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德研究显示重要研究更有可能引用重要论文

据《自然》网站报道,一项由德国马普学会(Max Planck Society)文献统计学家Lutz Bornmann领导的研究发现,较之于科学价值平平的研究,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更有可能引用重要的论文。 这项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上的研究对2003年发表在生命、医疗、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总数将近87万篇的文章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自身被引用次数多的文章,其引用的文章也具有很高的被引用次数。 “牛顿的那句‘看得更远,只因站在巨人肩上’的话,如此看来似乎是对的。”Bornmann表示。 同时,研究也显示在资金困难时期,“将经费集中投入给顶级研究是一种好策略”,而将经费平均分配却没什么意义。 不过Bornmann也承认该项研究具有局限性,因为引用率只是评估学术影响的手段之一,并不一定能说明科研质量的好坏。此外,一般认为中等级别的研究为了促进顶级研究的发展而有存在的必要,而这项研究的结果......阅读全文

从跟跑到并跑:我国科技论文正向高质量转型

  以石墨烯为基础的新型晶体管,为我国未来实现超高速晶体管奠定了基础;“嫦娥四号”实现月球背面成功着陆;5G商用将世界带入高速互联时代;“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制备出大规模光量子计算芯片,使量子计算机获得超凡计算能力成为可能……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这些不断刷新的“重大科研成果之最”,彰显着中国科研从昔

中国论文遭撤稿背后:一篇SCI论文校方奖1万

震惊科学界的论文造假事件背后——“一场与SCI有关的丑闻”     论文造假事件震惊学界   2009年12月19日,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E分卷官方网站发表文章,公布了以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师钟华和工学院讲师刘涛为责任人,发表在该刊物的70篇论文存在造假现象,并作出一次性撤销

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通过计量统计遴选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1]、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这五个学科中受到科技界热切关注的科学成果,及中国研究者参与的每个学科TOP30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学研究热点

张春霆院士:学术评价的评价

  1 引言 学术评价者学术界之大事也,事关国家科技的良性发展和原始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关乎科研人员的入职、职称的提升、资助和奖励的获取等切身利益,不可不察也。 2010年6月17日,英国著名刊物《自然》(Nature)以《评价的评价》为题发表了一篇社论,对本期中发表的三篇有关学术评价的文章加以介绍和

李保国:改进评审机制比开发评审指标更重要

  科研工作是一项竞争激烈的职业。研究人员必须达到更高标准才能获得职位职称和研究资金。如今,生态学和进化学领域对研究人员的评价越来越依赖于发表论文的数量、作者排名、论文被引次数、期刊的影响因子等,这些因素正在塑造着学术未来。  近日,中科院西安分院副院长李保国团队的一项研究发现,这样的评估越来越多地

《自然》杂志解密百年来最高引用率研究成果

  高温超导体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确定、宇宙膨胀加速的最早观察结果,所有这些突破都获得了诺贝尔奖和国际认可。但这些论文从未宣称自己跻身有史以来引用率最高的百篇论文之列。  引用是作者承认早期研究的方法、理念和发现的标准手段,并且通常被当作衡量一篇论文重要性的粗略标准。50年前,Eugene G

统计数据显示成果转化率低仍是科研“短板”

         美国探索频道最新打造的一档固定栏目《神奇的中国》,近来风靡全球。它以每周一小时的中国题材纪录片形式,向观众讲述新世纪以来中国发生的巨变。对于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发展,纪录片给出了这样的描述:  以前的中国,是世界的工厂,制造业的首都,但

创新还是跟风?国家科技奖励路在何方?

  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中国的科学技术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基本上走的是跟踪模仿的道路。在近代科技发展史上,由中国人原创并产生世界性深远影响的科技成果寥寥无几。但对于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国而言,这种状态如果长期持续下去,终究难逃落后挨打的结局。科技创新不仅关系到现实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实力,也关乎

2018前10月生物医学风云榜 袁隆平 曹雪涛及施一公等上榜

  经过特殊的算法,我们得到了2018年前10个月中国生物医学风云榜人物及最火爆的3个重大学术界事件,能够上榜的风云人物/事件,都曾长时间占据过100多个公生物医学公众号的头版头条。  在此,我们精选了其中的3个事件及16位风云榜人物。我们对其进行了划分,分别是:6星级的3个事件,分别位诺贝尔奖,国

