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研究揭示TALE蛋白新功能

2012年9月27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医学院颜宁教授研究组和北京大学席建忠教授合作在细胞子刊《细胞―报告》(Cell Reports)在线发表论文,报道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蛋白(TALE)能够特异识别DNA-RNA杂合链,并且能够保护DNA-RNA杂合链不被核酸酶降解,这一发现大大拓展了TALE在生命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 TALE (Transcription Activator Like Effectors)是一类DNA结合蛋白。TALE蛋白的奇特之处在于它的DNA结合结构域是由可变数量的重复单元组成,每一个重复单元特异识别一个 DNA碱基对。大多数情况下每个重复单元由34个氨基酸组成。每个重复序列中第13位的氨基酸特异识别DNA正向链中的ATCG碱基。根据TALE蛋白对 DNA序列的特异识别,科学家们现在可以设计组装任意的TALE重复单元去识别任意序列的目标双螺旋DNA,并且构造出切......阅读全文

历时十一年!施一公组完成酵母剪接体结构最后拼图

  3月15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就剪接体的机理与结构研究,于《细胞》(Cell)期刊发表题为《催化激活状态的酵母剪接体结构揭示RNA剪接分支反应的机理》(Structures of the Catalytically Activated Yeast Spliceosome Revea

清华大学生科院Cell:酿酒酵母“催化后剪接体”的结构

  这篇题为Structure of the Post-catalytic Spliceosome from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论文首次展示了pre-mRNA中3’剪接位点的识别状态,该结构为回答RNA剪接反应过程中pre-mRNA中的3’剪接位点如何被识别,第二步转

施一公再发Science 克服提纯问题 发布最新酵母剪接体结构

  2018年5月25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就剪接体的组装机理与结构研究于《科学》(Science)杂志以长文形式再次发表重大研究成果。这篇题为《完全组装的酿酒酵母剪接体激活前结构》(Structures of the Fully Assembled Saccharomyces cer

施一公等在《科学》发文报道酵母剪接体三维结构

2016年12月16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施一公教授研究组于(Science)杂志就剪接体的结构与机理研究再发长文(Research Article),题为《酵母剪接体处于第二步催化激活状态下的结构》(Structure of a Yeast Step II Catal

施一公:克服提纯问题,发布最新酵母剪接体结构

  2018年5月25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就剪接体的组装机理与结构研究于《科学》(Science)杂志以长文形式再次发表重大研究成果。这篇题为《完全组装的酿酒酵母剪接体激活前结构》(Structures of the Fully Assembled Saccharomyces cer

清华大学施一公最新JBC文章

  来自清华大学生科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yeast metacaspase Yca1”的文章,报道了一种重要的蛋白酶:Yca1 metacaspase的晶体结构(分辨率为1.7 angstrom),并由此分析了这种酶的作用特点。

施一公连发两篇Cell文章:一步步完成剪接体的拼图

  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研究组一直致力于捕捉RNA剪接过程中处于不同动态变化的剪接体结构,从而从分子层面阐释RNA剪接的工作机理。  在11月16日公布的Cell杂志上,这一研究组再次发表研究论文:Structure of the Post-catalytic Spliceosome from Sac

施一公团队新方向:报道首个人源次要剪接体的电镜结构

  北京时间2021年1月29日,西湖大学教授施一公研究组在《科学》发文,首次报道了“神秘”的次要剪接体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  这也标志着该团队在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上迈出关键一步。  生物体的遗传信息经过“转录”从DNA传递给RNA,再经过“翻译”从RNA传递给蛋白质,这就是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

又1篇Science!施一公组发表冷冻电镜新成果

  这篇题为《完全组装的酿酒酵母剪接体激活前结构》(Structures of the Fully Assembled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pliceosome Before Activation)的论文报道了酿酒酵母剪接体处于被激活前阶段的两个完全组装的关键构象——

新型近红外激发纳米探针成功监测生物钾离子浓度变化

  4月18日,《科学进展》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高灵敏和特异的纳米探针用于近红外钾离子成像》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杜久林研究组、熊志奇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施剑林、步文博研究组的一项合作

2018前10月生物医学风云榜 袁隆平 曹雪涛及施一公等上榜

  经过特殊的算法,我们得到了2018年前10个月中国生物医学风云榜人物及最火爆的3个重大学术界事件,能够上榜的风云人物/事件,都曾长时间占据过100多个公生物医学公众号的头版头条。  在此,我们精选了其中的3个事件及16位风云榜人物。我们对其进行了划分,分别是:6星级的3个事件,分别位诺贝尔奖,国

《科学》重磅:施一公团队聚焦新方向

 人源次要剪接体的三维结构   北京时间2021年1月29日,西湖大学教授施一公研究组在《科学》发文,首次报道了“神秘”的次要剪接体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这也标志着该团队在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上迈出关键一步。 生物体的遗传信息经过“转录”从DNA传递给RNA,再经过“

开年新篇!施一公团队Science再发剪接体新成果

  2016年1月8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科学》(Science)就剪接体的结构与机理研究再发长文(Research Article),题为《U4/U6.U5 三小核核糖核蛋白复合物3.8埃的结构:对剪接体组装及催化的理解》(The 3.8 A Structure of the U

Cell Research:谷氨酰胺对癌细胞的新作用

  来自清华大学的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发表了题为“A proposed role for glutamine in cancer cell growth through acid resistance”的文章,围绕谷氨酰胺在癌细胞中的作用,提出了不同于经典观点的新见解,指出谷氨酰胺在肿瘤细胞中的

