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90%药品无儿童剂型:儿童用药不能酌情模糊掌握

据媒体近日报道,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进行的“儿童安全用药大调查”显示,我国儿童不合理用药高达12%至32%。 国家食药监管局相关数据显示,我国3500多种化学药品制剂中,供儿童专用的不足60种,90%的药品没有儿童剂型。适宜儿童的剂型,例如粉末吸入剂、栓剂、糖浆剂、滴剂、气雾剂等,所占的药品品种数都很有限。 目前,我国儿童人口占总人口20%以上,但目前国内90%的药品没有适用于儿童的剂型,部分特殊儿童药品甚至供应短缺。因此,我国儿童用药几乎都是按照“酌情酌量使用”或者“根据医生指导用药”。这种适当减量的服药方式,不仅家长这么做,很多儿科医生也是这样做的。 有数据显示,我国儿童用药中,有一半左右存在超量问题。调查显示,我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是成人的两倍,在每年死于不良用药的人员中,儿童占1/3。儿童安全用药一直是个令人揪心的话题。 儿童用药必须“量身定做”,而不是按照成人的量,模糊掌握......阅读全文

多巴胺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对血管的作用  治疗量多巴胺能激动多巴胺受体(D,受体),使肾和肠系膜血管扩张;激动a受体,使皮肤、黏膜血管收缩、大剂量时则以a受体的兴奋作用占优势,皮肤、黏膜、肾及肠系膜血管均收缩。  对血压的影响  治疗量多巴胺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变或略升。但大剂量给药,则使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  改善

儿童体检的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1) 血常规血常规全血细胞分析通过血液分析可发现有无贫血、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白血病、败血病等血液方面疾病。  (2) 胆红素组合总胆红素(TBS)、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检查肝脏胆红素代谢功能有无异常,观察有无肝胆疾病、溶血性疾病等。  (3) 肝功能检

儿童体检的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1) 血常规血常规全血细胞分析通过血液分析可发现有无贫血、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白血病、败血病等血液方面疾病。  (2) 胆红素组合总胆红素(TBS)、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检查肝脏胆红素代谢功能有无异常,观察有无肝胆疾病、溶血性疾病等。  (3) 肝功能检

辽宁儿童疑因疫苗现不良反应 接种存违规操作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25分报道,中国之声近日接到听众来电反映,在辽宁省朝阳市下属的凌源市,不少孩子在打完了甲肝疫苗后出现发烧、红疹、呕吐等等不良反应,先后有十多名孩子住院治疗。记者赶赴凌源调查采访,发现当地在进行甲肝疫苗注射时,存在种种不规范操作。  在辽宁省凌源市沟门

卡介苗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取本品2瓶(120mg),溶于40~50ml生理盐水并充分摇匀,按外科导尿手术,将导尿管插入膀胱腔,将稀释好的药液,经导尿管注入。注入后,患者不断变换体位,如左侧、右侧、仰卧和俯卧,各约30分钟,经2小时后自行排除药液。对高龄患者或体弱者卡介苗用量可减半(60mg/次)。  卡介苗灌

卡介苗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1.治疗用卡介苗在使用后可能发生“卡介苗全身性反应”,临床症状包括:发热39.5℃或39.5℃以上,持续12小时或12小时以上;发热38.5℃或38.5℃以上,持续48小时或48小时以上;肺炎、肝炎、外泌尿生殖器官机能异常,有活体组织检查的肉芽肿性炎症;或败血症的传统症状,包括循环不良,急性呼吸困难

概述儿童咳喘的临床表现

  1.小儿咳喘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常在夜间及清晨出现发作性咳喘,运动后加剧。  2.临床无感染征象(如发热等),或长期服用抗生素(消炎药)无效。  3.用支气管扩张剂(氨茶碱等)可使咳喘症状缓解。  4.有个人过敏史(婴儿湿疹、荨麻疹、对某些食物过敏)及家族过敏史(父母及亲戚有过敏性鼻炎等)。

简述儿童咳喘的临床表现

  1.儿童咳喘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常在夜间及清晨出现发作性咳喘,运动后加剧。  2.临床无感染征象(如发热等),或长期服用抗生素(消炎药)无效。  3.用支气管扩张剂(氨茶碱等)可使咳喘症状缓解。  4.有个人过敏史(婴儿湿疹、荨麻疹、对某些食物过敏)及家族过敏史(父母及亲戚有过敏性鼻炎等)。

儿童白血病常见临床症状

 一般来说,发生白血病的孩子都会出现发热、贫血、出血和浸润(肝、脾、淋巴结、腮腺、睾丸等肿大)四大特征;部分患儿则以骨关节疼痛为首发表现。发热时本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病儿抵抗能力差,极易发生感染,常见口腔、呼吸道、肠道等部位;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全身乏力;出血的机会为50%,常见皮肤粘膜、鼻腔等部位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131例回顾分析

近期,河南周口市中心血站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回顾分析131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有效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研究指出,加强输血治疗过程中监测,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科学合理用血,开展输血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可减少和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该文发表在2014年第30期《中国社区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