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1份科研不端行为案件处理结果看中国科研不良风气

2015-2016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查处的科研不端行为案件多达61起,包括印晓星、汤道权、郭传友、徐夙侠、吴国玉、王明明等61位教授学者,数量之多令人瞠目结舌。 近年来,我国学术不端的现象层出不穷,科研人士的道德水准良莠不齐,接二连三的学术造假事件使得中国科研学术界的风气每况愈下,一些造价学术人员在各大国际权威科研杂志诸如《Science》、《Nature》等打着各式各样院士教授的旗帜到处招摇撞骗,中国学者在国际地位也因此收到了猛烈的冲击;同时一些科研人员的造价方式也是让我大开眼见,比如12.1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处理决定》上关于郭传友的处理决定: 关于郭传友的处理决定 国科金监决定〔2015〕36 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收到举报,反映安徽某大学郭传友在 2013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0665)申 请书个人简历部分涉嫌将中文论文用英文的形式列出,实际上郭 传友到目......阅读全文

中国科研捐助体制须破藩篱

  近日,盛大创始人陈天桥向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捐款1亿美元用于大脑基础生物学研究的消息,引起社会的巨大反响。媒体纷纷发问:陈天桥为何不把钱捐给中国高校?陈天桥把钱捐给美国,中国科研界是震惊还是遗憾?  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反观我国企业和私人捐助科研的现状及体制。  目前私人捐助者少  山西大学教授厚宇

欺诈行为日益猖狂威胁中国科研

  10月7日,《纽约时报》以《猖狂的欺诈威胁着中国的快速发展》(Rampant Fraud Threat to China’s Brisk Ascent)一文描述了以中国学术界为主的各行业的各种欺诈现状。以下为文章概要:诚信缺失  中国在建立世界级教育体系和发展具有科学与工业竞争优势的前

白春礼接受《自然》专访谈中国科研

  3月24日,《自然》网站刊登了对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新任院长白春礼进行的专访。以下为专访主要内容:《自然》:请问中科院在中国科研政策的规划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白春礼:作为中央政府的高级智囊团,中科院在科技政策和优先研究领域方面积极建言。在过去数十年中,中科院在规划和鼓励许多重

中国总体科研能力令人瞩目

  2009年1月1日,法国《世界报》环球专栏撰文指出,由于多年来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中国已经改变了其在科研领域的落后状况,并在一些方面达到世界水平。《世界报》援引国际科研观察组织发表的双年报告指出,当今中国在经费投入、研发能力、论文发表和申请专利等几乎所有的科研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中国的总体

《自然》社论:中国应当留住科研人才

  8月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社论——《留在家中》(Staying at home),认为当前中国应当采取措施,努力留住年轻一批的科研人才。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在中国,几乎所有刚刚取得博士学位的优秀人才都选择将出国作为自己科研事业的起步,而呆在国内的博士通常选择离开学术界,进入到待遇

《自然》评论:中国科研,发表还是灭亡

 调查称1/3中国科研人员有过造假;急功近利和官僚干预是诱因   1月12日,《自然》杂志网站刊登评论文章——《发表还是灭亡》(Publish or perish in China),对中国的科研造假现象进行了评述,称中国科研人员需要在高影响力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压力可能促进了不端行为的产生。   

中国石化所属科研单位简介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拥有较强的科研设计实力,下设8家直属研究院、10家直属研究分院、1家科技公司,在分(子)公司设有46家各具专业特色的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一批联合研究所,建成了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能源研发中心、4个企业技术中心,具体如下:  一、直属科

基金委召开“捍卫科学道德-反对科研不端”通报会

   2016年12月12日上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在京召开2016年“捍卫科学道德 反对科研不端”通报会,通报了2015-2016年查处的科研不端行为典型案例。基金委党组书记、主任杨卫院士,基金委监督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和基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何鸣鸿研究员出席会议并回答了记者

