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美研究人员发现火山喷发影响2500年以来的气候变化

美国研究人员日前通过对树木年轮、冰芯中所记录的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热带和高纬度地区的大规模火山喷发与过去2500年以来的气候变化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大规模火山喷发是这段时期北半球气候变迁的一个重要驱动力。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此前的研究就已经发现,火山喷发时排放出的各种物质,尤其是气溶胶进入大气层后,会增强其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从而让地球的气候变冷。不过,这项研究是第一个把树木年轮上记载的数据明确地和冰芯中记录的过去2500年火山活动对应起来。 通过对格陵兰岛和南极的冰芯同其他公认的关于气候变迁的信息记载来源进行比较,负责此项研究的美国沙漠研究院科学家迈克·希哲和他的研究团队修正了冰芯的时间尺度,显示出冰芯的记录应该调整7年。此外,他们还发现,气候变冷的程度和火山喷发的程度正相关,而且在一些非常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以后,带来的降温效果可以长达10年之久。 希哲称,除对过去2500年的气侯产生了有力的降温效果外,大......阅读全文

耗时最长的5大科学实验是什么?

  尽管科学发展是一个长期追求的目标,但研究工作通常是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和完成的,比如一个不连续的实验,或者一个受到资金周期长短制约的独立项目。然而,有些研究项目是不可操之过急的,例如研究人类寿命、地壳和太阳表面的变动情况,则需要花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  本文列举了有史以来耗时最长的5个科研项目

庆承瑞:全球变暖与反变暖之争和病态科学

  全球气候变暖究竟是无可置疑的权威结论,还是一个缺乏科学依据的谎言?为什么这一研究难度极大的复杂科学问题,在IPCC一方研究得出的结论全是不利的结果,而NIPCC一方则全是有利的。真正科学的结论会是这样吗?  近年来有关温室气体,特别是CO2使全球气候变暖并将导致灾难性后果的理论,

《自然》杂志盘点2009年气候科学

气候无疑是2009年的重要“标签”之一。虽然去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 候变化大会没能达成一个新的国际减排协议以接替将于2012年“寿终正寝”的《京都议定书》,但它确实成功地将全球的关注目光聚焦到全球变暖这一议题上。 再加上去年年底常年干旱少雨的沙特遭受特大暴雨袭击;英国北

谁是恐龙“终结者”?火山活动触发物种大灭绝

印度西部德干地盾坚硬的熔岩流可能是恐龙灭绝的原因之一。图片来源:GERTA KELLER  谁杀死了恐龙?自从几十年前科学家在墨西哥湾发现一个巨大的陨石坑以来,答案似乎很简单:66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引发了巨大的海啸,同时尘埃遮住了太阳,导致全球气温骤降。  但这颗小行星并不是当时

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通过计量统计遴选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1]、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这五个学科中受到科技界热切关注的科学成果,及中国研究者参与的每个学科TOP30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学研究热点

《Nature》10月最受关注的十篇论文

  英国著名杂志《Nature》周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近期《Nature》下载论文最多的十篇文章(20

向平流层注入气溶胶,影响好坏相抵

  据英国《自然》杂志8月8日发表的一篇地球工程最新研究,美国科学家通过数据分析及对地球系统建模发现,人类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向平流层注入气溶胶的做法,或不可行,因为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很可能好坏相抵,因而无法缓解气候变化对全球农业和粮食安全构成的威胁。  “平流层纱罩”是一个地球工程概念,指的是通过人工

【盘点】Nature十大研究亮点

   Nature杂志推荐的2015年7月19日 ~ 2015年8月18日前十位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1.父母关系远近与身高和智力有关   研究者对102个群组和超过35万个体进行的这项联合元分析,通过观察连续纯合子片段(ROH,沿其全部长度被推断为纯合性的片段)研究了纯合性对具有公共卫生重要性

