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家分离出轻薄半导体材料磷烯

国立澳大利亚大学日前宣布,该校研究人员使用胶带分离出单原子层状磷烯,为制造超薄、超轻的太阳能电池和发光二极管创造了可能。 这一课题的主要研究人员、国立澳大利亚大学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学院的卢曰瑞博士介绍说,他的研究小组使用胶带分离法,从磷的黑色结晶体上不断剥离出越来越薄的晶体层。磷烯是与硅一样的半导体,薄磷烯的性能比硅更好。 “使用较硅轻薄得多的磷烯作为半导体,我们可以制造出很多有意思的设备,比如发光二极管和太阳能电池,”卢曰瑞说。 卢曰瑞说,磷烯显示出非常强的发光特性,不同厚度的磷烯发光性差异很大,这也提供了设备制造上的灵活性。通过改变磷烯的层数,人们可以精确地控制其光学带隙,而光学带隙决定材料的特性。 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系列期刊《光学:科学与应用》上。 ......阅读全文

石墨烯“表亲”硅烯晶体管首秀

  2月初,研究者揭示了第一块硅烯晶体管的相关细节,如果这种硅薄层结构能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制造,可能会推动半导体工业实现终极的微型化。  七年前,硅烯还只是理论家的一个梦。在对石墨烯(单原子层厚度、蜂巢状的碳材料)的狂热兴趣的驱动下,研究者推测硅原子也许也能形成类似的层状结构。而如果这种硅薄层结构能应

中科院科研进展2017

  Ce基非晶合金的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非晶形成的机理以及热力学、动力学和结构对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是材料科学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也是非晶材料和物理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物理所汪卫华小组与美国North Carolina大学Wu Yue研究小组合作,采用核磁共振NMR 27Al 方法系统研究了微量元

石墨烯后又一轮超级材料创新高潮袭来

         多个类型的平面材料堆砌在一起,可能展现每个的最佳性能。图片来源:H. Terrones et al  物理学家习惯使用他们所能想到的最好的词语来形容石墨烯。这丝薄的单原子厚度的碳是灵活、透明的,比钢强、比铜导电好,虽然非常

硅纳米线将绘电子器件新版图

  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实现了硅纳米晶体管、传感器等纳米器件的部分功能,但是离纳米器件的大规模集成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已经研发出用硅纳米线制成的“纸电池”。   当全世界的科学家一窝蜂地关注碳纳米管时,殊不知,另一种一维纳米材料硅纳米线同样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超越石墨烯:二硫化钼和黑鳞成材料学家新宠

  单层石墨烯(上)激发了科学家探索半导体单晶材料——如二维黑磷单晶(中)和二硫化钼(下)——的热情。  通常情况下,胶带不会被看作是一种具有科学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当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盖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诺沃肖罗夫(Konstantin Novoselov)(两人在

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通过计量统计遴选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1]、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这五个学科中受到科技界热切关注的科学成果,及中国研究者参与的每个学科TOP30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学研究热点

工信部印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 包含色谱和传感器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修订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5年)》(以下简称指南),并印发。指南在仪器仪表类中对色谱类分析仪器的关键制造技术、工业控制巨磁电阻传感器微型化和集成化技术、硅基压力传感器无引线封装制造技术、DCS/PLC冗余设计关键技术等做出了技术内容指南,如

未来20年重大关键工程技术前瞻

编者按  “中国工程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是中国工程院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于2009年设立联合基金开展的重大咨询项目,其宗旨是着眼于满足2030年前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工程科技的重大需求,对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影响国家竞争力、影响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  6月8日,

一文看懂主流AR眼镜的核心显示技术光波导

  光波导,因其轻薄和外界光线的高穿透特性而被认为是消费级AR眼镜的必选光学方案,又因其价格高和技术门槛高让人望而却步。随着主流AR设备微软HoloLens2、Magic Leap One等对光波导技术的采用和设备量产,以及AR光学模组厂商DigiLens、耐德佳、灵犀微光等近期融资消息的频繁披露,

色谱芯介绍

导读点石成金的神话故事源远流长,人们向往一种神奇力量可以把自然界极为普通和丰富的石头变成昂贵而稀有的金子以期改变贫穷的困境。但只要学过一点化学知识的人都知道,石头主要是由二氧化硅组成,而硅元素是不可能变成金元素,因此点石成金也只能存在于虚构的故事中。但现代的科学家把石头组份变成比金子还贵的高科技产品

2014年世界新材料科技发展回顾

  在纳米材料领域,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在纳米尺度上采用一种独特的三明治结构,开发出一种多壁碳纳米管材料,其整体厚度还不到人类头发直径的百分之一,却可以大幅降低泡沫制品的可燃性。国家直线加速器实验室和斯坦福大学合作,首次揭示了石墨烯插层复合材料的超导机制,并发现一种潜在的工艺能使石

“多孔材料”绘制中国蓝图,创造美丽新世界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应用于防毒面具,多孔材料便开始走进公众视野。科学家发现,活性炭内部具有复杂的孔隙结构,具有吸附功能。其中,孔径大小决定了能进入孔隙内部的分子大小,就像不同身材的人只能通过不同尺寸的门一样。  由于天然材料的孔隙大小、形状不一,自上世纪40年代开始,科学家开始通过人工合成手

美英科学家预言未来十大科学突破

能够“自我疗伤”的建筑材料:英国牛津大学的亨利·史纳斯博士是这方面的研究先驱。 能理解手势语言的手机:你朝他挥挥手,它就能理解你的意思。 解开大脑密码,修补大脑损伤:图为科学家已经破解视网膜发向大脑的信息代码,能用人造“译码器”向大脑发送图像信息。 用3D生物打印机打印DNA:未来的3D打印机

