同(病理改变-检测指标)。3、我能做吗(可行性)。除了第3个点外,前面两个是课题设计科学性评估的地方。留下了一个问题,细胞模型和检测指标到底怎么评估。今天我们就来说道说道这个事情。

记“超短超强激光科学的若干前沿问题研究”创新群体

  从1999年1.4TW(太瓦,功率单位)的“极光Ⅰ号”,到2001年20TW的“极光Ⅱ号”,再到2006年研制的350TW“极光Ⅲ号”,中科院物理所光物理重点实验室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拥有百TW级激光装置的少数实验室之一。  激光装置水平的不断提升,不仅印证着实验室迈入国际先进水平的历程,

国自然之四如何评估创新性及研究内容的科学性

  上回我们说到,临床基础研究课题,设计的第一步就要考虑,所研究临床问题需要用的细胞模型和检测指标。考虑3个问题,1、谁。2、怎么与正常不同(病理改变-检测指标)。3、我能做吗(可行性)。除了第3个点外,前面两个是课题设计科学性评估的地方。留下了一个问题,细胞模型和检测指标到底怎么评估。今天我们就来

分子影像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研究取得新进展

  由中科院自动化所田捷研究员牵头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分子影像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取得新进展。科研人员们面向人类健康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从分子影像的理论算法、计算平台、分子探针、成像系统、验证评价、生物应用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

“分子影像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项目被评为优秀

“分子影像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项目在科技部结题验收评审中被评为优秀   近期,科技部公布了973计划2010年结题验收结果,由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田捷研究员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分子影像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项目在综合交叉领域被评为优秀(优秀项目所占比例不高于30%)。   该项目2

分子科学从这里起源——记中科院化学所分子科学创新历程

  开栏寄语:  2016年10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将迎来60周岁生日。60年来,几代化学所人不懈努力,顽强拼搏,勇攀高峰,形成了“创新、求是、团结、奉献”的优秀文化,为我国科技事业、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化学所以基础研究为主,正在有重点地开展国家急需的、有重大战略目标的高新技

概述催产素的科学研究内容

  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的卡罗林·德克勒克研究发现,催产素只对接触到“对”的人起作用:当他接触到较为熟悉的人,那么催产素将让他更擅长交际;但如果是陌生人,催产素将没有任何效果。另外,瑞典的研究者也发现,催产素只能使使用者与本国同胞拉近距离,而对外国人则效果甚微。  除此以外,人们对催产素不同的反应可能

“多模态分子影像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在结题验收中获优秀

  近日,科技部发布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5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分子影像院重点实验室主任田捷主持的973项目“多模态分子影像关键科学问题研究”顺利通过,被评为“优秀”。  此前,科技部组织召开了973项目结题验收会议,专家组听取了田捷的汇报

初识:创新药I期临床申请须要研究的“药理毒理”内容!

  前言:创新药,在确定候选药物过程中,无论是预试验、还是正式试验,都需要药理毒理数据的及时支撑,以供判断如何进行下一阶段的开发工作,亦或终止开发……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药开发的广泛铺开,I期临床申请所需要做的药理毒理等安全性评价工作不再神秘,已形成了系统的SOP。但毕竟隔行如隔山,合成/质量/制剂等

中科院化学所:打造分子科学创新高地

  2017年年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化学所”)园区里呈现出奋发昂扬的气象。  和接近冰点的气温截然不同,化学所研究员王树的实验室中热火朝天。最近,研究人员在自行搭建的一台光电转换检测仪器上观察到了不同寻常的光电流,意味着他们利用聚噻吩和类囊体合成的复合材料能够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这将为

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人员遴选通知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下称“中心”)于2015年7月获批筹建,并于2017年12月通过院四类机构建设工作验收。中心面向国家人口健康重大需求,致力于分子细胞科学前沿探索,通过优势集成、协同攻关的组织模式,力争在阐释细胞生命本质及活动规律方面取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率先

欢迎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加入我会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简称:分子细胞卓越中心)成立于2015年,前身为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简称:生化与细胞所),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科技进步一等奖,连续多年在科技部、财政部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中获得优秀(年度排名分别为全国第二、第八和第三),连续两

概述分子杂交技术的内容

  互补的核苷酸序列通过Walson-Crick碱基配对形成稳定的杂合双链分子DNA分子的过程称为杂交。杂交过程是高度特异性的,可以根据所使用的探针已知序列进行特异性的靶序列检测。  杂交的双方是所使用探针和要检测的核酸。该检测对象可以是克隆化的基因组DNA,也可以是细胞总DNA或总RNA。根据使用

记“分子材料与器件的制备和性能研究”创新群体

  分子材料和器件主要探讨共轭有机、高分子的设计与合成,研究其聚集态结构、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光电磁物理性质及相关现象、制备器件并研究其性能,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又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有机化合物包括高分子聚合物是不导电的。但是,研究发现共轭有机、高分子在固态下具有导电性

植物分子育种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名词概述分子育种,就是将基因工程应用于育种工作中,通过基因导入,从而培育出一定要求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动物分子育种方法主要是以分子标记为基础进行标记辅助选择,然后以转基因技术为基础进行转基因育种。是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密的设计,通过体外 DNA重组技术 和 DNA转移技术,有目的地改造生物种性,使

