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伟院士:“量子京沪干线”今年建成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3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京沪干线大尺度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将于2016年下半年建成。 “这条量子干线连接北京与上海,贯穿山东济南、安徽合肥等地,是千公里级高可信、可扩展的广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属世界首例。建成后将用于金融、政务等领域信息的安全传输。”潘建伟说。 潘建伟在介绍量子通信的发展路线时表示,可以通过光纤实现城域量子通信网络、通过中继器连接实现城际量子网络、通过卫星中转实现远距离量子通信,最终构成广域量子通信网络。未来能够形成天地一体的全球化量子通信基础设施,形成完整的量子通信产业链和下一代国家主权信息安全生态系统,构建基于量子通信安全保障的未来互联网,即“量子互联网”。 除了在量子通信科研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潘建伟领导的科研团队还在量子计算与模拟、量子精密测量方面展开攻关。他介绍说,量子计算利用量子态的叠加性质,可以实现计算能力的飞跃。比如,求解一个亿亿......阅读全文

潘建伟等实现无条件安全比特承诺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教授潘建伟及同事张强、彭承志等研究人员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无条件安全“比特承诺”,在相互不信任的通信终端之间直接建立信任的问题上取得了突破。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被评价为“密码学界的重要进展”和“该领域的先驱实验”。   随着电子商务,特别是网络金融

在光量子信息前沿领域开创性实验研究-潘建伟获兰姆奖

  新年伊始,东阳形象大使、东阳籍科学家潘建伟再获殊荣。1月11日,潘建伟因在光量子信息前沿领域的开创性实验研究,在美国举行的量子电子物理学大会上被授予国际激光科学和量子光学领域大奖——兰姆奖。  自1998年设立以来,兰姆奖每年授予三名获奖者。至今,潘建伟是第三位获此大奖的中国籍科学家。  作为量

中国科大潘建伟院士等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拟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苑震生等与德国海德堡大学、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意大利特伦托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拟研究中取得进展。科研人员使用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器,对格点规范场理论中非平衡态过渡到平衡态的热化动力学进行了模拟,首次在实验上证实了规范对称性约束下量子多体热化导致的初态信息“丢

中科大潘建伟团队已实现50公里远程量子储存器纠缠

  近日,Nature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的最新重磅成果:两个量子存储器通过光纤跨越数十公里实现远程纠缠。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潘建伟、包小辉及其同事利用一种名为腔增强的量子效应,来制备纠缠原子和光子,再将这些纠缠原子和光子转换为适合于电信传输的频率,最后在两个由 50 公里长光纤连接的

里程碑式突破!潘建伟团队解说九章量子计算机

  在一个特定赛道上,200秒的“量子算力”,相当于目前“最强超算”6亿年的计算能力!12月4日,《科学》杂志公布了中国“九章”的重大突破。 这台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学者研制的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推动全球量子计算的前沿研究达到一个新高度。尽管距离实际应用仍有漫漫长路,但成功

潘建伟等大牛助阵!西湖大学再出大动作

  9月5日,骄阳似火的杭州午后,西湖大学湖心讲堂公开课第一讲“跨越时空的纠缠”在未来科技城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启动。首场湖心讲堂的现场,如同一个浩瀚的宇宙——头顶是灿烂星河,周边是星光环绕,人群依次按不同“星球”“登陆”入席。著名物理学家潘建伟和科学史家吴国盛联袂上场,为观众带来了一堂长达3个小时的精

潘建伟等实现世界最佳单光子源

2月4日,英国《自然》子刊《自然—纳米技术》以长文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陆朝阳等人关于量子点脉冲共振荧光确定性高品质单光子源的研究工作。这是我国量子点光学量子调控领域发表在《自然》系列期刊上的第一篇论文。  量子点是一种通过分子束外延方法制备的纳米晶体,又被称为“人造原子

潘建伟团队:相距1.5亿公里两个独立光源间实现量子干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和浙江大学王大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Marlan Scully、德国维尔兹堡大学Sven Hofling、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Jonathan Dowling、上海纽约大学Tim Byrnes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验观察到量子点单光子和太阳光之间的双光子干涉、量子纠

潘建伟教授荣获2020年度蔡司研究奖

——中国光芒,闪耀世界  2020年度蔡司研究奖(ZEISS Research Award 2020)获奖名单近期公布,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凭借他在光量子信息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奖,他也成为首次获得该奖项的中国科学家。久负盛名的蔡司研究奖  蔡司研究奖由蔡司发起并资助,以创始人卡尔•蔡

潘建伟等在《现代物理评论》发表综述论文

记者7月13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日前,该校潘建伟及其同事彭承志、陆朝阳、曹原应邀在国际物理学综述期刊《现代物理评论》上发表题为“基于‘墨子号’卫星的空间量子实验”的长篇综述论文。 论文从量子信息理论的基本概念、早期量子通信和量子信息相关原理性实验、面向卫星的地面大空间尺度验证实验,以及“

潘建伟小组首次实现了无条件安全“比特承诺”

  记者23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教授及同事张强、彭承志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无条件安全“比特承诺”,在解决如何在相互不信任的通信终端之间直接建立信任的问题上实现突破。该实验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权威物理学杂志《物理评论快报》上,被评价为“密码学界的重要进展”和“该领域的先驱实验”。美国

潘建伟:已实现255个光子计算原型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511.shtm ·2020年,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在求解高斯波斯取样的特定问题上,速度是当时最快的经典超级计算机的10万倍。近期潘建伟团队已经实现了255个光子的933号光量的计算

中国量子卫星回答爱因斯坦“百年之问”

