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杰:对宇宙的好奇心,是人类的本能

人物名片 张同杰,1968年生,山东夏津县人,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带领研究团队提出一种新方法,利用射电辐射穿过星系际间中性氢云时产生的21厘米吸收线,直接测量宇宙膨胀加速度。通过使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对宇宙中微子和暗物质进行数值模拟,呈现宇宙约137亿年间的漫长演化进程。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从古至今,人们对这一“终极问题”的哲学思考和科学探索,从未停止。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教授张同杰就是这一答案的追寻者。宇宙是怎么来的?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宇宙还隐藏着多少秘密?探索这些无比遥远的事,就是他的日常工作。 “对宇宙的好奇心,是人类的本能” “宇宙起源的理论虽然很多,但学界公认的只有宇宙大爆炸理论。其实,科学家们倒是希望出现一点特别情况,那意味着重大的新认识,比如最近的哈勃常数危机问题……”张同杰打开了话匣子。与很多科学家一样,张同杰的研究也是由兴趣驱动,他说:“对宇宙的好奇心,是......阅读全文

张同杰:对宇宙的好奇心,是人类的本能

  人物名片  张同杰,1968年生,山东夏津县人,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带领研究团队提出一种新方法,利用射电辐射穿过星系际间中性氢云时产生的21厘米吸收线,直接测量宇宙膨胀加速度。通过使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对宇宙中微子和暗物质进行数值模拟,呈现宇宙约137亿年间的漫长演化进程

跟着科学去旅行:天文旅游探奇宇宙

  又是一年七夕时。相传,每年的这个夜晚,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诗里说“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自有一番浪漫与清雅。牛郎与织女的爱情神话我们早已熟知,但是神话毕竟是神话。在天文学上,牛郎星与织女星之间的距离有16.4光年,即使牛郎跑得快,每天跑100公里,也要跑43亿年时间才能与织女相

物理学家张杰谈宇宙起源:人类的观察极限已达毫秒级

两千五百年前,屈原一篇《天问》发出了中国人追寻宇宙奥妙的千年之叹:“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2022年7月,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公布第一批宇宙照片,人类的目光到达了距离地球46亿光年的遥远距离……然而宇宙对人类来说仍然充满了无数谜团,其中排在最前列的肯定是宇宙的起源。138亿年前

“天河二号”模拟出宇宙暗物质和中微子演化进程

  由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博士后于浩然与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教授张同杰等组成的科研团队,利用我国“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完成了3万亿粒子数的N体数值模拟,揭示了宇宙大爆炸1600万年之后至今约137亿年的暗物质和中微子的演化进程。该模拟首次发现了中微子在宇宙结构中的凝聚效应,开辟了一条独立

上海交大举办物理教师科学前沿专题培训班

8月15至19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第二届“闻道”中学物理教师科学前沿专题培训开班。本次培训整合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物理与天文学院、教育学院等各方学科优势,也是为李政道研究所整建制入驻张江后首次开展的中学物理教师培训。据悉,本次培训对象从中学物理教师延伸拓展至中小学科学相关

张同存:用CART阻击艾滋

  人物档案  张同存,山东省郓城县人,现任武汉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院长,主要从事重大疾病转录调节异常的分子机制和CAR-T免疫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获得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资助,其中主持科技部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863专题项目2项、973计划子课题1项。  前段时间,“应用

张明杰院士发表Nature综述文章

  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在3月18日的《自然综述神经科学》(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Mechanistic basis of MAGUK-organized complexes in synaptic development and si

上海天文台等检验哥白尼原理的工作受到国际关注

  近期,两个国际主流物理网站美国物理学会网站(physics.aps.org)和英国IOP物理世界(physicsworld)网站均报道了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张鹏杰研究员等最近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RL)上的检验哥白尼原理的工作。   哥白尼原理断言,我们不处于宇宙中的特殊区域,它

