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水=液态烃燃料放出氧气作为副产品

据美国得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2月22日消息,该校一个研究团队证明,集中光、热和高压,只需一步反应就能把二氧化碳和水直接变成有用的液态烃燃料。这种简单、廉价的新型可再生燃料技术有望帮助去除大气二氧化碳,限制全球变暖。而反应过程中会放出氧气作为副产品,具有净化环境的正面影响。 研究人员在发表于《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论文中指出,在光热化学流体反应器中,180℃到200℃和6个大气压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水可以一步转化为液态烃和氧气。项目副主持研究员、该校机械与航空工程教授布莱恩·丹尼斯解释说,集中光能引起光化学反应产生高能中间体和热,从而引发形成碳链的热化学反应,这样就在单步过程中产生了碳氢化合物。 项目副主持研究员弗里德里克·麦当奈尔说:“与电池或气态氢动力汽车技术相比,我们的工艺还有一个重要优势,反应中的许多烃类产品正是目前汽车、卡车和飞机中所用的,所以无需改变现有的燃料销售系统。” 按研究人员的设想,用抛物镜将阳光......阅读全文

“双碳”目标如何实行?且看专家出谋划策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吹响向“双碳”目标迈进的号角。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科技支撑。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科学院近日公布科技支撑“双碳”战略行动计划,众多关键核心技术出现在其中。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力军,中科院有哪些现成的“双碳”技术宝藏可

石油产品

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前者较广为接受,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石油主要

二氧化碳变液体燃料找到新方案

  2016年1月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谢毅教授及孙永福特任教授课题组在《自然》杂志发表了“杂化二维超薄结构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研究成果,为二氧化碳催化转化成液体燃料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  过去二氧化碳活化需要大量能源  进入本世纪以来,工业化进程中

TNS3000型紫外荧光硫氮测定仪主要特点

  一、灵敏度高:   TNS-3000型紫外荧光硫氮测定仪采用紫外荧光测定总硫含硫量、化学发光法测定氮含量,提高了抗杂志干扰的能力,避免了电量法对滴定池的繁琐操作和因此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使得仪器的灵敏度大为提高。系统关键部位采用进口器件,使得整机性能有了可靠的保证。   二、仪器执行标

TNS3000型紫外荧光硫氮测定仪主要特点

 一、灵敏度高:    TNS-3000型紫外荧光硫氮测定仪采用紫外荧光测定总硫含硫量、化学发光法测定氮含量,提高了抗杂志干扰的能力,避免了电量法对滴定池的繁琐操作和因此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使得仪器的灵敏度大为提高。系统关键部位采用进口器件,使得整机性能有了可靠的保证。    二、仪器执行标准为:  

TNS3000型紫外荧光硫氮测定仪主要特点

  一、灵敏度高:   TNS-3000型紫外荧光硫氮测定仪采用紫外荧光测定总硫含硫量、化学发光法测定氮含量,提高了抗杂志干扰的能力,避免了电量法对滴定池的繁琐操作和因此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使得仪器的灵敏度大为提高。系统关键部位采用进口器件,使得整机性能有了可靠的保证。   二、仪器执行标

全国首台矿用液态二氧化碳输送设备研制成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288.shtm日前,西安科技大学文虎教授科研团队金永飞、吴建斌及于志金等人开发研制了矿用液态二氧化碳输送泵,这是全国首台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并应用于煤矿井下环境液态二氧化碳输送的关键设备。标志着

关于颁发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运行许可证的通知

原文地址:http://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9/202306/t20230613_1033619.html

室温下气态二氧化碳可转化为碳电池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26日发表的一项化学最新突破: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液态金属电催化剂,可在室温下将气态二氧化碳(CO2)转化为固体碳材料,并用于能量储存。该方法将为去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作贡献,成为可行的“负碳排放”技术。  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有可能造成碳排放,而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脂肪烃控制值怎样推算石油烃控制值