8月18日《自然》杂志内容精选

    封面故事:椭圆形颗粒能抑制“咖啡圈效应”  当一滴咖啡干了时,在液滴的边缘会积聚一个由颗粒组成的晕圈。首次在《自然》杂志1997年的一篇论文中正式描述的这种“咖啡圈效应”,是当含有悬浮胶体颗粒的溶液蒸发时常见的一种现象。它远不只是发生在家里的一种让人好奇的现象,而是对需要颗粒

恐龙灭绝有新说:遭遇天上地下双重打击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1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普遍认为,曾有一颗体积巨大的天体坠落在地球上,导致恐龙和其他许多动物灭绝。不过,最新研究表明,恐龙灭绝是遭受天上地下双重打击所致。 科学家普遍认为,曾有一颗体积巨大的天体坠落在地球上导致了恐龙灭绝 恐龙时代结束于6500万年前的K-

2019年9月6日Science期刊新成果

  1.Science:新方法极大地延长细菌抗癌基因回路的功能性寿命  doi:10.1126/science.aaw0542; doi:10.1126/science.aay3157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方法,可以显著延长用于引导微生物发挥功能---

研究中在印度-太平洋地区降雨变化及驱动机制获进展

  热带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区域,该地区的降雨变化不仅影响着世界上40%的人口和全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且对全球水文循环和能量平衡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世纪后半叶,随着全球变暖,北半球热带地区的降雨呈下降趋势,但其原因到底是自然变化(如火山喷发、内部海气涛动)还是人类活动(如硫酸盐气溶胶和温

科学家称70年代的海洋降温超乎想象

  虽然气候变化导致海洋不断变暖,但温度骤降的现象也同事存在。据趣味科学网报道,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发生在1970年左右的一次海洋降温事件,其程度比此前想象的更为剧烈。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提供的数据,地球表面温度在整个20世纪升高了超过0.5

《环球科学》2011年十大科学新闻评选

  “十大科学新闻”评选是《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头戏,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学领域的重大事件进行的一次全面盘点。经过专业编辑和专家团队的商讨,《环球科学》初步挑选出了30条候选新闻,接受网友的点评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  9月23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8月2日Science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苍茫云海间,翻越肯尼亚马加迪湖   在那里,地质学家们从古老的湖床上钻探核心收集详细的气候数据。过去的气候数据是至关重要的,它将有助于研究人员理解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将如何影响地球的生态系统和物种,甚至包括传染病和食品安全。   现代性别起源于大约相同的时间   哪个先出现:男人还

美国地质调查局:人类不能预报地震

人类能够预报地震吗?——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常见问题答疑 作者: 袁玥译自美国地质调查局网站 北京地震台记录到的汶川地震水平方向振动波形图 问:人类能够预报地震吗? 答:不能。无论是美国地质调查局还是加州理工学院或者任何其他科学家都没有预报过一次大地震。在可预见的未来他们不知道如何预报

2018年度化学领域重要成果回顾

  日前,化学化工界重要媒体,美国化学会主办的《化学化工新闻》依照惯例,总结了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化学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笔者特将其中主要内容编译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机器学习在化学领域的进一步应用  人工智能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人工智能在化学领域的应用也是化学家们关注

2018年度化学领域重要成果回顾

  日前,化学化工界重要媒体,美国化学会主办的《化学化工新闻》依照惯例,总结了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化学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笔者特将其中主要内容编译整理如下,以飨读者。机器学习在化学领域的进一步应用  人工智能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人工智能在化学领域的应用也是化学家们关注的焦

2015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海洋科技

          美 国  加快推进北极战略,推动近海能源开发,深海考察和科研活动成果显著。  田学科(本报驻美国记者)4月,美国出任北极理事会主席国。为加强北极海洋资源研究,保护北极环境,主导国际合作,美已增加政府预算,加快推

