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材料”绘制中国蓝图,创造美丽新世界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应用于防毒面具,多孔材料便开始走进公众视野。科学家发现,活性炭内部具有复杂的孔隙结构,具有吸附功能。其中,孔径大小决定了能进入孔隙内部的分子大小,就像不同身材的人只能通过不同尺寸的门一样。 由于天然材料的孔隙大小、形状不一,自上世纪40年代开始,科学家开始通过人工合成手段,制造出结构规整的多孔材料。例如,拥有均匀微孔的结晶态硅酸盐就被用来做高效干燥剂、选择性吸附剂、催化剂、离子交换剂等,它们也由此被称为“分子筛”。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人工合成的多孔材料开始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 近年来,来自化学和材料领域的科学家合成了一种以金属离子为中心、带有有机官能团的化合物,即“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和传统的多孔材料相比,该类材料在结构上的优势使其有望在吸附与分离、储氢、化学传感、荧光、催化和生物医药等方面发挥作用,堪称多孔材料的未来之星。 2014年,对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研究已成为化学与......阅读全文

《先进功能材料》推出“中国科学家纳米材料研究”专刊

《先进功能材料》“中国科学家纳米材料研究”专刊封面  继2010年5月4日材料科学领域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出版“中国科大专刊”后,Wiley出版社旗下的材料科学领域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

我国科学家引领材料素化科学前沿研究

  材料可持续发展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启动材料可持续发展研究计划。材料素化是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卢柯研究员近年来在对材料科技发展趋势的综合研究分析下提出的新概念,旨在通过跨尺度材料组织结构调控提升材料性能,替代合金化,减少合金元素的使用,促进材料回收和再利用,为人类解决材料可持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报告》-崔福斋等-复合材料研究

在8月1日最新出版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报告》(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 Reports )中,发表了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崔福斋教授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矿化胶原复合材料的自组装(Self-assembly of mineralized colla

MEMS科学研究开始逐渐弃用硅材料

  自1984年以来,“固态传感器、执行器及微系统研讨会”(The Solid State Sensors, Actuators and Microsystems Workshop)一直都是最高水平MEMS新技术的展示舞台。该国际研讨会是MEMS领域最具竞争力的会议之一,众多提交的参会文摘中,只有1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揭牌

10月30日,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揭牌暨新园区开工仪式在沈阳浑南创新路园区举行。辽宁省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一军,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树深,辽宁省副省长、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卢柯,沈阳市市长姜有为出席仪式。唐一军和李树深共同为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揭牌。 据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光催化增强热电材料研究成果登上《科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289.shtm2023年7月21日,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纳米能源材料研究中心李炫华教授团队在《科学》杂志在线发表题为《原位光催化增强热氧化还原电池实现同时产电产氢》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提出光催化增强热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项目开工

  10月30日,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揭牌暨开工仪式在浑南区举行。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一军,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树深出席仪式并共同为研究中心揭牌。李树深、副省长卢柯、市长姜有为分别致辞。  沈阳作为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在新材料领域集聚了丰富的创新资源,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在创新资源方面,拥有

著名材料研究专家卓以和:从事科学研究要学会冒险探索

10月11日,由中科院研究生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66场主题报告会在京举行。美国AT&T公司贝尔实验室半导体研究所所长、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卓以和教授在报告会上作了题为《分子束外延的发明和造福于人类》的报告。 卓以和是分子束外延、人工微结构材料

微阵列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发展

(1)阵列构筑技术基于氧化铝模板,通过气相法、电沉积、原位溶胶-凝胶等技术,构筑了各种纳米线、纳米管、异质结纳米线等的有序排列的阵列体系。发展了催化诱导CVD技术,在孔内预先置入金属纳米颗粒作为催化剂,通过CVD过程沿孔内生长出单晶Si,GaN,等纳米线阵列体系;发展了基于模板的电沉积技术,成功地获