  登上美国《科学》杂志封面——这一次,中国站在世界最前沿  中国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就像是一个隐喻,来自中国的“墨子号”量子卫星从太空发出两道红色的光,看上去像极了汉字里大写的“人”字,这幅景象被当作“封面”,刊印在6月17日的美国知名学术期刊杂志《科学》上。这一次中国科学站到了世界面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量子世界翻起“筋斗云”

  在《西游记》里,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就能越过十万八千里。  几百年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在微观粒子的层面验证了“筋斗云”这种超能力的可实现性——利用量子纠缠发展出的量子隐形传态,可以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就像孙悟空的“筋斗云”一样,可以实现从A地到B地的瞬间传输。  中国

推开奇妙的量子之门

  2015年年底,世界顶级物理杂志、英国物理学会下属的《物理世界》公布了本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10项重大突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陆朝阳等以“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的研究成果入选,并荣登榜首。在量子研究领域,这仅仅是该团队无数荣誉中的一项。在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评奖中,潘建伟、彭承志等为

诺贝尔物理学奖背后也有中国科学家的贡献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刚刚,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美国科学家约翰·克劳泽和奥地利科学家安东·塞林格,以表彰他们在“纠缠光子实验、验证贝尔不等式违背和开创量子信息科学”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得知诺奖再次授予量子科技领域的研究者,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中科

中国量子信息,何以坚定自强不息?

  二十年前,潘建伟团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提出发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想法之初,国际上许多学者都认为不太现实——要把一个个单光子那么微弱的信号,从1000公里的外太空空送到地面,还要能够接收并探测到它,难度太大。  国际上一位量子通信领域的资深学者、日内瓦大学尼古拉斯·吉辛(Nic

我国预计2030年建成量子通信网-每户配一个“密钥机”

  16日凌晨,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中国在量子科学领域的这一“领跑动作”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因为这不仅标志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更有媒体预测,伴随着量子信息技术逐渐走向实用化,其衍生出的量子通信技术,被誉为是继微电子信息之后,最有可能引发军

中国量子信息,何以坚定自强不息?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487.shtm二十年前,潘建伟团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提出发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想法之初,国际上许多学者都认为不太现实——要把一个个单光子那么微弱的信号,从1000公里的外太空空送

直面质疑的科普最有担当

   今年的全国政协会期已经过半,几天下来,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潘建伟总是会场内最受关注的科学家之一。  潘建伟出席了在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并走到聚光灯下。记者对他所从事的量子通信研究提出了问题:“我们听到一些对于量子通信研究的质疑,大众对于量子通信的认知还相对模糊,请您解释一下量子

中国科大合作实现高容错率量子密钥分发

   日前,中国科大科学家潘建伟、张强等与清华大学马雄峰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验演示了高容错率量子密钥分发,他们在50公里的光纤链路、误码率达29%的条件下仍然获得了安全密钥。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权威物理学期刊 《物理评论快报》上。   量子密钥分发,从原理上保证了通信的绝对安全性。“‘量子密钥’在

中国科学家谋划建“量子星座”

  中国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原定两年完成的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量子纠缠分发和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实验三大科学目标。科学家制订了后续拓展实验计划,进一步探索量子通信技术研究与应用,并筹划发射数颗量子卫星,构建全球量子通信网络。  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介绍,

中国“墨子号”领跑量子通信

  2018年3月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北大厅,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首次开启“委员通道”。当天中外记者云集,在通道前,面对记者的“长枪短炮”,有“量子之父”之称的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潘建伟的话掷地有声:“在量子保密通信方面,我国处于全面领先地位。”  时间回到两年前,2016年8月16日凌晨,中

中国科学家量子研究成果获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

  从中国科技大学获悉,中国科学家大尺度量子信息处理实验成果获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2012年底推出的年度回顾特刊中,该校潘建伟小组实现百公里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的研究成果被选为年度十大新闻亮点,同时该成果还被美国《科学新闻》评选为2012年度25项重大科技进展

我国在量子科学领域领跑世界-因为有个量子梦之队

  8月16日北京时间凌晨1时40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全面领先。而我国之所以能在量子科学领域“领跑”世界,得益于我们有个量子“梦之队”。  潘建伟:量子通信领航人  “墨子号”发射升空的这一刻,全球科学界的目光都落在46岁的量

“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获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6年1月8日,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其中“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项目获得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自然科学奖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奖五项奖项之一,为中国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奖,旨在奖励那些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

中国领跑-量子技术突破天空限制

  还有6天,距离全球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就要满一整年了。8月10日,这颗卫星的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领导的中科院联合研究团队向外界又公布了一项重大成果——“墨子号”在国际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通信。  《自然》杂志的物理科学主编卡尔·齐姆勒

中国科大一项成果入选201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日前公布201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可扩展量子信息处理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入选其中。   实现实用化量子计算和远距离量子通信的关键是,通过发展多粒子量子系统相干操纵技术实现可扩展的量子信息处理。潘建伟研究小组利用自主发展的高亮度、高纯度量子

我国将用15年打造天地一体的量子互联网

  量子信息科学的一大重要应用就是量子计算。有专家评论,当量子计算机发展到50量子位的时候,就能实现“量子称霸”,“碾压”世界上任何传统计算机。5日,在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2016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上,中科院院士潘建伟认为,第一次“量子称霸”将会成为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里程碑,“虽然目前不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获2020年度蔡司研究奖

 近日,德国蔡司公司正式公布,授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2020年度蔡司研究奖,以表彰他在光量子信息领域,特别是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方面的杰出贡献。  蔡司公司发布的新闻通稿指出,潘建伟作为国际量子信息技术研究的引领者之一,在量子通信方面的先驱性研究使得安全实用的远距离量子密码技术成为可能;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