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天文台在银河系结构研究中取得进展

最近,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研人员徐烨、李晶晶及其合作者在银河系旋臂结构领域取得新进展。它将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对银河系结构的认知。利用美国的国际上分辨率最高的甚长基线干涉阵(VLBA),在解决了一系列挑战性技术难题以后,他们在银河系结构研究中获得了空前的测量精度,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成果:发现了一条连接银河系本地臂和人马臂的很长的旋臂次结构,其长度约12000光年,是至今发现的银河系内最长的一个次结构;同时,进一步证实了徐烨等人在2013年提出的观点:本地臂具有与银河系其它主旋臂类似的性质。新的结果表明本地臂长度已经超过20000光年,大约是以前普遍接受的尺度的4倍;另外,也解决了长期以来关于天鹅座恒星形成复合体距离的争论:发现这些恒星形成区其实处在不同的距离,由于视线的投影效应使得它们看起来处在同一个恒星形成复合体。这些恒星形成区的距离最大相差超过13000光年,远端几乎延伸至银河系英仙臂。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银河系不大可能......阅读全文

我国天文台精确绘制银河系旋臂结构图

M101(风车星系) 图源:HST /NASA, ESA, STScI; CFHT; NOAO/AURA/NSF  银河系旋臂结构的精确测定是天文学上的老大难问题。因为太阳系身在旋臂深处,从而导致多重旋臂结构在视线方向上重叠。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徐烨带领研究团队利用欧空局盖亚(G

紫金山天文台揭示银河系外旋臂分子气体结构

  近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银河画卷”巡天研究团组利用青海观测站13.7m毫米波望远镜的CO巡天数据,首次比较完整地揭示了位于银河系第二象限处的外旋臂的分子气体结构,如下图所示。研究结果即将在美国的《天体物理学杂志增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科学家探索银河“真面目”:银河系旋臂长啥样?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499.shtm 中新网南京5月12日电 (记者 杨颜慈)记者12日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该台徐烨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合作提出对银河系旋臂形态的新认识:银河系更像是一个普通多旋

银河系看起来不再特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700.shtm近期,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团队开展合作,提出对银河系旋臂形态的新认识,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

关于银河系的结构,你要知道这些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773.shtm 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星系,被誉为“天河”“星河”。长期以来,人们不仅惊叹于银河系美丽的外观,更对其宏大的结构和演化历程等感到好奇。 此前,基于郭守敬望远镜和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观

紫金山天文台在银河系结构研究中取得进展

  最近,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研人员徐烨、李晶晶及其合作者在银河系旋臂结构领域取得新进展。它将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对银河系结构的认知。利用美国的国际上分辨率最高的甚长基线干涉阵(VLBA),在解决了一系列挑战性技术难题以后,他们在银河系结构研究中获得了空前的测量精度,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成果:发现

银河系“羽毛”首次现形-形成原因仍是未解之谜

  银河系竟然有“羽毛”!据美国《科学新闻》杂志网站23日报道,德国天文学家在近期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上撰文称,在银河系内,存在着一条细长的冷稠密气体细丝,它从星系中心延伸,连接了银河系的两条旋臂。这是科学家们第一次在银河系中发现这样的结构,它看起来像羽毛一样,从银河系中央延伸开来。  最新

银河系“羽毛”首次现形-形成原因仍是未解之谜

科技日报北京11月28日电 (记者刘霞)银河系竟然有“羽毛”!据美国《科学新闻》杂志网站23日报道,德国天文学家在近期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上撰文称,在银河系内,存在着一条细长的冷稠密气体细丝,它从星系中心延伸,连接了银河系的两条旋臂。这是科学家们第一次在银河系中发现这样的结构,它看起来像羽毛

穿越重雾-竞绘“天河”

  尽管有很多人月夜徘徊,吟咏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等诗句,但人们对遥远银河系的了解仍然很少。   不过,现在这种状况似乎要改变了。据13日出版的《科学》杂志报道,一个国际科研团队首次成功描绘了银河系远侧的一个主旋臂,并进一步证实,银河系的确有四个主旋臂。该团队将再接再