1、采样:选择适当的位置和深度,采集土壤或水体样品。确保样品采集过程中避免任何外界干扰和污染。2、样品预处理:根据需要,对采集的样品进行预处理,如去除杂质、悬浮物等。3、提取:使用合适的提取方法,将样品中的石油烃类化合物提取出来。4、测定:利用适当的分析技术,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提

利用太阳能生产航空燃料

科学家设计了一种利用水、二氧化碳和阳光生产航空燃料的燃料生产系统。他们已经在实践中应用了该系统,该设计有助航空业实现碳中和。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焦耳》。 “我们首次在一个完全集成的太阳能塔系统中演示了从水和二氧化碳到煤油的整个热化学过程链。”论文通讯作者、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授Aldo S

可持续燃料的里程碑——太阳能生产航空燃料

科学家设计了一种利用水、二氧化碳和阳光生产航空燃料的燃料生产系统。他们已经在实践中应用了该系统,该设计有助航空业实现碳中和。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焦耳》。“我们首次在一个完全集成的太阳能塔系统中演示了从水和二氧化碳到煤油的整个热化学过程链。”论文通讯作者、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授Aldo Steinfe

电催化二氧化碳制备多碳醇燃料获突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俞书宏课题组与多伦多大学教授Sargent课题组在电催化二氧化碳制备多碳醇燃料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提出在二氧化碳的电还原过程中,通过调控碳—碳偶联“后反应”步骤,抑制烯烃产生实现高效多碳醇转换,为高能量密度液体醇燃料(发动机燃料)的选择性制备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该成果近日发表

电催化二氧化碳制备多碳醇燃料获突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俞书宏课题组与多伦多大学教授Sargent课题组在电催化二氧化碳制备多碳醇燃料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提出在二氧化碳的电还原过程中,通过调控碳—碳偶联“后反应”步骤,抑制烯烃产生实现高效多碳醇转换,为高能量密度液体醇燃料(发动机燃料)的选择性制备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该成果近日

人工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科学家发现,人工触发合成材料中的光合作用,可以将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CO2转化为清洁空气,同时产生能量,具有改善空气质量和创造清洁能源的巨大潜力。这一成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材料化学学报》上。  物理学家组织网26日报道,这项突破意义重大。费尔南多·尤里布-罗莫教授说:“从科学角

碳排放主要是指什么气体

碳排放主要是指是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这三种温室气体。《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第八章第四十二条中对温室气体和碳排放有解释:碳排放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燃烧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等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也包含因使用外购的电力和热力等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

北京液态张力仪

  液态表面张力仪采用特殊材质的毛细管,可用于具有腐蚀性液体的表面张力测试使用。相比静态表面张力仪,动态表面张力仪可实时反应表面张力变化情况。   液态表面张力仪在涂料、油漆、油墨等行业中,润湿、流平、缩孔等缺陷往往都与表面张力密切相关,因此表面张力测试对于助剂筛选和配方优化、研发是十分重要

北京液态张力仪

液态表面张力仪在涂料、油漆、油墨等行业中,润湿、流平、缩孔等缺陷往往都与表面张力密切相关,因此表面张力测试对于助剂筛选和配方优化、研发是十分重要的,表面张力仪采用尽可能大气泡压力法进行表面张力测试,可用于实际生产和研发过程中的测试使用,实时反应表面张力随时间推移的变化情况,并通过配套软件绘制出表面张

液态芯片的原理

编码微球:分别用不同配比的两种荧光染料将直径5.6μm的聚苯乙烯微球(Beads)染成不同的荧光色,从而获得多达100种经荧光编码的微球。交联探针、抗体或抗原:把针对不同检测物的核酸探针、抗体或抗原以共价方式结合到特定荧光编码的微球上。检测反应:先把针对不同检测物的、用不同荧光色编码的微球混合,再加

