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新型纳米温度计及单细胞温度探测研究取得进展

作为一个基本物理参量,温度与细胞的酶促反应、信号传导等代谢活动密切相关。准确探测细胞内的温度变化,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细胞代谢活动规律的认识,而且也具有潜在的临床上应用价值。细胞尺度一般在微米量级,传统的手段难以实现对细胞内温度的探测。目前,细胞内温度探测往往借助于纳米温度计——温敏型纳米发光探针。然而,在进行细胞内温度探测时,现有纳米发光探针的发光性质除受温度影响外,往往还受细胞内复杂的生化环境(如:pH、离子强度等)影响。而细胞内的pH、离子强度等生化环境在时间、空间上是高度动态的,严重影响了细胞内温度探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前期成功构建高效量子点双光子发光探针(P-QD)基础上(Sci. Rep. 5, 9908; DOI:10.1038/srep09908),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降雨强课题组与北京大学教授沙印林课题组继续深入合作。研究发现,在近生理温度 (20-45 oC) 范围内,P-QD的发......阅读全文

新型纳米温度计及单细胞温度探测研究取得进展

  作为一个基本物理参量,温度与细胞的酶促反应、信号传导等代谢活动密切相关。准确探测细胞内的温度变化,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细胞代谢活动规律的认识,而且也具有潜在的临床上应用价值。细胞尺度一般在微米量级,传统的手段难以实现对细胞内温度的探测。目前,细胞内温度探测往往借助于纳米温度计——温敏型纳米发光探针。

新型纳米温度计及单细胞温度探测研究取得进展

  作为一个基本物理参量,温度与细胞的酶促反应、信号传导等代谢活动密切相关。准确探测细胞内的温度变化,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细胞代谢活动规律的认识,而且也具有潜在的临床上应用价值。细胞尺度一般在微米量级,传统的手段难以实现对细胞内温度的探测。目前,细胞内温度探测往往借助于纳米温度计——温敏型纳米发光探针。

纳米温度计可测量单个细胞温度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8月29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科学家日前开发出了一种能测量人体单个细胞温度的纳米温度计,并首次证实细胞内部温度并不像整个机体那样遵循平均37℃的标准,不同细胞个体在温度上往往存在显著差异。对这一差异的研究将有助于开发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   该研究由普林斯

纳米钻石“温度计”有望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癌症的方法

  据《自然》杂志网站8月1日(北京时间)报道,纳米钻石可用于量子计算机中处理量子信息,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纳米钻石的量子效应,将其变为“温度计”,测量出了人类胚胎干细胞内部的温度变化,精确度是现有技术的10倍。通过加入金纳米粒子,研究人员还能够利用激光对细胞的特定部分加热甚至杀死细胞,这有望提

基于纳米粒子等离子体共振耦合的细胞中分子组...(二)

利用异型双功能连接器把单克隆抗体结合到黄金纳米粒子表面,参考35。简单地说, 抗EGFR的单克隆抗体(克隆29.1.1σ)要用一个100 kDa的MWCO离心式过滤器来从腹水中剔除,并在40 mM浓度为1 mg/mL的HEPES溶液(pH 7.5)中悬浮处理。添加高碘酸钠(NaIO4)到

让癌细胞热死!

  很早之前科学家们就知道温度是重要的生命体征,标志着你是健康的还是生病了。17世纪,意大利生理家Sanctorio Sanctorius为了检测患者温度,发明了口腔温度计,时间过去了400年,科学家们又给自己制定一个新的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测量单个细胞的温度。  体内细胞温差虽然最多也只有几度,但

让癌细胞热死!

  很早之前科学家们就知道温度是重要的生命体征,标志着你是健康的还是生病了。17世纪,意大利生理家Sanctorio Sanctorius为了检测患者温度,发明了口腔温度计,时间过去了400年,科学家们又给自己制定一个新的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测量单个细胞的温度。  体内细胞温差虽然最多也只有几度,但

纳米药物会成为治癌“导弹”吗?

