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姜世勃教授等3位华人入选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

近日,美国微生物科学院今年增选的65位院士,其中有3位华人科学家 !分别是: 复旦大学姜世勃教授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王林发教授 美国NIH的Wei-Shau Hu高级研究员 三位华人介绍如下:姜世勃 姜世勃教授、复旦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长。他毕业于第一和第四军医大学并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1987-1990年在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细胞生理学与免疫学实验室进修学习和博士后训练, 1990-2010年在纽约血液中心LFK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和研究室主任。2010年10月回国担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健委重点实验室教授。 姜世勃主要从事抗病毒(HIV、SARS-CoV、SARS-CoV-2、MERS-CoV、RSV、HPV、IAV、EBOV、ZIKV等)药物及疫苗研究。他的团队在九十年代初发现了第一个高效的抗HIV的C-多肽 --SJ-2016, 其美国发明Z......阅读全文

复旦姜世勃教授等3位华人入选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

  近日,美国微生物科学院今年增选的65位院士,其中有3位华人科学家 !分别是:  复旦大学姜世勃教授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王林发教授  美国NIH的Wei-Shau Hu高级研究员  三位华人介绍如下:姜世勃  姜世勃教授、复旦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长。他毕业于第一和第四军医大学并获得硕士

复旦大学姜世勃:疫苗和药物安全第一,切忌偷工减料

   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依然紧张。能否给病毒的蔓延亮“红灯”?针对性的疫苗和药物极为关键,相关研发进展也因此受到极大关注。  在世界各地,人们正在努力支持开发针对新冠病毒病(COVID-19)的疫苗和疗法的“快速解决方案”。美国和中国的研究团队已经计划在健康的志愿者身上测试疫苗。  “毫无疑问,必须尽

有望治愈HIV,陆路/姜世勃/秦川团队开发出新型抗HIV多肽

  艾滋病,是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因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辅助T淋巴细胞系统(尤其是CD4+T细胞),一旦侵入机体细胞,病毒将会和人体细胞整合在一起,终生难以消除。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HIV病毒感染者最终发展成艾滋病病人,此时人

科学家预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姜世勃教授课题组经1年多攻关,发现了一种可拮抗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的高效多肽抑制剂,该成果对进一步研究该病毒的入侵机制和研发防治该病毒的特效药物具有重大意义。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发表在国际杂志《自然·通讯》上。   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

狙击MERS的“青年军团”

  正在韩国流行的MERS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一度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关注。   截至目前,韩国确诊病例已增至186人。作为SARS病毒的“近亲”,从2012年首次通报MERS病例以来,人类还未攻克这种病毒,其病源及传播渠道的未知性、高致死性引发民众持续关注。   近日,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

-中美科学家合作成功研发MERS病毒抗体

  记者15日获悉,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姜世勃团队与美国国立卫生院季米特洛夫博士(Dr. Dimitrov)团队合作,近日成功开发了对MERS病毒具有高抑制活性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m336)。该抗体是目前针对MERS病毒最好的治疗药物之一。  据悉,该抗体具有极强的病毒中和活性,与

科学时报:艾滋病“去污名化”任重道远

  30年前的12月1日,世界首例艾滋病病例在美国被发现和确认,这一天后来被定为“世界艾滋病日”。  时代变迁,在当今的医疗条件和社会环境下,应如何重新认识与防治艾滋病?在今年“艾滋病日”即将到来之际,复旦大学医学、生物学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专题研讨。无疫苗时代待跨越  复

复旦大学等研发出阻断HPV感染的生物制剂

  近日,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姜世勃领导的一支由8家科研机构和医院组成的研究团队证明:一种能有效阻断HPV感染的生物制剂——“JB01”生物蛋白敷料在临床上对HPV病毒感染阻断效果显著。该研究结果已于11月7日在线发表于《微生物与感染》杂志。  宫颈癌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

抗艾新策略:主动进攻,御敌于外

  鉴于传统药物只“防”不“攻”的缺点,复旦大学姜世勃及陆路课题组设计了一种名为2DLT的新型HIV灭活蛋白,它可以主动识别、攻击和灭活HIV   近期,国家“千人计划”学者姜世勃教授在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设计并研发了具有新型作用机制的抗艾滋病病毒(HIV)蛋白灭活剂——2DLT,该成果于 20

-中国抗MERS药物研究获重要进展

  自5月28日我国确诊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患者以来,国内各方均显示出极大关注。一个好消息是,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的国家“千人计划”学者姜世勃及同事,在抗MERS的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13~2014年,该研究团队设计和检测了抗MERS

一场学术接力-多位学者加入对抗新型冠状病毒战役

  一场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前线除了医生、护士,还有科学家的身影。   -导 语 -  截至1月28日,国内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为4535例,死亡病例为106例,一场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已经展开,全国上下一时间谈“毒”色变,纷纷“宅”在家中。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很多人可能对来自全国各

研究发现仿生纳米颗粒有望成为通用流感疫苗粘膜佐剂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陆路、姜世勃团队联合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Mei X Wu副教授合作揭示了仿生纳米颗粒作为通用流感疫苗粘膜佐剂的作用和机制。2月21日,这项研究成果以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发表于《科学》。该论文题为《肺泡活性物质仿生纳米颗粒(PS-GAMP)增强抵御异型流感病毒感

刘云圻院士受聘复旦大学双聘院士

  12月1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云圻聘任仪式在光华楼举行,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为刘云圻颁发聘任证书。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云圻长期从事分子材料与器件研究,并取得了突出的学术成就。分子材料和器件是材料科学的前沿领域,刘云圻的加盟不仅会带动材料科学系在分子材料与器件学科方向的快速发展,也将有助于提升复

