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如何理性看待科技奖励

1月8日,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公布,备受关注的最高科学技术奖空缺。这使得国内公众和媒体立即联想到,这一桂冠为何没有授予三个多月前刚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研究员?这一联想引发了各种质疑,在微信朋友圈转发的文章中,继续为屠先生的“三无”身份抱不平者有之,细说屠先生与奖励办曾经的鲜为人知的秘辛者有之,强调现行体制及其科学家因为路线的分歧而阻碍其获得国家科技奖励者亦有之。 或许因为跨年的忙碌与疲惫,所幸此事并未被炒作成一场热络的科技公共事件。科技界和公众所表现出的平常心至少在客观上表明,本土科学家屠呦呦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上零的突破,已缓解了人们的诺贝尔奖情结;对与国家科技奖失之交臂一事的不同解读则提醒人们,科技奖励首先是一种基于群体选择的程序化的制度安排,锦上添花或雪中送炭并非其必然功能。总之,在经历了其间的兴奋与诧异之后,大家已经或应该开始学习如何理性地看待科技奖励了。 如何理性地看待诺贝尔奖与国家科技奖等高大上的科技奖......阅读全文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十五年

   11月2日,为纪念《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以下称《条例》)实施十五周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以下称“奖励办”)成立三十周年,奖励办邀请了部分科技奖励改革的亲历者、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历任委员、奖励办老同志、资深评委、获奖代表等召开座谈会,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建言改革、展望未来。全国人大

万劲波:科技奖励制度建设进入新阶段

  科技奖励制度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由政府、机构或社会组织鼓励科技创新、激发人才活力、营造创新环境的一种制度性安排,是国家科技体制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科技奖励是科技评价的重要指挥棒和风向标,旨在通过奖赏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团队和科技创新成就,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

万劲波:科技奖励制度建设进入新阶段

  科技奖励制度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由政府、机构或社会组织鼓励科技创新、激发人才活力、营造创新环境的一种制度性安排,是国家科技体制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科技奖励是科技评价的重要指挥棒和风向标,旨在通过奖赏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团队和科技创新成就,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

创新驱动中国 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迈进

7月17日,习近平到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这是习近平在实验室了解科研人员利用同步辐射装置开展科研的情况。   ●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足迹遍布广东、河北、湖北、辽宁、湖南等9省(市),考察中多次论及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思考;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首次将“课堂”搬到红墙外,在中关村“顶层设计”推动创新驱

科技奖励制度改革: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近几年我每年都参加自然科学奖评审”,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饶子和开门见山地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我认为国家对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是非常积极、非常认真的”。   对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而言,科技奖励制度在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促进科学成果研究方面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十八大以来,科技奖励制度不

李克强:科技创新要顶天立地

  2015年5月7日,李克强总理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考察时强调,一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这个国家原始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国家需要一批甘于寂寞、枯坐冷板凳、投身高精尖的大科学家,科学家受尊重,创新才蔚然成风。中新社记者 刘震 摄  被誉为“中国卫星之父”的中科院院士孙家栋,眼下

万众期待!这所新兴高校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

作为深圳市高等教育的起点,2021年的深圳大学已经足以满足人们对于深圳本土高等教育的期待。中央的高度关注给了它前所未有的高起点,深圳精神赋予了它体制创新的独特基因,深圳市的大力支持让它创造了堪称奇迹的发展速度。既拥有一所年轻大学应有的创新活力,又具备着一所成熟大学应有的完善体制和清晰的发展路径。如今

5大重点!科技部详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如何评审!

  2019年12月11日,科技部网站发布《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2439号(科学技术类139号)提案答复的函》,其中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评审情况做出了回应。  您提出的《关于改革重大科研项目或成果的评审评价体系,打造公平公正学术氛围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科

破“SCI至上”,科研资源配置怎么调整?

  最近,有关部门下决心破除“唯论文”顽瘴难疾,打出一套组合拳,发布一系列文件,改革科技评价体系中备受诟病的论文“SCI至上”,为此,传统的科研资源分配方式也面临重大转变...  破“SCI至上”,科研资源配置方式面临重大转变  2月18日,教育部、科技部联合下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再修订 专家学者谈变化划重点

  “聚焦服务国家发展需要,强化科技奖励导向,《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修订发布适逢其时。”谈及新修订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感慨道。  让钱七虎欣喜的是,此次修订明确提出国家科学技术奖应当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中长期科

兰友科技:忠诚于客户,拥抱变化——做细分领域的领导者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谈到国内资深且富有激情的仪器人,很快就能想到马放均。在普析通用和聚光科技任职多年,从研发一线工程师到市场营销总监,再到事业部总经理,他历经多年艰苦磨练,成长为一位在各个领域都有着不俗战绩的全能人才。2017年马放均辞职创业,着手创建了北京兰友科技有限公司,磨剑三年,终于不负众望

中科院学者发文: “非干预性”被动奖励机制提上日程

  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我国科技创新立法越来越重视对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进行专门奖励和普惠激励。科技奖励制度是政府、机构或社会组织依法确认发现权、发明权和科技成果权,保护发现者、发明者、科技成果创造者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对科技创新做出重要贡献的公民或组织予以奖励的法律规定和

5大重点完善科技奖励 激发创新动力

   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我国科技创新立法越来越重视对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进行专门奖励和普惠激励。科技奖励制度是政府、机构或社会组织依法确认发现权、发明权和科技成果权,保护发现者、发明者、科技成果创造者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对科技创新做出重要贡献的公民或组织予以奖励的法律规定