张杰院士:努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习近平同志不久前在上海视察时,要求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高效集聚创新要素。当前,我国在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面临提升人的素质和能力、提高资本驱动创新

张杰院士:继往开来的一代

  30年来,我们也许走过不尽相似的道路,经历过不尽相同的人生旅途,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我们都是77/78级的同学,从毕业到现在的30年来,我们共同见证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巨变。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我们这一代成长于10年浩劫,大多数人经历过上山下乡,尽管我们有过最困难的物质生活,最贫瘠的文

张杰院士:强激光焦点下的奥秘

  11月21日,2021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举行。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张杰院士获颁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以奖励他与其团队通过调控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精确可控的超短脉冲高能电子束,并将其应用于激光核聚变的快点火研究和实现超高时空分辨高能电子衍射成像。  激光,是人类最

张明杰院士PNAS发表研究新成果

  来自香港科技大学、乔治亚瑞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解析Crumbs尾区与PALS1的PDZ–SH3–GK串联体的复合物的晶体结构,揭示出了顶面Crumbs复合体的高度特异性装配机制。研究结果发表在11与10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论文的通讯作者是香港科技大学张明杰(Ming

张明杰院士Cell发布重要研究发现

  我们大脑中的所有神经元都是通过突触这一微米级的连接部件连接在一起,每个突触都包含一层紧密包装、富含蛋白质的隔室——突触后密集区(postsynaptic density,PSD),PSD负责大脑信号处理和传递。PSD蛋白编码基因突变是包括自闭症、精神分裂症和智障(ID)在内的一些精神疾病的主要原

天文学家或已找到宇宙“丢失”物质

  加州大学天文学家利用欧航局(ESA)的XMM-牛顿太空望远镜与美国宇航局(NASA)的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在距地球4亿光年之处,发现巨大的星系际气体储存槽。这一发现成为迄今为止最强有力的证据,证明这些在宇宙中的弥漫之物,就是科学家不断寻找的丢失物质。  这些宇宙“失踪家族”的

学习强国太空教师课堂·王亚平天文课:认识宇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861.shtm

日合成首张500千兆赫天文干涉图

  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波射电望远镜阵列(ALMA)打开了人们观察宇宙的新视野。据物理学家组织网9月2日报道,最近,日本天文学家成功合成了围绕着行星状星云NGC 6302的碳原子分布图,这也是第一张由射电干涉望远镜拍摄的500GHz(千兆赫)频带高分辨率天文图像。这次观测是对ALMA第8频带

“天河”叩问暗物质:史无前例的大计算

   几天来,一则科学新闻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张同杰教授团队在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下称“超算中心”)“天河二号”上,模拟了宇宙从大爆炸之后1600万年开始至今的约137亿年的漫长演化过程。为此,记者来到位于广州大学城的超算中心,请超算中心主任袁学锋先生对此进行深入解读。  揭示中

张杰:科研最重要的就是兴趣和信心

  人物名片  张杰: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激光聚变物理与高能量密度物理前沿研究中做出重要学术成就。2006年,48岁的张杰就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在任职上海交大校长的10年间,他与同事们一起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与科研团队研制了超短脉冲高能电子衍射与成像装置,实现了亚毫埃级的结构变化解析能力,并将超快

张杰:大学本质与创新人才培养

大学的本质  大学的使命是培养人才,灵魂是学术追求,根本属性是创新。对研究型大学来说,其本质就在于把一群极具创新思维的教师和一群极具创新潜质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让他们的创造力互相激发,产生使学生受益终身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智慧。因此,大学的三大职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也都围绕着培养创新

张杰院士:以人文情怀引导科学精神

张杰院士:以人文情怀引导科学精神   “饮水思源 爱国荣校”,在上海交通大学,这两句平易的校训几乎随时随处都能听到、看到,并深深植入一代代交大人的精神血脉。在校长张杰院士看来,校训中的“感恩、责任”意识,正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重要基石。  记者:不久前,您为交大学生上了一堂思政课,也讲