 我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纳米级药物有望成为一种精确打击肿瘤细胞的导弹级药物。那么纳米药物怎么找到肿瘤细胞?又如何分清敌我,辨别哪些是肿瘤细胞,哪些是正常细胞的呢?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我国在纳米药物研究领域取得成果的团队成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梁伟、博士研究生唐宁和研究

单细胞ICP-MS的原理及癌症相关应用

上次我们介绍了单颗粒ICP-MS的原理,可以高分辨地检测到每个小至纳米尺寸的颗粒中的元素类型,颗粒尺寸,并可以统计样品中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布。每个纳米颗粒产生一个脉冲峰,所得信号的强度同颗粒尺寸相关,脉冲数与颗粒浓度相关。这种技术基于超快速扫描时间的四级杆质量分析器,目前已经可以达到10µs 的采

8月1日《自然》杂志精选

  晚发性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基因研究   携带APOE基因的“阿朴脂蛋白Eε4”(APOE4) 等位基因的个体比携带其他变体的个体患晚发性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可能性要大十倍,并且发病时间还可能要早一些。Asa Abeliovich及其同事分析了未受影响的APOEε4携带者和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症患者

基因治疗显著提高外泌体产量和核酸包载效率

  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James Lee课题组发明了一种细胞纳米化生物芯片,在数量级上提高外泌体生产和核酸包载效率,在靶向性和疗效上大大超越目前临床实验正在测试的外泌体包载的基因治疗药物!这些结果12月16日发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  

碳纳米管连接神经元,修复受损脊髓

  科学家们已经在用碳纳米管控制神经元生长并修复神经细胞之间的电子连接了。并且他们已经证明碳纳米管能够安全地用于神经元修复,希望碳纳米管也能恢复脊髓受损的人的神经功能。这种结合碳纳米管的修复神经元方法带来了意料之外的益处。  碳纳米管具有一些优异性质,比如出色的导热性、机械强度和导电性,可以用来制造

迫使癌细胞自杀的新抗癌药

  最近,美国Roswell Park癌症研究所(RPCI)药理学和治疗学系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类新的小分子化合物,是为白血病和淋巴瘤开发新的靶向疗法的很好候选对象。这类新的化合物可迫使癌细胞自杀,研究人员将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了《Cell Death and Disease》杂志。  该研究的资

新型光控聚乙二醇(PEG)剥离型智能纳米颗粒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学科中心生物医学组近期发展了一种新型光控聚乙二醇(PEG)剥离型智能纳米颗粒,并将其用于增强肿瘤细胞靶向和深度渗透的研究。论文近期发表在Nano Letters(DOI: 10.1021/acs.nanolett.9b00737)上。  小分子药物通常不具备特异性识别和

磁性纳米粒子/磁性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三

体内应用:影响体内应用的磁性纳米粒子的2个主要特性是大小和表面功能。超顺磁氧化铁纳米颗粒(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s)的直径对它们在体内的生物分布有很大影响。直径为10-40nm的颗粒包括超小的超顺磁氧化铁纳米颗粒可以在血液循环中滞留较长时间,它们可

中国科大在实现哺乳动物裸眼红外图像视觉上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薛天教授研究组与美国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医学院(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Medical School)韩纲教授研究组合作,结合视觉神经生物医学与创新纳米技术,首次实现动物裸眼红外光感知和红外图像视觉能力。该研究成果于2019年2月28

谈及DNA,仍然只想起双螺旋结构,那你Out了!

  提起DNA,我们还是想起经典的双螺旋结构?那你Out了。利用DNA中的碱基配对原则,科学家们能够利用DNA分子构建出各种各样的结构,而且这些结构具有远非我们能够想象的用途。  DNA是大自然中一种最为神奇的分子之一。从微观而言,它携带的遗传指令是产生地球上几乎任何一种生物所必需的。如今,科学家们

中国科大等在实现哺乳动物裸眼红外图像视觉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教授薛天研究组与美国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医学院(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Medical School)教授韩纲研究组合作,结合视觉神经生物医学与创新纳米技术,首次实现动物裸眼红外光感知和红外图像视觉能力。该研究成果于2月28日(美国东

青年女科学家奖得主陈春英:冰与火之间寻找平衡

陈春英(右)与学生在实验室  提到女科学家,你会想到什么?或许这样一种调侃代表了不少人的想象:“本科生是小龙女,硕士生是黄蓉,博士生是李莫愁,女科学家是灭绝师太……”在人们的想象中,女科学家常常是严肃的、刻板的,有时甚至有点古怪。但见到女科学家陈春英时,这些想象都颠覆了。  接受

