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土壤与土壤生物学发展战略研讨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研讨会会场 6月1日至4日,“土壤与土壤生物学发展战略研究”专题组在福建武夷山组织召开了第一次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城市环境研究所共同承办,邀请了20余位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院校从事土壤和土壤生物学的专家对相关领域的前沿进展、存在问题和挑战等作了学术报告,就“土壤科学发展现状、前沿和国家需求”、“土壤生物学与土壤养分循环发展前沿”、“土壤生物学与全球变化发展前沿”、“土壤生物学与环境污染修复发展前沿”、“土壤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发展思路”、“土壤生物学领域的新一代研究方法和技术”和“土壤生物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土壤与土壤生物学发展战略研究”的计划并进行了任务分工。北京大学陶澍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资环局等部门的负责人也应邀参加了研讨会,并对此次研讨会及该战略研究提出了宝贵建议。该专题研究拟通过组织......阅读全文

2018年最具影响力环保新闻——上半年度环保大事记

环保大事记2018年4月  4月3日,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主持召开部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有关细化落实措施和责任分工。副部长翟青、刘华,中央纪委驻生态环境部纪检组组长吴海英,副部长庄国泰出席会议。机关各部门主要

中科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站:解黄三角之困

   潮汐湿地观测场韩广轩摄  生物多样性观测样地海岸带所供图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中所指奔流到海就是东营的黄河入海口,它地处渤海与莱州湾的交汇处,黄河千年的流淌与沉淀,在它的入海口成就了中国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东北亚

姚檀栋等: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第三极”,它的环境变化,对整个地球,特别是欧亚的环境、生态系统等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最近,中国科学院组建了“西藏创新集群”。经过100多位国内外专家两年多的努力,在广泛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完成了《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报告。报告综合评估了青藏高原从过去2000年到未来100年

中部地区环保成为年度重点工作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随着经济等发展,长江流域的生态破坏严重。  沿江工业密布,每年排入长江的污水量相当于黄河水量;大量物种消失,白鳍豚功能性灭绝,而江豚正步其后尘;作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干涸变“草原”……  中部地区地处我国腹地,承东启西、连贯南北,位于长江、黄河、淮河等重要流域的关

中科院山地表生过程重点实验室:守护绿水青山

   中国广袤的国土面积中,山地占了很大的比例。谁来为山地的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的国家战略需求出谋划策?中科院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就是这样一个特色鲜明的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山地”冠名的国立研究机构,记者近日走进了山地所,山地所研究员、环境重点实验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环学外字〔2020〕106号为保护改善土壤与地下水环境质量,发挥科学技术在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中的支撑作用,深入交流和研讨土壤与地下水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模式,提高我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技术创新能力,为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中国环

“资源与海洋、生态与环境创新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2月28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资源与海洋、生态与环境创新基地战略研究与科学评价”通过项目课题验收,课题验收会议由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张志强研究员主持。   项目课题验收按照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课题验收的要求,进行了课题完成情

07年新筹建重点实验室发表文章解析演化形成新机制

来自昆明动物研究所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揭示了ghrelin/GHSR信号通路系统的保守性,以及新的motilin/MLNR信号通路系统的演化形成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杂志上。 这一研究受到了973项目和国家自然

赵其国滕应:以生态扶贫带动精准扶贫

  生态环境退化与经济贫困恶化是许多国家贫困地区面临的两大困局,也是联合国203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极为关注的重要内容。能否将对这二者的治理结合起来,是科学家们一直思索的问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赵其国院士、滕应研究员提出,应以生态扶贫带动精准扶贫,实现减贫脱贫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  建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多位会员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

  5月30日是我国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5月27日“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全国创新争先奖励大会“在京召开。  全国创新争先奖”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之后,国家批准设立的又一个重要的科技奖项,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一个科技人才大奖。该奖主要表彰在科学研究、技

论文发表支出超2万 需经必要性审核(附各期刊版面费)

第三部分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目录  《通知》同时提出,对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产生的代表作和“三类高质量论文”,发表支出可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专项资金按规定据实列支,其它论文发表支出均不允许列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科技期刊参照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目录确定。那么,一起来看看能在

南沙群岛美济礁中科院岛礁综合研究中心正式启用

  记者1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位于南沙群岛美济礁的中科院岛礁综合研究中心于2018年12月31日正式启用,为长期开展热带海洋环境下的深远海生态、地质、环境、材料、海洋能利用等现场原位观测研究提供了必要的试验基地。  据悉,该中心始建于2008年,其前身是中科院设立在永暑礁附近海域的海洋观测潜标站,主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名单出炉!共有285项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了《关于下达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项目的通知》,共有285项入选项目。其中,领军期刊类项目22项;重点期刊类项目29项;梯队期刊类项目199项;高起点新刊类项目30项;集群化试点项目5项。  原文如下:  各有关单位:  根据中国科协、财政部、教

