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华人学者NatureMethods揭示RNA甲基化的复杂性

在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从DNA、RNA流向蛋白。基因组DNA和组蛋白上都存在可逆的表观遗传学修饰,这些修饰可以调控基因的表达,并由此决定细胞的状态,影响细胞的分化和发育。近年来人们发现,mRNA和其他RNA上也存在类似的调控机制。 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mRNA上最常见的一种转录后修饰,介导了超过80%的RNA碱基甲基化。这种甲基化修饰非常普遍,出现频率大约是3-5个残基/mRNA。近年来,科学家们正在逐步揭开这种mRNA甲基化的神秘面纱。 为了深入了解m6A表观转录组,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新测序技 术——m6A-LAIC-seq(m6A-level and isoform-characterization sequencing)。这一重要成果发表在七月四日的Nature Methods杂志上,文章通讯作者是哈佛医学院的Cosmas C. Giallou......阅读全文

中国学者发表6篇Nature,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iNature  2019年9月4日,中国学者在Nature连续发表了6项成果,涉及生命科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等不同的领域,iNature系统介绍这些成果:  【1】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家族的甲基转移酶  -包括MLL1,MLL2,MLL3,MLL4,SET1A和SET1B-在赖氨

Science:表观遗传学实现行为重编程

  在佛罗里达木蚁中,大工蚁(majors)和小工蚁(minors)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阶级,它们的社会性行为存在很大差异。宾夕法尼亚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 这些阶级特异性的社会行为并非一成不变,可以人为地进行表观遗传学重编程。这一重要成果发表在本期的Science杂志上。  表观遗传学修饰可以在不

Cell子刊:“垃圾”DNA的阴暗面

在基因之间的DNA片段,散布着重复序列,曾经被认为是“基因组垃圾”,但现在科学家们了解到,一些这样的垃圾DNA并不是无害的。在《Cell Reports》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北卡罗来那大学(UNC)Lineberger综合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报道称,某些短的DNA重复序列,或“垃圾DNA”,在尤文肉

Chromatin immunoprecitation

染色质免疫沉淀法(Chromatin immunoprecitation,ChIP)是研究体内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它可以灵敏地检测目标蛋白与特异DNA片段的结合情况,还可以用来研究组蛋白与基因表达的关系.核小体组蛋白可以发生多种翻译后的共价修饰,如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泛素化等,这些

达尔文加拉马克,可能才是完整的进化论

  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达尔文理论也显示出了一些不足之处。  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代生物学的许多主流研究方向都以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自然选择”的进化论为基础:只有最能适应环境的生命体才能在物种演化的洪流中获得生存和繁衍的权利。这个自然选择的过程也被称为适应,而最容

Cell子刊:组蛋白乙酰化的惊人发现

  在给定细胞中,表观遗传学信号可以决定基因的表达情况。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新分析法,对表观遗传学标签进行了系统性研究。  多细胞生物的每个细胞都携带着相同的遗传学信息。不过,不同类型的细胞只激活功能所需的特定基因。举例来说,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中的基因表达情况就大不相同。哪些基因在何时被激活,很大程度

染色质免疫沉淀分析

真核生物细胞状态是由内源和外源因素共同影响的,所有信号传递途径的终点都是DNA 。DNA 通过核蛋白复合物组成染色质,染色质是基因调控的一个重要作用位点。转录激活因子和辅助抑制因子的研究显示存在一种新的调节机制--" 组蛋白密码" ,其信息存在于组蛋白的转录后修饰等过程中。该

揭秘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如何失去对基因活性的控制?

