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体内肝损伤模型(酒精)

一、材料 纯系SD雄性大鼠,体重180g~200 g,由浙江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食用酒精选用北京酿酒总厂出品的56度红星二锅头。二、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5组,饲养在23℃~25℃室内,自由进食、进水;根据大鼠体重,A、B、C、D组每日用56°红星二锅头白酒以10ml/1Kg分别灌胃 0、4周、8周和12周;E组于酒精灌胃12周后,停止灌胃4周。大鼠通过股动脉采血处死,收集血浆和肝脏标本。三、主要指标检测(一)肝功能:应用日立7170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二)氧化抗氧化物质测定: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试剂盒分别检测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三)大鼠肝脏病理检查:大鼠处死后立即取出肝脏,称重后一部分以1......阅读全文

检测细胞凋亡的实验方法比较-4

六、Caspase-3活性的检测 Caspase家族在介导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caspase-3为关键的执行分子,它在凋亡信号传导的许多途径中发挥功能。Caspase-3正常以酶原(32KD)的形式存在于胞浆中,在凋亡的早期阶段,它被激活,活化的Caspase-3由两个

曹雪涛/侯晋揭示非编码RNA调控肝细胞癌的潜在机制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致命的恶性原发性肝癌,在与癌症相关的死亡中排名第四,在全球突发事件中排名第六,其5年生存率低。持续的肝损伤会引起慢性肝炎和反复代偿性肝细胞增生,最终导致肝癌的发生。肝癌发生的潜在调节机制已引起广泛关注,但仍很大程度上未知,需要进一步研究。调节肝细胞凋亡及其在肝癌发生中的作

乙醇脱氢酶活性测定对各类肝细胞损伤的诊断价值研究

    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同时人体摄入的绝大多数物质都要通过肝脏代谢.保证肝脏的正常工作和对肝 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需要对肝脏的功能进行实时监测.血清中常用来反映肝细胞损伤以及判断损伤程度的酶有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乳酸脱

两项研究:肝病防护转录因子FOXO3

  来自堪萨斯大学的研究者在最新一期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杂志上分别发表了两项研究成果,表明转录因子FOXO3能够预防丙型肝炎和酒精引起的肝脏损伤。他们认为,对FOXO3通路的调整,能够为由HCV-酒精引起的肝脏损伤提供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   最新一期的A

专家点评JCI | 胖子能喝酒?棕色脂肪保护酒精性肝损伤

图片引自:https://www.express.co.uk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古人也发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感叹。在中国的礼仪中,有事没事,总要喝点酒,欧阳修诗中也有“酒逢知己千杯少”,但是长期饮酒会导致酒精性肝病,这一点也是被很多研究已经证实。然而在酒文化中,还有一句关于饮酒俗语“小酌怡

片仔癀开出传统中药治疗肝癌新处方

  在全世界肝癌发病的病人当中,我国的肝癌患者占40%以上,将近一半的肝癌发生在中国,发病率居高不下。因为肝癌跟肝硬化、肝炎及慢性肝损伤有关,肝癌患者大部分有肝炎和肝硬化的病史,而肝炎跟环境、饮食卫生以及血液感染等等有关,因此,减少肝癌发病就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这就是所谓的肝癌防治“三早

检测细胞凋亡的实验方法比较-5

3 胆汁淤滞性肝病在许多临床综合征中可以观察到胆汁淤滞,胆汁淤滞是一组慢性进行肝病的主要特征,并可最终导致肝硬化、肝衰竭和死亡。肝内疏水的毒性胆盐储滞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肝损伤的一个主要原因,并被认为是胆汁淤滞性肝病肝损伤的一个关键原因。事实上肝内毒性胆盐:鹅脱氧胆酸和脱氧胆酸盐的储滞水平与肝损伤的程度