研究表明新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结合受体方式相似

  “目前看来,武汉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在结合受体途径上很相似。”1月21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郝沛说。  当天,郝沛与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钟武、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李轩合作,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在线

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结合受体方式相似

  “目前看来,武汉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在结合受体途径上很相似。”1月21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郝沛说。  当天,郝沛与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钟武、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李轩合作,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在线

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相似

   “目前看来,武汉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在结合受体途径上很相似。”1月21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郝沛说。  当天,郝沛与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钟武、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李轩合作,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在

访姜景山院士:微波遥感助力海洋动力探测

  “‘海洋二号’卫星装载雷达高度计、微波散射计、扫描微波辐射计和校正微波辐射计4个主载荷,这4种微波遥感器联合起来担任‘主角’,监测和调查海洋动力环境。” 中科院空间中心微波遥感部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姜景山接受《科学时报》专访时表示。  据介绍,微波遥感是新型的对地观测手段,与可见

Cell子刊报告研究发现抗H7N9禽流感新型高活性全人源抗体

  自2013年我国发现了全球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以来,每年冬春季都会出现一波H7N9禽流感疫情。近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应天雷课题组在H7N9禽流感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可靶向H7N9禽流感病毒新表位的高活性抗病毒全人源抗体m826。相关成果

院士牵头、复旦方案,科技“加持”录取通知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387.shtm首次以复旦科技成果“复活”的开化纸为载体,邀请名师大家和师生共同书写通知书正文内容,力图呈现“科学、人文、艺术”的有机结合……近日,2023年复旦大学本科录取通知书全新亮相。复旦大学校

复旦大学李骏院士的数学人生

  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公布2021年院士增选名单。复旦大学上海数学中心首席教授李骏,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骏,1982年复旦本科毕业;1984年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1989年美国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1992年加入美国斯坦福大学,1998年成为斯坦福大学数学系教授;2

绕月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姜景山院士纵谈空间探测

  11月11日下午,中科院研究生院第六期“院士大讲堂”在中关村园区举行,空间探测及微波遥感专家姜景山院士做了题为“空间探测纵横——进入、认识、利用太空”的报告。   姜景山是著名的微波遥感及航天应用工程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原中国载人航天应用系

全球防控埃博拉进入“下半场”

  10月17日,美国一名女子当天早晨在五角大楼停车场出现呕吐症状。因呕吐是埃博拉患者的发病症状之一,当局出于预防埃博拉病毒的考虑立即关闭大楼入口并封锁停车场。经详细调查后,警报得以解除。不过,这起“埃博拉疑云”一度引起轰动。  10月20日,因发烧在浙江宁波一家医院留院观察的尼日利亚籍男子解除留观

复旦汤钊猷院士新成果:运动为何能抗癌

  体力活动可以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这一点已经得到了许多研究的支持。神经递质多巴胺(DA)与体力活动密切相关,而且表现出抗肿瘤属性。那么,体力活动对肿瘤的抑制效果是否与神经系统或DA水平有关呢?  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最近证实,适度游泳对癌症的抑制作用的确与神经系统有关。这项研究发表在前不久的Onc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姜彤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欧洲科学院近日发布2023年新增院士名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姜彤教授当选地球与宇宙科学学部外籍院士。姜彤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该校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以及未来地球计划灾害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同时担任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委员;Atmospheric Research和Climate Serv

赛默飞世尔在复旦颁布2009年度奖学金

曁启动2010暑期实习项目   5月26日,2009 年度赛默飞世尔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奖学金颁奖礼暨2010赛默飞世尔科技暑期实习开幕仪式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举行。今年共有10名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以及4名化学系的学生喜获该项奖学金。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党总书记叶

周育森团队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一种新致病机制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周育森团队联合该院实验动物中心曾林团队、基础医学研究所黎燕团队、上海复旦大学姜世勃团队及德国Inflarx Gmbh 公司首席科学家郭仁锋团队进行科研攻关,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一种新的致病机制。该病毒通过感染,可导致人体一类免疫蛋白分子——补体系统的过度激

周世宁院士:转变教育方式才能创新

   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周世宁对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体会深刻。在很多场合作报告时,他都会谈到自己对创新的认识与体会。  “希望自己多年的心得与实践经验能对年青一代有所帮助。”周世宁说。  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周世宁指出,创新问题的核心要点在于教育体

朱世平院士:重配方-轻工艺-吃亏!

  国内重视配方,不重视工艺,吃了很多的亏。10月14日,由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博研教育、深圳企联等共同主办的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朱世平院士围绕“先进高分子材料开发及产业化前景”演讲。近200位来自企业、投资、科研等领域的精英人士参与了现场交流,20余万人线上参与了活动。

复旦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福家逝世

澎湃新闻记者从复旦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系方面获悉,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复旦大学原校长、宁波诺丁汉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央文史馆资深馆员杨福家教授7月17日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86岁。  杨福家(1936年6月11日-2022年7月17日),男,祖籍浙江镇海,出生于上海,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

钟世镇院士作客“药品科普大讲堂”

   10月25日上午,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的广东省2020年“全国安全用药月”启动仪式暨第三十五期“安安有约——药品科普大讲堂”在广东科学中心举行。活动邀请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钟世镇院士做科普专题报告,为公众科普数字医学和安全用药有关知识,吸引200多名观众现场听讲。 钟世镇,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