中科院银河画卷团队新发现巨纤维状分子云

近期,银河画卷团队对银道面银经132.0≥l≥122.0度和银纬-1.0≤b≤3.0度区域进行了大视场CO分子谱线观测研究,并在+1至+4千米/秒的速度范围内发现一条巨纤维状分子云,团队将之命名为The Cassiopeia Filament-仙后座巨纤维状分子云。该研究成果正式发表在国际核心

国家天文台-银河系中心棒激发的恒星轨道共振新证据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刘超博士等与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和天体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以及德国马普天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合作,首次在远离太阳的银河系英仙臂(Perseus arm)附近发现恒星轨道共振的观测证据,并对银盘的旋臂结构有了新的限制。该研究结果发表在7月1日的国际著名期刊《天

天文学家发现大小恒星的“童年经历”大同小异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团队与云南大学、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合作,利用阿塔卡玛毫米/亚毫米波阵列望远镜(ALMA)的高分辨率观测数据,在银河系中心方向发现了一个被周围天体近距离掠过、从而产生旋臂结构的大质量新生恒星吸积盘。这一新发现证明了大质量恒星与小质量恒

紫金山天文台在本地臂上新发现巨纤维状分子云

  近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银河画卷团队对银道面银经132.0≥l≥122.0度以及银纬-1.0≤b≤3.0度区域开展了大视场CO分子谱线观测研究,并在+1至+4千米/秒的速度范围内发现了一条巨纤维状分子云。科研人员将这一巨纤维状分子云命名为仙后座巨纤维状分子云(The Cassiopeia F

旋挖钻机动臂残余应力测量分析

旋挖钻机动臂用于连接其上车和钻桅三角架,是旋挖钻机作业时的主要承载结构之一,承受着较大的振动和冲击载荷。动臂焊接完成后的焊接残余应力,直接影响其承载能力和疲劳寿命。本文通过残余应力测量对比分析,探讨旋挖钻机动臂消除应力方案。残余应力测量方法本测试以采用未时效处理和振动时效处理的2个动臂为研究对象,对

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徐烨到国家授时中心访问交流

  7月15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徐烨应邀到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访问交流,并做了题为“VLBI高精度天体测量”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守时理论与方法研究室的蔡宏兵副研究员主持,授时中心20余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交流报告会。  徐烨现任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站长,首席科学家,2005年至20

依托于LAMOST数据-“攻打”星系震荡学

  银河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星系,是人们理解星系化学动力学历史与演化的重要参考与基石,它可以让人们得以在多星族六维相空间下对其进行细致的诊断与精细的刻画。银河系的盘集中了母星系百分之九十的重子物质,上面有大量的恒星、气体、尘埃等。目前普遍认为银河系的盘并非平滑分布,其在几何空间与速度空间都存在一定

科学家首次用计算机模拟出类银河星系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29日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瑞士苏黎世理论物理研究院科学家首次通过计算机模型,模拟了6000多万个暗物质和气体粒子间的相互作用,经过超级计算机9个月的漫长运算,仿照银河系生成了相同形状的旋臂星系结构。该模型解决了当前主要宇宙模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成为该

氨基酸臂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tRNA分子中靠近3ˊ端的核苷酸序列和5ˊ端的序列碱基配对,形成的可接收氨基酸的臂(茎)。氨基酸臂和反密码子环是TRNA在发挥其功能时的两个重要部位。氨基酸臂的3‘端具有为“-C-C-C-A-OH”结构

“盖亚”绘成详细银河系地图

  据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篇新闻特写,欧洲空间局(ESA)的“盖亚”(Gaia)探测器任务已绘制成超详细银河系地图,并发现银河系历史上一段此前不为人知的“动荡岁月”。  自2018年4月“盖亚”数据集公布以来,数百篇论文相继发表,它们所描绘的银河系远比科学家此前所设想的更复杂更富于变化。其中

旋光异构的结构特点

不对称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不同排布,对平面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不同影响的异构现象,称为旋光异构(optical isomerism),它所产生的异构体,称为旋光异构体(optical antipodes)。

FAST望远镜发现一批暗弱脉冲星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韩金林率领的科研团队,利用FAST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开展银道面脉冲星巡天,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新发现了201颗脉冲星,其中包括一批最暗弱的脉冲星、挑战当代银河系电子分布模型的大色散量脉冲星、40颗毫秒脉冲星、16颗脉冲双星、一批模式变化和消零脉冲星