营养所研究发现酒精导致肝损伤的新机制

  近日,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期刊PLoS ONE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所的研究成果,揭示了Smad7在肝脏中的功能以及在酒精性肝损伤中的作用。   我国拥有历史悠久的酒文化,但是长期大量饮酒会影响肝脏脂肪代谢,可引起脂肪肝以及更严重的肝脏疾病。目前我国由于过度饮酒引起

代谢综合征与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

  导读: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及高脂饮食的摄入是导致全世界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人群数量激增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肠道菌群对宿主代谢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环境与宿主自身因素结合显著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比例及多样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作为重要的串联因素调节

CREB/ATF碱性亮氨酸拉链转录因子调控肝脏组织再生新机制

  8月30日,国际学术期刊Hepatolog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李于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CREBZF as a key regulator of STAT3 pathway in the control of liver regeneration in mice”,该研究

2016年疾病模型研究进展

  疾病模型,作为各种疾病的替代物,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及机制、药物筛选及开发、药物药效及作用机制等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建立和人类疾病状态相当的疾病膜型并不容易,各种模式动物在基因水平、生活习惯、体内微生物组成等方面都与人类有着相当大的差别,而疾病模型与真实疾病接近程度决定了我们的疾病

Science专家点评 | 产酒精的肠道微生物会导致肝病

  iNature  脂肪性肝病(FLD),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酒精性FLD(AFLD),通常由肝脏脂肪沉积引发,随后肝损伤:脂肪性肝炎,炎症,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虽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NAFLD与肥胖,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血脂异常以及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密切相关,但是这种

Cell Metabolism:肠道菌群引发NAFLD的发病机制领域新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790632)等资助下,首都儿科研究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袁静教授、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刘翟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杨瑞馥教授团队合作研究,在高产酒精的肠道菌群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致病机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无标记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用于慢性肝脏疾病无创监测

NIR-II应用|无标记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用于慢性肝脏疾病无创监测慢性肝脏疾病以及随之带来的肝纤维化是普遍且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形成方法与应用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无酒精滥用的肝病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变。可从单纯性脂肪肝经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HCC)或肝功能衰竭等终末期肝病。 根据Younossi等人的研究,“NAFLD是世

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造模案例分享(一)

2020年您是不是奉旨宅家了呢?有没有贴春夏秋冬膘?体检过后突然发现身边一群小伙伴患了肝浸润?也许很多人会认为,只要不饮酒那么自己的肝脏就不会有多大损伤。那当然是No, No, No~脂肪在肝细胞中堆积到一定量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NAFLD)就出现了。相对于酒精性肝病来说,NAFLD的发病率正以惊

2019年度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拟立项名单公示

序号项目名称联合单位101首部喷射抑制涡激振动的机理与技术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102融合信道状态信息与惯性传感器信息的高可用室内定位方法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103面向真实应用环境的磁电异质结磁传感器噪声抑制机理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104铋烯的宽带饱和吸收机制及其在中红外超快光纤激光器中的应用研究哈尔滨工程

肠道微生态与酒精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病(ALD)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酒精的脂溶性及毒性可直接破坏肠黏膜屏障,导致宿主肠道通透性增加,失调的肠源性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被破坏的细胞间连接直接进入门脉系统,可能是发生ALD的基础和重要原因。肝病程度越重(如肝硬化)患者比健康人血液有更高水平的细菌数量及其代谢产物,高水平的

研究揭示关键酶分子调控NASH中的肝损伤

  在美国,多达12%的成年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这是一种恶性疾病,可能导致肝硬化或肝癌。在最近一项研究中,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揭示了NASH发病过程中肝细胞死亡的分子途径,并有效抑制了NASH小鼠模型中的肝损伤严重性。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糖尿病与代谢健康研

Cancer cell封面:引发肝癌的罪魁祸首

   自德国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Helmholtz Zentrum München)的科学家们发现,一些免疫细胞迁移到肝脏,在那里与代谢性应激(如高脂肪饮食中的脂质)激活的肝组织细胞互作,由此促进了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癌形成,由此他们揭示出了这些分布广泛且危害严重的疾病从前未知的一种潜在机

