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MERS的“青年军团”

正在韩国流行的MERS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一度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关注。 截至目前,韩国确诊病例已增至186人。作为SARS病毒的“近亲”,从2012年首次通报MERS病例以来,人类还未攻克这种病毒,其病源及传播渠道的未知性、高致死性引发民众持续关注。 近日,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姜世勃教授团队与美国科学家联合研发了对MERS病毒具有高抑制活性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m336),成为目前针对MERS病毒最好的候选治疗药物之一。相关文章已发表在国际权威传染病学杂志。 该团队因此轰动全球传染病学领域,当他们从幕后走到台前时,更令人讶异不已——团队平均年龄仅有32.4岁,其中许多骨干是80后、90后。这支“青年军团”究竟是如何攻克这一国际难题的呢? 关注MERS时仅9名患者 早在2012年,姜世勃教授团队就开始关注MERS病毒发展,当时该病毒全球受感染者只有9人。姜世勃说:“干我们这行的,每......阅读全文

有望治愈HIV,陆路/姜世勃/秦川团队开发出新型抗HIV多肽

  艾滋病,是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因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辅助T淋巴细胞系统(尤其是CD4+T细胞),一旦侵入机体细胞,病毒将会和人体细胞整合在一起,终生难以消除。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HIV病毒感染者最终发展成艾滋病病人,此时人

狙击MERS的“青年军团”

  正在韩国流行的MERS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一度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关注。   截至目前,韩国确诊病例已增至186人。作为SARS病毒的“近亲”,从2012年首次通报MERS病例以来,人类还未攻克这种病毒,其病源及传播渠道的未知性、高致死性引发民众持续关注。   近日,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

-中美科学家合作成功研发MERS病毒抗体

  记者15日获悉,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姜世勃团队与美国国立卫生院季米特洛夫博士(Dr. Dimitrov)团队合作,近日成功开发了对MERS病毒具有高抑制活性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m336)。该抗体是目前针对MERS病毒最好的治疗药物之一。  据悉,该抗体具有极强的病毒中和活性,与

-中国抗MERS药物研究获重要进展

  自5月28日我国确诊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患者以来,国内各方均显示出极大关注。一个好消息是,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的国家“千人计划”学者姜世勃及同事,在抗MERS的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13~2014年,该研究团队设计和检测了抗MERS

复旦大学姜世勃:疫苗和药物安全第一,切忌偷工减料

   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依然紧张。能否给病毒的蔓延亮“红灯”?针对性的疫苗和药物极为关键,相关研发进展也因此受到极大关注。  在世界各地,人们正在努力支持开发针对新冠病毒病(COVID-19)的疫苗和疗法的“快速解决方案”。美国和中国的研究团队已经计划在健康的志愿者身上测试疫苗。  “毫无疑问,必须尽

复旦大学等研发出阻断HPV感染的生物制剂

  近日,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姜世勃领导的一支由8家科研机构和医院组成的研究团队证明:一种能有效阻断HPV感染的生物制剂——“JB01”生物蛋白敷料在临床上对HPV病毒感染阻断效果显著。该研究结果已于11月7日在线发表于《微生物与感染》杂志。  宫颈癌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

复旦姜世勃教授等3位华人入选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

  近日,美国微生物科学院今年增选的65位院士,其中有3位华人科学家 !分别是:  复旦大学姜世勃教授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王林发教授  美国NIH的Wei-Shau Hu高级研究员  三位华人介绍如下:姜世勃  姜世勃教授、复旦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长。他毕业于第一和第四军医大学并获得硕士

研究发现仿生纳米颗粒有望成为通用流感疫苗粘膜佐剂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陆路、姜世勃团队联合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Mei X Wu副教授合作揭示了仿生纳米颗粒作为通用流感疫苗粘膜佐剂的作用和机制。2月21日,这项研究成果以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发表于《科学》。该论文题为《肺泡活性物质仿生纳米颗粒(PS-GAMP)增强抵御异型流感病毒感

科学家预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姜世勃教授课题组经1年多攻关,发现了一种可拮抗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的高效多肽抑制剂,该成果对进一步研究该病毒的入侵机制和研发防治该病毒的特效药物具有重大意义。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发表在国际杂志《自然·通讯》上。   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

一场学术接力-多位学者加入对抗新型冠状病毒战役

  一场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前线除了医生、护士,还有科学家的身影。   -导 语 -  截至1月28日,国内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为4535例,死亡病例为106例,一场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已经展开,全国上下一时间谈“毒”色变,纷纷“宅”在家中。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很多人可能对来自全国各

研究表明新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结合受体方式相似

  “目前看来,武汉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在结合受体途径上很相似。”1月21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郝沛说。  当天,郝沛与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钟武、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李轩合作,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在线

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结合受体方式相似

  “目前看来,武汉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在结合受体途径上很相似。”1月21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郝沛说。  当天,郝沛与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钟武、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李轩合作,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在线

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相似

   “目前看来,武汉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在结合受体途径上很相似。”1月21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郝沛说。  当天,郝沛与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钟武、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李轩合作,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在

抗艾新策略:主动进攻,御敌于外

  鉴于传统药物只“防”不“攻”的缺点,复旦大学姜世勃及陆路课题组设计了一种名为2DLT的新型HIV灭活蛋白,它可以主动识别、攻击和灭活HIV   近期,国家“千人计划”学者姜世勃教授在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设计并研发了具有新型作用机制的抗艾滋病病毒(HIV)蛋白灭活剂——2DLT,该成果于 20

周育森团队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一种新致病机制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周育森团队联合该院实验动物中心曾林团队、基础医学研究所黎燕团队、上海复旦大学姜世勃团队及德国Inflarx Gmbh 公司首席科学家郭仁锋团队进行科研攻关,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一种新的致病机制。该病毒通过感染,可导致人体一类免疫蛋白分子——补体系统的过度激

