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美研究显示开放获取不能增加论文被引用次数

据《自然》网站消息,发表在《美国实验生物学学会联合会期刊》(FASEB Journal)上的一项最新显示,开放获取并不能增加论文的被引用次数。 参与这项研究的美国康奈尔大学传播系研究人员Philip Davis说服36本不同领域期刊的出版商,请他们从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发表在这些期刊上的3245篇论文中随意挑选出712篇(占到总数的1/5),实行开放获取。然后,Davis将这712篇文章同剩余的2533篇文章进行对比发现,在实行开放获取后的第一年里,论文被下载频率增大,但其在三年中的被引用频率却未有更多的增加。 “那种被广为接受的‘开放获取论文的被引用优势’的看法似乎是错的”,Davis说,“学术信息自由获取的好处很多,但引用次数增加似乎不能算在内”。 但是,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的Stevan Harnad却不认同这项研究得出的结果,他认为Davis的例子“太单薄”,不足以证明开放获取论文引用优势的强弱......阅读全文

访《自然》主编:希望未来与中国有更多合作

菲利普·坎贝尔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合作活动,提高《自然》期刊在中国的知名度,并在未来有更多合作。  他是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员、英国物理学会会员、全球著名科学类期刊主编。至今,他的编辑生涯已历35载。其间,他曾追随理想的“心跳”,离开《自然》,独挑大梁,开办新刊《物理世界》,随后又重归《自然》。近日,

科技文献引用现状及趋势解读

  2012年5月,当Heather Piwowar开始着手调查研究数据公开是否能提高论文引用率时,她从来没有预料到会遭遇困难。作为总部设在温哥华的加拿大开放指标服务 ImpactStory的联合创始人,那时的Piwowar还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的一名博士后。由于缺乏从机构层面进入El

王鼎盛:科技论文水平决定影响力

论文引用的频次并不因发表期刊的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  不久前,中科院院士王鼎盛请中科院物理所办公室的同事们作了一项统计。  在2000年~2004年间,中科院物理所毕业的研究生一共是250人,他们在SCI上共发表了993篇论文。截至2009年,引用300次以上的还没有;引用超100次的有10

那些上了天的学术造假套路

  疯狂的牛仔  Hoss Cartwright 曾是《国际农业创新及研究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Innovations and Research)的编辑,不过他这次找了个好借口没有参加去年的第五届世界病毒学大会:因为他根本不存在啊。  此

新研究鼓励男导师指导女学生?数百学者强烈要求撤稿

  最近,《自然—通讯》发表的一项研究认为,女导师可能会损害女学生和早期职业科研工作者的职业生涯,并建议鼓励男导师指导女学生。  据Science网站11月20日报道,很快,该研究引发众多科学家“围攻”。很多人在社交媒体上称其性别歧视,强烈要求撤稿。一位生物工程师表示,这项研究是对流行开放获取文章的

诱惑与困惑:“影响因子游戏”该如何继续?

  伴随着科研竞争的日益激烈,如果你正在获取tenure职位、获得基金、评上国家奖或是当选院士的道路上,那么你的一篇最新得意之作发表在哪家期刊比较好呢?论文发表后能否得到较大的认同度和传播率呢?如果你面临着科研选题,哪些期刊的研究情报才是最值得信赖的研究动态呢?一个可供你参考的答案那就是“期刊引证报

数据显示“掠夺性”期刊论文被引量不多

图片来源:ISTOCK.COM/Z_WEI  一项新研究显示,对于“掠夺性”期刊而言,每发表10篇文章,其中有6篇在5年内没有被引用1次。  与许多开放获取期刊一样,“掠夺性”期刊收取作者版面费,但它们很少或根本不提供同行评议或其他质量控制,而且经常使用激进的营销策略。  这项研究发现,在“掠夺性”

时评:开放获取是中国科技出版新机遇

   任何国家的科研成长和发展都与研究经费的投入成正比。近年来,我国对科学研究的经费投入越来越多,已经占到全球科研投入的20%,数量仅次于美国。仅2015年,我国在研发方面就投入了1.4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2.1%。同时,我国还拥有370多万全职科研人员,绝对总量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不断