《科学》:分子研究确证恐龙与鸟类的亲缘关系

美国科学家近日在分子水平上分析了6800万年前的暴龙(Tyrannosaurus rex)的蛋白质片断,并与21种现代物种的蛋白质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确证,恐龙与鸟类具有共同祖先。研究文章发表在4月25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 图片说明:新研究确证了恐龙与鸟类、乳齿象与现代大象的

俄塞将建立核科学研究与创新中心

  据塞政府官网报道,塞尔维亚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开始着手联合建立欧洲地区最先进的“核科学研究与创新中心”。通过和平利用核科学,两国将开展核科学在医药、农业、工业、新材料等领域的应用与开发。塞政府曾在今年普京总统访塞期间与俄罗斯国家核能公司(Rosatom)签署合作协议,这是俄罗斯国企核能公司历史上

中国医学科学创新研究进展如何

  世界关注中国医学科学创新研究进展。《科学》杂志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院士对此作专题评论,并于11月28日刊登出版。  曹雪涛介绍了我国医学界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国民健康和促进疾病防治等方面的进展。文中说到2003年SARS肆虐之后,我国政府加大医学与健康领域的科技投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传染性疾

美研究人员建议用科学对抗成瘾问题

  《科学》杂志日前发文称,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和斯坦福大学法学院的研究人员建议,需要用科学,尤其是神经科学来解决成瘾问题。美国总统专案组将在6月27日就对抗阿片类物质成瘾问题提交政策建议,他们的举动被认为颇为及时。  据了解,在美国,平均每天有91人死于阿片类物质过量使用。研究人员强调,近年来的科技进

科学研究方面的一些问题

  笔者非常喜爱音乐和乐器,最近看了一些中央电视台的民族器乐大奖比赛的节目。在观看过程中,笔者不仅为参赛者的精湛技艺和才艺所折服,而且也为大赛评委的公正感到十分欣慰。显然,这样的比赛为我国民族音乐的普及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和基础。可以看出,中国音乐界和中央电视台对这次比赛做了充分的准备。毫无疑问,

中科院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成立-聚焦脑科学前沿研究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今天在沪揭牌成立。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带队听取了中心建设方案和科研进展汇报,并与该中心一线科研骨干座谈,针对该中心提出的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调研和办公。   中科院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蒲慕明院士汇报了中心建设方案。该中心依托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我科学家获APEC创新、研究与教育科学奖

  记者从科技部国际合作司获悉,因对新型碳材料的研究大力推动了石墨烯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我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朱彦武5月12日在越南河内获得2017年度亚太经合组织(APEC)创新、研究与教育科学奖(ASPIRE)。  据介绍,亚太经合组织科学创新研究与教育奖由美方出资于2011年成立,目的是加强APE

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806.shtm

Science:美国科学研究人员建议用科学对抗成瘾问题

  著名的《科学》杂志日前发文称,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和斯坦福大学法学院的研究人员建议,需要用科学,尤其是神经科学来解决成瘾问题。美国总统专案组将在6月27日就对抗阿片类物质成瘾问题提交政策建议,他们的举动被认为颇为及时。  据了解,在美国,平均每天有91人死于阿片类物质过量使用。研究人员强调,近年来的

关于分子蒸馏的相关内容

  分子蒸馏是一种在高真空度下进行液液分离操作的连续蒸馏过程。在高真空度条件下,由于分子蒸馏器的加热面和冷凝面之间距离小于或等于被分离物料的分子平均自由程,当分子从加热面上形成的液膜表面上进行蒸发时,分子间相互发生碰撞,无阻拦地向冷凝面运动并在冷凝面上冷凝,从而达到分离目的。  分子蒸馏是在待分离组

分子筛效应基本内容介绍

  分子筛效应是当含有多种分子成分的样品溶液缓慢地流经凝 胶色谱柱时,各分子在柱内同时进行着两种 不同的运动,垂直向下的移动和无定向的扩 散运动。大分子物质由于直径较大,不易进 入凝胶颗粒的微孔中,而分布于颗粒之间, 在洗脱时移动的速度较快;小分子物质除了 可在凝胶颗粒间隙中扩散外,还可以进入凝胶颗

分子排阻色谱相关内容

  分子排阻色谱法又称空间排阻色谱法(SEC)是利用多孔凝胶固定相的独特性产生的一种,主要根据凝胶孔隙的孔径大小与高分子样品分子的线团尺寸间的相对关系而对溶质进行分离的分析的方法。分子排阻色谱又叫凝胶色谱法。  分子排阻色谱法是根据分子大小进行分离的一种 液相色谱技术。分子排阻色谱法的 分离原理为

冯小明院士:科学研究要做真正的原始性创新

  冯小明  十八大以来,国家关于原始创新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在日前举办的“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报告会上,中科院院士、有机化学家冯小明指出,科学研究要做真正意义上的原始性创新,而不

基础科学中心和创新研究群体评审组名单公布

根据相关规定,现将自然科学基金2022年度“基础科学中心”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评审组名单公布如下:蔡祖聪,曹晋滨,曾永平,程海,戴永久,丁林,董云鹏,冯新斌,冯学尚,傅伯杰,何宏平,翦知湣,李建成,李献华,李召良,廖宏,鹿化煜,穆穆,秦伯强,沈延安,孙卫东,谈哲敏,田文寿,王春在,吴忠良,肖湘,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