“中东冠状病毒”跨物种传播途径获揭示

  近日,中美科学家合作在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MERS)病毒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他们首次发现该病毒从蝙蝠传染到人类的途径,相关成果发表于8月11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科学家已经知道MERS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两个步骤:首先吸附于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DPP4,然后进入人体细胞

中美科学家发现中东冠状病毒从蝙蝠传染人的途径

  近日,中美科学家通过密切合作在“中东冠状病毒”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发现该病毒从蝙蝠传染到人类的途径,相关工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美国科学院院报》上。这一发现有助于理解“中东冠状病毒”的动物起源,以及阻断、预防和控制该病毒在人类之间的传播。  该项工作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终身教职副教授李放领衔

全球防控埃博拉进入“下半场”

  10月17日,美国一名女子当天早晨在五角大楼停车场出现呕吐症状。因呕吐是埃博拉患者的发病症状之一,当局出于预防埃博拉病毒的考虑立即关闭大楼入口并封锁停车场。经详细调查后,警报得以解除。不过,这起“埃博拉疑云”一度引起轰动。  10月20日,因发烧在浙江宁波一家医院留院观察的尼日利亚籍男子解除留观

农科院姜慧芳团队创制出高油花生种质

  记者获悉,近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研究员姜慧芳带领团队发掘出31份育种急需的高油花生种质,并创制出含油量最高达63.68%的花生种质,为解决长期以来我国花生品种含油量低、高产与高油协同改良难度大等限制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奠定了基础。含油量最高达63.68%的花生种质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供图 

共90多项!中国启动测试新冠病毒疗法的临床试验

  截至2月15日24时,我国现有确诊病例57000多例,累计死亡病例1660多例。  为了应对新冠状病毒,我国近100项针对新冠状病毒潜在疗法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或即将启动。  目前,中国生物医学研究的数据库——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公共注册表中的名单每天都在增加。在这个列表中,既有各种新药,也有艾滋

Cell子刊报告研究发现抗H7N9禽流感新型高活性全人源抗体

  自2013年我国发现了全球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以来,每年冬春季都会出现一波H7N9禽流感疫情。近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应天雷课题组在H7N9禽流感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可靶向H7N9禽流感病毒新表位的高活性抗病毒全人源抗体m826。相关成果

中国科学家Nature子刊发表致命病毒研究新突破

  来自复旦大学、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香港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基于对新型人类冠状病毒MERS-CoV的结构研究,鉴别出了一种叫做HR2P的抗病毒肽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以及刺突蛋白介导的病毒与人类呼吸细胞融合。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1月28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

科学时报:艾滋病“去污名化”任重道远

  30年前的12月1日,世界首例艾滋病病例在美国被发现和确认,这一天后来被定为“世界艾滋病日”。  时代变迁,在当今的医疗条件和社会环境下,应如何重新认识与防治艾滋病?在今年“艾滋病日”即将到来之际,复旦大学医学、生物学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专题研讨。无疫苗时代待跨越  复

Cell:姜学军团队发现铁死亡全新监测机制,-受性激素调控

多细胞生物在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预定的、受到精确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例如细胞凋亡(Apoptosis)、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细胞焦亡(Pyroptosis),以及铁死亡(Ferroptosis)等。铁死亡(Ferroptosis)是2012年由哥伦比亚大学 Brent Stoc

疫苗也“撒野”-究竟为哪般

  民间有句俗语:“孩子出过疹和痘,才算解了阎王扣。”这里的痘指天花,疹就是指麻疹。这句俗语,已经随着疫苗的使用逐渐被人遗忘,由此可见疫苗是人类对抗疾病的利器。   然而,这把利器有时候是把双刃剑——16幅照片,15个患儿,其中两个孩子已经离开人世。《南方都市报》用一种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方式,把疫

多肽类广谱冠状病毒融合抑制剂EK1C4有望防控疫情

  复旦大学教授陆路、姜世勃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朱赟及武汉病毒所研究员石正丽合作,发现新冠病毒与SARS病毒相比具有超强的膜融合能力,多肽类广谱冠状病毒融合抑制剂EK1C4有望能开发成药,用于预防和治疗当前正在流行的新冠肺炎和将来新发与再现的类SARS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成果于3月30日发表于《细

赛默飞世尔科技全球高级管理团队访华

中国为其长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中国上海,2011年3月17日——2011年3月,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全球高级管理团队访华,并召开媒体见面会。赛默飞世尔全球总裁及首席执行官Marc Casper先生、亚太区总裁蒋文康先生、全球副总裁Karen Kirkwood女士及中国

复旦大学发现MERS抗体新作用机制

  记者9月15日从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获悉,该院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应天雷课题组与美国相关科研机构合作,阐明了对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即“MERS病毒”)具有超强杀伤力的候选药物“m336抗体”的工作机制,并证实了抗体的基因重排对杀伤MERS病毒有重大影响。

我国7位学者发文呼吁新冠病毒改名

   北京时间2月19日,姜世勃、郭德银、石正丽等7名中国病毒学专家以“需要为新型冠状病毒拟定一个独特的名字”为题,在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发文,建议为新型冠状病毒重新命名。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文中,7位科学家分析了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ICVT)冠状病毒研究小组(CSG)将新冠状病毒命名为“SAR

姜科的简介

  姜科(拉丁学名:zingiberaceae,英文名:Ginger Family),属于芭蕉目草本。[1][2]  姜科通常具有芳香、匍匐或块状的根状茎,或有时根的末端膨大呈块状。地上茎高大或很矮或无,基部通常具鞘。叶基生或茎生,通常二行排列,少数螺旋状排列,叶片较大,通常为披针形或椭圆形;花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