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专家发现肝癌侵袭转移的关键因素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专家樊嘉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在肝癌细胞、肿瘤微环境和肝癌转移与复发领域又取得新进展。 记者今日获悉,课题组发现人体内一种微小蛋白质――四跨膜蛋白CD151是肝癌侵袭转移的关键因素。据介绍,四跨膜蛋白CD151与整合素α6β1高表达的肝癌细胞亚群在与肿瘤微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可获得高侵袭和转移的能力。专家指出,这将为肝癌抗复发和转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著名的美国胃肠病学会会刊――《胃肠病学》杂志(Gastroenterology)新近在线刊登了该成果。 据悉,肝癌是影响人类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仍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式,但术后的高复发和转移率明显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因此,探索肝癌侵袭和转移分子机制对于改善肝癌患者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肿瘤微环境即“土壤”在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中的作用受到肿瘤学家们高度关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主任、肝癌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樊嘉教......阅读全文

2016年外泌体研究进展

  外泌体是一种存在于细胞外的多囊泡体,可通过细胞内吞泡膜向内凹陷形成多泡内涵体,内涵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其中的小囊泡。外泌体的直径在40-110 nm之间,其中包含RNA、蛋白质、microRNA、DNA片段等多种物质,存在于血液、唾液、尿液、脑脊液和母乳等多种体液中。外泌体从发现至今已有30多年

强!中国学者用最短时间突破100篇CNS生命科学领域成果

  截止2020月7月27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 及Science 发表了共计102项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其中新冠肺炎领域占了近一半(共43篇)。iNature系统总结了这些研究成果: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0篇,Nature 发表了45篇,

中国科学家构建筛查新法:一滴血让癌症无处遁形

  癌症的发生总是“悄无声息”,当真正被医生确诊时,也许患者早已病入膏肓。如果简单验个血就能解密癌症的“个性特点”,早日将癌症扼杀在萌芽之中,那该有多好!  日前,中科院国家纳米中心研究员孙佳姝团队构建了一套高“性价比”的癌症筛查方法:只需1微升血清(通常采血管采血量的1/5000),通过对其中细胞

中国科学家首次提出铁蛋白药物载体

  素有“生物导弹”之称的肿瘤靶向治疗,核心目的在于精确狙击癌细胞,同时避免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而能把药物精准递送到癌细胞的载体,就像“导弹”的制导系统和动力装置。人类对容量更大、效率更高、对生物体更安全友好的靶向药物载体,有着永无止境的追求。  近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阎锡蕴课题组在总结近十年工作

上海生科院葛高翔连发两项重要成果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葛高翔主要研究方向为细胞微环境对肿瘤发生及转移的调控。五月份,其带领的课题组先后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和《PLOS Genetics》发表了两项最新研究成果,分别解析了肿瘤坏死因子T

肿瘤细胞的又一杀手锏:学会TERS

  6年前,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系教授、Moores癌症中心的肿瘤免疫学家Maurizio Zanetti在《PNAS》上发表过一篇文章,表明癌细胞能利用应激哺乳动物细胞的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与免疫细胞“社交”,尤其是来源于骨髓的免疫细胞

光谱生物技术及应用分会:设计仪器方法 探索生命奥秘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20年11月1日,第21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暨 2020年光谱年会,在四川成都世外桃源酒店继续召开。在第一天大会报告后,组委会安排了精彩的分会报道,光谱生物技术及应用分会场报告精彩纷呈,学者们综合利用了分子光谱和原子光谱等多种手段,对生命体系进行高灵敏度、高选择性

中国学者最新文章:纳米颗粒与细胞的交互作用

  与大块材料相比, 纳米尺度材料有着独特的光学、电学、力学和生物学性质, 这使得纳米颗粒在药物输运和肿瘤成像等医学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同时, 愈来愈多的工业化纳米颗粒和纳米材料的制备, 使得其生物安全性也受到很大的关注. 由于纳米颗粒进入体内后的作用发生在细胞层面上, 这要求我们很好地去理

细胞核靶向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载药体系实现高效抗癌

  面对全球严峻的抗癌形势,如何在提高癌症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减轻病人痛苦并延长生存期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临床研究表明,药物的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药物与亚细胞结构及生物大分子等(如线粒体、DNA、RNA等)的有效相互作用。大部分抗癌药物通过损伤细胞核内DNA杀死癌细胞,因此,其

聚焦国内外研究进展 2018外泌体与疾病研讨会召开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8年3月23日,2018(第三届)外泌体与疾病研讨会在上海中兴和泰酒店召开,本届会议主题围绕外泌体的基础研究、外泌体与疾病诊断以及外泌体分离与检测的技术,邀请了业内专家和青年学者进行深入学术交流,吸引了行业内近200位来自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的研究与技术人员参加。2018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大跃进 | 中国学者CNS发表超过100篇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

  【50】2019年4月12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王明伟,浙江大学张岩及匹兹堡大学医学院Jean-Pierre Vilardaga共同通讯在Science发表题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51/52】2019年4月4日,清华大学柴继杰课题组、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周俭民课题组和清华大学王宏伟课题联合同期背靠背发表两篇重量级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复合物的组装、结构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关键分子机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两篇文章分别是: "Li

曹雪涛院士JBC解析癌症治疗新靶标

  来自第二军医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在2014年3月13日的《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期刊发表了题为“Blockade of Fas signaling in breast cancer cells suppresses tumor g

2016年疾病模型研究进展

  疾病模型,作为各种疾病的替代物,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及机制、药物筛选及开发、药物药效及作用机制等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建立和人类疾病状态相当的疾病膜型并不容易,各种模式动物在基因水平、生活习惯、体内微生物组成等方面都与人类有着相当大的差别,而疾病模型与真实疾病接近程度决定了我们的疾病

几个新发现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代谢特征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一类造血前体细胞在骨髓中恶性增殖的血液系统肿瘤,是成年人中常见的致死率很高的一种白血病,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四点五,治疗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25-30%。近年来AML的发病率有年轻化及上升趋势,临床上迫切需要具有更加针对

几个新发现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代谢特征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一类造血前体细胞在骨髓中恶性增殖的血液系统肿瘤,是成年人中常见的致死率很高的一种白血病,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四点五,治疗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25-30%。近年来AML的发病率有年轻化及上升趋势,临床上迫切需要具有更加针对

几个新发现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代谢特征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一类造血前体细胞在骨髓中恶性增殖的血液系统肿瘤,是成年人中常见的致死率很高的一种白血病,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四点五,治疗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25-30%。近年来AML的发病率有年轻化及上升趋势,临床上迫切需要具有更加针对

几个新发现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代谢特征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一类造血前体细胞在骨髓中恶性增殖的血液系统肿瘤,是成年人中常见的致死率很高的一种白血病,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四点五,治疗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25-30%。近年来AML的发病率有年轻化及上升趋势,临床上迫切需要具有更加针对

2017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尽管安全性一度遭到质疑,但基因编辑技术发展势头不可阻挡。  基因测试新技术  新概念造影剂“纳米MRI灯”  巴西转基因大豆  记录DNA数据  具隐身效果的膜材料(模拟效果图)  耐水性超薄太阳能电池  美 国  基因编辑技术火热 干细胞研究获突破  美科学家开展了该国首个对人类胚胎的基因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