  阐明大脑中控制基因活性的分子机制或能帮助理解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机理,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开了基因活性指示器和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关联,相关研究或为后期科学家们开发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新型疗法提供新的思路

人类蛋白质组学计划将从启动阶段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访中国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   不久前,第六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在江苏泰州成功召开,会议盛况空前,可以看出我国的蛋白质组学研究队伍的壮大。会后的间隙,我们有幸采访到了主要参与会议组织的中国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希望杨教授为大家介绍一下国际

染色质免疫沉淀芯片(Chip-Chip)

该技术能够快速在目标基因组的染色体中确定特异DNA结合蛋白的准确结合位点,ChIP芯片也可以在一个基因组的任何感兴趣的区域内寻找染色体的结构改变。一、ChIP-Chip的用途(1)在基因组范围内确定基因转录因子的DNA结合位点和其他DNA结合蛋白或蛋白复合体的DNA结合位点。(2)染色体活性状态的定

生物谷7月份结构生物学研究进展一览

  1. Cell: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艳丽/章新政课题组从结构上揭示Cas13a切割RNA机制  doi:10.1016/j.cell.2017.06.050  CRISPR/Cas系统是目前发现存在于大多数细菌与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种免疫系统,被用来识别和摧毁抗噬菌体和其他病原体入侵的防御系统。在CR

蛋白质修饰研究现状与未来

  蛋白质的修饰与降解,和生命活动以及各种人类疾病密切相关,这一领域已成为全球生物医学界关注的焦点。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磷酸化修饰、乙酰化修饰、泛素化修饰、亚硝基化修饰等,是蛋白在生物代谢过程中的重要装备,对研究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蛋白质的正确的修饰对于蛋白降解也非常重要,从而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循环。

何爱彬、李川昀团队揭示心肌细胞核小体更新机制

  2019年5月20日,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何爱彬研究员课题组,与分子所李川昀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在Circulation Research在线发表题为“Replication-independent histone turnover underlines th

Cell特辑:免疫沉淀

  “Cell Press Selections”是由Cell出版社推出的一份推荐文章集合手册,主要介绍某个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最新的进展及突出成果。相关特辑内容包括研究论文,评论性文章以及snapshots,涉及了同一领域的方方面面,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文章由赞助商赞助,可以免费获取。  蛋白与DNA之间

《细胞》:人类原始生殖细胞研究获重要成果

   封面设计源于中国古代象征生殖的图腾——玄武,寓意哺乳动物通过有性生殖(蛇与龟)来维持完整的生命周期(圆环),而中心处的生殖细胞(红色)则在遗传信息的世代沿袭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人类生殖细胞系(精子、卵细胞及原始生殖细胞)、囊胚以及着床后胚胎体细胞的DNA甲基化水平示意图   父本印迹基因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

实验方法原理在保持组蛋白和DNA联合的同时,通过运用对应于一个特定组蛋白标记的生物抗体,染色质被切成很小的片断,并沉淀下来。IP是利用抗原蛋白质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以及细菌蛋白质的“prorein A”特异性地结合到免疫球蛋白的FC片段的现象活用开发出来的方法。目前多用精制的prorein A预先结合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方法原理在保持组蛋白和DNA联合的同时,通过运用对应于一个特定组蛋白标记的生物抗体,染色质被切成很小的片断,并沉淀下来。IP是利用抗原蛋白质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以及细菌蛋白质的“prorein A”特异性地结合到免疫球蛋白的FC片段的现象活用开发出来的方法。目前多用精制的prore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

            实验方法原理 在保持组蛋白和DNA联合的同时,通过运用对应于一个特定组蛋白标记的生物抗体,染色质被切成很小的片断,并沉淀下来。IP是利用抗原蛋白质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以及细菌蛋白质的“

六篇Genome Res:模式生物的“百科全书”

  modENCODE项目的一系列最新成果登上了本期Genome Research杂志的封面。这一项目启动于2007年,是建立在ENCODE计划之上的模式动物“生命百科全书”,旨在对两个模式生物(黑腹果蝇和秀丽隐杆线虫)的功能性基因组元件进行综合性分析。modENCODE联盟本次发表的六篇文章,为人