微阵列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微阵列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国内主要发展:(1)阵列构筑技术基于氧化铝模板,通过气相法、电沉积、原位溶胶-凝胶等技术,构筑了各种纳米线、纳米管、异质结纳米线等的有序排列的阵列体系。发展了催化诱导CVD技术,在孔内预先置入金属纳米颗粒作为催化剂,通过CVD过程沿孔内生长出单晶Si,GaN,等纳米线阵列体系

2011年“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开始申报

  据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官网消息,2011年“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现已开始申报,申报截止时间为2011年5月30日。   本次评选范围如下:   对材料科学前沿研究具有深远影响的、被公认的重要发现和材料技术重大突破的创新成果;对发展高技术有巨大推动作用的关键新材料合成与制造技术;对提升传统

中英科学家在石墨材料研究领域取得新成果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吴恒安教授在出国研修期间,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安德烈·海姆教授课题组合作,发表了重要研究成果。他们利用氧化石墨烯制作出一种新型隔气透水材料。这种材料的神奇之处在于,绝大多数液体和气体都无法通过它,但水蒸气可以畅通无阻。该研究成果刊登在1月27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我国科学家取得热电能源材料研究重大突破

  世界著名期刊《科学》近日在线发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立东教授等学者在热电能源材料硒化锡应用方面的重大突破性研究成果:应用硒化锡独有的特殊电子能带结构和多谷效应,可以将其在300—773K宽温区范围内的热电性能大幅提高,从而使硒化锡在国际新能源领域的实际应用迈出了关键一步。   热电转换技术是一种利

科学家研究发现“相变材料”能在0.5纳秒内快速切换

  英国剑桥大学、新加坡数据存储研究所与新加坡技术和设计大学的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用可以在不同电状态间快速来回切换的相变材料替代硅,他们有望研制出信息处理速度快1000倍且更小、更环保的计算机。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据美国《大众科学》网站近日报道,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基于硫

拉曼光谱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拉曼光谱在材料科学中是物质结构研究的有力工具,在相组成界面、晶界等课题中可以做很多工作。包括:  (1)薄膜结构材料拉曼研究:拉曼光谱已成CVD(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薄膜的检测和鉴定手段。拉曼可以研究单、多、微和非晶硅结构以及硼化非晶硅、氢化非晶硅、金刚石、类金刚石等层状薄膜的结构。  (2)超

胡文平研究员:为未来“明星材料”奠定科学基础

  有机电视、电子纸、有机照明、有机太阳能电池……对普通人而言,“有机电子学”的概念可能是陌生的,但其应用已经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据国际知名有机电子咨询机构IDTechEx计算,有机电子器件在未来的20年里,有可能占据3000亿美元的市场份额,成为一个庞大的商业领域。  在有机电子学中,有机场效应晶体

超薄切片技术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超薄切片技术是一种常见的透射电镜制样技术,在材料科学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尤其适合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无机粉体材料,可以非常简单方便的获得纳米级切片,供透射电镜观察;对金属材料和其他无机材料也有一定的应用。另外,因为这一技术也可以非常方便的获得样品的截面信息,因此在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制样方面也有一

德美科学家合作研究有机电路打印技术及其材料

   不久前,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物理学家通过与美国加利福利亚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合作,应用打印工艺首次成功地制造出超薄的聚合物电极。   通过打印机打印出太阳能电池,这在几年前都是不可思议的,但是未来将可以由导电的塑料制造出触屏、传感器和太阳能电池。由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制成的

沈阳材料科学实验室举办“研究部主任论坛”

  10月27日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SYNL)将迎来十周年华诞。在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汇聚优秀人才、以材料科学前沿关键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为研究导向、不断产出高端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材料科学领域颇有影

拉曼光谱技术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拉曼光谱在材料科学中是物质结构研究的有力工具,在相组成界面、晶界等课题中可以做很多工作。包括:   1、薄膜结构材料拉曼研究:拉曼光谱已成CVD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薄膜的检测和鉴定手段。拉曼可以研究单、多、微和非晶硅结构以及硼化非晶硅、氢化非晶硅、金刚石、类金刚石等层状薄膜的结构。   2、

