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若尔盖湿地重现鸥翔鹤舞曾受鼠患侵扰

若尔盖湿地受鼠患侵扰 退化草地区产草量已提高一倍以上 “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地若尔盖湿地草原,水草丰茂,已经重现鸥翔鹤舞。”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获悉,由省科技厅组织实施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若尔盖湿地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针对若尔盖湿地沙化加剧、植被严重退化、生物灾害频发、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已成功建立了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综合技术体系,将退化草地区的产草量提高一倍以上,沙化草地植被盖度达到50%以上,为退化湿地生态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花湖湿地建成1座气象监测站 过度放牧、鼠虫肆虐、气候变化、开沟排水是导致若尔盖草原近几十年退化沙化最重要的原因,而其中过度放牧是重中之重。2007年,在四川的“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制定《四川省湿地保护条例》的议案,得到“两会”代表委员的广泛响应。省委省政府也发布了《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明确要求在2010年前,使生态......阅读全文

新型种子包衣技术可修复受损生态系统

  澳大利亚柯廷大学新近研发出一种种子包衣技术,可以帮助退化的土地恢复生机,修复受损生态系统。  生态修复的目的是回归健康的生态系统,最节省成本的做法就是种植当地植物种子。但在已经退化的土地上,由于土壤贫瘠或环境恶劣,种子往往难以发芽生长。  柯廷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国际刊物《种子科学与技术》上报告

循环生态系统为新星诞生提供“粮食”

一方面,随着恒星形成和星系中央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物质,超新星爆发、活动星系核反馈活动等星系中的高能活动会将星系中的重元素物质抛射到大尺度环境系统中,形成星系外流。另一方面,在暗物质晕强大的引力作用下,星际空间的气体会源源不断地回流入星系内,也就是星系内流。因此在一系列相互作用下,星系、气体以及它们的暗

树种丰富度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对全球碳平衡有着重要影响。包括瑞士苏黎世大学在内的研究团队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上发表文章称,他们测量了27个亚热带森林林分(指内部特征大体一致而与邻近地段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森林)的碳储量和通量。结果发现,树种丰富的林分具有更快的碳循环,在地上和地下生态系统

夏威夷大火可能严重污染水域和生态系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7576.shtm随着美国夏威夷毛伊岛大火后失踪人员的搜寻结束,科学家正准备调查该岛面临的挑战:水污染。早期迹象表明,当地的水系统已经在一些地方受到破坏,破坏的规模可能对毛伊岛多样化的沿海生态系统构成前

《云南省生态系统名录(2018版)》发布

  5月2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纪念生物多样性行动25周年”。由云南省政府新闻办组织,云南省环境保护厅、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全国率先发布《云南省生态系统名录(2018版)》,这也是我国发布的首个省级生态系统名录。  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高

山西发现华北最古老的森林生态系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485.shtm近日,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考研究,确定阳泉3.1亿年前木化石群为我国华北最古老的森林生态系统。 据了解,2022年10月,阳泉市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在

树种丰富度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对全球碳平衡有着重要影响。包括瑞士苏黎世大学在内的研究团队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上发表文章称,他们测量了27个亚热带森林林分(指内部特征大体一致而与邻近地段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森林)的碳储量和通量。结果发现,树种丰富的林分具有更快的碳循环,在地上和地下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森林生态系统在碳循环中的作用从人类认识到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会使全球气温变暖,从而带来一系列严重生态环境问题时,就展开了对碳素循环的研究。而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一个大碳汇,在碳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全球森林面积为41.61亿公顷,其中热带、温带、寒带分别占

寒旱所-黄河源区植被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草地出现了严重退化,生态环境出现急剧恶化的现象,其高寒生态系统正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特别是黄河源头鄂陵湖和扎陵湖的出水口多次出现断流现象更是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黄河源区生态系统的变化最直观地反映了湿地退化以及植

我国新增6处国际重要湿地

在第12个世界湿地日到来之际,我国又有6块重要湿地被《湿地公约》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使得全国国际重要湿地数量达36处,总面积达380万公顷。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2月2日在京宣布新增的6处国际重要湿地,包括上海长江口中华鲟湿地自然保护区、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

贵州出台草海保护方案-评估生态系统安全

  贵州省环保厅、省财政厅近日会同威宁县人民政府完成了《贵州省草海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编制。   《方案》通过分析草海概况、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现状,评估草海生态系统安全,掌握湖泊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识别影响湖泊生态系统安全的主要因子。以保障湖泊生态安全和改善水环

三国研讨水污染与生态系统健康

  中国环境报记者蒋朝晖昆明报道 第十三届中日韩三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所)长会议国际研讨会近日在云南昆明举行。  会上,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环保科研单位及大学专家,围绕“水污染防治技术及生态系统健康”主题,就流域水污染控制及有害藻类、流域水资源调控与生态修复、水质基准与风险评估(包括人体健康和生态)

粮食“七连增”背后的环境生态系统代价

  2010年,全国粮食生产实现创纪录的“七连增”。但有关专家表示,不可忽视农村自然生态系统为此付出的沉重代价。  在昨日召开的“中国水污染控制战略与政策创新研讨会”上,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雪松表示,为了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增长,近年来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大规模施

中国微流控产业:快速发展的生态系统

  源于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从国内科研院所独立出来了许多微流控技术创业公司。从2002年开始,中国政府为微流控技术研究和相关公司提供的资金支持每年达到了数千万元人民币,使该领域的中国市场近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外,中国政府还积极招募在海外工作多年的华人高管和工程师,回国领导这些新兴的中国创业