空气中总烃和非甲烷总烃的测试

空气中总烃和非甲烷总烃的测试

青岛能源所蓝细菌生物烃研究取得新进展

  由于脂肪烃生物燃料具有高能量密度、低吸湿性和低挥发性,且与现有发动机和运输设施相兼容等优点,已经成为传统石化液体燃料的最佳替代品之一。基于蓝细菌作为光合能源微生物体系的优势,通过蓝细菌高效定向生物合成脂肪烃,实现单一生物体内直接利用太阳能和二氧化碳高效制备新型优质生物液体燃料具有

新型催化剂可高效分解二氧化碳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梦想模仿光合作用,用太阳光的能量,从二氧化碳和水中攫取烃燃料。据《科学》杂志7日报道,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化学家团队,能让一种廉价的新型化学催化剂以创纪录的效率工作,使之高效利用太阳能电池的电力,将二氧化碳分解为富含能量的一氧化碳和氧气。  报道称,当二氧化碳分解成一氧化碳和

李灿委员:建议发展太阳燃料-助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3月11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11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太阳燃料(俗称液态阳光)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太阳燃料技术被视为是破解大气污染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理想技术。他建议加快发展太阳燃料,助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图片来源于网络  阳光是地球上最丰富的能量来源,将清洁

空气捕获二氧化碳成本大降-可用于生产合成燃料

  从空气中提取二氧化碳并利用它制造合成燃料似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最终解决方案:人们可以简单地一次又一次地利用同样的二氧化碳分子,而不是通过化石燃料向大气中增加更多的二氧化碳。但是这项技术是很昂贵的——根据最近的估计,捕获每吨二氧化碳大约需要600美元。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科学家表示,未来的化学工

美研发可快速制造烃类燃料的反应器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月12日报道,美国科学家研发出了一种新反应器,其能利用太阳光、二氧化碳、水和氧化铈快速地制造烃类燃料。该研究发表在上周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这个过程类似于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为维持生长也会使用来自太阳的能源将二氧化碳转变为糖基聚合物和芳香烃化合

实验室高压气体钢瓶的分类储存规定

高压气体钢瓶的分类储存规定气体性质气体名称不准共同储存的物品种类可燃气体氢、甲烷、乙烯、丙烯、乙炔液化石油气、丙烯、甲醚、液态烃、氯甲烷、一氧化碳除惰性不燃气体(如氮、二氧化碳、氖、氩)外,不准和其他种类易燃、易爆物品共同储存助燃气体氧压缩空气、氯(兼有毒性)除惰性不燃气体和有毒物品(如光气、氯化苦

优质烃源岩中成烃生物评价技术国际领先

  日前,由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承担的“优质烃源岩中成烃生物评价技术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部组织的技术鉴定。专家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目技术首席谢小敏介绍,在研究过程中,项目组科研人员在广泛开展国内外相关调研的基础上,从仪器设备研制到最佳试验条件的优选,

2022年IUPAC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公布

11月28日,在第四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闭幕式上,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以下简称“IUPAC”)公布了最新评出的“2022年度IUPAC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团队

甲烷对全球变暖环境的影响

甲烷对于全球变暖的影响并不显著,因为甲烷燃烧放出的是水和二氧化碳,而要比煤炭放出的二氧化碳量要少的多,所以甲烷也算得上相对清洁的能源了。甲烷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是天然气,沼气,坑气等的主要成分,俗称瓦斯。也是含碳量最小(含氢量最大)的烃,也是天然气、沼气、油田气及煤矿坑道气的主

二氧化碳+水=柴油?-奥迪新燃料实验室成功合成“e柴油”

德国联邦教研部部长万卡为一辆奥迪A8车灌入“e柴油”。  德国奥迪汽车公司新燃料实验室与德累斯顿的新能源企业Sunfire合作,近日成功开发出利用二氧化碳加水生产柴油的工艺,这一合成柴油新工艺有望在大气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开辟一个崭新的途径。  这个被称为“e柴油”项目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成液态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