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山地与人类纪国际会议召开

3月1日,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世界农用林业中心共同举办的山地与人类纪国际会议在昆明召开。来自30多个国家的150余位科学家、政府负责人、社区代表、资助方和非政府组织代表参加了会议,共同探讨地球最为壮观却备受威胁的山地变革的理念和路径。本次会议为期四天,旨在为未来山区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的提升,寻找积极的社会和环境变化。 在社会和环境层面上,山区常常蒙上了贫困和环境退化的阴影,但山区可以作为改善生计和保护自然新方案的示范地。大会以寻找和分享该领域成功的变革和实践,如管理公共资源、脆弱生态环境修复和适应气候变化为目标。各国代表将讨论如何收集和培育“变革的种子”:即未来为实现美丽山区而采取的有利理念和经验。 “山区既是学习的知识库,也是多样性的聚宝盆”, 世界混农林业中心首席科学家、昆明植物所研究员许建初说,“山区具有丰富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包括适应环境、世代传承传统文化和生计方式的各种类型的社区。这些传统知识......阅读全文

探索天山秘境: “雪域幽灵杀手”雪崩的威力

 导读:在看似安静如画,白雪皑皑的雪域,其实暗流涌动,危机四伏。每一个路过在雪山的行者都可能会遇到一种号称“白色恐怖”的幽灵杀手——雪崩,但是对这个幽灵我们知多少呢。雪崩的威力有多大?雪崩对我们的生活有影响吗?雪崩都在何时何地以什么样的姿态会出现在我们的面前?雪崩百变姿态是如何形成的?面对雪崩我们怎

新兴交叉学科植物文化研究:挖掘植物背后的文化

西安杜陵唐苑移植的古槐,一级古树,约植于汉代,移栽后元气大伤。 已经出版的“中国树木文化图考系列”丛书。 黄帝手植柏,胸径3.5米,树龄5000年,传为黄帝手植。   越是关系亲密的东西,往往越容易被忽略。   作为整个地球生命圈层基础的植物,似乎就是如此。   你可知道:大豆是古代祭祀祖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十年变化遥感调查

  6月14日,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和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联合在拉萨召开了“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十年(2000-2010)变化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启动会。来自西藏自治区环保厅、发改委、财政厅、农牧厅、水利厅、科技厅、林业局、气象局等相关厅局领导与专家,中科院成都山地

李惕碚:我心目中的王淦昌先生

  编者按:2010年12月2日,《纪念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文集》首发式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在会上作了精彩发言,深切缅怀了的巨大科学贡献和崇高品格,也讲述了王淦昌对后学的真诚关怀以及对国家科学事业的深深忧虑。在此,我们约请李惕碚院士根据发言内容撰成此文,既作

北京顺义区启动建设PM2.5监测子站

  昨天,顺义召开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会上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记者从会上获悉,PM2.5监测子站建设启动,监测地点及数量正在调研中;明年还将启动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公园建设,将最大化串联带动周边的旅游景区景点、文物古迹、民俗村落、采摘园、餐饮服务等设施,成为盘活存量资源的“价值链”。

探访中国科学院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

  四川贡嘎山,海拔3150米。“这片冷杉林大概生长了60年至80年,属中龄林。”冉飞说。他是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山地所”)助理研究员。博士毕业后,他已经在中国科学院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以下简称“贡嘎站”)工作快6年了,主要负责生物监测工作。日前,他再次走进山里,

36位"共和国勋章" 、国家荣誉称号人选公布,屠呦呦等入选

  近日,党中央决定,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集中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根据评选颁授工作部署,在各地区各部门反复比选、集体研究的基础上,经组织考察、统筹考虑,产生8名“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28名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为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

国际专家学者齐聚塞上 共商可持续水环境问题

可持续水资源暨河套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国际研讨会开幕式现场。  10月11日上午,可持续水资源暨河套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国际研讨会在宁夏大学召开,来自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德国德黑兰大学、台湾大学、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生态环境研究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及本

明年出炉!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

  7月23日至28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SROCC)领衔作者会在兰州召开,来自35个国家的117位科学家参会,这是该作者会议首次在中国举办。  “海洋与冰冻圈其实离我们很近,冰川就属于冰冻圈,兰州附近的祁连山东段冰川在快速退缩,

我国需学习日本协同应对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又将迎来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机制建立20周年,也是日本第五个环境基本计划发布之年。在此背景下,由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和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日环境高级别圆桌对话会近日在北京顺利召开。对话论坛设置了“协同应对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乡村振兴战

张建龙:林业是人类生存家园的重要生态屏障

  2011年5月16日下午,“绿色中国行――走进衢州暨“8+1”对话:弘扬生态文明,打造绿色衢州”活动在浙江省衢州市召开。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从林业视角出发,就如何为地方政府提供助力,为兴林富民提供助力提出两点看法。  张建龙指出,第一,林业是人类生存家园的重要生态屏障

五百米口径望远镜让中国射电天文领跑世界

   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全景。FAST工程办公室提供  开栏的话 大科学工程是20世纪以来世界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一个国家创新力以及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表征。就当今世界科技而言,一个国家在关键领域领先一步,哪怕只是一小步,往往都会造成“胜

中外专家研讨中蒙俄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多年冻土地质问题

   11月16-19日,“气候变化背景下中蒙俄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多年冻土地带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问题学术研讨会(暨国际滑坡协会寒冷地区滑坡研究网络、寒冷地区滑坡研究全球卓越中心2018学术年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会议由国际科学联合会和联合国减灾署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IRDR)、国际滑坡协会(