开放课程创始人望共享数据能回馈教学

  尽管收集可获得的在线学术材料的想法日益增多,如从文章和数据集到会议报告和讲座,但有一种学术文献却几乎未得到审核。那就是教学大纲:列出阅读材料、话题以及大学课程所期望的材料。  至少,在今年1月,当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数据科学家、社会学家和数字—人文研究人员发起一个叫作“开放课程资源管理器”的工

博安农学术钓鱼:漏洞百出论文通过百家期刊审核

博安农和现代舞团BLM在一起   经过17封电子邮件的往来和不厌其烦地修改,一篇来自非洲的学术论文,终于被《神户医学科学期刊》接受了。   但出人意料,论文作者并没有接过这一属于日本著名大学神户大学的学术期刊递来的橄榄枝。他牛气哄哄地回信说:“很抱歉,我们在修改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天大的错误,因此

《自然》执行主编:质量是数字开放获取成败关键

         1869年,《自然》杂志在英国创刊,现已成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有名望的顶级学术刊物之一。自创刊近150年以来,《自然》始终如一地报道全球自然科学领域中最重大、最前沿的发现。时至今日,它仍是世界上影响因子最高的科学期刊。2

优化评价势在必行:中国科技期刊如何自强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专家、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胡升华               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主要科技成就青蒿素抗疟研究首篇论文就发表在中国本土科技刊物《科学通报》上           40

期刊影响因子的“含金量”

  期刊影响因子长久以来被学术界视为一个重要的科研水平参考指标。在一本影响因子高的期刊发表论文,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和成果也更容易获得认同。然而,部分科学家已对这一指标能否真正反映单篇论文乃至作者学术水平提出质疑,加上每年发布这一指标的汤森路透公司在本月早些时候宣布把相关业务转售给两家投资公司,影响因

科睿唯安发布高被引论文数量成绩 中国排第几?

  近日,由中国科技网和科睿唯安共同完成的《筑梦七十载,奋进科研路——从全球学术文献数据看中国科研发展》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过去 11 年间,我国共发表 29037 篇高被引论文,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 2 位。  该报告的定量分析是基于科睿唯安的 Web of Science (WoS)中科学

高校科研论文质量整体低于科研机构:为什么

  一直以来,围绕科研工作者的考核就是一个又一个的数字,对于这样的考核方法,有专家称之为“数数”。论文数量和引用率都是数字指标,但并不应该被当作评价科研成果的不二法宝。真正能衡量研究含金量的是同行评议。  又到了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者们盘点和总结一年工作的时候了。其中,论文对于每一位需要参加考核的老师

高校科研论文质量整体低于科研机构:为什么

  一直以来,围绕科研工作者的考核就是一个又一个的数字,对于这样的考核方法,有专家称之为“数数”。论文数量和引用率都是数字指标,但并不应该被当作评价科研成果的不二法宝。真正能衡量研究含金量的是同行评议。  又到了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者们盘点和总结一年工作的时候了。其中,论文对于每一位需要参加考核的老师

清华医学院院长董晨本人回应24篇论文被质疑造假事件

  董晨教授是杰出的免疫学家,1989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曾任美国得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 癌症中心免疫学系终身讲席教授、炎症与肿瘤中心主任。现任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有关Th17细胞分化、调节和功能研究领域的奠基者之一。董晨院士 

院士会诊我国科研界“外刊依赖症”:SCI崇拜是误区

“杨院士,您的稿子投到我们《中国科学》上吧!” “我的报告是几篇不同文章,那些文章已经要投稿到Physical Review Letters(美国《物理评论快报》)上了。” “您不给我们投一些?” “将来要是有别的再给你们投稿。” 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专题

统计数据显示成果转化率低仍是科研“短板”