最新研究:地球生态系统吸碳能力未达极限

  最新的测量结果发现,尽管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在不断累积,地球的生态系统仍然保持着吸收更多二氧化碳的能力。  据《科学新闻》周刊报道,这一研究与最近几项认为碳汇已经达到或者超越了自身能力的研究相矛盾。新研究通过计算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量数据,发现碳汇的总体数量大致上

稻田生态系统持续生产力研究通过验收

“稻田生态系统持续生产力与生态功能协调机制研究”通过验收  3月15日,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吴金水研究员主持的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稻田生态系统持续生产力与生态功能协调机制研究”通过了课题验收。专家组由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南京土壤所、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等单位组成。 

徐井宏:建设支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我们要真正建设起能够支撑创新创业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第十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简称科博会)主题报告会此间举行,清华控股董事长徐井宏围绕创新创业作专题演讲。   徐井宏2012年开始担任清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他说,企业家最需要的环境有两条:开放的市场体制,完善的健全的法制体系。中国

森林恢复力下降将影响其生态系统服务

一项研究认为,作为对气候变化的反应,一些森林的恢复能力正大幅下降。理解影响森林恢复能力的因素,或有助于保护和管理计划的开发。相关研究7月13日在线发表于《自然》。 森林覆盖了地球近1/3的陆地表面。它们在全球碳循环中至关重要,有潜力缓解未来气候变化,并且能保护土壤免受侵蚀,支持生物多样性。维持这

外来物种数量猛增可能改变南极生态系统

  据英国国际广播电台在线版报道,英国南极考察处一研究小组发现,在越来越多人踏上南极洲的同时携带了很多非当地物种,而这些外来物种入侵有可能彻底改变已被孤立数百万年的南极生态系统。   该小组通过持续多年的研究发现,一种来自格鲁吉亚南部地区的昆虫——摇蚊在南极西格尼岛上大量繁殖。这种蚊可能是通过研究

生态系统碳贮量研究方法与观测系统

引言生态系统的碳贮量是碳循环研究的基础内容之一,碳贮量的观测和估算成为评估生态系统碳源碳汇功能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基础数据。生态系统中植被和土壤是最大的碳库,植被和土壤碳贮量的观测是提高生态系统碳贮量估测准确度的关键。 2 观测系统的设计 2.1 目的 生态系统植被和土壤碳贮量的观测涉及的观测内容多

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工作会议召开

  7月18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第二十一次工作会议暨2014年度科学委员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施尔畏,CERN科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孙鸿烈,科学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陈宜瑜出席会议。  施尔畏指出,CERN是基础研究、推广应用及试验示范、科普教育等各方面重要的支撑平

我国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将进入量化新阶段

  日前,记者从国家林业局获悉,我国已初步建立起针对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质量监测与评估指标。这标志着我国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将进入量化新阶段。  荒漠生态系统是我国西北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在防风固沙、水文调控、气候调节以及生物多样性保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中国林科院荒漠化研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召开年度会议

1月19日~20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科学委员会、指导委员会、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年度会议,听取CERN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计划汇报,重点讨论CERN 2020年发展战略规划。会议由CERN科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孙鸿烈院士、科学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主持,CERN领导小组副组长中

城市化梯度下,生态系统服务如何评估?

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是未来区域发展的特殊形态和城镇化的主要载体。而城市群发展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是直接导致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的重要因素。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景观生态研究组研究员白杨团队在国际期刊《环境科学与污染研究》发表论文,以滇中城市群

应创新发展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森林不仅为人类提供木材、食品和能源等多种物质产品,并具有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保持水土、清洁空气、吸附粉尘等多种功能,也能为人类提供观光、度假和文化传承的场所。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尖锐,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作为生态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已成为全球变化和生态补偿等社会关切问题的重要

修复受损生态系统新“靠山”:新型种子包衣技术

  澳大利亚柯廷大学新近研发出一种种子包衣技术,可以帮助退化的土地恢复生机,修复受损生态系统。图片源自网络  生态修复的目的是回归健康的生态系统,最节省成本的做法就是种植当地植物种子。但在已经退化的土地上,由于土壤贫瘠或环境恶劣,种子往往难以发芽生长。  柯廷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国际刊物《种子科学与

优质土壤生态系统的检验标准是什么

一、土壤水分部分:测量参数:土壤容积含水量单位:%(m3/m3)量程:0~100%(m3/m3)精度:0~50%(m3/m3)范围内为±2%(m3/m3)测量区域:90%的影响在围绕中央探针的直径3cm、长6cm的圆柱体内稳定时间:通电后约1秒响应时间:响应在1秒内进入稳态过程工作电压:12V—24

地理资源所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取得进展

  目前,有关碳循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被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对各种气候情景的预测。但植被生态系统固定的碳向下级食物链流失的动态,及对全球变化各种情景的响应目前还很少得到系统的研究。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扬建研究员与合作者利用沿着纬度梯度的温度变化来模拟在未来全球升温情景下,森林生态系统固

中国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与一般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系统相比较,中国生态系统具有以下明显特征:古老性、多样性、复杂性、区域性、波动性和脆弱性。总体而言,中国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方面,中国生态系统极易出现退化,另一方面

转基因技术对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影响

  转基因作物因为是人工制造的品种,我们可以把这些品种,看作为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外来种。一般说来,外来物种对环境或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或危险会有一段较长的时间。有时需10年的时间,或更长的时间。转基因作物商品化种植至今最长也就是5~6年的时间,一些潜在风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一定能表现出来。可是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