Cell子刊:超越光遗传学的新技术

  Chicago大学和Illinois大学的科学家们在三月十二日的Neuron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使用靶向性的金纳米颗粒,可以直接用光激活非基因改造的正常神经元。这是一个重大的技术进步,比目前的光遗传学方法更有优势。  “不需要遗传学改造,我们就能实现光遗传学刺激,”文章的资深作者,Chicago

脑肿瘤有了“终结者”

  AIE纳米仿生机器人示意图 深圳先进院供图  众所周知,脑胶质瘤被认为是最恶性的肿瘤之一,人体内的血脑屏障是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物屏障,然而却成为阻碍脑胶质瘤诊断和治疗的一个主要因素。  近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医药所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蔡林涛、副研究员张鹏飞、

美开发出可远程控制的磁性纳米粒子

  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针对细胞膜的磁性纳米粒子,可以使科学家远程控制细胞离子通道、神经元,甚至能够控制动物行为。该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   布法罗大学研究小组所开发的这种磁性纳米粒子大小只有6纳米,很容易在细胞间扩散。研究人员首先将纳米粒子固定在细胞膜上,

Nature子刊:消灭癌细胞的纳米“炸弹”

  Nature Nanotechnology杂志发表了一种强大的纳米技术,能够精确检测并消灭手术遗留的癌细胞。这种技术有望大大提升癌症患者的存活机会,尤其是当肿瘤无法完全切除的时候。研究人员正在积极筹备临床试验,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开展相关工作。  医生们在手术中总是尽可能的切掉所有癌细胞,因为残留的

活细胞成像2012最新进展及产品

  目前生物成像领域已经可以采用各种显微技术和共聚焦等技术了,这提高了图像的精确度,但是要观察到深层组织活动并不容易,因此在一些活体成像,组织深部观察等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技术进步。2012年活体显微技术,荧光显微技术,以及活细胞成像方面都涌现出了不少重要的技术成果。   活体动物成像技术主

2017年3月24日Science期刊精华

  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7年3月24日)发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让小编一一道来。  1.Science:三分之二的致癌突变归因于随机DNA复制错误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基梅尔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提供证据证实随机的不可预测的DNA复制“错误”导致将近三分之

研究发现红外光触发药物超敏释放抑制肿瘤生长

  合肥工业大学一项研究发现,通过光热试剂在近红外光照射下产生的光热效应,能触发化疗药物从黏流态高分子纳米药物载体中超敏释放,显著增强对肿瘤生长的抑制效果。成果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期刊。  最新研究发现,高分子纳米药物富集在肿瘤部位并被肿瘤细胞摄取后,需要从纳米载体中快速释放才能达到更有效的肿瘤杀

科学家在同源靶向纳米载药领域获得新突破

   近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纳米医学小组在“以癌治癌”的同源靶向纳米载药可视化精准治疗癌症方面取得了新突破,这种充分利用癌细胞之间互相亲和作用的“以癌治癌”疗法让更多人了解到了纳米医学治疗癌症的优势。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纳米领域顶尖期刊ACS Nano上。  深圳先进院博士郑明彬告诉记者,“

中国科学家在同源靶向纳米载药领域获得新突破

  近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纳米医学小组在“以癌治癌”的同源靶向纳米载药可视化精准治疗癌症方面取得了新突破,这种充分利用癌细胞之间互相亲和作用的“以癌治癌”疗法让更多人了解到了纳米医学治疗癌症的优势。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纳米领域顶尖期刊ACS Nano上。  深圳先进院博士郑明彬告诉记者,“以

OpenSPR在阿尔茨海默病AD治疗药物研究中的应用(二)

为了验证rHDL/D在脑内和细胞内药物传递性效果,荧光素c6替代donepezil,荧光成像及流式分析显示,经荧光标记的rHDL/c6转运通过BBB的速率是Lipos/c6的两倍,即细胞bv-2对Lipos/c6的内化率约为rhdl/c6的40%,表明apoA-I的修饰有助于纳米药物具有高效率的BB

J Biotechnol:“微型药物工厂”或可有效攻击肿瘤

  近日,一项发表于国际杂志Journal of Biotechnology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Norris Cotton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典型的化疗方法往往会给患者机体带来常年的系统性毒性问题,而开发一种包含纳米多孔胶囊的治疗性细胞或可分泌抗肿瘤分子来有效杀灭肿瘤细胞。  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