从化学与材料领域期刊排名,看Google Scholar h5因子

  半个月前,Thomas Reuters 公布了SCI收录期刊最新的影响因子数据,并受到广泛重视,在科学网上也已经被多次讨论。  实际上,Thomas Reuters 每年公布的期刊计量学数据中包含总被引次数,即时影响因子,两年影响因子和五年影响因子等众多指标,但是人们一般最关注的还是两年影响因子

期刊总编谈怎样写好一篇学术论文

  要撰写好一篇学术论文,必须要掌握好撰写学术论文的方法。作者从事研究二十余年,从事学术刊物的主编已有近十年的经历。本文作者以两种不同的眼光和视角来谈谈如何撰写好一篇学术论文的问题。当然方法论再好,也不能取代认真读书踏实积累的作用,小伙伴们加油吧!  从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到作为研究人员,几乎很少

科研评价指标纵横谈

  在评价考核时,为了减少人情干预,客观指标成了首选。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这些指标容易被异化成“唯一”或“决定性”指标。其实,论文数量、被引频次、同行评议……这些评价指标和方法绝不是“有你没我”的不可兼容,关键是评价什么对象,各种方式该占多少权重。说句到家话,指标只是工具,用得好不好,关键在于使用

代表委员为科研功利病开方 呼吁完善奖励分配机制

  忙着跑关系、抢项目,忙于写文章,片面追求SCI、影响因子,学术造假等不端行为曝光……针对当前科研领域的不良现象,前来参加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开出处方,呼吁从课题立项、成果评审、评价方式、经费分配等多方面加以改革完善,使我国科研体系强身祛病,远离功利和浮躁。处方一:科学立项,

短效评价阻碍科学创新

  开垦少有人涉足的科学领地,有可能收获重大的科学影响,但同时也具有更高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由于采用了非常规的研究方式,这类研究常被称作“探索性研究”,与基于常规方式的“开发性研究”形成对照。可以预见,前一类研究中涉及更多“新颖性”,因而也有可能发现更多潜在的科学创新。  然而,创新的科学研究是否总是

短效评价阻碍科学创新

  开垦少有人涉足的科学领地,有可能收获重大的科学影响,但同时也具有更高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由于采用了非常规的研究方式,这类研究常被称作“探索性研究”,与基于常规方式的“开发性研究”形成对照。可以预见,前一类研究中涉及更多“新颖性”,因而也有可能发现更多潜在的科学创新。  然而,创新的科学研究是否总是

高校科研论文质量整体低于科研机构:为什么

  一直以来,围绕科研工作者的考核就是一个又一个的数字,对于这样的考核方法,有专家称之为“数数”。论文数量和引用率都是数字指标,但并不应该被当作评价科研成果的不二法宝。真正能衡量研究含金量的是同行评议。  又到了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者们盘点和总结一年工作的时候了。其中,论文对于每一位需要参加考核的老师

高校科研论文质量整体低于科研机构:为什么

  一直以来,围绕科研工作者的考核就是一个又一个的数字,对于这样的考核方法,有专家称之为“数数”。论文数量和引用率都是数字指标,但并不应该被当作评价科研成果的不二法宝。真正能衡量研究含金量的是同行评议。  又到了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者们盘点和总结一年工作的时候了。其中,论文对于每一位需要参加考核的老师

院士会诊我国科研界“外刊依赖症”:SCI崇拜是误区

“杨院士,您的稿子投到我们《中国科学》上吧!” “我的报告是几篇不同文章,那些文章已经要投稿到Physical Review Letters(美国《物理评论快报》)上了。” “您不给我们投一些?” “将来要是有别的再给你们投稿。” 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专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校科学发展“助推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为促进基础研究和学科发展而设立的最主要的科技计划项目,是国家资助高水平基础、应用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也是促进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以及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86年设立以来,其在推动国家基础研究发展,促进基础学科建设,发现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美一篇论文成世上被引次数最多论文:超27万次

奥利弗·豪·洛瑞  在谷歌中输入“奥利弗·豪·洛瑞”这个名字,只能得到几张面容模糊的肖像照,寥寥无几的新闻报道,以及一篇发表于1951年的学术论文。  一篇就足够了,这可是全世界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截至2004年1月,这篇题为《》的生物学论文已经获得了275699次引用。论文中,洛