8月2日《科学》杂志精选

  气候对人类冲突影响的第一个综合分析   最近几年,关于气候变化与人类冲突之间潜在关联的研究的数量猛增;现在,在一个也许是迄今为止对这些研究结果最为全面的综合分析之中,科学家们揭示了一个主题:未来,人为的气候变化不仅仅会使海平面上升及空气变得更脏,它还可能大大增加人类发生冲突的几率。   研究

《自然》公布2016年度十大科学人物

  2016年版的《自然》年度十大人物今天(12月19日)公布了,这是《自然》选出的在今年对于科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十个人。“今年的名单突显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研究人员,在天文学,生殖生物学和少数族裔在科学领域的权利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Richard Monastersky,《自然》的特写编辑表示,“

《自然》关注慢科学:精工出细活

  世界上那些历时最久的实验提醒我们:科学不是短暂的冲刺,而更应该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   尽管科学是一项长期的追求,但现实中科研的时间跨度通常却很短,例如一项不连续的实验或者一个只受资金周期长短影响的独立项目。然而,有一些研究课题是不可操之过急的,例如研究人类寿命、地壳以及太阳表面的

温室气体真会导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当今地球是否处于一次前所未有的快速变暖过程当中?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什么?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真的会导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吗?  1月13日,在南京举行的“重大气候转折期生命演变与环境和深时全球古地理、古气候重建”研讨会上,来自古生物学、地球生物学、地层学领域的26位院士、500余名专家对地球和生命

7月22日《科学》杂志精选

  由上而至的气候降温   一项新的研究报告说,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中,同温层(在是地球大气层中含有臭氧的区域)中气溶胶量的增加可帮助解释为什么自1998年以来全球暖化的速度放慢了。气溶胶(即极小的空气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遍及整个大气层,它们是造成在诸如洛杉矶和北京等城市所见的阴霾

从吸收变排放?热带雨林吸收碳的能力早已经开始下降!

  近日,《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这项研究对30万棵树木进行了30多年的追踪,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全球热带森林从大气中去除碳的能力正在下降。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利兹大学领导的全球科学合作组织(global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状况:世界上的原始热

太阳活动异常平静 天文学家甚感诧异

  天文学家正在利用太空望远镜对太阳进行前所未有的详细观测。他们称,太阳黑子及其他线索表明太阳的磁活动正在减少,太阳甚至可能在收缩。这预示着太阳内部正在发生某种深刻变革,我们也许需要用全新的眼光来审视太阳和它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黑子数量的变化反映了太阳内部的变化。太阳

热带山脉变身地球恒温器 或为造成冰川时代的原因

在一些潮湿的热带山区,二氧化碳会被捕获。图片来源:ROBERT HARDING  讨厌寒冷吗?谴责印度尼西亚吧。考虑到该国2.7亿人口、森林砍伐以及频繁的二氧化碳排放对全球变暖的贡献,这听起来可能有些奇怪。但在更长的时间内,该国正在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  印度尼西亚和邻近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许多山脉

2017年度国际环境与气候十大新闻

  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IFCE)通过回顾2017年全球范围内发生的诸多重大环境事件和相关新闻,通过衡量和参考其中的影响和意义,列出了以下十条2017年度最重要的环境与气候相关新闻。  1.地球目前最深海沟发现严重污染:人类污染已达"最偏远角落"  科学家在目前整个地球的最深点,

12月24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   2009年度新闻人物   Nature杂志2009年度新闻人物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大胆提名的能源部部长人选朱棣文。这位曾经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受命推动世界最大经济体及其能源行业的变革,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朱棣文曾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工作4年时间,在这期间,他将该实验

《科学通报》:高寒生态系统退化加速青藏高原碳流失

专家认为解决办法在于提高当地生物量和植被光合作用能力  气候变暖将导致土壤释放出大量的碳,碳排放又增强了全球变暖的趋势,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青藏高原正是一个可能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的巨大碳库。我国科学家通过对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高寒草地CO2排放通量的研究发现,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高寒草甸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