         美国探索频道最新打造的一档固定栏目《神奇的中国》,近来风靡全球。它以每周一小时的中国题材纪录片形式,向观众讲述新世纪以来中国发生的巨变。对于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发展,纪录片给出了这样的描述:  以前的中国,是世界的工厂,制造业的首都,但

从跟跑到并跑:我国科技论文正向高质量转型

  以石墨烯为基础的新型晶体管,为我国未来实现超高速晶体管奠定了基础;“嫦娥四号”实现月球背面成功着陆;5G商用将世界带入高速互联时代;“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制备出大规模光量子计算芯片,使量子计算机获得超凡计算能力成为可能……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这些不断刷新的“重大科研成果之最”,彰显着中国科研从昔

创新还是跟风?国家科技奖励路在何方?

  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中国的科学技术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基本上走的是跟踪模仿的道路。在近代科技发展史上,由中国人原创并产生世界性深远影响的科技成果寥寥无几。但对于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国而言,这种状态如果长期持续下去,终究难逃落后挨打的结局。科技创新不仅关系到现实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实力,也关乎

张春霆院士:学术评价的评价

  1 引言 学术评价者学术界之大事也,事关国家科技的良性发展和原始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关乎科研人员的入职、职称的提升、资助和奖励的获取等切身利益,不可不察也。 2010年6月17日,英国著名刊物《自然》(Nature)以《评价的评价》为题发表了一篇社论,对本期中发表的三篇有关学术评价的文章加以介绍和

组学期刊三巨头:《基因组、蛋白质组与生物信息学报》

近年来GPB的中国风封面 冯丽妃摄  从编委到现任执行副主编,美国费城儿童医院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邢毅与《基因组蛋白质组与生物信息学报》(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以下简称GPB)期刊结缘已近10年。前些年,该刊编辑部不时找他约稿子,以解“缺

基金委主任杨卫:基础研究是创新的供给侧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作为“十三五”时期必须牢固树立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怎样在全面创新中发挥引领

学术干货:4位学术牛人教你如何读文献、用文献

  【一】学术牛人1:用自己的话概括和梳理文献 及时回顾  心得和经验: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

《自然》杂志解密百年来最高引用率研究成果

  高温超导体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确定、宇宙膨胀加速的最早观察结果,所有这些突破都获得了诺贝尔奖和国际认可。但这些论文从未宣称自己跻身有史以来引用率最高的百篇论文之列。  引用是作者承认早期研究的方法、理念和发现的标准手段,并且通常被当作衡量一篇论文重要性的粗略标准。50年前,Eugene G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校科学发展“助推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为促进基础研究和学科发展而设立的最主要的科技计划项目,是国家资助高水平基础、应用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也是促进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以及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86年设立以来,其在推动国家基础研究发展,促进基础学科建设,发现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专访MDPI CEO:促进开放的科学交流

MDPI前身是1996年由林树坤博士在瑞士成立的国际分子多样性保护组织,起初主要工作为收集和交流稀有的化学样品,其目的是通过收集和储存可供科学界研究的样品来保护化合物的多样性。经过22年的发展,MDPI目前已成为拥有200多种同行评审开放获取期刊的出版公司,涵盖全部的科学、技术和医学领域。“我们的目

2018前10月生物医学风云榜 袁隆平 曹雪涛及施一公等上榜

  经过特殊的算法,我们得到了2018年前10个月中国生物医学风云榜人物及最火爆的3个重大学术界事件,能够上榜的风云人物/事件,都曾长时间占据过100多个公生物医学公众号的头版头条。  在此,我们精选了其中的3个事件及16位风云榜人物。我们对其进行了划分,分别是:6星级的3个事件,分别位诺贝尔奖,国

美网站利用h指数进行科学家跨学科大排行

在某个在线排名系统中,马克思成为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学者。   理论物理学家、弦理论之父Ed Witten在其领域内的影响力要超过生物学家Solomon Snyder在生命科学家中的影响力吗?他们的学术影响力能否比得上那些已经离去的伟大人物,诸如卡尔·马克思在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中的影响力,或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