中国科协调查显示:科研人员职称越高直接科研时间越少

“我们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的科研人员只能保证30%以上的时间用于从事直接科研活动。而且职称越高,直接科研时间越少。”全国政协科协组小组讨论会上,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齐让委员带来的一组数据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近年来,许多人心里都有疑问:科研人员到底还有多少时间用于直接科研。针对科研人员有效工作

BMJ:朝九晚五做不了科研,没周末的中国科研人何去何从

  前段时间频频上热搜的996工作制,是指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的生活。程序员996的工作制让很多习惯了朝九晚五的人受不了。  然而,对于广大科研工作者来说,996有什么了不起?997,甚至007都是家常便饭。  近日,国际顶尖医学期刊 BMJ 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Working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严惩新形式科研不端

  科研不端行为正在以不断翻新的新形式出现。在3月28日举行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七届五次全委会上,基金委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监委会”)主任陈宜瑜指出,近年来,第三方中介机构代写代投、伪造论文评审意见、雇“枪手”代写基金申请书等新情况时有发生。针对第三方中介机构,陈宜瑜表示

基金委通报20152016年科研不端行为典型案例

  2016年12月12日上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在京召开2016年“捍卫科学道德 反对科研不端”通报会,通报了2015-2016年查处的科研不端行为典型案例。基金委党组书记、主任杨卫院士,基金委监督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和基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何鸣鸿研究员出席会议并回答了记者提

严肃处理!基金委对不同科研不端行为的处罚标准!

  科研诚信建设是科技创新的内在要求与前提,是营造良好科技环境、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的重要基础。2019年9月科技部和二十个部委联合印发《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 (试行)》的通知,进一步加强科研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查实的科研不端行为采取谈话提醒、书面警告、内部通报批评、公开

重大科研突破需科研仪器先行

  伟大的科研突破几乎从未离开过先进精密的实验仪器的“陪伴”,“大科学”时代的开启也伴随着精密仪器的“横空出世”。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近日举行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丁洪阐释了精密科研仪器对于科学研究不可替代之“重”。   

科研疲劳感与科研寿命

  对于科研寿命问题,有人说博士毕业以后5年,水平就很差了。言外之意,读博士期间,不论状态、条件,对于科研前沿的跟踪等等,容易出成果。图片来源网络  可一旦博士毕业,比如说10年以上,估计都在40以上。如果说到了50多岁,论文基本上都是挂通信作者,论文不再直接操刀了,自己不会全篇去写了,对于科研前沿

中国科学报:基金带动科研热情

  从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资料(2011)》和《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可以看到,2011 年(至11月底),基金委批准资助各类项目32114项。其中研究项目系列各类项目16063项,人才项目系列各类项目15644项,环境条件项目系列各类项

中国科研投入已与发达国家持平

  中国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10月15日在长春表示,中国在科研投入方面,现在已经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齐平,并且今后还将逐年增加。   以展示和推介“十一五”规划以来,长春高等院校最新科技成果为主的“2012中国长春高新技术成果展示暨合作洽谈会”当天举行。曹健林出席开幕式并

委员解析中国科研的“柴米油盐”

  “柴米油盐”是生活的必需品。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科技界委员,对从事科研活动的“柴米油盐”直抒己见。  柴:乱挖人才何时休  创新驱动,人才为先。有委员指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重视人才储备,却演变成“挖墙脚”。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兰荪说,正常的人才流动自然有利于科研发展

《自然》杂志出特辑分析中国科研轨迹

英国,用大量的数字、图表、评论和分析文章为读者描绘了中国科研的现状和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轨迹。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在该特辑题为《》的评论中表示,中国必须提高基础研究质量,正确看待科研诚信问题。 杨卫称,中国科学进步巨大,但是影响力依然不高。相比法国24%,美国18