我科学家发布光催化增强热电材料研究成果

  从西北工业大学获悉,该校材料学院纳米能源材料研究中心李炫华教授团队提出光催化增强热电材料的多功能器件设计思路,解决了热化学电池长期面临的电解质离子大浓差难以构建的关键难题,实现了功能器件电能和氢能的协同制备,为未来多元化能源的有效开发和创新设计提供了核心关键技术。  低品位热能广泛存在于环境和工

卢柯研究团队在材料素化科学前沿取得重要进展

  材料可持续发展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启动材料可持续发展研究计划。材料素化是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卢柯研究员近年来在对材料科技发展趋势的综合研究分析下提出的新概念,旨在通过跨尺度材料组织结构调控提升材料性能,替代合金化,减少合金元素的使用,促进材料回收和再利用,为人类解决材料可持

南航纳米科学研究所研制出新型绝缘超轻材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纳米科学研究所郭万林教授团队,近期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成功制备了具有超低介电常数的超轻、超弹、超热稳定等优异性能的三维氮化硼泡沫。这一材料的密度仅有1.6 mg/cm3,却具有高达1200oC的化学热稳定性,使其能够轻易被火焰“吹”起来。此外,99.9%孔隙率使这一材料能被轻

中国科学院与辽宁沈阳共建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2月8日发布消息称,中国科学院、辽宁省人民政府、沈阳市人民政府共建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协议在沈阳签署。  2017年11月21日,中国科技部批准组建6家国家研究中心。国家研究中心是适应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特点的学科交叉型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宁波材料所在Rashba材料研究中取得进展

  电子具有电荷和自旋两种内禀属性,但传统的电子器件仅利用了电子的电荷属性而忽略了自旋属性。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发现电子的自旋比电荷具有更优越的性能,如退相干时间长、能耗低、运行速度快等。因此,自旋有望成为新一代电子器件的载体,随之兴起的学科即自旋电子学,在自旋电子学中,自旋流的产生、调控和探测是

原子力显微镜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原子力显微镜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AFM 是利用样品表面与探针之间力的相互作用这一物理现象,因此不受STM 等要求样品表面能够导电的限制,可对导体进行探测,对于不具有导电性的组织、生物材料和有机材料等绝缘体,AFM 同样可得到高分辨率的表面形貌图像,从而使它更具有适应性,更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AFM

拉曼光谱应用(三)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拉曼光谱在材料科学中是物质结构研究的有力工具,在相组成界面、晶界等课题中可以做很多工作。包括:(1)薄膜结构材料拉曼研究:拉曼光谱已成CVD(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薄膜的检测和鉴定手段。拉曼可以研究单、多、微和非晶硅结构以及硼化非晶硅、氢化非晶硅、金刚石、类金刚石等层状薄膜的结构。(2)超晶格材料研究

强磁场科学中心在应用型超导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超导材料应用于电力传输系统长期以来一直是科学家们的一个伟大梦想。但是,在实际实践中,人们却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其中之一是寻找合适的具有优良柔韧性的超导材料。有鉴于此,探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超导材料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是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以及工业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   最近,在中科院强磁场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在纳米材料生物效应研究方面获新进展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陈春英研究组与纳米材料研究室唐智勇研究组合作,在以秀丽线虫为模型研究纳米材料生物效应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的Nano Letters 杂志上(2011, 11: 3174-3183)。  纳米材料与

中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合成石墨炔-开辟碳材料研究新领域

▲大面积石墨炔薄膜▲宏量制备高纯度石墨炔▲二维碳石墨炔的结构模型  石墨炔是一种新的碳同素异形体,其丰富的碳化学键,大的共轭体系、宽面间距、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半导体性能一直吸引着科学家的关注。随着富勒烯、碳管及石墨烯等碳材料陆续通过物理方法成功制备,如何制备石墨炔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