张杰院士当选上海市科协主席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09984.shtm 据上观新闻报道,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今天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实施 细则》的决议。经过民主程序,大

国家天文台预期发现宇宙暗能量动力学演化

  近期,世界最大星系巡天eBOSS国际科技计划合作组织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期刊MNRAS上发布了一组科学目标综述论文。其中,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公博领导的研究团队,发表了一项倍受瞩目的研究报告,预期eBOSS巡天将有可能首次在3s置信度水平上(即99.7% CL)发现宇宙暗能量动力学演化。 

上海天文台在“宇宙再电离”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早期宇宙与高红移星系团组通过分析哈勃空间望远镜(HST)深场GOODS-S的观测数据,发现一例121亿光年之外(红移3.8)、具有莱曼电离光子逃逸的星系。该星系的发现为探索星系驱动宇宙再电离过程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对象。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The As

寻找“宇宙望远镜”,天文学家带你“玩”

近日,由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基于真实天文科学数据策划并实施的“引力透镜搜寻公众科学项目”正式启动。光线经过大质量天体时会发生弯曲,产生类似透镜成像效果的“引力透镜效应”。强引力透镜为天文观测提供了一扇独特的窗口,科学家可以用它研究宇宙物质分布、宇宙学常数、检验引力理论等。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海量天文

天文学家测定迄今最精确宇宙膨胀速度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报告说,他们用天文望远镜确定星系距离,对宇宙膨胀速度进行了迄今最精确的测量。 宇宙膨胀速度通常被称为哈勃常数。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最新测得的哈勃常数值为73.5公里/(秒·百万秒差距),即一个星系与地球的距离每增加百万秒差距,其远离地球的速度

京城神秘陨石带来不解之谜-或携珍贵宇宙信息

北京天文馆陨石专家张宝林(右)和吴静杰手捧陨石  表面有矿物质点 内部呈青色 表皮颜色黑中带褐  神秘陨石带来不解之谜  初步判断它来自太阳系的其他天体 可能携有珍贵宇宙信息  国庆节期间,一块来自外太空的神秘陨石近日现身京城,它的身上充满了许许多多的问号,连研究陨石

彭影杰:获促进欧洲天体物理学宇宙学奖的中国人

   浩瀚宇宙,群星璀璨。  人类所处的银河系中,有上千亿颗像太阳一样的恒星,以及上千亿颗像地球一样的行星,而整个宇宙中则有上千亿个类似银河系的星系。“这些星系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人类的未来在哪里?”这是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彭影杰(上图。资料照片)每天都在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张荣桥:为人类认知宇宙贡献中国力量

中新网7月15日电 张荣桥永远忘不掉一年前的那个清晨。 2021年5月15日凌晨,在距地球3.2亿公里外的火星轨道,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后,按照预定的轨迹,进入火星大气层。着陆巡视器展开配平翼,弹出降落伞,分离防热大底和背罩,着陆平台伸开着陆腿,一系列的动作之后,在距离火星表面100米

张海潮等科学家提出宇宙学新模型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科院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海潮等提出了一种新的宇宙学模型,该模型把驱动宇宙现今加速膨胀的物理机制和宇宙早期暴胀的物理机制统一描述为同一个标量场,并用空间曲率为正的封闭空间解释了普朗克卫星2018报道的天文观测结果。近日,该论文成果以长文形式发表于《物理评论

上海天文台利用VLBI揭秘早期宇宙中的类星体

  类星体,由于在光学上看起来像恒星一样明亮而得名,其实它既非恒星,也非星系,而是一类活动星系核,它的中心被认为存在着千万倍太阳质量以上的超大质量黑洞。超高红移意味着十分遥远的过去,红移大于5的区域对应的宇宙年龄只有十亿年左右。探测高红移类星体的辐射性质是研究宇宙早期天体演化的重要途径。由于红移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