《自然》杂志出特辑分析中国科研轨迹

  英国《自然》杂志23日推出中国特辑,用大量的数字、图表、评论和分析文章为读者描绘了中国科研的现状和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轨迹。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在该特辑题为《加强中国基础研究》的评论中表示,中国必须提高基础研究质量,正确看待科研诚信问题。  杨卫称,中国科学进步巨大,但是影响力依然

《自然》指数显示:中国科研合作表现优异

  由自然出版集团与数码科研公司日前联合公布的《自然》增刊——“2015自然指数—科研合作”显示,中国正在崛起并成为国际科研合作的中心,中国国际科研合作在全球位列第五,仅次于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在纳入自然指数的高质量科研期刊中,2014年中国大陆科学家与全球其他94个国家的科研同行合作发表了论文

-《中国科研信息化蓝皮书》发布

  12月8日下午,由中科院、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科研信息化发展研讨会在京开幕。会上还发布了《中国科研信息化蓝皮书2015》(以下简称《蓝皮书2015》)。  中科院副院长谭铁牛出席研讨会并讲

中国科研国际合作程度持续提升

  中国科研不但在国际合作程度上“持续提升”,部分领域的科研质量也“已达到一流水平”,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主任戴尔·桑德斯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3日,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为桑德斯等二人颁发了中国R字签证。这是中国驻英使馆首次为英国专家颁发R字签证,这类签证发给中国所需的外国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

-中国式科研,别辜负这个时代

  随着一系列科研腐败丑闻被曝光,以各级政府科研基金为母体的灰色经济产业呈现在社会公众面前,中国科研体制存在的严重问题,亦再一次被暴露。  此次由中纪委网站公布的案例,总金额为2500多万。这笔经费已经让涉及5所高校的7名教授或身陷囹圄,或身败名裂。尤为让人们感觉可惜者,当属已经被捕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研团队找到细胞增殖“刹车司机”

USP11通过p21调控细胞周期模式图。 湖南大学生物学院供图  湖南大学17日对外透露,该校分子科学与生物医学实验室(MBL)叶茂教授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子p21的去泛素化酶USP11,证实了USP11通过去泛素化并稳定p21能够抑制细胞增殖。  细胞增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

中国科学报:“冷门”科研期待“走红”

图片来源:昵图网     从事“冷门”科学研究的辛苦,不仅体现在研究环境艰苦,而且在项目经费上,与那些“热门”科研相比仅仅是杯水车薪。然而有这样一批研究人员始终坚持着他们钟爱的事业。  “冷门”科研何时能迎来春天?   4月9日,星期一,80后博士王传超坐在办公桌前,QQ不

中国科研-经费论文两大利好!

  近日,有两则关于中国科研投入和产出的好消息令人振奋。一是据《202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22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首次超过3万亿元,达到30782.9亿元;二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2023》显示,我国各学科最具影响力期刊论文数量首次居世界第一位。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截图  据科技

基金委查处科研不端-28人取消申请资格-2人取消评委资格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自然科学基金委受理各类投诉举报问题线索、主动查处问题线索共489件。坚持把严肃查处科研不端行为作为科研诚信监督体系有效运行的最后手段,保持案件查处的高压态势,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监督委员会对200余个科研诚信案件进行审议,提出处理建议。

北大复旦等52人学术不端曝光-国家级科研为何屡次造假?

  日前,自然科学学术界再起波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又爆出46起学术不端行为,涉及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2名学者。  屡禁不止的学术不端事件,引发社会关注。27日下午,天目新闻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宣传处获悉,论文抄袭、篡改等审查程序涉

7起科研不端典型案例被通报-抄袭剽窃他人申请书并造假

  全文抄袭剽窃他人申请书并造假、盗用他人名义申请并剽窃申请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30日通报7起科研不端行为典型案例。基金委主任杨卫表示,今后科研项目经费中的间接经费将与依托单位的科研诚信挂钩。  本次通报的7起典型案例中有4起涉及抄袭剽窃他人申请书、网上购买申请书