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女科学家于翔Cell发表新文章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树突棘间竞争Cadherin/Catenin复合物介导了协调的树突棘修剪和成熟。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8月6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于翔(Xiang Yu)研究员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于翔博士主要研究神经电活动和感觉刺激调节神经元形态与神经环路形成的分子机制,在神经电活动调节神经环路形成的分子机制方面取得了系列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Neuroscience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19篇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论文。今年荣获了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树突棘(Dendritic spines)是位于神经元树突分支上的微小突起结构,是神经元接受其他细胞信号传入的部位。成熟树突棘的末端膨大呈球形,参与95%以上兴奋性突触的组成。树突棘通常是由一个膨大的棘头和一个较为狭窄的棘颈组成。这样的结构能够充分地将兴......阅读全文

上海生科院揭示介导树突棘修剪的分子机制

  8月7日,《细胞》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于翔研究组题为《树突棘的协同修剪与成熟由树突棘间对Cadherin/catenin复合物的竞争所介导》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相邻树突棘之间对cadherin/catenin复合物的竞争决定了它们在树突棘修剪过程中的不同命运

青年女科学家于翔Cell发表新文章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树突棘间竞争Cadherin/Catenin复合物介导了协调的树突棘修剪和成熟。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8月6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于翔(Xiang Yu)研究员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于翔博士主

Nature子刊:不一样的神经元修剪

  树苗不修剪,难成栋梁材,因此对于园丁来说,树木只有定期修剪,去掉某些枝条,剩下的才能长得更好。同样在发育期间,神经元生长与修剪也是必需的,来自Salk生物科学研究所的Rusty Gage等人发现成体小鼠中新生成的大脑细胞,之后会得到修剪。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5月2日的Nature Neuros

解析:氯胺酮为何是一种抗抑郁药?恢复树突棘形成

  通过深深潜入“抑郁”小鼠的神经回路之中,研究人员揭示了氯胺酮是如何在细胞中实现其快速抗抑郁作用的。该研究显示,氯胺酮恢复了前额皮层中的树突棘形成;它还揭示了健康的树突棘在维持长期的抗抑郁效果中所起的关键作用。Anna Beyeler在相关的《视角》文章中写道:“...这项研究为研发治疗对药物产生

遗传发育所等发现树突棘形态发生及稳定的分子调控机制

  神经元群通过细胞之间大量的突触(synapse)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整合,形成神经网络,实现中枢神经系统感觉、思维、意识活动等高级功能,诸多神经精神性疾病的发生均伴随着突触结构或功能的异常。树突棘是神经元树突质膜上形成的微小膜状突起,是兴奋性突触信号的主要接收位点。树突棘的结构和功能可塑性是学习和

树突状细胞特点

树突状细胞是一类形状不规则的非单核吞噬系统细胞,特点是胞浆有许多长突起呈触须状,使整个细胞的形态象一个蜘蛛。树突状细胞分散于全身的上皮组织和实质性器官,其细胞数量不超过局部细胞总数的1%;也可迁移到血液和淋巴,其数量不超过血液有核细胞总数的0.1%.在不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有不同名称,例如血液中的树

树突状细胞简介

1973年,Steinman和Cohn在小鼠脾脏中发现具有树枝状突起的独特形态的细胞,并将之命名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随着对不同组织来源DC研究的深入,目前已知的DC的亚群包括存在于淋巴组织、血液和非淋巴组织的经典DC(conventional DC,cDC

树突细胞的分离实验

实验步骤基 本 方 案 1 塑 料 黏 附 和E A 玫 瑰 花结 富 集DC此种技术用于分离DC已经使用了很多年,其间只经过了微小的修改(Steinman衫aZ., 1979)材 料(带V 项 目 见 附 录 1)胶原酶消化的脾脏细胞悬液(见辅助方案)高密度牛血清白蛋白(BSA) 溶液R P M