黑龙江:科技奖励申报者凭一篇论文斩获自然科学一等奖

  黑龙江科技奖励重质不重量  申报者凭一篇论文斩获自然科学一等奖  12月13日,2018年度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结果新鲜出炉。科技日报记者注意到,其中一个最突出亮点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黄志伟教授团队承担的“艾滋病病毒Vif‘劫持’人CBF β和CUL5 E3连接酶复合物的分子机制”项目获得黑龙江省

干勇: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并非十全十美 需要理性看待

  一直备受公众关注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再次成为今年两会科技界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实际上,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曾多次组织专家研讨和论证,尽管有反对意见,但大多数专家认为,在当前阶段,国家科技奖励的设立和存在十分有必要。”9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干勇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就当前阶段关于国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努力奋斗

  ■ 到2020年时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是我国科技创新“三步走”战略目标,体现了党中央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历史宣示,体现了强大的道路自信和时代担当。  ■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形成了“五大优势

访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秘书长:不论身份唯论贡献

   作为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自然科学奖项,陈嘉庚科学奖有着良好的声誉。  坚持原创导向,高举创新大旗,与时俱进,与国同行,这是陈嘉庚科学奖的光荣,也是骄傲。  2014年,经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修订的《陈嘉庚科学奖奖励条例》《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奖励条例》《陈嘉庚科学奖奖励条例实施细则》公布实施。如今

下轮“双一流”倒计时!哪些高校最具潜力?

  8月19日,教育部学位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刊发了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院士撰写的《“双一流”建设的上行式评估》一文,其中透露了一些“双一流”的评审标准。  文中提到,“双一流”所采取的是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一流学科的评定采用专家委员会投票认同规则下的客观评价,一流大学建设高

创新还是跟风?国家科技奖励路在何方?

  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中国的科学技术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基本上走的是跟踪模仿的道路。在近代科技发展史上,由中国人原创并产生世界性深远影响的科技成果寥寥无几。但对于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国而言,这种状态如果长期持续下去,终究难逃落后挨打的结局。科技创新不仅关系到现实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实力,也关乎

国家自然科学奖60年:特殊获奖者的不完全梳理

  1月9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颁发了包括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内的五项国家级科研奖励,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由42个科研项目摘得,“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项目获得唯一的一个一等奖。  此次评奖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可能少有人知道,今年距离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当时称

平均81岁 我科技大奖得主最老

  平均81岁 我科技大奖得主最老  2000年创立至今,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一直存在着“两高”高奖励:500万元奖金;高年龄:获奖者平均年龄81岁。  继2009年两位超过80岁的专家获奖后,2010年,科技大奖颁给了两位超高龄学者90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师昌绪和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

一文读懂中国科学家陈小平如何用疟原虫治愈晚期癌症!

  2019年的春节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因为在大家热热闹闹过大年的时候,中国科学家陈小平用疟原虫感染治愈晚期癌症的伟大发现震惊了全世界,让这个春节更加热闹非凡。  就在今天,2019年2月9日CCTV1《新闻30分》节目向全球宣布了陈小平科学研究团队的重大发明《疟原虫感染免疫疗法治疗晚期癌症》,

国家科技三大奖“瘦身” “提名制”取代行政指标

  由行政部门下达推荐指标、科技人员申请报奖、推荐单位筛选推荐的方式将成历史,改革完善中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将实行提名制,由专家学者、组织机构、相关部门提名的制度,意在进一步提高学术性。  近日,《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6月19日,科技部举办《方案》解读会回应公众

我国烟草类研究10年7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烟草院士”的评选风波尚未远去,近日,一项与烟草有关的科学研究再次将烟草字眼与科技荣誉捆绑在一起,引发一番争议。  国家发明专利42项,软件著作权3项,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4篇,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还未像今天这样引起公众高度关注之前,《中式卷烟

中检院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检验检测检疫科研机构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检验检测检疫科研机构——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科技创新发展纪实  科研人员在讨论实验结果  工作人员使用病毒气溶胶采集富集仪进行检测  科研人员在进行实验分析  中国检科院成功举办“全国检验检测检疫学术论坛”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与综合国力竞争

天津市对外公开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

  2017年4月28日至5月28日,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天津市开展了环境保护督察,并于7月29日反馈了督察意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把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

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推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科技发展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的未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来重视科技的发展。近日专门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这是指导我国科技改革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节点。   意见共8个部分21条,核心是解决科技

中国海外人才归国潮:不能融入西方主流社会

  人才“争夺战”   150多年来,一波波海外留学大潮兴起,一代代海归学成回国,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如今,一方面,中国年轻一代“出国潮”热度不减;另一方面,在西方社会经济发展前景不明朗、科技投入有所减弱的情况下,“回国潮”也必然成为大趋势。中国出台的各种人才政策,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趋

“两院”院士大会召开 胡锦涛大会上讲话

“两院”院士大会于6月23日召开 分别修改《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工程院章程》 中国两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定于本月23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 “两院”6月22日联合举行媒体吹风会称,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将分别有536位院士和6位

聚焦食品安全问题 汇聚领先快检新技术

  ——2014中国(上海)食品安全科技峰会  第二届快速检测暨移动实验室发展论坛在沪成功举办  2014年11月20日-21日,2014中国(上海)食品安全科技峰会在上海举办,并同期举办“第二届快速检测暨移动实验室发展高层论坛”,会议旨在交流食品分析检测最新技术和应用解决方案,探讨应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