Nature重要发现:跳跃基因的拦路虎

  一个称之为组蛋白的蛋白质家族为DNA提供了支持和并赋予其结构,然而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对其中的一些非常规组蛋白感到迷惑不解,它们似乎是因为特殊而又通常神秘的原因而存在。现在,研究结果揭示出了这样一种组蛋白变体的新用途:通过让某些所谓的“跳跃基因”待在合适的位置阻止了遗传突变。  这项由洛克菲勒大学

光可以控制基因开关

  虽然人类基因组大约有两万多个基因,但是只有一小部分基因是持续进行转录和翻译的。这是根据细胞的状态决定的,而细胞的状态是随时变化的。研究人员希望寻找快速控制基因的开关,以探究基因的表达情况。   哈佛-麻省理工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 of MIT and Harvard)

光控开关:快速启动或者终止基因的表达

  虽然人类基因组大约有两万多个基因,但是只有一小部分基因是持续进行转录和翻译的。这是根据细胞的状态决定的,而细胞的状态是随时变化的。科研人员希望寻找快速控制基因的开关,以探究基因的表达情况。   麻省理工学院Broad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借助一项新技术找到了一个可以快速启动或者终止基因的表达的途径

体内甲醛交联及染色质免疫沉淀--研究DNA和蛋白质作用

染色质由真核基因组包装而成,它参与了转录、复制、重组、修复等许多以DNA一蛋白质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生化过程。研究者感兴趣的是这些过程涉及到哪些特异的基因或DNA序列,有哪些蛋白质参与。尽管有许多人对染色质进行分类,就像Holde将其分为转录活性或非活性位点,但染色质构本身是动态的,并且DNA与非组蛋白

吉林大学Cell子刊发表表观遗传学研究成果

  高等生物的基因组DNA围绕着由四种组蛋白组成的八聚体,形成碟状的核小体结构。基因组DNA以这样的形式包装成为染色质,使DNA受到良好的保护。染色质的结构和动态受到组蛋白表观遗传学修饰的调控,比如最近发现的组蛋白赖氨酸巴豆酰化。这种组蛋白修饰在基因表达、DNA损伤应答等重要的细胞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

代谢组学与临床医学的研究进展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存在于这一系统中的生物分子相互关联、互相依赖。近年来,人们已经意识到生物学的整体复杂性以及基因构成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复杂交互作用,而对这些交互作用的理解已经不能单单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或转录组学水平去揭示。关注生物分子之间途径及网络的动态变化和关系的系统生物学(system

北大何爱彬、李川昀团队揭示心肌细胞核小体更新机制

  2019年5月20日,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何爱彬研究员课题组,与分子所李川昀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在Circulation Research在线发表题为“Replication-independent histone turnover underlines th

遗传发育所曹晓风团队开辟水稻表观遗传研究新方向

  DNA测序技术发明之后,科学家们认为自己可以通过DNA全基因组测序解析生命的全部密码。渐渐的,他们发现有些重要信息并不编码于DNA序列里面,即便基因序列没有发生变化,生物体的表型也可以改变。这种研究被称为“表观遗传学”,继传统遗传学之后,表观遗传学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了。曹晓风供图  中科院院士、

为植物表观遗传研究打开一扇门

  DNA测序技术发明之后,科学家们认为自己可以通过DNA全基因组测序解析生命的全部密码。渐渐的,他们发现有些重要信息并不编码于DNA序列里面,即便基因序列没有发生变化,生物体的表型也可以改变。这种研究被称为“表观遗传学”,继传统遗传学之后,表观遗传学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了。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遗传

中国学者Cell子刊解析细胞重编程分子机制

  报道 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同济大学和中科院动物所等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小鼠受精卵中的亲代原核(Pronuclei)具有不对称重编程的能力。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3月13日的《Cell reports》杂志上。   任职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和同济大学的高绍荣(Shaorong G

甲基化领域重要研究成果解读!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近年来科学家们在甲基化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与大家一起学习!  【1】Science:重大进展!揭示DNA甲基化增强基因转录机制  doi:10.1126/science.aar7854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为DNA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能够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