ICP-MS群雄逐鹿 国产也上了主赛场

  ICP-MS(ICP质谱)前些年只有几个厂家生产,是那些各个领域的TOP实验室用来耍,用来出高级研究成果的。最近明显的感觉是:哇塞,怎么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十来家?催产因素有哪些呢?小编掰着手指头数数,大概有

美国化学会C&EN评选出2015年顶级化学成果

  新年将至,又到了年终盘点的时候。美国化学会(ACS)旗下的C&EN网站也端出了一席年终大餐:2015年化学领域最受瞩目的研究成果。其实,在过去的这一年中一直关注X-MOL的读者朋友也许会发现,其中绝大多数成果已经在X-MOL平台报道过了。不过,我们觉得,在这节日的气氛中,让这一

2019年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名单出炉!我国20位入选

  2019年6月27日,两年一次的亚太材料科学院(Asian Pacific Academy of Materials,APAM)会议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召开。  会议选举出新的院士(Academician)32名,副院士(Associate Academician)12名。其中我国大陆有16人当

传统锂电池技术接近瓶颈 电池技术突破指日可待

  近些年来,研究人员努力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电量体积容量比)、价值、安全性、环境影响以及试用寿命,并在设计全新类型的电池。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久前,中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可在零下70摄氏度使用的锂电池,未来有望在地球极寒地区,甚至外太空使用。  据研究人员称,这种新电池使用的材料成本不高,还环保,

2014年世界能源环保科技发展回顾

  美 国  新型电池研究获得突破;证明惯性约束核聚变反应释放能量比燃料吸收的多。  佐治亚理工学院开发出一种直接以生物质为原料的低温燃料电池,借助太阳能或废热即能将稻草、锯末和藻类甚至有机肥料转化为电能,能量密度比基于纤维素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高近百倍。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开发出一种主要原料是普通沙子的新

盘点2014年度十大改变世界的革命性技术

  基因编辑更快更准更简单  1973年,斯坦利•N•科恩(Stanley N. Cohen)和赫伯特•W•博耶(Herbert W. Boyer)找到了改变生物体基因组的方法,成功将蛙的DNA插入到细菌中。20世纪70年代末,博耶的基因泰克(Genetech)公司对大肠杆菌进行基因改造,使其带有一

关于《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的公示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有关工作的要求,按照工作计划,我部征集和筛选了一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领域和环境噪声和振动控制领域的先进技术,编写形成《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领域)》(公示稿)和《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环境噪声和振动控制领域)》(公示稿

中国学科发展战略丨光化学

  光是生命起源和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对光的研究派生了人类科学史上量子力学等许多重大科学领域。这其中,光化学是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化学效应的化学分支学科,始于20 世纪初。  光化学早期主要是研究处于激发态的分子的结构及其理化性质的科学。经过上百年的发展,现代光化学的研究对象已经不再

姚建年院士:中国化学给世界带来诸多惊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化学会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姚建年  改革开放30年来,与国内各行各业一样,我国的化学科学研究获得了全方位发展,步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无论在基础、应用基础研究还是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

第十届中科院杰出青年终评推荐人选公示

  根据《关于评选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的通知》(科发京党字〔2009〕128号)文件规定,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评选程序性评审工作已于2010年1月11日进行,评选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及评选程序邀请相关人员对上报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审阅,并选出了30位候选人进入最终的评选。   现

从概念到产业:绿色化学的征程和未来

  日前,首届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化学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绿色化学的先驱者Paul Anastas博士和领军人物如佟振合院士、Klaus Kümmerer、李朝军、Shu Kobayashi、张锁江、赵宇亮、韩布兴、James Clark等绿色化学领域的“big names”齐聚一堂,共同讨论绿色化学和

揭秘Nobel物理奖蓝色LED的前世今生

  北京时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于7日揭晓了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这一奖项被授予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以表彰他们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明了蓝色发光二极管。  历史上“发明类”诺奖的获奖人数虽远小于“发现类”诺奖,但也并不鲜见,最近一次的发明类诺奖的获奖者是

盘点十大最具潜力新材料:石墨烯颠覆世界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规划》为许多的材料在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理财周报本期将沉淀前段时间一直以来材料科学的调查研究精华,为跨越三个阶段的新材料研究列出期终榜单。  本期梳理的十大未来最具潜力的材料,包括:石墨烯、碳纤维、轻型合金、碳纳米管、超导材料、半导体材料、功能薄膜、智能材料、生物材料

2011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入选项目介绍

  2011年12月12日,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评选的201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在京揭晓。现将2011年度入选项目名单予以介绍。 一、正调控水稻种子大小、粒重和产量的GS5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   主持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主持人:何予卿   经过近10年的研究,由华中农业大学

二次离子质谱(SIMS)的原理特点和应用

二次离子质谱(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scopy),是一种非常灵敏的表面成份精密分析仪器,它是通过高能量的一次离子束轰击样品表面,使样品表面的分析吸收能量而从表面发生溅射产生二次粒子,通过质量分析器收集、分析这些二次离子,就可以得到关于样品表面信息的图谱。中文名 二次离子

“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目 录   一、形势与需求   二、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战略部署   (一)总体思路   (二)发展目标   (三)战略部署   三、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四、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五、推进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突破   (一)加强农业农村科技

小公司的硕士也能得诺奖?

  编者按:  现如今,LED电灯和显示屏已经无处不在,蓝色发光二极管(LED)技术被誉为爱迪生之后的人类首次照明革命。背后的关键人物中村修二曾只有硕士学位,在日本一家小型化工企业刻苦钻研数十年,终将这项技术实用化。他由于独立发明以InGaN(氮化铟镓)晶体制作蓝色发光元件的双流式MOCVD方法,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