“银河画卷”巡天揭示银河系核风与气体盘作用的证据

  自2011年11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开展“银河画卷”巡天计划,使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13.7米的毫米波望远镜,对北天银道面附近利用CO及其同位素13CO和C18O的J=1-0三条分子谱线同时进行大天区观测。一期巡天历时10年,已于2021年4月底结束,共完成银纬正负5度范围共2400平

脉冲星和快速射电暴距离研究获进展

  天文研究中,测量天体到地球的距离通常很困难,但距离是最基本的参数。脉冲星距离是进一步研究脉冲星起源、演化、分布以及辐射特性等所需最基本的参数。目前已发现的两千多颗脉冲星中仅约有十分之一的脉冲星具有测量距离(不依赖于模型的距离)。近年来,快速射电暴是天文观测中发现的一类起源未知的、色散量较大的、

银河系恒星盘“翘曲”结构首次被呈现

  在宇宙当中,规则星系最常见的形态是一个盘加一个中心核球。其中的“盘”指的就是星系盘。很多人都会认为,星系盘就是一个很平的圆盘子,但事实并非如此。大量观测表明,很多巨大的星系盘在外盘处都会逐渐向上或向下卷起,整体形成一个接近炸薯片一样的弯曲状态,天文学家称这种形状为“翘曲”。大约1/3的河外盘星系

天文学家发现银河系一处罕见完美对称景象

银河系中罕见的完美对称景象  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天文学家通过一项新的研究发现银河系并不需要任何“化妆美容”:它已经非常完美。天文学家们之所以会得出这个论断,是基于他们发现在银河系的边缘处存在着一条螺旋形的、由行星所形成的“巨大手臂”。该发现表明银河系拥有一种罕见的对称美——银河系的

旋片式真空泵结构原理

定义泵内偏心安装的转子与定子固定面相切,两个(或以上)旋片在转子槽内滑动(通常为径向)并与定子内壁相接触,将泵腔分为几个可变容积的种旋转变容积真空泵。 通常,旋片与泵腔之间的间隙用油来作为密封,所以旋片真空泵般是油封式机械真空泵。结构原理结构旋片式真空泵可以抽除密封容器中的干燥气体,若附有气镇装置,

旋蒸的基本结构及原理

  基本结构及原理:  旋蒸的工作原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电机控制使蒸馏烧瓶在最合适的速度下恒速旋转以增大蒸发面积,同时通过真空泵抽气使蒸发烧瓶处于负压状态,减小溶液沸点,加快蒸发速度。真空蒸发器作为一种蒸发方式,因为降低液体上方的压力会降低其中组分液体的沸点,从而一定程度上加快蒸发速度。蒸发瓶置于水浴

盖亚绘制的星图里,藏着银河系不为人知的混乱过去

  去年4月的一天,Amina Helmi在前往荷兰北部上班的路上起了一阵鸡皮疙瘩,并不是因为天气冷,而是因为一种纯粹的期待。几天前,欧洲航天局(ESA)的“盖亚”(Gaia)任务将过去五年绘制而成的超详细银河系地图全数发布。作为格罗宁根大学的一名天文学家,Amina Helmi和她的团队当时正争分

电子万能试验机单臂的结构

  采用单臂式结构,主机部分由立柱、上横梁、中横梁、工作台组成,调速系统安装在工作台下部,由调速精度高、范围宽、性能稳定的伺服电机通过同步齿形带减速系统带动滚珠丝杠副旋转,滚珠丝杠副驱动中横梁,带动拉伸附具(或压缩、弯曲附具)上下移动,实现试样的加荷和卸载。该结构具有高刚度、高效率、传动稳定等优点。

天文学家发现银河系边缘正形成恒星的有力证据

  记者近期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由该台科研人员领衔的一个国际合作小组基于“银河画卷”巡天结果,在银河系气体盘边缘的5个分子云中发现了脉泽辐射。这些脉泽辐射的发现说明,在银河系边缘有大质量恒星正在形成。  此次,研究团队利用100米口径的德国埃费尔斯贝格射电望远镜及65米口径的上海天马射电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