树突状细胞的功能

  人体内大部分DC处于非成熟状态,表达低水平的共刺激因子和粘附因子,体外激发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较低,但未成熟DC具有极强的抗原吞噬能力,在摄取抗原(包括体外加工)或受到某些因素刺激时即分化为成熟DC,而成熟的DC表达高水平的共刺激因子和粘附因子。DC在成熟的过程中,由接触抗原的外周组织

树突状细胞的类型

  树突状细胞:  1.滤泡树突状细胞(folliculardendritic cell,FDC) FDC定居于淋巴结浅皮质区淋巴滤泡生发中心内。FDC与抗原抗体复合物高度亲合力,能够捕获和滞留抗原,并在记忆B细胞发育中起重要作用,是参与再次免疫应答的APC.  2.淋巴样树突状细胞(Lymphoi

什么是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英语:dendritic cell)又称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一种白细胞。它存在于血液和暴露于环境中的组织中,如皮肤和鼻子、肺、胃和小肠的上皮组织。它们的作用是调节对当前环境刺激的先天和后天免疫反应。它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将抗原处理后展示给免疫系统的T细胞,

Nature新研究解析百年谜题

  大脑是了解最少的人体器官,它包含一个庞大的电兴奋神经元网络,所有神经元通过它们树突上的受体来彼此沟通信息。这些细胞以某种方式协同作用实现人类学习和记忆等壮举。然而其机制是怎样的呢?   研究人员知道树突棘(dendritic spine)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微小的膜性结构从树突分支中伸出,遍

JBC:科学家阐明大脑产生记忆力的分子机制

  当我们制造记忆时,大脑中的神经元就会伸出“细丝”同附近的神经元形成电化学连接;近日一篇发表于国际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范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揭示了记忆形成过程中神经元间的连接。  研究者表达,我们通过进行一系

树突细胞的分离实验(一)

基 本 方 案 1 塑 料 黏 附 和E A 玫 瑰 花结 富 集DC此种技术用于分离DC已经使用了很多年,其间只经过了微小的修改(Steinman衫aZ., 1979)材 料(带V 项 目 见 附 录 1)胶原酶消化的脾脏细胞悬液(见辅助方案)高密度牛血清白蛋白(BSA) 溶液R P M I 16

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研究

  人体内大部分DC处于非成熟状态,表达低水平的共刺激因子和粘附因子,体外激发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较低,但未成熟DC具有极强的抗原吞噬能力,在摄取抗原(包括体外加工)或受到某些因素刺激时即分化为成熟DC,而成熟的DC表达高水平的共刺激因子和粘附因子。DC在成熟的过程中,由接触抗原的外周组织

树突状细胞物种起源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DC)因其表面具有星状多形性或树枝状突起而得名,是科学家 Ralph M. Steinman于1973年首先发现的。DC尚无特异性细胞表面分子标志,主要通过形态学、组合性细胞表面标志、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能激活初始T细胞等特征进行鉴定。DC起源自骨髓多

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特点

人体内大部分DC处于非成熟状态,表达低水平的共刺激因子和粘附因子,体外激发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较低,但未成熟DC具有极强的抗原吞噬能力,在摄取抗原(包括体外加工)或受到某些因素刺激时即分化为成熟DC,而成熟的DC表达高水平的共刺激因子和粘附因子。DC在成熟的过程中,由接触抗原的外周组织迁移

树突状细胞的分布范围

  它们通常少量分布于与外界接触的皮肤(黏膜)部位,主要为皮肤(在皮肤上的,称为Langerhans细胞[注:Paul Langerhans (1847-1888), German anatomist]),和鼻腔、肺、胃与肠的内层。 血液中也可发现他们的未成熟型式。他们被活化时,会移至淋巴组织中与T

树突状细胞的分布范围

  它们通常少量分布于与外界接触的皮肤(黏膜)部位,主要为皮肤(在皮肤上的,称为Langerhans细胞[注:Paul Langerhans (1847-1888), German anatomist]),和鼻腔、肺、胃与肠的内层。 血液中也可发现他们的未成熟型式。他们被活化时,会移至淋巴组织中与T