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新年第一篇《PNAS》文章

  三年前,清华大学生科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PNAS杂志上发表论文,揭示出了Apaf-1凋亡体(apoptosome)激活caspase-9的分子机制,但关于Apaf-1的作用机制依然知之甚少。今年1月,这一研究组再次于PNAS发文,通过分析与caspase-9结合的Apaf-1凋亡体结构,以及在A

清华大学生科院施一公教授新年第一篇《PNAS》文章

  三年前,清华大学生科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PNAS杂志上发表论文,揭示出了Apaf-1凋亡体(apoptosome)激活caspase-9的分子机制,但关于Apaf-1的作用机制依然知之甚少。今年1月,这一研究组再次于PNAS发文,通过分析与caspase-9结合的Apaf-1凋亡体结构,以及在A

我科学家揭示剪接体组装及激活机制

日前,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研究组就剪接体的组装机理与结构研究于《科学》期刊发表题为《完全组装的酿酒酵母剪接体激活前结构》的论文,报道了酿酒酵母剪接体处于被激活前阶段的两个完全组装的关键构象——预催化剪接体前体和预催化剪接体。  这两个高分辨率三维结构首次展示了在剪接体组装过程中剪接位点和分支点

刘默芳施惠娟发表Cell文章 发现人Piwi基因突变致男性不育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Cell)于5月26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刘默芳研究组与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施惠娟研究组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Ubiquitination-deficient Mutations in Human Piwi Cause Male Infert

清华大学颜宁教授Cell Research发表新研究成果

  来自清华大学、剑桥生物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兰尼碱受体1(RyR1)的中央结构域是远距离变构门控通道开放的传感器。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7月29日的《Cell Research》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清华大学的颜宁(Nieng Yan)教授。2007年作为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的颜宁受聘于清华大学医

清华大学颜宁教授Cell Research发表新研究成果

  来自清华大学、剑桥生物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兰尼碱受体1(RyR1)的中央结构域是远距离变构门控通道开放的传感器。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7月29日的《Cell Research》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清华大学的颜宁(Nieng Yan)教授。2007年作为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的颜宁受聘于清华大学医

精子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翻译激活机制被发现了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约有15%~20%的不孕不育夫妇,其中近50%是男性因素导致。环境污染、生活压力、遗传病等因素是造成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但目前有一半以上不育男性无法明确其病因。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简称“分子细胞中心”)刘默芳研究组与国内外多家实验室合

清华施一公Genes & Dev细胞凋亡研究新进展

  在2015年1月31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的“201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院士课题组完成的“首次揭示阿尔茨海默氏症致病蛋白三维结构”而入选。2月2日,Elsevier 在其中文网站上公布“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中科院院

清华施一公院士Nature子刊发表重要新成果

  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获得了26S蛋白酶体(proteasome)的原子结构,这一研究成果发布在7月18日的《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清华大学的施一公(Yigo

Nature重点介绍施一公研究组成果

  近期施一公教授研究组题为“早老素家族天冬氨酸膜整合蛋白酶的结构”的文章,引起了不少关注,1月3日Nature杂志以“Structural biology: Membrane enzyme cuts a fine figure”为题,详细介绍了这项成果及其意义。   文章指出,这项研究成果令

清华大学博士后发表Science 报道人源剪接体催化步骤

  自2015年,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研究组首次报道了裂殖酵母剪接体3.6 Å的高分辨率结构之后,这一研究组陆续解析了7个不同状态的剪接体高分辨的三维结构,整个剪接通路,将剪接体介导RNA剪接的过程串联了起来。但是与酵母剪接体相比,以人类为代表的高等生物的剪接体组成、组装和调控更为复杂,其结构研究也因

研究揭示靶向NS1的黄病毒广谱保护性抗体作用机制

  2021年1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高福研究组,微生物所研究员施一研究组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Paul R. Young、博士Daniel Watterson研究组合作,在Science发表了题为A broadly protective ant

施一公团队破解结构生物学最大难题之一

施一公  北京时间8月21日凌晨,著名的《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的两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宣布得到了高分辨率的剪接体三维结构和剪接体对前体信使RNA执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机理,从而将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在分子机理的研究上大幅度向前推进。  “这项研究成果的意义很可

冷冻电镜横空出世,2019年清华大学独自发表16篇CNS

  冷冻电镜,是用于扫描电镜的超低温冷冻制样及传输技术(Cryo-SEM),可实现直接观察液体、半液体及对电子束敏感的样品,如生物、高分子材料等。冷冻电镜兴起于2013年,在2017年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1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冷冻电镜技术发展做出原创性贡献的3位科学家,他们分别是瑞

冷冻电镜+清华大学=7篇Cell、Nature、Science

  施一公  该校的施一公院士、颜宁教授是这一领域的知名科学家。最近,两位学者都有新成果发表在CNS上。7月22日,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Science杂志就剪接体的结构与机理研究发表两篇长文,题目分别为“Structure of a Yeast Activated Spliceosome at 3.5

Cell杂志12月最受关注的八篇文章

  Cell创刊于1974年,现已成为世界自然科学研究领域最著名的期刊之一,并陆续发行了十几种姊妹刊,在各自专业领域里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Cell以发表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创性科研报告为主,许多生命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都发表在Cell上。本月《Cell》前十名下载论文为:  A Method 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