肝脏胆汁酸失调联合推动肝癌的发生

  胆汁酸全谱分析   胆汁酸是一大类胆烷酸的总称,在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胆汁酸的生理功能可概括为:影响胆汁分泌、促进肠道对脂类物质的吸收并影响肠道功能。胆汁酸作为消化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由肝合成并随胆汁排入肠内,促进对脂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包括胆酸、鹅去氧胆酸、脱氧胆酸、石胆酸、熊去氧胆酸

肝脏胆汁酸失调联合推动肝癌的发生

  胆汁酸全谱分析   胆汁酸是一大类胆烷酸的总称,在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胆汁酸的生理功能可概括为:影响胆汁分泌、促进肠道对脂类物质的吸收并影响肠道功能。胆汁酸作为消化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由肝合成并随胆汁排入肠内,促进对脂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包括胆酸、鹅去氧胆酸、脱氧胆酸、石胆酸、熊去氧胆酸

肝脏胆汁酸失调联合推动肝癌的发生

  胆汁酸全谱分析   胆汁酸是一大类胆烷酸的总称,在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胆汁酸的生理功能可概括为:影响胆汁分泌、促进肠道对脂类物质的吸收并影响肠道功能。胆汁酸作为消化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由肝合成并随胆汁排入肠内,促进对脂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包括胆酸、鹅去氧胆酸、脱氧胆酸、石胆酸、熊去氧胆酸

研究肝脏胆汁酸失调联合推动肝癌的发生机理

胆汁酸全谱分析胆汁酸是一大类胆烷酸的总称,在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胆汁酸的生理功能可概括为:影响胆汁分泌、促进肠道对脂类物质的吸收并影响肠道功能。胆汁酸作为消化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由肝合成并随胆汁排入肠内,促进对脂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包括胆酸、鹅去氧胆酸、脱氧胆酸、石胆酸、熊去氧胆酸等及其甘氨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病原因与前景

  在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全球患病率高达25%,普通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病率为3%~6%,并已成为肝硬化、肝细胞癌和肝移植愈来愈重要的因素。NAFLD是目前全人类的一大顽疾,由脂肪性病变,进展为NASH,肝硬化,最后发展为肝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病原因与前景

  在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全球患病率高达25%,普通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病率为3%~6%,并已成为肝硬化、肝细胞癌和肝移植愈来愈重要的因素。NAFLD是目前全人类的一大顽疾,由脂肪性病变,进展为NASH,肝硬化,最后发展为肝癌。  

武大李红良教授同期发表两篇Nature Medicine文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FLD是肝脏疾病的一种极端发展形式,在过去的20年里,NAFLD发病数已翻倍,目前已经成为西方国家中最为常见的肝脏疾病,在中国也越来越多。  李红良(Hongliang Li)教授十年前来到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从零开始创建实验室与科研团队,近年来其研究组致力于非酒精性脂肪肝

再生医学:能容纳多类细胞的淋巴结

  来自匹兹堡大学医学院,McGowan再生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报道,淋巴结可以为多种不同细胞,以及来自其他器官的组织提供一个舒适的“家”,这表明未来某一天也许可以实现整个器官移植的一种以细胞为基础的新型方法。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这也是第一次发现同

蛋白GDF15在抵抗肥胖等疾病中功能多多

  最近,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因具有强有力的肥胖治疗潜力吸引众人的目光,其实GDF15在多种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小编针对这方面近期取得的进展进行一篇梳理,以飨读者。  1.Nature:重磅!揭示控制体重的GDF15信号通路,有望治疗肥胖和恶病质  doi:10.1038/nat

中国医学科学院建院60周年之十大科技成就

  六十岁月一甲子,不忘初心再出发。  60年前,中国医学科学院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科学院之一,成为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国家队和先行者。  从“落后”到“领先”,从“模仿”到“原创”,从“空白”到“超越”……60年来,医学科技创新路上的每一步都有中国医学科学院人深深的足迹,为人民健康护航途中的每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