树突状细胞的分布情况

它们通常少量分布于与外界接触的皮肤(黏膜)部位,主要为皮肤(在皮肤上的,称为Langerhans细胞[注:Paul Langerhans (1847-1888), German anatomist]),和鼻腔、肺、胃与肠的内层。 血液中也可发现他们的未成熟型式。他们被活化时,会移至淋巴组织中与T细胞

树突状细胞的生物来源

  人树突状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stemcell)。DC的来源有两条途径:①髓样干细胞在GM-CSF的刺激下分化为DC,称为髓样DC(myeloid dendritic cells,MDC),也称DCl,与单核细胞和粒细胞有共同的前体细胞;包括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

树突状细胞的生物来源

  人树突状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stemcell)。DC的来源有两条途径:①髓样干细胞在GM-CSF的刺激下分化为DC,称为髓样DC(myeloid dendritic cells,MDC),也称DCl,与单核细胞和粒细胞有共同的前体细胞;包括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

树突状细胞的来源途径

人树突状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stemcell)。DC的来源有两条途径:①髓样干细胞在GM-CSF的刺激下分化为DC,称为髓样DC(myeloid dendritic cells,MDC),也称DCl,与单核细胞和粒细胞有共同的前体细胞;包括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树突状细胞分化主要途径

分化主要有两条途径:①髓样干细胞在 GM-CSF的刺激下分化为DC,称为髓样DC( myeloid dendritic cells,MDC),也称DC1,与单核细胞和粒细胞有共同的前体细胞;②来源于淋巴样干细胞,与T细胞和NK细胞有共同的前体细胞,称为淋巴样DC( Lymphoid dendriti

树突细胞的分离实验(二)

1.将2 管 I m l 的 4000U /m l 胶 原 酶 D 稀 释(足够用于2 0 个脾脏): Im l 加 入 9m l H B S S(稀 释 至 400U /m l ,步 骤 8 使用), I m l 加 入 39m l 的 H B S S (稀 释 至 100U /ml)。置

Nature:光,擦除小鼠记忆

  发表于国际著名杂志Nature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和日本的多位科学家通过联合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设备,该设备可以改变小鼠大脑中的神经树突棘,而神经树突棘可以被促进记忆形成的事件在天然状态下首次修饰,因此该研究表明,通过改变大脑中的神经树突棘或许就可以促进大脑中已经形成的记忆被遗忘。  作为

院士伉俪Cell子刊再发新成果

  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动物大脑内的神经元树突及其分支,在出生后仍在继续形成和发展,大脑皮层锥体细胞的树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MST3(哺乳动物Sterile 20-like kinase 3)是一种广泛表达的激酶,能够促进轴突的生长。不过,人们还不了解MST3激酶信号对树突丝、树突

老年痴呆症潜在新靶点,副作用更少-前景更光明

  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UAB)的科学家们发现了大脑中的一种酶,这种酶可能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痴呆症的潜在靶点。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被称为 LIMK1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可能在树突棘的降解中起到重要作用。树突棘是连接大脑神经元的物质。6月25日发表在《科学信号》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研究小

氯胺酮有助于维持与抑郁症有关行为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东京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威尔康乃尔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小鼠中鉴定出氯胺酮(ketamine)诱导的大脑相关变化有助于维持与抑郁症有关的行为的缓解,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人们开发出促进人类抑郁症持续缓解的干预措施。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4月12日的Science期刊上,

Cell:科学家深入剖析并阐明大脑的结构

  近日,一项发表于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哈佛大学等处的研究者成功在纳米尺寸上对小鼠大脑的一部分进行了综合成像,该研究或为理解学习改变大脑的机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帮助。  文章中,研究者对小鼠的大脑进行图像采集并且进行了流水线式的分析,Lichtman表示,其中让我们惊奇的是,轴突通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