专家称生态破坏是造成舟曲泥石流灾害重要原因之一

8月15日,一名穆斯林儿童在山东省郯城县马头镇清真寺哀悼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8月15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并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我们如果总是把灾害简单地归咎于自然,逃避责

版纳园召开中国生存景观研讨会

  10月11日至14日,中德合作项目“中国西南山区文化景观保护与农业生态系统资源利用的策略和技术”——“中国生存景观(Living Landscapes China)”国际研讨会在西双版纳热带园举行,会议由版纳园主办、德国Hohenheim大学协办,有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名代表

赵步长:把中医药特色转化为国家优势打造国家品牌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毛泽东主席1958年曾经说过:“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之后几代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中医药的发展都极为重视。中医药的作用和意义在于它的特色和优势。与西医相比,中医不仅是医学

2018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及团队发布

  1月21日,2018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及团队正式在京发布,6位个人、两个团队获得这一荣誉,这也是中国科学院首次评选表彰这一殊荣。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侯建国出席并颁奖,他表示,全院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向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学习,向身边的先进典型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党和

被闪电击穿还能活下来,是种什么体验?

  进入雷雨季,除了随时“看海”的几率大大增高,不得不顶着电闪雷鸣的天气出门也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一项挑战。虽然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赋予了我们在闪电下安然无恙的特权,但根据一项调查,全球范围内每年仍有至少 4000 人因为闪电而丧命。更不说提那些从雷电手下侥幸逃脱的幸存者们——他们所经历的一切,甚至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明年出炉

  7月23日至28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SROCC)领衔作者会在兰州召开,来自35个国家的117位科学家参会,这是该作者会议首次在中国举办。  “海洋与冰冻圈其实离我们很近,冰川就属于冰冻圈,兰州附近的祁连山东段冰川在快速退缩,

FAST的那些年 那些人

   2016年9月25日,对于FAST是重要的。这项历时22年的大科学工程,终于在这一天宣告杀青。作为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的建成为中国科学家探寻未知宇宙和生命起源,开启了一道“天眼”,也将中国天文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更为广深的世界。  多年来,随着媒体的镜头和文字,FAST走进了千万人的

《自然》报道中国科学家发起的“第三极环境计划”

  11月11日,《自然》(NATURE)第468期报道了由中国科学家发起的“第三极环境(Third Pole Environment, TPE)计划”,科学家们聚集一堂,准备通过开展这一国际研究计划来理解和减轻“第三极地区”的环境变化。以下是全文译文。  环境变化与冰川变

西藏生态环境变化监测系统建设及综合评估项目研讨会召开

  11月28日,为尽快落实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和副院长丁仲礼加强中国科学院与西藏自治区科技合作的指示,推动西藏区域科技创新集群建设,“西藏生态环境变化监测系统建设及综合评估”项目在京召开研讨会。西藏创新集群首席科学家姚檀栋院士,集群办公室主任、资环局副局长冯仁国与来自青藏高原研究所、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

基金委与日本学术振兴会合作项目初审结果发布

   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日本学术振兴会合作项目初审结果的通知  经过公开征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共收到与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合作项目申请110项。经初步审查并与日方核对名单,确定有效申请98项,其中合作交流91项,双边研讨会7项。现将通过初审的项目公布如下: 

我国划定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根据,我国划定了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更进一步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这是记者从10月13日召开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编制交流研讨会上获悉的。   根据我国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自然资源以及主要保护对象分布特点等因素,将全国划分为8个自然区域,即东北山地平原区

记中科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

实时测量泥石流的冲击力 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供图  在世界泥石流研究中,时常会出现这样一组英文:“Dongchuan Model”。这个由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东川站)开创的东川泥石流综合治理体系被外界总结为“东川模式”。  被誉为“泥石流的天然博物馆”的云南省小江地区,是世界上最

孟加拉国吉大港山区事务部考察团访问成都山地所

  9月26日,应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所长邓伟的邀请,孟加拉国吉大港山区事务部考察团一行六人在部长秘书,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孟加拉国国家理事Naba Bikram Kishore Tripura的率领下访问了成都山地所。   邓伟代表山地所和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中国委员会(以下简称

西藏高原生态环境变化评估报告研讨会召开

  7月27日,为促进“西藏生态环境变化监测系统建设及综合评估”任务实施,西藏高原生态环境变化评估报告研讨会在京召开。孙鸿烈院士、郑度院士、西藏创新集群首席科学家姚檀栋院士、集群办公室主任冯仁国等,与来自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筹)、青藏高原研究所、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寒区

张正斌:建议国家“十二五”重点发展绿色农业

  11月18日,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中国气象局等 6个部门联合在北京召开“绿色发展与科技创新”高层论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发来贺信指出,当今世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引起广泛关注,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的共同选择,也是世界

西南圈水江河寸断 破坏程度被指或两倍于三峡

  2009年9月,三峡集团投资兴建的向家坝水电站主体工程已初具雏形。三峡集团正在加快推进金沙江上包括向家坝在内的四座巨型水电站的建设,其总规划装机规模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  6月19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简称“三峡集团”)首次发布《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报告

有了生命探测仪为什么还要搜救犬

在紧张的抗震救灾中,无论是国内的救援队,还是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际救援队,他们不仅手里有先进的搜索救援设备,而且在他们身旁还有一支特殊的“救援队伍”,那就是一只只搜救犬。有了先进的搜索设备,如生命探测仪,为什么还要用搜救犬呢?难道机器还不如动物吗? 生命探测仪 生命探测仪是美国超视安全系统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