博安农学术钓鱼:漏洞百出论文通过百家期刊审核

博安农和现代舞团BLM在一起   经过17封电子邮件的往来和不厌其烦地修改,一篇来自非洲的学术论文,终于被《神户医学科学期刊》接受了。   但出人意料,论文作者并没有接过这一属于日本著名大学神户大学的学术期刊递来的橄榄枝。他牛气哄哄地回信说:“很抱歉,我们在修改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天大的错误,因此

中国科研产出位列全球第二 体制是关键

  从优秀论文的角度来看,中国取得的成就值得肯定  “自然指数”是一个比较权威的指数  这次英国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自然指数,衡量的是各个国家和科研机构在高质量论文方面的产出情况。 按照加权分数式计量,中国得分为5819.79分,虽然远远低于美国的19165.25分,但却高于德国的4125.92,因此

第十届中科院杰出青年终评推荐人选公示

  根据《关于评选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的通知》(科发京党字〔2009〕128号)文件规定,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评选程序性评审工作已于2010年1月11日进行,评选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及评选程序邀请相关人员对上报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审阅,并选出了30位候选人进入最终的评选。   现

王鼎盛:科技论文水平决定影响力

论文引用的频次并不因发表期刊的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  不久前,中科院院士王鼎盛请中科院物理所办公室的同事们作了一项统计。  在2000年~2004年间,中科院物理所毕业的研究生一共是250人,他们在SCI上共发表了993篇论文。截至2009年,引用300次以上的还没有;引用超100次的有10

诱惑与困惑:“影响因子游戏”该如何继续?

  伴随着科研竞争的日益激烈,如果你正在获取tenure职位、获得基金、评上国家奖或是当选院士的道路上,那么你的一篇最新得意之作发表在哪家期刊比较好呢?论文发表后能否得到较大的认同度和传播率呢?如果你面临着科研选题,哪些期刊的研究情报才是最值得信赖的研究动态呢?一个可供你参考的答案那就是“期刊引证报

研究称文章数量越多学者研究水平越高

   对于学术成果的发表,人们往往会听到两种声音:“不发表即灭亡”与“厚积薄发”。这其中所蕴含的一个理念则是发表太快与太多,自然会轻视学术质量,降低学术水平,从而甚至令人怀疑发表数量众多的学者的学术水平。但最近的一项研究则对上述近乎人们都已接受的观念提出了挑战。  “不发表即灭亡”,还是“厚积薄发”

中青报:“拜杂志教”折射中国科研评价弊病

2013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谢克曼抨击《科学》等顶尖学术期刊扭曲了科研工作。   “不可否认,即使是垃圾,那也是贴了CNS标签的高档垃圾。”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朱猛进这样感慨三大刊的影响力。   他在博客中写道:“在生理学中,CNS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英文缩写,我认为将Cell(细胞)、Nat

183名中国学者入选2016全球高引作者榜 | 数据分析

  近日,汤森路透 (Thomson Reuters) 发布了2016年全球高引作者 (Highly-Cited Researchers 2016)初步榜单,18个学科领域的183名中国学者上榜,总体人数仅占全球高引榜单的6%,显示我国高引作者比例仍然偏低。但通过学科与单位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富有启迪

报告显示:美国论文数量增势趋缓 但竞争力依然

利用科技论文测度科研绩效是国际上的普遍作法 利用科技论文,特别是SCI论文进行科研绩效评估是国际上的普遍作法。SCI是目前世界上覆盖学科面最全、能够查找引用情况的唯一大型文献数据库。因此,许多学者和科研管理者用SCI来进行不同层次的科研绩效评价。 1.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科学院、美国众议院科

期刊影响因子的“含金量”

  期刊影响因子长久以来被学术界视为一个重要的科研水平参考指标。在一本影响因子高的期刊发表论文,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和成果也更容易获得认同。然而,部分科学家已对这一指标能否真正反映单篇论文乃至作者学术水平提出质疑,加上每年发布这一指标的汤森路透公司在本月早些时候宣布把相关业务转售给两家投资公司,影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