王如松院士:新型城镇化,生态要优先

  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和公园绿化并不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全部   城市的净化、绿化、美化,需要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的支撑,包括“肾”、“肺”、“皮”、“口”、“脉络”   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

生态优先文明发展成新型城镇化亮点

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和公园绿化并不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全部 城市的净化、绿化、美化,需要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的支撑,包括“肾”、“肺”、“皮”、“口”、“脉络” 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

陈宜瑜院士:长期生态学研究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中国科学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对中国各主要生态系统和环境状况进行了长期、全面的监测和研究,对生态学发展的意义举足轻重,并为改善我国生态系统管理状况、保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曾是中国科学院主管CERN

吴丰昌院士等人权威解答新版《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镉》

  2020年2月28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镉》(2020年版),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生态环境基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吴丰昌院士和有关专家就基准的出台意义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问:作为国家生态环境基准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想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生态环境基准?我们为什么要制定自己的

共285项!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项目公示

各有关单位:  根据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关于组织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有关项目申报的通知》及《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评审细则》有关规定,经公开申报、资格审查、陈述答辩、专家委员会复核、结果公示,确定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项目共计28

江桂斌院士:环境污染的毒理和健康效应

  2015年5月7日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江桂斌院士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玉泉路校区作为题为“环境污染的毒理和健康效应”为题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国科大本科生赵瑞琪主持。江桂斌院士:环境污染的毒理和健康效应  在简短的开场白中,江桂斌表示自己很愿意与大学生交流,这样能让自己变得年轻

吴玉虎:再谈青海野生古柽柳林的价值

  8月10日、20日,本报先后发表吴玉虎《呼吁有关部门尽快抢救柽柳树王》、《呼吁拯救世界罕见野生古柽柳林的最新进展》的来信,引起有关部门和媒体的关注。今天,吴玉虎再次投书本报——  继我国柽柳属植物学专家刘铭庭之后,8月25日至30日,由潘伯荣和我率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

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学术研讨会在地理资源所召开

  2月22日,由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主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承办的“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学术研讨会”在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召开。   研讨会邀请科技部社发司资源环境处处长徐俊、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监测处处长杨智、环保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副主任王桥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中国科学院能源与环境高层战略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作为2007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的一部分,9月13日下午,中国科学院能源与环境高层战略研讨会在北京金玉大厦举行,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主持,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符淙斌院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库贝尔·兰贝克、中科院电工研究所严陆光院士、美国斯坦福大学道格

周生贤: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 构建强大科技支撑体系

周生贤: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要着力构建强大坚实的科技支撑体系  道路问题至关重要,事关全局。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选择什么道路,坚持什么道路,从来都是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得失的决定性因素。“十一五”以来,环保部门围绕着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让江河湖泊

973计划173个项目后三年经费预算安排 总经费达17亿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6年1月4日,科技部公示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2014年立项173个项目后三年预算安排初步方案,总经费达人民币1,708,013,700元,专项经费达人民币1,676,450,000元。  公示如下:  经过中介机构评估、预算管理部门的综合审查,国

夏军:水是生命之源 生产之要 生态之基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水利事业在国家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关注水利事业,凸显了党和政府对水利事业的高度关注。这是水利事业的发展机遇,也是科技工作者沉甸甸的责任与义务。本报特约请水利、农业、政策领域的有关学者解读文件,提出建议,以科学引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今天刊登第一篇。

东北三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陆续启动

   日前,记者从中科院东北地理所获悉,该所立足本单位学科优势,根据“七大分子作物育种”、“全球变化及应对”以及 “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三个专项的具体内容,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相关科研院所及高校40余家,牵头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建所六十周年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60年来,地处祖国南海之滨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无论是筚路蓝缕中勇于求索,还是春涌神州时的敢闯敢试,都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历史使命,将国家重大需求和海洋科学研究紧密融合,用青春和汗水谱写出大气磅礴、绚烂辉煌的优美华章。2018年10月,11位院士、3位

初心薪火相传|守护绿色明珠 瞄准世界一流

   与国家风雨同路,与时代命运与共。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以下简称华南植物园)迎来90岁华诞。  “90年来,我们历经战火纷飞、新中国成立、十年‘文革’、改革开放,华南植物园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进入了新时代。”

关注“土十条”:2018首届全国土壤大会7月召开

国家发布“土十条”,土壤安全再引关注。“中国土壤环境促进平台”开会,决定2018首届全国土壤大会将于7月在北京召开,中国网消息 记者从日前举行的首届全国土壤大会暨中国土壤环境促进平台启动大会上获悉,由甘肃临泽县人民政府、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等20多家企事业单位联合发起的“中国土壤环境促进平台”在此

地理资源所主持的《甘南州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通过评审

  7月3日,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编制的《甘南州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专家评审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由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长王砚主持。评审专家委员会由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发改委、北京林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单位的院士、专家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